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6705发布日期:2019-04-30 18:4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患者的下肢等疾病需要进行牵引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并且对于已经治愈的术后患者,也需要进行牵引以进行日常牵引保健。但是,对于牵引治疗或者日常的牵引保健的方法,操作比较复杂费力,需要专业的人员辅助,这种牵引方式由于费时费力,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造成很大的不便,且常用的下肢康复装置的牵引架的小腿托板的角度一般为固定式,无法适应不同需求的病人,从而无法使牵引角度达到最佳状态,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本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能够对下肢进行有效的牵拉,操作简单不费力,使用者本人也可进行操作,减少人力物力,为患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且小腿托板的角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改变,实现较好的腿部支撑作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包括下肢牵引框本体、大腿托板、小腿托板、滑轮、垂直连接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下肢牵引框本体包括底座、倒U型固定架、斜杆、加强杆和U型旋转架,所述倒U型固定架垂直的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倒U型固定架的顶部的两端均连接有斜杆,两个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底座的右侧边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U型旋转架与倒U型固定架的顶部的两端铰接,且U型旋转架位于倒U型固定架的左侧,所述倒U型固定架的两个垂直侧边均安装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另一端与U型旋转架转动连接,所述U型旋转架通过滑轮支架铰接有滑轮,所述U型旋转架通过连杆固定有垂直连接板,所述垂直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二气缸和导轨,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导轨滑动连接且齿条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垂直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上固定有绕线杆,所述绕线杆与滑轮在同一条方向上,所述小腿托板固定在所述U型旋转架上,所述大腿托板固定在两个斜杆之间,所述大腿托板和小腿托板的上表面均设有泡沫层,所述泡沫层的外表面包裹有外织物层,所述泡沫层通过外织物层粘贴在大腿托板和小腿托板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小腿托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相对设置且相对的内侧均固定有按摩气囊,所述泡沫层的上方和两个按摩气囊之间用于放置腿部,所述按摩气囊通过胶管连通有手动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泡沫层采用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有用于向第一气缸充气的第一手动打气筒,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气管连接有用于向第二气缸充气的第二手动打气筒,所述气管上安装有手动放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杆包括垂直加强杆和倾斜加强杆,所述垂直加强杆固定在所述倒U型固定架的垂直侧边上,所述倾斜加强杆的一端与垂直加强杆连接且另一端向右侧倾斜的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垂直加强杆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与U型旋转架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与倾斜加强杆呈交叉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有牵引绳索,牵引绳索穿过滑轮并与绕线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能够对下肢进行有效的牵拉,通过向第二气缸进行充气,第二气缸的顶杆会推动齿条,齿条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对下肢进行牵拉,利用第一手动打气筒进行牵拉,操作简单,无需专业的人士辅助,使用者本人即可进行操作,减少人力物力,为患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且小腿托板的角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第一气缸进行改变,实现较好的腿部支撑作用。另外,大腿托板和小腿托板上的泡沫层和外织物层对患者腿部支撑具有有效的缓冲保护作用。在不需要牵引的时候,可将腿平放在大腿托板和小腿托板上休息,之后可通过手动气泵对按摩气囊进行充放气,对腿部进行按摩,对腿部具有更好的康复保健作用。使用时,如果向第一气缸进行充气,可以调节U型旋转架的倾斜角度从而调节小腿托板的倾斜角度,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使牵引角度达到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牵引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腿托板和小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泡沫层和外织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医用改良型下肢康复装置,包括下肢牵引框本体、大腿托板17、小腿托板18、滑轮5、垂直连接板7、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12,所述下肢牵引框本体包括底座1、倒U型固定架3、斜杆2、加强杆11和U型旋转架4,所述倒U型固定架3垂直的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倒U型固定架3的顶部的两端均连接有斜杆2,两个所述斜杆2的另一端分别与底座1的右侧边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U型旋转架4与倒U型固定架3的顶部的两端铰接,且U型旋转架4位于倒U型固定架3的左侧,所述倒U型固定架3的两个垂直侧边均安装有加强杆11,所述加强杆11上倾斜的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的另一端与U型旋转架4倾斜转动连接,所述U型旋转架4通过滑轮支架16铰接有滑轮5,所述U型旋转架4通过连杆6固定有垂直连接板7,参见图3,所述垂直连接板7上固定有第二气缸12和导轨14,所述第二气缸12的顶杆连接有齿条13,所述齿条13与导轨14滑动连接且齿条13啮合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垂直连接板7转动连接,所述齿轮15上固定有绕线杆23,所述绕线杆23与滑轮5在同一条方向上,所述小腿托板18固定在所述U型旋转架4上,所述大腿托板17固定在两个斜杆2之间,参见图4,所述大腿托板17和小腿托板18的上表面均设有泡沫层21,所述泡沫层21的外表面包裹有外织物层22,所述泡沫层21通过外织物层22粘贴在大腿托板17和小腿托板18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小腿托板18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立板19,两个所述立板19相对设置且相对的内侧均固定有按摩气囊20,所述泡沫层21的上方和两个按摩气囊20之间用于放置腿部,所述按摩气囊20通过胶管连通有手动气泵。两个立板19穿插过泡沫层21和外织物层22从而与小腿托板18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泡沫层21采用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具有高透气作用,有效防止腿部经络不通。泡沫层21和外织物层22对患者腿部具有有效的缓冲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第一气缸8通过气管连接有用于向第一气缸8充气的第一手动打气筒,所述第二气缸12通过气管连接有用于向第二气缸12充气的第二手动打气筒,所述气管上安装有手动放气阀。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加强杆11包括垂直加强杆10和倾斜加强杆9,所述垂直加强杆10固定在所述倒U型固定架3的垂直侧边上,所述倾斜加强杆9的一端与垂直加强杆10倾斜连接且另一端向右侧倾斜的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的缸体的一端与垂直加强杆10铰接,所述第一气缸8的推杆的一端与U型旋转架4铰接,所述第一气缸8与倾斜加强杆9呈交叉形状。垂直加强杆10对第一气缸8与倒U型固定架3连接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倾斜加强杆9对垂直加强杆10与倒U型固定架3起到了有效的加强支撑作用,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本实施例还包括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有牵引绳索,牵引绳索穿过滑轮5并与绕线杆23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牵引使用时,首先,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小腿托板18的角度,只需要通过第一手动打气筒对第一气缸8进行充气,第一气缸8的顶杆对U型旋转架4施加一定的推力,由于第一气缸8分别与垂直加强杆10和U型旋转架4铰接,所以U型旋转架4会相对于倒U型固定架3向右上方旋转,从而改变小腿托板18的角度,用户设置好小腿托板18的角度后,可将下肢牵引带绑在下肢上,然后将牵引绳索穿过滑轮5并与绕线杆23连接,完成后,只需通过第二手动打气筒对第二气缸12进行充气,第二气缸12推动齿条13,齿条13推动齿轮15,齿轮15旋转从而通过牵引绳索实现对下肢的牵拉,该过程使用者本人也可进行操作,为患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患者本人可根据自身感应的牵引力度通过第二手动打气筒和手动放气阀调节牵引力度大小,在不需要牵引的时候或者牵引力度过大,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第二气缸12进行放气,调节小腿托板18的角度,再将腿平放在大腿托板17和小腿托板18休息,之后可通过手动气泵对按摩气囊20进行充放气,对腿部进行按摩。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按摩的操作过程以及牵引的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充气以及放气完成,患者本人也可以操作,减少人力物力。手动气泵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手动充气球。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