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1300发布日期:2019-03-13 23:3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草药口服制剂领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超过1亿人口,上升势头仍在继续,控制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对于该病目前西医尚无效果显著的疗法,多数人需要终生服药,时间长了对肝、肾功能损害越来越大。而使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能够使毒副作用大大减少;但现有的中药配方组分固定,而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头痛、耳鸣、夜寝不安、腰膝酸软等不同症状;现有的中药不能对高血压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性用药;因此存有药效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血通脉、降压除眩、标本兼顾和毒副作用小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主药组方和副药组方构成;所述的主药组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丹参25-34川芎10-18益母草25-34

牛藤10-18桑寄生25-34泽泻10-18

夏枯草25-34菊花10-18蝉蜕8-15

决明子10-18珍珠母25-34木香6-14

天麻6-14木瓜6-14萆薢10-18

当归10-18生白芍8-15黄芪10-18

僵蚕8-15松节10-18威灵仙10-18

制备本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的主药组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丹参28-32川芎12-16益母草28-32

牛藤12-16桑寄生28-32泽泻12-16

夏枯草28-32菊花12-16蝉蜕10-14

决明子12-16珍珠母28-32木香8-12

天麻8-12木瓜8-12萆薢12-16

当归12-16生白芍10-14黄芪12-16

僵蚕10-14松节12-16威灵仙12-16

制备本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的主药组方的最佳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丹参30川芎15益母草30

牛藤15桑寄生30泽泻15

夏枯草30菊花15蝉蜕12

决明子15珍珠母30木香10

天麻10木瓜10萆薢15

当归15生白芍12黄芪15

僵蚕12松节15威灵仙15

所述的患者伴有明显头痛时,副药组方由6份的全蝎、12份的地龙组成;患者伴有耳鸣症状时,副药组方由30份的磁石组成;患者伴有痰浊偏重的症状时,副药组方由10份的半夏、12份的白术组成;患者伴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的症状时,副药组方由30份的玄参、12份的生地黄、12份的知母和12份的黄柏组成;当患者无其它明显症状时,则该中药汤剂仅有主药组方构成。

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主药组方和副药组方中各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并与五倍于药物重量的冷开水浸泡两小时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小时,过滤取煎煮液一次;随后加入所取煎煮液50%的水继续对药物进行煎煮;如此反复,共取煎煮液三次;将三次所取煎煮液合并后静置沉淀1小时;然后将静置后的煎煮液用文火慢熬;使得煎煮液浓缩至煎煮液总量的50%;然后静置冷却分装即可得汤剂成品。

组方解析:

本发明中夏枯草、决明子清热平肝,珍珠母镇静安神共同为君药可调节全身血脉运行,祛除瘀阻;辅以丹参通行血脉,牛藤、桑寄生活血通脉,当归辛行气血,生白芍养血敛阴,僵蚕因风而僵反能治风共同为臣药;佐以川芎、益母草、菊花主治头脑眩晕胀痛,蝉蜕、天麻、钩藤祛风,萆薢、木瓜舒筋除痹、黄芪、松节、威灵仙通络中之气为佐药;木香、泽泻引血下行为使药;诸药上出下行,左右逢源、各不相悖,使风痰湿都都得祛除,而血脉偏虚正气即可恢复。

本发明上述原料组分中各原料的药性特点及功效、药理如下: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川芎辛香走散,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益母草: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益母草辛散苦泄,走心肝血分,有活血祛瘀、通经之功,为妇科要药;治妇人淤血阻滞之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淤阻腹痛及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

牛藤:苦、凉;归肝、膀胱经;具有祛风散瘀、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各种神经性疼痛、小便不利、水肿等病证。

桑寄生:苦甘,平;入肝、肾经;桑寄生苦甘性平,既能祛风除湿,又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对于风湿痹痛,日久不愈,损伤肝肾尤为适宜;取其补益肝肾、养血固胎之功。

泽泻:味甘,寒;归膀胱、肾经;泽泻甘淡渗湿、性寒泻热,入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用于湿邪或湿热下注膀胱;入肾经,泻肾中相火,治肾阴虚腰痛等。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夏枯草辛散苦泄,性寒清热,主入肝胆经,长于清泄肝胆郁火,平降肝阳,为清肝火,散郁结之要药;故治肝火内盛、痰火互结、目赤肿痛等。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菊花气味清香,性质平和,归肺肝经,能透肌表、散风热、清头目而止痛;其疏散风热,治风热表证及肝火、阳虚目疾;菊花甘寒益阴,苦味降泄,平抑肝阳,又用于肝阳上亢。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蝉蜕甘寒清热,入肺经走表,轻浮宣散,发散风热,透疹止痒,故治风热及温病初起;其性凉入肝,善于解痉,又明目退翳,常用于目赤、目翳及破伤风等。

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决明子苦寒泻热,甘咸益阴,归肝经,既能清实热,又益肝明目;虚实目疾均可应用;寒凉润滑,入大肠经,润肠通便,治便秘。

珍珠母:甘、咸、寒;归肝、心经;珍珠母咸寒,质重下降,入肝经,平肝阳、泄肝火、清肝明目,为治肝阳上亢、眩晕、目昏的常用药;入心经镇心安神,可治心悸、失眠。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木香辛行气滞,苦消气结,温通以行气滞,以行气消滞为其所长,凡脾胃气滞,或由于饮食所积,或湿热阻滞,但见脘腹胀痛,均可用其行气消滞。

天麻:无毒、味甘、平;入肝经;天麻味甘性平,专入肝经,能息风止痉,为“治风圣药”,且甘润性不烈,作用平和,不论寒热虚实及各种病因所致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一切风证,皆可应用;即息肝风又平肝阳,亦为止眩晕之良药;天麻还具有祛外风,通经络作用,治风湿麻痹、肢体麻木或手足不遂等。

木瓜: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主治: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味酸,性温。归肝、脾经。

萆薢:苦、平;归肝、胃经;萆薢味苦性平,性善下行;长于利湿邪,分清浊;有利湿、祛风湿的功效,用于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及风湿腰膝痹痛,尤以治小便混浊是其特色。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当归甘辛温润,补血、活血皆佳;“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辛行气血、甘为补益,善调经又止痛;凡血虚兼血淤致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寒凝血淤诸痛均为要药;补血还滋润肠道有通便之功。

生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黄芪:药性特点:黄芪甘温补气主升、入肺脾经为补肺脾气及升阳之要药,凡脾气亏虚、中气下陷、肺气不足诸证皆可应用,蜜炙更佳。黄芪补气而固表、补气而摄血、行血、补气血而托疮毒、补气助水湿运化而利水。故凡气虚所致卫外不固汗出,气不摄血出血,气虚不行血滞,气血亏虚、正气不足致疮毒内陷,气虚不运致水湿内停等亦可应用。功效:补气升阳,固表,利水,排脓敛疮。

僵蚕:辛、咸、平;归肺、肝、胃经;僵蚕息肝风儿止痉挛抽搐,兼课化痰,对惊风、癫痫挟有痰者尤为适宜;其味辛发散,祛外风治外风所致痉挛抽搐;并散风热、止痛、止痒;另外其味咸,能软坚散结而疗痰核。

松节:苦、温;归肝经;松结苦燥温散,有祛风湿、止痛之功;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因性偏温燥,以治寒湿痹痛为宜。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威灵仙辛散而通、性急善走,即可祛在表之风,又能化在里之湿,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可通五脏十二经,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常用药。

全蝎:辛、平;归肝经;全蝎味辛性平,主入肝经,有较强的息风止痉功效,为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常用于惊痫抽搐、中风口歪、破伤风等;因其性平,寒热均可用;尚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用于偏正头痛、风湿麻木等。

地龙: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能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其药物成分主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解热、镇痛、抗惊厥、抗凝血、抗炎、降压、增强免疫、利尿等药理作用。

磁石:咸、寒;归肝、心、肾经;磁石质重性寒,入肝、心、肾经;为镇潜浮阳、聪耳明目、定惊安神、摄纳肾气之品;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不聪;肝开窍于目;肝虚则不明;肝肾阴虚则肝阳上亢,内扰神明而心神不安;本品因能益肾、重镇、摄纳,故对上述诸症皆有疗效。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半夏长于燥热健脾以消痰,和胃降逆以止呕,凡脾湿痰盛咳嗽及胃失和降呕逆等症;半夏均为要药;其味辛能散,并能消痞散结,故又用于痰湿阻滞的胸中痞满等。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炒后健脾和中功效增强。《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和抗溃疡。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玄参苦寒清降,甘寒质润,清热凉血,兼滋阴降火、咸味软坚以解毒散结;凡营血分热盛、阴虚火旺、臃肿疮毒等症皆可用。

生地黄:苦,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知母苦寒清热,甘润滋阴,清热泻火并生津润燥;凡肺胃肾实热或阴虚火旺之证,均为常用之品。

黄柏:药性特点: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肾阴虚则相火妄动,黄柏善清相火,以退虚热。凡下焦湿热诸症及阴虚相火偏旺均可用。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本发明的剂型与规格:本发明为水泛丸剂,每瓶60克。

本发明的用法与用量:每次50ml,饭后半小时口服,日三次;1月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饭后30—60分钟服用本品为宜,服药前后避免服用浓茶、咖啡、牛奶、豆浆等;忌烟、酒、辛辣、生冷、油腻;

2)、严重肝肾功能不良,严重肠胃溃疡、心脏病等严重疾患慎用,阴虚内热及体虚者慎用;

3)、严格按照用法及用量服用;不宜与其他补益药物同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高敏体质过敏者禁用,既往中药、中成药过敏者慎用;

5)儿童、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慎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为纯中药汤剂,秉承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运用具有活血通脉、养血活络、清热平肝、舒筋除弊功效的药物组成,具有标本兼顾,毒副作用小的作用。

为了说明本发明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本发明对102名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其临床数据如下:

1、一般数据,102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在2周至20年之间;随机将51名患者编入治疗组,51名患者编入试验组。

2、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次50ml,饭后半小时口服,日三次,服用30天;试验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片,每次1片,每日一次,连续服用30天。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头晕、头痛症状消失,血压检查正常。②有效: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明显降低,③无效:高血压症状无明显改善。

3、治疗效果对比

此外,发明人对治愈患者停止给药3个月后做回访记录复发病例发现,经本发明治愈的患者,复发6例,复发率为13.0%;经苯磺酸氨氯地片治愈的患者,复发28例,复发率为70%;由此可见本发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汤剂,存有治愈率高,且能够从根本上治愈高血压,从而相对于西药仅能维持降压的功能,存有明显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首先按下述各实施例称取中各中药原料(:单位:克)

上述用于治疗高血压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主药组方和副药组方中各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并与五倍于药物重量的冷开水浸泡两小时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小时,过滤取煎煮液一次;随后加入所取煎煮液50%的水继续对药物进行煎煮;如此反复,共取煎煮液三次;将三次所取煎煮液合并后静置沉淀1小时;然后将静置后的煎煮液用文火慢熬;使得煎煮液浓缩至煎煮液总量的50%;然后静置冷却分装即可得汤剂成品。

典型病例1:

王某,男,28岁。所遇不遂,半年后经常头晕、头胀痛,烦躁失眠,去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近日头晕脑胀痛,心烦不能眠,口干。查:面色红,巩膜轻微充血,舌质红,舌苔微黄,脉弦数,测血压180/100mmhg,证属心肝火旺、郁火上炎,服本发明汤剂2个疗程后,血压稳定,症状消失近3个月,未见反复。

典型病例2:

张某,女,61岁。2003年9月13日就诊。主诉头疼反复发作3年,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症,2天前因与人争吵后,血压升高。现头痛、头胀,右侧头部更甚,颈胀,眼睛充血,胸闷,烦躁易怒,出汗,口苦,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血压:21.3/12.0kpa(160/90mmhg)。中医辨证为肝火上亢。服本发明汤剂1个疗程后,诸症均缓解,血压稳定。

典型病例3:

李某,男,52岁。患者五年前自觉头晕目眩,经县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血压175/100mmhg。按本方继续一个疗程,血压降至160/90mmhg而稳定,在服用本发明汤剂四个疗程以后,血压降至135/85mmhg,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