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引流针以及穿刺引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770发布日期:2019-04-29 12:4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穿刺引流针以及穿刺引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刺引流针以及穿刺引流设备。



背景技术:

脓肿包括乳腺脓肿是常见疾病,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切开脓腔后清除脓液。这种治疗方法的缺陷是手术切口大、创口愈合慢,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且创口愈合后会留下难看的瘢痕,导致部分患者不愿手术,延误治疗时机。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治疗方法,其通过细针穿刺脓腔抽吸脓液,但这种方法很难将脓液清除干净,残余脓液可引起慢性炎症,治疗效果差。

目前,在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穿刺结构为微创治疗管,该治疗管包括侧壁开有引流孔的引流导管,引流导管内插设有硬质插入棒,插入棒协助将引流导管插入脓腔内以将脓液通过引流导管引流出,引流导管侧壁上还设有给药管和引流口。

这种治疗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该治疗管在操作时,穿刺和置管引流是分开操作完成的,即必须先使用其他辅助的穿刺设备将脓腔组织刺破并开通一个通道,然后在插入棒的支撑下将引流管插入脓腔实现穿刺引流,这样就增加了手术的步骤和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更明显的弊端是:在穿刺完成时因没有引流管跟进,脓液会直接大量的排出体外,污染病房环境,增加医院内感染发生风险,而且操作过程繁琐,导致这种微创治疗管并不适于广泛应用。

因此,研发一套对于医生而言操作简便实用、微小创伤而且疗效好的脓肿穿刺引流器械,成为脓肿疾病治疗技术领域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引流针,以改善传统的治疗管使用过程中操作不便、手术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引流设备,以改善传统的治疗管使用过程中操作不便、手术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引流针,包括: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针尖部和与所述针尖部固定连接的针体部,所述针体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针体部具有至少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向开口,所述针体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通过所述侧向开口与所述针体部分离,所述引流管包括远离所述针尖部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针尖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封闭且所述引流管的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孔,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插接在引流管中,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能够抵接在所述第二端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支撑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引流管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防止所述支撑杆从所述第一端滑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设置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所述引流管的径向向内凸出;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凸出方向沿所述支撑杆的径向向外。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包括轴向阻挡部以及径向阻挡部,所述轴向阻挡部与所述径向阻挡部相连接,所述轴向阻挡部与所述径向阻挡部交叉设置,所述轴向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沿其轴线方向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径向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沿其径线方向的滑动路径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阻挡部为板状结构,所述径向阻挡部为板状结构,所述轴向阻挡部和所述径向阻挡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为球状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能够转动进入到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针体部与所述针尖部的结合处具有向针尖部内凹的凹陷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引流针还包括支管、负压装置和三通阀,所述支管的一端与靠近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的引流管的管腔连通,所述支管的另一端连接三通阀的一个开口,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开口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引流针还包括三通阀和负压装置,所述三通阀的一个开口与所述引流管的管腔连通,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开口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针体部的远离针尖部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手柄,所述支撑杆的伸出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手柄。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引流设备,包括引导架以及所述的穿刺引流针,所述引导架包括基架、固定件、定位件以及引导组件,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于病床架上,所述定位件铰接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引导组件包括转动盘、输送杆以及轴承,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定位件上,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孔连通的螺接孔,所述输送杆滑动设置所述滑动孔中,所述输送杆与所述定位件周向限位连接,所述输送杆螺接在所述螺接孔中;所述穿刺针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输送杆上,与所述输送杆同步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引流针,针体部为中空结构,针体部具有至少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向开口,引流管可脱卸的设置于针体部内,引流管通过侧向开口与针体部分离,从而将穿刺针能顺利的退出体外而将分离后的引流管留置在脓腔内,解决了引流管随穿刺针一同穿刺进入脓腔内而穿刺针不能顺利退出的技术难题。还避免了传统手术对患处进行切开带来的较大瘢痕的后果,又使得脓腔被刺破的同时脓液可直接进入引流管,避免了脓液外溢暴露,减少医院内感染风险,且手术操作便捷,增加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在穿刺过程中,将支撑杆调整至第一凹凸结构和第二凹凸结构配合的位置,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不会因为受到液体的压力而从引流管中脱落,穿刺更加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治疗脓肿疾病、胸腔或腹腔积液疾病,尤其适用于治疗乳腺脓肿疾病。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引流设备包括上述的穿刺引流针,具有上述穿刺引流针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针体部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引流管的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针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刺引流设备的示意图。

图标:100-穿刺引流针;110-穿刺针;111-针尖部;112-针体部;113-穿刺针手柄;114-侧向开口;115-槽部;116-凹陷部;117-第一凹凸结构;130-引流管;131-引流管第一端;132-引流管第二端;134-引流孔;135-凸棱;141-三通阀;142-负压装置;136-挡件;140-支管;150-支撑杆;151-支撑杆手柄;152-第二凹凸结构;180-脓腔;190-皮肤;200-引导架;210-基架;220-固定件;230-定位件;231-滑动孔;240-引导组件;241-转动盘;242-输送杆;243-螺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引流针,本实施例中,穿刺引流针100包括穿刺针110、引流管130、支撑杆150和支管140。穿刺针110包括针尖部111、针体部112、穿刺针手柄113以及第一凹凸结构117。针尖部111和针体部112固定连接,针尖部111用于脓腔穿刺,方便操作。

请结合图1-图3,本实施例中,针体部112具有一个沿针体部112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向开口114,因此针体部112呈槽状结构,针体部112的横截面为具有一个侧向开口114的槽形。引流管130滑动、可脱卸的设置于针体部112内,在针尖部111刺穿脓腔的过程中,将引流管130向前抵住针体部112的靠近针尖部111的端部,这样引流管130也会随着针尖部111向脓腔移动而有部分进入脓腔内。引流管130可脱卸的设置于针体部112内,当脓腔穿刺成功后,通过针体部112的沿针体部112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向开口114将引流管130与针体部112分离,其后将穿刺针110退出脓腔和人体,并将引流管第二端132留置在脓腔中,而引流管第一端131伸出体外。请参阅图7,针体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117,第一凹凸结构117为凸起结构,第一凹凸结构117的凸出方向沿针体部的径向向内。具体的,第一凹凸结构117包括有轴向阻挡部以及径向阻挡部,轴向阻挡部与径向阻挡部相连接,轴向阻挡部与径向阻挡部交叉设置,轴向阻挡部位于第二凹凸结构152的沿其轴线方向的滑动路径上,径向阻挡部位于第二凹凸结构152的沿其径线方向的滑动路径上。轴向阻挡部为板状结构,径向阻挡部为板状结构,轴向阻挡板的板面垂直于针体部的长度方向,径向阻挡部的板面平行于针体部的长度方向,轴向阻挡部和径向阻挡部垂直设置形成L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117还可以是凹槽结构,第一凹凸结构117为弧形凹槽,第一凹凸结构117的长度方向沿针体部的周向延伸,第一凹凸结构11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针体部的侧向开口所在位置,与侧向开口相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针尖部111与针体部112是一体成型制成的。针体部112的远离针尖部111的一端设置有穿刺针手柄113。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穿刺针手柄113控制穿刺针110的针尖部111和针体部112的运动。穿刺针110为硬质穿刺针,穿刺针110的制作材料可以是高强度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引流针100的引流管130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引流管130包括远离针尖部111的引流管第一端131和靠近针尖部111的引流管第二端132,此处所述的引流管第一端131和引流管第二端132仅用于区分引流管130的两端,便于清楚的描述,其中,引流管第二端132为引流管130在进行穿刺引流时伸入脓腔的一端。引流管130第二端132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孔134,引流孔134贯穿引流管130的管壁,脓腔中的脓液从引流孔134进入引流管130,再通过引流管130的引流,从引流管第一端131处排出,并最终排出体外。

引流管130为软质引流管,具体为软质硅胶管。硅胶的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的组织反应小,置于人体组织后不会引起异物反应,对周围组织不发生炎症。将软质引流管130留在患者的脓腔内的时候,不会对患者的组织造成伤害。由于软质的引流管130很容易发生弯曲,从而导致引流管130形成堵塞,造成脓液不能顺利从脓腔中通过引流管130导出。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引流针100的引流管130的横截面图。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130的内壁设置有多条凸棱135,每条凸棱135从引流管第一端131向引流管第二端132延伸,呈长条状。在引流管130发生弯折的时候,由于凸棱135的作用,避免了引流管130发生堵塞,保证脓液顺利的从脓腔中向外导出。凸棱135设置在引流管130的内壁,可以保证引流管130弯折不堵塞。

请继续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支管140的一端与靠近引流管第一端131的引流管130的管腔连通,支管140的另一端连接三通阀141的一个开口,三通阀141另一个开口与负压装置142连接。还可以在三通阀141第三个开口连接冲洗给药装置,为了保证脓液顺利的通过引流管130从脓腔中排出,使用密封塞(图未示)将引流管第一端131密封,使脓液从支管140排出。为了保证患者更方便进行治疗,控制三通阀141使支管140连通冲洗给药装置,通过冲洗给药装置可以向脓腔中注入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清洗,直到冲洗后的回抽液清亮为止。同时,还可以通过冲洗给药装置向脓腔内给药,对脓腔进行药物治疗。药物可以是抗生素、双氧水等。当三通阀141与负压装置142连接时,通过操作负压装置142,可以在引流管130内产生负压,持续引流。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142为负压球,可以随身携带。

请继续一并参阅图1、图4和图7,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130内设置支撑杆150,具体而言,引流管130内插设支撑杆150,支撑杆与引流管转动连接,支撑杆150的一端可以抵接在封闭的第二端处,支撑杆的另一端从引流管第一端131伸出,引流管第二端132的端部未设置引流孔134并且是封闭的,保证支撑杆150的伸入引流管130内的一端不会穿透引流管130。支撑杆150与引流管130的管壁具有一定间隙,从而可以保证引流管130到达脓腔后脓液可通过这个间隙顺利引流出,且能保证支撑杆150能顺利的从引流管130中抽出。在支撑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152,第二凹凸结构152为凸起结构,第二凹凸结构152包括有球状凸起,第二凹凸结构152的凸出方向沿支撑杆的径向向外,为了便于安装,可以利用凸柱将球状凸起安装在支撑杆上,合理利用安装空间。在支撑杆相对于引流管转动过程中,第二凹凸结构152可以转动至与第一凹凸结构117位于同一平行于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的直线上,这样的结构设计,第一凹凸结构117能够阻挡第二凹凸结构152沿针体部的长度方向从引流管中滑出,即用于防止引流管从针体部的第一端处滑出,在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引流管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不易沿轴线方向滑动,引流管不易脱落。同时,由于第二凹凸结构152具有球面,转动过程中第二凹凸结构152与第一凹凸结构117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转动更加灵活。第二凹凸结构152通过轴向和径向进行限位,转动位置更加准确,操作更加便捷。

对应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凹凸结构152为凸起结构,在支撑杆相对于针体部转过程中哦,第二凹凸结构152能够滑入到第一凹凸结构117中,实现限位。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凹凸结构117中设置阻挡块,限制第二凹凸结构152转动的位置,便捷可靠。

针尖部111刺穿脓腔的过程中,脓腔处的皮肤开口处会对引流管130造成一定的阻力,为了保证引流管130在穿刺的过程中不会通过侧向开口114从针体部112中空结构中滑出,支撑杆150插设于引流管130中并保证支撑杆150的伸入引流管130的一端抵住引流管第二端132的端部。同时,由于引流管130为软质硅胶管,其管壁较薄,在使用的时候可能被支撑杆150戳穿。因此,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在引流管第二端132的端部设置有挡件136,挡件136可以采用质地较硅胶更坚硬的材料制成,保证支撑杆150的施加的力不会使引流管130产生破损。在类似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引流管第二端132的端部的管壁设置得相对较厚,形成挡件136,用于保护引流管130免于被支撑杆150刺穿。

在支撑杆150插入引流管130中,使引流管130和针体部112一起向脓腔内移动的时候,引流管130可能会从针体部112中空结构中移出。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针体部112与针尖部111的结合处具有向针尖部111内凹的凹陷部116。支撑杆150的伸入引流管130的一端的端部抵靠于凹陷部116,使支撑杆150的伸入引流管130的一端不会发生移动,支撑杆150的一端固定,从而可以对引流管第二端132的端部进行固定,这样穿刺针110在穿刺的过程中,引流管130不会从针体部112的中空结构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穿刺针手柄113具有槽部115,槽部115与侧向开口114贯通,支撑杆150的远离针尖部111的一端可脱卸的设置于槽部115内。使穿刺针手柄113的槽部115对支撑杆150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穿刺引流针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穿刺针110刺入脓腔后进行穿刺针110退出的操作时,槽部115可以使得支撑杆150容易的与穿刺针手柄113侧向分离以便于将穿刺针110退出体外。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50的伸出引流管13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手柄151。支撑杆手柄151可以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支撑杆150。医护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分开操作穿刺针手柄113和支撑杆手柄151。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引流针100的使用状态图。请一并参阅图2-图6,本实施例中,在穿刺前,转动支撑杆,使支撑杆上的第二凹凸结构152和穿刺针上的第一凹凸结构117相配合,使得支撑杆定位在凹陷部和第一凹凸结构117之间,支撑杆不会相对于穿刺针往复轴向滑动,穿刺更加安全可靠。然后,医护人员先操作穿刺针手柄113,使针尖部111刺破脓腔180处的皮肤190,并向脓腔180内移动,同时引流管130和支撑杆150也一起向脓腔180内移动,医护人员控制支撑杆手柄151保证引流管130整个过程中均停留在针体部112中空结构中。到达患者脓腔180内指定的位置后,医护人员控制穿刺针手柄113和支撑杆手柄151,先转动支撑杆,使第一凹凸结构117和第二凹凸结构152分离,然后将支撑杆150稍微回抽使之脱离针体部112与针尖部111的结合处的凹陷部116,然后以针体部112体外部分的底面的边缘作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撬动支撑杆150,将引流管第二端132与针体部112的中空结构分离。随后医护人员控制穿刺针手柄113,使针体部112和针尖部111慢慢退出脓腔180,其后,再将支撑杆150从引流管130中退出,整个过程中,引流管130始终是插入脓腔180内的,不会出现脓液溢流污染病床的情形,减少医院内感染风险。同时,避免了对患处进行切开带来的较大瘢痕,且手术操作便捷,增加治疗效果。

引流管第二端132留在脓腔180内以后,靠近引流管第一端131的合适部位设置有将引流管130固定于皮肤190的固定机构。可以将引流管130固定在患者的皮肤190上,避免引流管130从脓腔180内脱出,保证持续引流。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刺引流设备,包括引导架200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穿刺引流针,引导架200包括基架210、固定件220、定位件230以及引导组件240,固定件220安装在基架210上,固定件220用于固定于病床架上,定位件230铰接在基架210上,定位件230上设置有滑动孔231,滑动孔231可以为圆形孔,引导组件240包括转动盘241、输送杆242以及轴承,转动盘24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定位件230上,转动盘241上设置有与滑动孔231连通的螺接孔243,输送杆242滑动设置滑动孔231中,输送杆242与定位件230周向限位连接,输送杆242螺接在螺接孔243中;穿刺针可拆卸地安装在输送杆242上,与输送杆242同步滑动。输送杆242上设置有凸起,定位件230上设置有凹槽,凸起卡接在凹槽中,实现输送杆242与定位件230的周向定位,输送杆242不会相对于定位件230转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固定件220固定在病床架上,调整定位件230的角度,使得穿刺针对应到穿刺位置,操作转动盘241,转动盘241转动后使输送杆242沿其轴线方向相对于定位件230滑动,输送杆242带动穿刺针运动,使穿刺针刺破皮肤。同理,穿刺针回收时反向操作转动盘241。或者,将穿刺针从引导架200取下,手动回收也可。这种结构设计,穿刺更加平稳,位置更加准确,手术更加顺利。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20可以是夹子。基架210可以是伸缩架。定位件230可以是伸缩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