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烯丙基一硫在预防/或治疗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5526发布日期:2019-01-28 13:3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二烯丙基一硫在预防/或治疗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烯丙基一硫在预防/或治疗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正己烷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溶剂,其本身是低毒性物质。然而正己烷进入体内后,在肝脏内细胞色素酶p450催化下会形成终毒物2,5-己二酮,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外周神经病变。其主要神经毒是引起周围神经远端近末梢部位轴部肿胀,其病理特点为轴索的神经丝积聚和节段性肿胀,并继发节段性脱髓鞘改变,以长、粗纤维最为明显。许多学者从轴索骨架蛋白、能量代谢障碍以及ngf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迄今尚未十分明了。正己烷职业中毒的工人表现为进行性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正己烷中毒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职业病之一,但正己烷中毒仍缺少有效的预防手段和临床治疗。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效果不佳。

现有技术中报道了如神经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可用于治疗正己烷中毒性慢性周围神经损伤,然而这些药物制备繁琐、价格昂贵,一般患者难以承担。二烯丙基一硫(diallylsulfide,das)是由大蒜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显示das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抑制体内多种代谢酶类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关于二烯丙基一硫在预防/或治疗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经过长期技术与实践探索,意外发现二烯丙基一硫对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从而为临床防治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新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二烯丙基一硫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二烯丙基一硫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

经试验验证,二烯丙基一硫对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同时,基于二烯丙基一硫良好的安全性,适合正己烷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服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所述药物活性成分包括二烯丙基一硫。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

所述药物用药的有效剂量为50mg/kg及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mg/kg。

优选的,所述药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药学上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用辅料可为固态或液态。固态形式的制剂包括粉剂、片剂、分散颗粒、胶囊、药丸及栓剂。粉剂及片剂可包含约0.1%至约99.9%的活性成分。适当的固体辅料可以是碳酸镁、硬脂酸镁、滑石粉、糖或者乳糖。片剂、粉剂、药丸及胶囊为适于口服用的固态剂型。液态形式的制剂包括溶液、悬浮液及乳液,其实施例为非经肠注射用水溶液或水-丙二醇溶液,或添加甜味剂及造影剂的口服溶液。此外,还可制成注射用小水针、注射用冻干粉针、大输液或小输液。

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固体口服制剂、液体口服制剂或注射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为片剂、分散片、肠溶片、咀嚼片、口崩片、胶囊、糖衣剂、颗粒剂、干粉剂、口服溶液剂、注射用小水针、注射用冻干粉针、大输液或小输液。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上述药物与其他至少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的药物。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烯丙基一硫的新应用。本发明采用二烯丙基一硫对给予正己烷染毒的大鼠所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进行干预,并评价其干预效果。实验结果证明,二烯丙基一硫对于大鼠的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并且,美国fda在2005年提出二烯丙基一硫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同时价格低廉,因此非常适合正己烷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服用。本发明的研究有助于探究出现以上结果的机制,在预防和治疗正己烷致周围神经损伤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为二烯丙基一硫及其他临床上安全的大蒜生物活性成分开辟了新的药物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图;

图2为实施例各组大鼠步态评分变化图;

图3为实施例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变化图;

图4为实施例各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前所述,我国正己烷中毒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职业病之一,但正己烷中毒仍缺少有效的预防手段和临床治疗。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效果不佳。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二烯丙基一硫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

经试验验证,二烯丙基一硫对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同时,基于二烯丙基一硫良好的安全性,适合正己烷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服用。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有机溶剂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所述药物活性成分包括二烯丙基一硫。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用药的有效剂量为50mg/kg及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mg/kg。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药学上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用辅料可为固态或液态。固态形式的制剂包括粉剂、片剂、分散颗粒、胶囊、药丸及栓剂。粉剂及片剂可包含约0.1%至约99.9%的活性成分。适当的固体辅料可以是碳酸镁、硬脂酸镁、滑石粉、糖或者乳糖。片剂、粉剂、药丸及胶囊为适于口服用的固态剂型。液态形式的制剂包括溶液、悬浮液及乳液,其实施例为非经肠注射用水溶液或水-丙二醇溶液,或添加甜味剂及造影剂的口服溶液。此外,还可制成注射用小水针、注射用冻干粉针、大输液或小输液。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固体口服制剂、液体口服制剂或注射剂。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为片剂、分散片、肠溶片、咀嚼片、口崩片、胶囊、糖衣剂、颗粒剂、干粉剂、口服溶液剂、注射用小水针、注射用冻干粉针、大输液或小输液。

本发明的又一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上述药物与其他至少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的药物。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进行。

实施例

1材料与方法

1.1化学试剂和仪器

正己烷购于山东红岩试剂厂。das,cas592-88-1,≥97%,购于sigma-aldrich公司。玉米油购于银座超市。转棒测试仪zs-rom,购于北京众实迪创公司。

1.2动物处理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购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as对照组(100mg/kg.bw)、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50mg/kg.bw)、das高剂量干预组(100mg/kg.bw)。室温维持在20±2℃,湿度维持在50±10%,昼夜12h交替,并且保持水和食物的供应。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开始给药,das使用玉米油配制成相应浓度,经口灌胃。在das给药2小时后,再给干预组和模型组大鼠正己烷(3.0g/kg.bw)经口染毒,每天一次直至模型组大鼠均出现瘫痪。所有动物实验均通过山东大学预防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30801)。

1.3神经行为学监测

1.3.1步态评分

参考lopachinrm等人的实验方法,每周进行步态评分。将大鼠放置在一个开阔的平面上,按照之前研究者的方法,观察大鼠的形态并打分。其中,1分:正常、未受影响;2分:轻度的步态异常(下肢不协调放置、过度或代偿的运动,或者略微展开,用脚趾行走);3分:中度步态异常(以明显外伸的下肢、共济失调、摇晃、蹒跚为特征的行动异常);4分:严重步态异常(扁平足行走、后肢拖行、爬行或者不能支撑体重)。每只大鼠观察3次后评分取平均值。

1.3.2转棒潜伏期实验

根据monvillec等人的实验方法,在染毒前对所有大鼠进行转棒训练,即每只大鼠均能在转速为8rpm的转棒仪器上持续60s时为通过训练。正式实验时,转棒初始速度为0rpm,设置仪器在200s内缓慢加速到40rpm,记录大鼠从开始到落下转棒的时间为转棒潜伏期。

1.3.3尾神经传导速度

根据takeuchiy等人的实验方法,使用md-3000生物系统测定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大鼠麻醉后,使用大鼠固定器固定大鼠并暴露尾部。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后,固定一对刺激电极、两对感应电极和一个接地电极。使用5v的电压刺激大鼠,得到动作电位图,测量两对感应电极波峰之间的时间,再测量鼠尾两个感应电极负极间的间距计算鼠尾神经传导速度。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8软件进行反差齐性、one-wayanova分析,并进行lsd两两比较,以p<0.05为统计学标准。

2结果

2.1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由图1可见,在实验终点,das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体重分别为对照体重的76.9%、77.7%,83.2%,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步态评分变化

由图2可见,在实验终点,模型组大鼠步态评分为3.8±0.4。而das低剂量干预组为2.2±0.6,das高剂量干预组为1.2±0.4,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s对照组步态评分为1.0±0.0,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

2.3转棒潜伏期变化

由图3可见,使用正己烷染毒的大鼠,转棒潜伏期比空白对照组均有所下降。das低剂量干预组(77.1±17.6s)、das高剂量干预组(96.0±17.2s)与模型组(41.7±18.5s)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as对照组转棒潜伏期为115.7±27.8s,与空白对照(111.3±18.9s),无明显差异(p>0.05)。

2.4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由图4可见,染毒终点,模型组和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分别为对照的45.9%和70.8%,差异既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as对照组和das高剂量干预组则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

3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步态评分升高、转棒潜伏期下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模型成立。

干预组效果评价:das低剂量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步态评分降低42.1%,转棒潜伏期升高84.9%,神经传导速度升高54.7%;das高剂量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步态评分降低68.4%,转棒潜伏期升高131.7%,神经传导速度升高15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果表明:das对于大鼠的正己烷中毒诱发的外周神经病变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并且,美国fda在2005年提出das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所以适合正己烷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服用。

应注意的是,以上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所给出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