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9781发布日期:2019-01-22 18: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射器,尤其是涉及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沿岸地区的珊瑚礁遭受破坏严重,除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及非法捕捞等因素影响以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棘冠海星等有害生物对珊瑚的啃食。棘冠海星个体大,成体辐径250~350mm,最大超过700mm,主要食物为珊瑚且食量惊人,它们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虫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平均一只棘冠海星一天能吃掉约2m2的珊瑚;棘冠海星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成年棘冠雌海星每年繁殖成百上千万粒卵,一旦受精,只需要24h就能长成幼体,在海域中分散开一个月后长成五腕小棘冠海星,两年后,便成为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棘冠海星;棘冠海星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即使将其撕碎抛入海中,每个碎块又能重新长成完整的个体。棘冠海星的主要天敌是大法螺,过去多年,人类大量捕捉大法螺进行售卖为观赏用和食用,这导致大法螺数量持续下降,棘冠海星失去了天敌,更加肆无忌惮的破坏珊瑚。最可怕的是由于气候或环境变化等原因,棘冠海星会突然数百万只大量出现,几天之内将成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对珊瑚礁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澳大利亚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遭受的蹂躏。因此快速、有效、方便地将清除珊瑚礁区域的棘冠海星,是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方式。

常用的防治棘冠海星的方式有:(1)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携带“有毒”试剂(相对海星而言,如甲醛或醋酸等)对其进行注射使其致死,但这种方式往往由于一次携带的试剂数量有限而清除棘冠海星的数量也有限;(2)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如潜水刀或叮叮棒)破坏棘冠海星的内部组织使其致死,但这种方式往往非常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一些位置较深的海星也难以消除;(3)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使用金属条棒或网兜将棘冠海星捕获收集,然后将其带回水面丢置阳光下上任其晒干脱水而死,但捕获过程和携带过程中,由于潜水环境复杂以及棘冠海星的毒棘有毒胞,往往会刺伤潜水员并导致其中毒。因此,除生物防治或捕获清除外,注射方式是一种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棘冠海星的清除方式。

目前,潜水员普遍使用的注射器材为大容量的兽用注射器配合的普通针头。在潜水实践过程中,传统注射器针头还存在以下问题:(1)多数针头裸露无保护装置,潜水员手持带针头的注射器非常不便,且有伤害自己或潜伴的风险;(2)由于棘冠海星表面有尖锐的刺尖且常隐藏于珊瑚礁石深处,针头长度一般需大于10cm,才能够将试剂注射到海星体内,而目前使用的针头均为1~2mm粗的细针管,且针头不满5cm长,往往不能非常有效的将试剂注射入海星体内。因此,传统常用的注射器针头在水下携带、保存、放置、使用都极为不便,无法很好适应潜水环境和清除棘冠海星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珊瑚礁潜水环境,达到清除致死棘冠海星的同时有效保护潜水员安全,具有安全、耐用、结构简单、多功能等优点的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

本发明设有针头、棒体、锁紧套和保护套,所述针头用于直接刺入生物体内注射药剂;所述棒体上设有刻度线,棒体用于对照测量、敲击发声、指示方向和固定身位;所述锁紧套将针头锁紧在注射枪的枪头上;所述保护套用于收纳并保护裸露于棒体外的针头。

所述针头可采用加长加粗型针头,针头与棒体可通过机械配合或胶粘等方式紧密贴合,针头的底座可沉入棒体一端的槽内,该槽的大小深度可适用于13~17g的多种类型针头的底座。

所述棒体可采用耐腐蚀合金材料,所述棒体为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的主体结构。

所述锁紧套可将针头直接紧固在注射器枪头的螺纹上,使针头的底座与注射器枪头紧密配合,保证注射时不会漏液并且针头不松动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的主体结构使用耐腐蚀且质量轻的合金材料制成,可保护脆弱的普通针头并方便携带和操作,因此该组合式针头具有耐腐蚀、轻便、强度高的优点。基于以上设计,本发明具有以下多种功能及特点:

(1)可与市面上大多数型号注射器枪头匹配,通用性强;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专业培训便能立即上手使用,有利于保护珊瑚的活动从专业潜水员向业余爱好者的推广普及,从而大面积推广珊瑚保护活动;

(3)针头可收纳,方便操作,便于携带,不会对潜水活动产生额外负担,有利于保护潜水员的安全,有助于高效完成注射棘冠海星的任务;

(4)当针头被收纳时,该组合式针头相当于一种潜水辅助器具,可以用来辅助潜水,如向潜伴指示方向或物体、敲击气瓶发出声响引起潜伴注意、协助转向顶避等动作而又不伤害珊瑚或生物、插入礁石缝隙或泥沙以固定身体;

(5)棒体上带有精确的尺寸刻度线,可作为水下生物观察、拍摄影像的测量参照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设有针头1、棒体2、锁紧套3和保护套4,所述针头1为加长加粗型针头,针头1用于直接刺入生物体内注射药剂;所述棒体2上设有刻度线,棒体2用于对照测量、敲击发声、指示方向和固定身位;所述锁紧套3将针头1锁紧在注射枪的枪头上;所述保护套4用于收纳并保护裸露于棒体外的针头1。

所述针头1与棒体2通过机械配合或胶粘等方式紧密贴合,针头底座沉入棒体2一端的槽内,该槽的大小深度适用于13~17g的多种类型针头底座。

所述棒体2采用耐腐蚀合金材料,棒体2为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的主体结构。

所述锁紧套3将针头1直接紧固在注射器枪头的螺纹上,使针头底座与注射器枪头紧密配合,保证注射时不会漏液并且针头1不松动脱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针头1与棒体2通过机械配合或胶粘等方式紧密贴合,针头底座沉入棒体2一端的槽内,该槽的大小深度适用于13~17g的多种类型针头底座。当工作时,锁紧套3可将针头1直接紧固在注射器枪头的螺纹上,使针头底座与注射器枪头紧密配合,保证注射时不会漏液并且组合式针头不松动脱落。将保护套4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其往针头底座方向移动至限位点,这时锋利的普通针头将伸出保护套4外,约有1.5~2cm的长度,用于对生物(棘冠海星)进行穿刺注射。当不使用时,将保护套4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反方向的限位处,这时针头1被保护套4收纳,针头1不再露出棒体,此时更便于收纳和携带。此状态下的组合式针头可作为潜水辅助器具,可以辅助潜水、指示方向、自我防卫、发声呼救及观察、观察测量尺寸参照等。

在图3中,双箭头表示枪头的运动方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珊瑚礁区水下应用多功能组合式注射器针头,涉及注射器。设有针头、棒体、锁紧套和保护套,所述针头用于直接刺入生物体内注射药剂;所述棒体上设有刻度线,棒体用于对照测量、敲击发声、指示方向和固定身位;所述锁紧套将针头锁紧在注射枪的枪头上;所述保护套用于收纳并保护裸露于棒体外的针头。可与市面上大多数型号注射器枪头匹配,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专业培训便能立即上手使用,有利于保护珊瑚的活动从专业潜水员向业余爱好者的推广普及,从而大面积推广珊瑚保护活动;针头可收纳,方便操作,便于携带,不会对潜水活动产生额外负担,有利于保护潜水员的安全,有助于高效完成注射棘冠海星的任务。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远;高春芳;陈彬;顾海峰;黄大朋;杨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1.23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