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面复合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7586发布日期:2019-04-13 00:5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面复合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面复合敷料。



背景技术:

功能性敷料是传统敷料的升级敷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覆盖在创面表面,一直作用至伤口愈合。它能保护创面、防止污染、吸收渗出液,促进创面愈合。但是已有的敷料功能性比较单一,面对复杂性创面及顽固性创面,往往治疗效果不明显,吸液性能不足,愈合周期较长,且容易形成疤痕,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创面复合敷料。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各敷料层的特殊排列设置,使得敷料具有很好的吸液性和抗菌效果,能够防止创面感染,具有很好的促愈合特性,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保湿性、止血止痛、抑制疤痕的效果,能满足临床各种创面愈合的需求,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创面复合敷料,从上往下依次由背衬层、吸液层、抗菌层、水凝胶层、可吸收层和保护层构成,所述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依次呈阶梯型圆环排列,所述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由多个条形敷料组成,所述各层条形敷料之间有间隙,所述可吸收层设于圆环中心。设置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呈阶梯型圆环排列,且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各层条形敷料之间有间隙,是为了增加敷料的透气性,提高渗出液的快速蒸发速率,同时促进创面呼吸作用,促进创面的愈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位于阶梯型圆环外环,抗菌层位于阶梯型圆环中环,水凝胶层位于阶梯型圆环内环。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通过热复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各层条形敷料的个数不少于三个,且各条形敷料形状和规格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为聚氨酯泡沫敷料,所述抗菌层为含银藻酸盐敷料,所述水凝胶层为聚丙烯酸水凝胶。聚氨酯泡沫敷料柔软舒适,具有很好的吸液性,设置在阶梯型圆环外环,有利于从侧面吸收创面的渗出液,同时增加敷料的舒适性;含银藻酸盐敷料位于阶梯型圆环中环,具有吸渗液、抗菌、止血的功能,能止血,并从创面及创面周边吸收渗液,并形成凝胶,防止粘连创面,同时能杀死创面的细菌,为创面提供无菌的愈合环境;聚丙烯酸水凝胶位于阶梯型圆环内环,一方面能防止粘连创面,另一方面在创面愈合的后期,可保持创面处于湿润的愈合状态,促进创面的愈合,并抑制疤痕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可吸收层为圆形,由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构成。

进一步的,可吸收层负载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三七和薄荷。可吸收层具有很好的促愈合效果,并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功效,在创面形成的初期,创面会伴随出血、肿痛等炎症反应,可吸收层直接与创面中心接触,可有效缓解这些炎症,随着敷贴时间的延长,可吸收层逐渐被创面吸收,可促进创面愈合,并有效抑制疤痕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层为高透气性透明聚氨酯薄膜,与吸液层接触的位置涂有医用压敏胶,且吸液层圆环外周边涂有医用压敏胶。背衬层与吸液层通过医用压敏胶复合在一起,在吸液层圆环型外周边设置医用压敏胶,是为了能将敷料固定在皮肤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为离型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将吸液层、抗菌层及水凝胶层呈阶梯型圆环排列,并将可吸收层置于阶梯型圆环中心,赋予本实用新型如下功能性:具有很好的吸液性,能够吸收创面的渗出液;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能够杀死创面的细菌,防止创面感染;具有很好的促愈合特性,能够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保湿性、止血止痛、抑制疤痕的效果,能满足临床各种创面愈合的需求,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揭去保护层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标示说明:背衬层1,吸液层2,抗菌层3,水凝胶层4,可吸收层5,保护层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创面复合敷料,从上往下依次由背衬层1、吸液层2、抗菌层3、水凝胶层4、可吸收层5和保护层6构成,所述吸液层2、抗菌层3及水凝胶层4依次呈阶梯型圆环排列,所述吸液层2、抗菌层3及水凝胶层4由多个条形敷料组成,所述各层条形敷料之间有间隙,所述可吸收层5设于圆环中心。设置吸液层2、抗菌层3及水凝胶层4呈阶梯型圆环排列,且吸液层2、抗菌层3及水凝胶层4各层条形敷料之间有间隙,是为了增加敷料的透气性,提高渗出液的快速蒸发速率,同时促进创面呼吸作用,促进创面的愈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2位于阶梯型圆环外环,抗菌层4位于阶梯型圆环中环,水凝胶层5位于阶梯型圆环内环。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2、抗菌层3及水凝胶层4通过热复合的方式复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2、抗菌层3及水凝胶层4各层条形敷料的个数不少于三个,且各条形敷料形状和规格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2为聚氨酯泡沫敷料,所述抗菌层3为含银藻酸盐敷料,所述水凝胶层4为聚丙烯酸水凝胶。聚氨酯泡沫敷料柔软舒适,具有很好的吸液性,设置在阶梯型圆环外环,有利于从侧面吸收创面的渗出液,同时增加敷料的舒适性;含银藻酸盐敷料位于阶梯型圆环中环,具有吸渗液、抗菌、止血的功能,能止血,并从创面及创面周边吸收渗液,并形成凝胶,防止粘连创面,同时能杀死创面的细菌,为创面提供无菌的愈合环境;聚丙烯酸水凝胶位于阶梯型圆环内环,一方面能防止粘连创面,另一方面在创面愈合的后期,可保持创面处于湿润的愈合状态,促进创面的愈合,并抑制疤痕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可吸收层5为圆形,由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构成。

进一步的,可吸收层5负载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三七和薄荷。可吸收层6具有很好的促愈合效果,并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功效,在创面形成的初期,创面会伴随出血、肿痛等炎症反应,可吸收层直接与创面中心接触,可有效缓解这些炎症,随着敷贴时间的延长,可吸收层逐渐被创面吸收,可促进创面愈合,并有效抑制疤痕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背衬层1为高透气性透明聚氨酯薄膜,与吸液层2接触的位置涂有医用压敏胶,且吸液层2圆环外周边涂有医用压敏胶。背衬层1与吸液层2通过医用压敏胶复合在一起,在吸液层2圆环型外周边设置医用压敏胶,是为了能将敷料固定在皮肤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6为离型纸。

应该注意的是,此说明书的附图及以上对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