一种支架置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8362发布日期:2019-02-19 18:2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置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支架置放装置,尤指一种利用胶囊内窥镜将支架置放于人体体内的支架置放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道支架置放术是在恶性肿瘤导致消化道阻塞的病患,若已无法接受根除性手术者,可以内窥镜导引下放入金属支架来撑开肿瘤所造成的阻塞,以恢复消化道畅通的治疗方式。一般而言,消化道支架以侵入式方式自人体的嘴巴或肛门藉由器械送入人体体内,进而置放于对应的患部。然而,以人体的小肠为例,人体的小肠约有六、七公尺长,盘踞在腹腔当中,因此,很难以器械将支架置放于小肠比较深远的部位,在没有手术的情况下,也只能将支架置放至十二指肠以下30公分左右。此外,以侵入式方式置放消化道支架亦会有对人体造成损伤的风险。因此,如何将支架安全地置放于对应的患部,且不受患部所在位置的限制,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胶囊内窥镜将支架置放于人体体内的支架置放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置放装置,其包含:

胶囊内窥镜;

气球,设置于该胶囊内窥镜外侧,该气球包含气体入口;

气体产生模组,包含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连接于该气体入口;以及

支架,设置于该气球外侧;

其中,当该气体产生模组产生气体时,该气体经由该气体出口与该气体入口填充于该气球中,使得该气球扩张,进而带动该支架扩张。

较佳的,该气体产生模组包含第一隔间、第二隔间、第一物质、第二物质以及隔间开关,该第一物质设置于该第一隔间中,该第二物质设置于该第二隔间中,该隔间开关设置于该第一隔间与该第二隔间之间,以隔离该第一物质与该第二物质,当该隔间开关开启时,该第一隔间与该第二隔间相互连通,使得该第一物质与该第二物质混合,进而产生该气体。

较佳的,该气体产生模组还包含挡板,该挡板设置于该第一隔间与该气体出口之间,该挡板包含多个气孔,该第一物质为粉末,该第一物质的粒径大于该气孔的孔径。

较佳的,该胶囊内窥镜与该气体产生模组的其中之一包含无线传输单元,该无线传输单元耦接于该隔间开关。

较佳的,该第一物质与该第二物质的其中之一为酸性物质,且该第一物质与该第二物质的其中另一为碱性物质。

较佳的,该酸性物质为醋酸或磷酸,且该碱性物质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钙。

较佳的,该气体产生模组还包含反逆流结构,该反逆流结构设置于该气体出口。

较佳的,该气球还包含泄压开关,当该泄压开关开启时,该气体经由该泄压开关排出该气球。

较佳的,该胶囊内窥镜与该气球的其中之一包含无线传输单元,该无线传输单元耦接于该泄压开关。

较佳的,该支架为气球扩张型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于胶囊内窥镜外侧设置气球,于气球外侧设置支架,且将气体产生模组连接于气球。当欲对病患进行支架置放时,可先使病患吞下本发明的支架置放装置。接着,操作人员可藉由胶囊内窥镜以无线监控的方式观测支架置放装置是否已到达患部。当支架置放装置到达患部时,操作人员可远端控制气体产生模组产生气体。此时,气体即会填充于气球中,使得气球扩张,进而带动支架扩张实现支架置放。藉此,本发明的支架置放装置即可以非侵入式方式将支架安全地置放于对应的患部,且不受患部所在位置的限制,进而有效提升医疗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架置放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架置放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气体产生模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隔间开关开启的气体产生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气体填充于图2中的气球中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体产生模组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球应用于支架置放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架置放装置1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支架置放装置1的前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气体产生模组14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隔间开关150开启的示意图,图5为气体152填充于图2中的气球12中的示意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支架置放装置1包含胶囊内窥镜10、气球12、气体产生模组14以及支架16。需说明的是,胶囊内窥镜10的构造与作用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气球12设置于胶囊内窥镜10外侧,且支架16设置于气球12外侧。气球12包含气体入口120,且气体产生模组14包含气体出口140。于此实施例中,气体产生模组14可设置于胶囊内窥镜10的外侧壁,且气体产生模组14的气体出口140连接于气球12的气体入口120。需说明的是,气体产生模组14亦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置于胶囊内窥镜10或气球12内,不以设置于胶囊内窥镜10的外侧壁为限。此外,支架16可为气球扩张型支架(balloondilatationstent)。

如图3所示,气体产生模组14包含第一隔间142、第二隔间144、第一物质146、第二物质148以及隔间开关150。第一物质146设置于第一隔间142中,且第二物质148设置于第二隔间144中。隔间开关150设置于第一隔间142与第二隔间144之间,以隔离第一物质146与第二物质148。胶囊内窥镜10包含无线传输单元100(例如,无线收发器)。本发明可使胶囊内窥镜10中的无线传输单元100经由电路布线耦接于隔间开关150,使得操作人员可经由胶囊内窥镜10中的无线传输单元100远端控制隔间开关150开启。隔间开关150可为阀门,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当隔间开关150开启时,第一隔间142与第二隔间144即会相互连通,使得第一物质146与第二物质148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气体15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物质146与第二物质148的其中之一可为酸性物质,且第一物质146与第二物质148的其中另一可为碱性物质。举例而言,酸性物质可为醋酸(ch3cooh)或磷酸(h3po4),碱性物质可为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钙(caco3)。

碳酸氢钠与醋酸的化学反应如下:

nahco3+ch3cooh→nach3coo+h2o+co2

碳酸氢钠与磷酸的化学反应如下:

nahco3+h3po4→co2+h2o+na3po4

碳酸钙与醋酸的化学反应如下:

caco3+ch3cooh→ca(ch3coo)2+h2o+co2

上述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即可作为上述的气体152。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亦可藉由其它适当物质的化学反应产生其它气体,亦即,气体152不以二氧化碳为限。

此外,气体产生模组14还可包含挡板154。挡板154设置于第一隔间142与气体出口140之间。挡板154包含多个气孔1540。第一物质146可为粉末(例如,碳酸氢钠粉末),且第一物质146的粒径大于气孔1540的孔径。因此,挡板154可将第一物质146止挡于第一隔间142中。当第一物质146与第二物质148混合而产生气体152时,气体152即可通过挡板154的气孔1540自气体出口140排出气体产生模组14。需说明的是,若第一物质146为液体,则挡板154可以上述的隔间开关150替换,以将第一物质146止挡于第一隔间142中。

于此实施例中,气球12还可包含泄压开关122。当泄压开关122开启时,气体152即会经由泄压开关122排出气球12。本发明可使胶囊内窥镜10的无线传输单元100经由电路布线耦接于泄压开关122,使得操作人员可经由胶囊内窥镜10的无线传输单元100远端控制泄压开关122开启。泄压开关122可为阀门,但不以此为限。

当欲对病患进行支架16置放时,可先使病患吞下支架置放装置1。接着,操作人员可藉由胶囊内窥镜10以无线监控的方式观测支架置放装置1是否已到达患部。当支架置放装置1到达患部时,操作人员可操作主机发送控制讯号至无线传输单元100,以远端控制隔间开关150开启,使得第一物质146与第二物质148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气体产生模组14即会产生气体152。当气体产生模组14产生气体152时,气体152即会经由气体产生模组14的气体出口140与气球12的气体入口120填充于气球12中,使得气球12扩张,进而带动支架16扩张而往患部挤压,如图5所示。在支架16置放完成后,操作人员可操作主机发送控制讯号至无线传输单元100,以远端控制泄压开关122开启,使得气体152经由泄压开关122自气球12泄掉。藉此,支架16即可脱离气球12与胶囊内窥镜10而置留于患部。之后,气球12与胶囊内窥镜10会随着病患的排泄物而排出体外。藉此,本发明的支架置放装置1即可以非侵入式方式将支架16安全地置放于对应的患部,且不受患部所在位置的限制,进而有效提升医疗品质。

于此实施例中,气体产生模组14还可包含反逆流结构156,且反逆流结构156设置于气体出口140。反逆流结构156允许气体152自气体出口140排出气体产生模组14,且防止气体152自气体出口140逆流进入气体产生模组14。于实际应用中,反逆流结构156可为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气膜、微多孔透气防水织物或其它类似结构。

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体产生模组14'的示意图。气体产生模组14'与上述的气体产生模组1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气体产生模组14'还包含无线传输单元158(例如,无线收发器),如图6所示。无线传输单元158可经由电路布线耦接于隔间开关150,使得操作人员可经由无线传输单元158远端控制隔间开关150开启。

换言之,隔间开关150可藉由胶囊内窥镜10的无线传输单元100或气体产生模组14'的无线传输单元158来进行远端控制,视实际应用而定。

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气球12'应用于支架置放装置1的示意图。气球12'与上述的气球1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气球12'还包含无线传输单元124(例如,无线收发器),如图7所示。无线传输单元124可经由电路布线耦接于泄压开关122,使得操作人员可经由无线传输单元124远端控制泄压开关122开启。

换言之,泄压开关122可藉由胶囊内窥镜10的无线传输单元100或气球12'的无线传输单元124来进行远端控制,视实际应用而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于胶囊内窥镜外侧设置气球,于气球外侧设置支架,且将气体产生模组连接于气球。当欲对病患进行支架置放时,可先使病患吞下本发明的支架置放装置。接着,操作人员可藉由胶囊内窥镜以无线监控的方式观测支架置放装置是否已到达患部。当支架置放装置到达患部时,操作人员可远端控制气体产生模组产生气体。此时,气体即会填充于气球中,使得气球扩张,进而带动支架扩张。在支架置放完成后,操作人员可远端控制气球泄气,使得支架脱离气球与胶囊内窥镜而置留于患部。之后,气球与胶囊内窥镜会随着病患的排泄物而排出体外。藉此,本发明的支架置放装置即可以非侵入式方式将支架安全地置放于对应的患部,且不受患部所在位置的限制,进而有效提升医疗品质。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