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笔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386发布日期:2019-06-26 01:32阅读:1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笔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专用注射器,特别是一种电子笔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笔式注射器大多数以实现完全自动注射,但在注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现有的电子笔式注射器大多数仅能用于胰岛素的注射,而其它的药品的注射不能够使用该注射器,另外使用者在换药时容易出现误操作,在针头未取下时,则进行更换药瓶的操作,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针对现有的技术缺点,本发明重新对电子注射器进行改进,该注射器不会被限制仅用于胰岛素的注射,也可安装其它使用了卡式瓶配装的药液进行注射,并在装药槽盖内设置限制机构,仅在取下针头时才能取下药瓶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笔式注射器,通过增加相关的限位件,防止装药过程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笔式注射器,包括壳体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自动进退针机构、注射驱动机构、注射组件、电源组件和控制及显示组件;所述注射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前端并与所述注射驱动机构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组件包括针头、卡式瓶固定罩和传动支架,所述卡式瓶固定罩与传动支架枢转连接,所述针头与卡式瓶固定罩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式瓶固定罩的前端还套设有一限位固定套,所述限位固定套设有第一凸块与传动支架抵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固定套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固定套的前端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传动支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式瓶固定罩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块,传动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凸块转动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限位固定套设置有条形槽,所述卡式瓶固定罩上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卡接在条形槽上。

进一步,所述卡式瓶固定罩的侧面还设置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扭簧臂与卡式瓶固定罩连接,扭簧的第二扭簧臂与壳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前端内部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控制及显示组件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感应器用于感应人体皮肤信号。

进一步,所述壳体位于注射组件的一侧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装药槽盖和装药按钮,所述装药槽盖的一端与壳体枢转连接,所述装药槽盖的另一端可通过装药按钮扣装在条形孔内;所述装药按钮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卡接在条形孔内,所述装药按钮可在条形孔内前后滑动。

进一步,所述条形孔包括连通的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装药槽盖的一端与第一条形孔的内侧位置枢转连接,所述装药按钮卡接于第二条形孔内。

进一步,所述装药槽盖前端设有第四凸块,所述第四凸块与环形槽相配合,当装药按钮靠近装药槽盖移动,所述第四凸块置入环形槽内,使装药槽盖不能被打开。

进一步,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对合,构成一个具有内部装配腔的壳体,壳体内部的装配腔分为第一子腔体、第二子腔体和第三子腔体,所述电源组件和自动进退针机构固定设置于第一子腔体内,所述注射驱动机构可前后位移地设置于第二子腔体内,所述注射组件设置于第三腔体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注射驱动机构的前端,所述第三子腔体位于壳体的头部并在前端开设有针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卡式瓶固定罩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安装所需的卡式瓶药液,还添加了防装药误操作的功能,通过利用限位固定套,使电子笔注射器仅在取下针头时才可拆卸药瓶并进行更换;

此外,通过侧面翻盖装药方式,避免重复拆卸壳体,可有效地提高电子笔式注射笔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注射器上添加了感应功能,可有效地防止注射时未贴紧皮肤而出针注射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注射组件的模块连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内部模块连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注射组件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扭簧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扭簧与壳体内壁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装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的注射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的自动进退针机构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的控制及显示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11,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一种电子笔式注射器,包括壳体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自动进退针机构3、注射驱动机构4、注射组件5、电源组件6和控制及显示组件7,控制及显示组件7控制注射驱动机构4的动作并显示注射相关信息,电源组件6为注射驱动机构4及控制及显示组件7供电;所述注射组件5设置于壳体的前端并与所述注射驱动机构4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组件5包括针头51、卡式瓶固定罩52和传动支架54,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与传动支架54枢转连接,所述针头51与卡式瓶固定罩52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的前端还套设有一限位固定套53,所述限位固定套53设有第一凸块531与传动支架54抵接。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3,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的内部固定安装可替换的卡式瓶14,所述针头51与卡式瓶固定罩5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螺纹结构,所述针头51的后端设置有内螺纹,卡式瓶固定罩52的前端设置有外螺纹,位于传动支架54的前端一侧在限位固定套53的尾端设置有位置对称的两个第一凸块531,通过转动针头51,可将针头51固定于卡式瓶固定罩52的前端,在旋转针头51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固定套53则被针头51往后推动,直到两个第一凸块531与传动支架54的前端两侧支架相接触,固定好针头51后,由于限位固定套53的两个第一凸块531的作用,卡式瓶固定罩52则不能转动,此时无法更换卡式瓶14;当拆下针头51时,限位固定套53则可往前移动,使两个第一凸块531不再抵接传动支架的前端,此时卡式瓶固定罩52则可转动,往传动支架的一侧空位转动,并对卡式瓶14进行更换。

优选地,参照图2,所述限位固定套5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5,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一端与限位固定套53的前端连接,第一弹簧55的另一端与传动支架54连接,添加第一弹簧55,可在拆下针头51时,由于第一弹簧55的复位作用,使限位固定套53自动往前移动。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3,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块521,所述第二凸块521在卡式瓶固定罩的轴心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凸块521,传动支架5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凸块521转动的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凸块521嵌接在通孔内,当拆下针头51时,限位固定套53的第一凸块531远离传动支架54的前端,卡式瓶固定罩52可以圆形通孔为轴心转动。

优选地,参照图1,所述限位固定套53设置有两条位置对称的条形槽,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上设有两个第三凸块522,所述第三凸块522卡接在对应的条形槽上,采用此结构,可使限位固定套53的位置方向保持不变,避免在安装针头51时,由于针头51的转动,使限位固定套53的位置移动,造成两个第一凸块531无法抵接在传动支架54对应的支架上。

优选地,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的侧面还设置有一扭簧56,扭簧56通过螺栓固定于卡式瓶固定罩52的侧面上,所述扭簧56的第一扭簧臂与卡式瓶固定罩52连接,扭簧56的第二扭簧臂与壳体的内壁连接,当安装固定针头51后,由于限位固定套53的第一凸块531与传动支架54相抵接,则会使卡式瓶固定罩52对扭簧56进行压迫,当取下针头51时,由于第一凸块531与传动支架54不再抵接,卡式瓶固定罩52对扭簧56也不再进行压迫,扭簧56得到释放,可使卡式瓶固定罩52往外转动。

优选地,参照图2,为了电子注射笔可方便地对卡式瓶14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位于注射组件5的一侧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装药槽盖8和装药按钮9,所述装药槽盖8的一端与壳体枢转连接,所述装药槽盖8的另一端可通过装药按钮9扣装在条形孔内;所述装药按钮9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卡接在条形孔内,所述装药按钮9可在条形孔内前后滑动,当拆下针头51后,通过推动装药按钮9,可打开装药槽盖8,将卡式瓶固定罩52往装药槽盖的一侧移动,对卡式瓶固定罩52上的卡式瓶14进行更换。

优选地,为了更好分布装药槽盖8和装药按钮9的位置,所述条形孔包括连通的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装药槽盖8的一端与第一条形孔的内侧位置枢转连接,所述装药按钮9卡接于第二条形孔内。

优选地,为了固定好装药槽盖8,避免在注射过程中由于移动电子注射笔,造成装药槽盖8的晃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药槽盖8前端设有第四凸块,所述第四凸块与环形槽相配合,当装药按钮9靠近装药槽盖8移动,所述第四凸块置入环形槽内,使装药槽盖8不能被打开,增加装药槽盖8和装药按钮9的相关设置不仅有利于药瓶的更换,同时避免了因多次拆卸壳体而对壳体造成磨损,影响电子注射笔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壳体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和下盖2对合,构成一个具有内部装配腔的壳体,壳体内部的装配腔分为第一子腔体、第二子腔体和第三子腔体,所述电源组件6和自动进退针机构3固定设置于第一子腔体内,所述注射驱动机构4可前后位移地设置于第二子腔体内,所述注射组件5设置于第三腔体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注射驱动机构4的前端,所述第三子腔体位于壳体的头部并在前端开设有针头孔,直接利用上、下盖1、2的前端合成针头孔,有助于扩大针头孔与皮肤接触平面,使注射器更容易贴紧皮肤,减少在注射过程中因手抖动而造成对皮肤二次创伤,同时在针头孔与皮肤接触的外围设置有三角齿状的小尖点,所述小尖点有分散痛感的作用,通过分散注射者的注意力,减少注射时针头51所产生的痛感。

优选地,为了使注射笔的壳体结构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和下盖2通过连接板11和连接环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1固定于上、下盖1、2的尾端,所述连接环10扣接于上、下盖1、2的中部外围。同时为了保护壳体前端,本实施例在所述壳体前端还设置有保护罩12,所述保护罩12通过扣合的方式扣接于第三腔体的外部及第二腔体的前端外部,可在不使用电子注射笔时,起到保护壳体内部的部件及防尘的作用。

优选地,为了防止在注射过程中因未贴紧皮肤也会出针注射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前端内部设置有感应器13,即在第三腔体的前端位置上设置,所述感应器13与控制及显示组件7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感应器13用于感应人体皮肤信号,当感应到人体皮肤信号时,便向控制及显示组件7的控制模块发出信号,使其控制自动进退针机构3启动,并驱动注射驱动机构4及注射组件5往针头孔移动,再控制注射驱动机构4完成注射,优选地,感应器13可采用压力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结合电子笔注射器的使用要求,本实施例中感应器13优先采用了第一光电传感器。

优选地,参照图9,所述注射驱动机构4包括注射电机40、第二光电传感器41、电机壳体43、电机传动轴44、同心套45、丝杆固定套46、丝杆47、推块48、螺母49、外套和传动轴外罩;所述注射电机40设置于电机壳体43内,所述注射电机40的输出轴由电机壳体43前端伸出,并与电机传动轴44固定连接;传动轴外罩套设于电机传动轴44外部,同心套45对接于传动轴外罩前端;外套套设于同心套45及传动轴外罩外部,外套与同心套4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丝杆固定套46设置于同心套45及电机传动轴44内部,随电机传动轴44转动、相对同心套45转动;螺母49固定设置于同心套45的前端,丝杆47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推块48上,后部通过轴向导向机构设置于丝杆固定套46内部,丝杆47与螺母49配合;所述卡式瓶固定罩52固定设置于外套的前端;其中第二光电传动器41与控制及显示组件7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其用于检测注射电机40在工作时是否正常运作,注射电机40无法正常运作时,第二光电传动器41便向控制及显示组件7的控制模块发出感应信号,在控制及显示组件7显示注射电机40异常情况。

优选地,参照图10,所述自动进退针机构3包括电机支架35、来复杆34、进退针电机36、推进块33、轴承32和支架盖31;进退针电机36前端固定于电机支架35上,进退针电机36的输出轴向前伸入电机支架35内;来复杆34一端固定连接输出轴,另一端设置于轴承32上,轴承32设置于支架盖上,支架盖固定于电机支架35前端;推进块33螺接于来复杆34上;推进块33设置有推进连接部,该推进连接部伸出电机支架35并与所述注射驱动机构4固定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11,所述控制及显示组件7包括透明罩板71、OLED屏73、OLED电路板74、PCB板75、旋转帽76和飞梭开关77。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开设有显示窗口,OLED屏73固定设置于显示窗口处,OLED电路板74设置于壳体内部,与PCB板75电连接,OLED电路板74与OLED屏73电连接,壳体上在显示窗口周边开设有透明罩板71安装槽,透明罩板71固定设置于透明罩板71安装槽处,OLED屏73边缘与透明罩板71之间设置有硅胶垫72,PCB板75上设置有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显示输出、控制输出等功能电路,同时还设置有与外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故本实施例中电子笔式注射器还可通过连接手机APP或电脑端用户软件,通过在手机APP或电脑端用户软件上设置相关的参数后也可完成注射时所需要的参数设置。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输入信号采集器件为飞梭开关77及旋转帽76,飞梭开关77装设于第二子腔体的后端,旋转帽76设置于壳体外部,并与飞梭开关77配合,飞梭开关77与PCB板75电连接,通过调节旋转帽76及飞梭开关77设定注射参数后,将电子式注射笔贴紧皮肤,电子式注射笔便可自动完成注射。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笔式注射笔,其工作原理及工程如下:

1利用卡式瓶固定罩52将预注射的卡式瓶14设置于注射驱动机构4的外套前端,装配好针头51于注射组件5的固定套53上;

2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调节旋转帽76及飞梭开关77设定好参数,也可通过无线连接手机APP或电脑端用户软件进行设置相关参数及数据交换;

3将电子笔式注射器的针头孔按压在注射点皮肤上,当感应器13感应到人体皮肤信号后,电子笔式注射器开始注射。

4自动进退针机构3的进退针电机36开始运转,带动来复杆34转动,驱动推进块33向前移动,推进块33上的推进连接部带动注射驱动机构4向前移动,使得注射驱动机构4前端安装的注射组件5整体向前移动,此时针头51由壳体前端的针头孔伸出,刺入皮肤设定深度后,注射电机40停止运转;

5注射驱动机构4的注射电机40开始运转,带动电机传动轴44转动,进而带动丝杆固定套46和丝杆47转动;丝杆47在转动的同时,受到螺母49的导向作用,相对丝杆固定套46向前移动,驱动推块48推动卡式瓶13内的橡皮塞向前移动,进而将药液注射至人体内;

6当药液注射完毕,注射驱动机构4的注射电机反向运转,驱动推块48自动退回到起始位置;

7自动进退针机构3的进退针电机36反向运转,带动注射驱动机构4向后移动,使得注射驱动机构4前端安装的注射组件5整体向后移动,此时针头51由壳体前端的针头孔缩回。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