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颈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467发布日期:2019-06-11 23:54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宫颈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宫颈扩张器,属于IPC分类第A61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产妇由于自身或胎儿原因、或妊娠42周而未临产,需要通过药物方法或物理学方法促使宫颈成熟,进行人工引产,这里最常用的物理学方法就是采用宫颈扩张器。

宫颈扩张器另外还可以应用到如取环、放环、人工流产、诊刮述等妇产科手术。宫颈扩张器视手术需要,囊体可以为多个,通过不同的腔管相连,如有需要,这些腔管则被设于一导管内。

上述宫颈扩张器在使用时,需要用阴道扩阴器扩张阴道和宫颈,这会让产妇非常不舒服,而且还要用镊子捏住产品前端,缓慢送入到子宫内,镊子夹住产品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会弄破球囊导管前端的囊壁,从而使得在向囊体内充入生理盐水会出现漏水,另外镊子也较容易对阴道或宫颈造成损伤。

使用时主要的缺点在于宫颈扩张器管体太过柔软,不能通过自身硬度伸入宫颈或子宫内。为了解决此问题,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948167U所公开的一种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其在内部安装了钢丝,钢丝材质硬使得导管整体变直挺,可以直接插入阴道及子宫颈。但,钢丝如果端部使用不当,或许会出现意外,另外,钢丝变得真挺,不能够弯曲,或者弯曲之后不能恢复直挺的状态,宫颈扩张器在治疗时还具有给药的功能,使用时如出现意外,弯曲之后可能会将给药通道及腔管堵塞,这样就会影响宫颈扩张器的正常使用,而且钢丝制作成一次性用品,那成本就高了。

还有就是,在实际操作时,对囊体内充入气流或液体时不好控制流量,这里需要考虑到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常规使用充入的流量均是定量的,想要充盈可能还要有段距离,或许没有到所定量时就已经充盈,而且所谓充盈只是医者凭感官来断定,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个体的差异决定其阴道以及子宫内壁的大小有所不同,定量的指示和医者经验的判定不客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宫颈扩张器管体采用钢丝支撑太硬,以及充入气流或液体定量控制不适合个体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宫颈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宫颈扩张器,包括至少一个球囊,为球囊充液或充气的腔管,以及包裹在腔管外的导管,所述导管内设有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由螺旋体及支撑筋组成,所述支撑筋均设于螺旋体上,以螺旋体为支撑筋与支撑筋之间的横向支撑形成抗挤压防变形结构;

所述支撑筋在螺旋体的螺旋方向上以间隔形式设有缺段用于方便支撑机构的轴向弯曲;

所述腔管端部可套接一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及监测球囊内的压强。

所述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由单向阀、设于单向阀一侧的排压阀,设于排压阀上的压力传感器组成。

所述螺旋体的螺旋面呈三角形,支撑筋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将螺旋体按照一定的螺距固定,并与螺旋体一体成所述支撑机构。

所述螺旋体的螺旋条在同一方向上,螺旋条的条体呈凹进形成加强筋结构。

一种宫颈扩张器,包括至少一个球囊,为球囊充液或充气的腔管,以及包裹在腔管外的导管,所述导管内设有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机构由螺旋体及支撑筋组成,所述支撑筋均设于螺旋体上,以螺旋体为支撑筋与支撑筋之间的横向支撑形成抗挤压防变形结构;

所述支撑筋在螺旋体的螺旋方向上以间隔形式设有直径小于支撑筋的连接柱用于方便支撑机构的轴向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螺旋体及支撑筋组成的支撑机构,成本低,可承受轴向挤压以及来自轴向的弯曲力,而且可采用塑料由模具一次制作而成,制作简单,可适配一次性宫颈扩张器使用。

另外,在其端部套接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就不需要医者定量去充气或充液,在球囊经受子宫或阴道内壁的压力值到达一定程度时,自动对其进行泄压,医者就可无须再对其内充液或充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至图3,一种宫颈扩张器,包括至少一个球囊1,为球囊1充液或充气的腔管2,以及包裹在腔管2外的导管3,所述导管内设有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由螺旋体5及支撑筋6组成,所述支撑筋6均设于螺旋体5上,以螺旋体5为支撑筋6与支撑筋6之间的横向支撑形成抗挤压防变形结构;

所述支撑筋6在螺旋体的螺旋方向上以间隔形式设有缺段用于方便支撑机构的轴向弯曲;

所述腔管端部可套接一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7,用于控制及监测球囊内的压强。

所述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7由单向阀8、设于单向阀8一侧的排压阀9,设于排压阀上的压力传感器10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机构4中间的空间可通入一给药导管13,支撑机构4的抗挤压防变形能力可以保证给药导管腔13在使用时给药不被打扰,导管不被压迫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如下:

因为支撑机构4的存在,在使用时,可在宫颈扩张器的端部以及要深入阴道内的部分涂抹一些润滑油,病患截石位仰躺,然后将宫颈扩张器直接插入阴道至子宫内,过程无需采用扩阴器扩张,此时医者通过自身的经验断定是否已经进入预定位置,可通过已经伸入的长度,以及露在外侧扩张器的长度,或者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管3外设置一些标记用于提醒。

在插入的过程中,因为支撑机构4为螺旋体5与支撑筋6组成,在其坚直插入时,支撑筋6给予螺旋体5坚直方向的推力,而因为存在间隔缺段,该推力在插入部分变得并非是直来直去,就是说,并不是很直的进入,因为前方阴道壁或子宫壁的阻挡,在缺段的地方,螺旋体5会向缺段的部位弯曲,这种弯曲并非明显,但会促使扩张器深入前段的部分在后方用力顶进时微偏向一方,在阴道内壁及子宫壁内,这种偏向会使得扩张器更加容易的深入,病患也不会感觉到那种强行深入的难受感。另外,在上述过程中,弯曲的部位也并非一直弯曲,因为螺旋体5存在着轴向的弹性恢复,会在缺段受正前方力的挤压弯曲后在进入时又会恢复向前,或者会弯曲向另一缺段所在的方向。

另外,因深入体内的部分涂有润滑油,在所入端部在预定位置左右之后,对进球囊进行充气或充液时,慢慢变大的球囊因为外表面润滑油以及病患体阴道及子宫内壁压力的作用下,会自动的滑入或滑出,也就是能够自行进行矫正。

矫正的方法是,如双球囊的宫颈扩张器,一个球囊在子宫内,另一个球囊在阴道内,在球囊扩张后,两个球囊之间由子宫颈的部位卡住,因此,充气时可先对处理阴道内的球囊进行充气或充液,再对子宫内的球囊进行充气或充液,过程是先对阴道内的球囊充一点气或液,然后再对子宫内的球囊充满气或液,因为这样,在整个部分还未到位时,子宫内的球囊充气或液时会将后方的球囊所在的扩张器部分带动的向前,此时阴道内的球囊就可以很好的抵在子宫口上,这样就实现了充气或充液时的矫正。

另外,如病患未在宫颈扩张器取出的情况下从床上爬起,或者病患及医者不注意的情况下仰躺体位发生变化,因为扩张器螺旋体5缺段的存在,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支撑机构4在偏转或弯折时对球囊及阴道、子宫壁产生硬性的接触,包括刮擦,划擦等,促使球囊破裂、阴道或子宫壁划伤。

这样就能为病患提供在一定时期内体位的变换,也使得宫颈扩张器治疗某些短期或长期疾病时,放开了病患必须仰躺的限制。

另外,采用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7可以抛开定量充气以及充液的问题,因个体差异问题,在用针筒向单向阀8内进入充气或充液操作时,医者并不需要考虑需要打入多少的气或液,因为在内部的球囊膨胀开来时,球囊外壁在经受一定的压力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10会自动打开排压阀9对其排压,也就是说即便此时仍通过单向阀8向内部充气或充液,排压阀9在压力传感器10的监测下都会将多余的气或液排出。病患通过压力传感器10即可实现自身内部压力对球囊膨胀的调节,方便医者的同时,不会出现之前通过定量充气或液那种异常充盈或是充盈不够的情况发生。

在后期如手术或治疗过程时间较长,可对压力传感器10的控制器进行设置,可锁定压强,即当充气或充液完成时,由病患通过相关肌肉组织进行收缩调节压力之后,对球囊进行锁压处理,这样在后期病患因某些原因发生肌肉收缩时就不会将多余的气或液挤出。

进一步,电子液压流体控制系统7所在的控制零件是套接在腔管端部,也就是说,如果宫颈扩张器是一次性的,该控制零件可重复使用,因为其并不需要深入个体内部,也并不存在某些病体对个体进行交叉感染。

进一步,作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螺旋体5的螺旋面呈三角形,支撑筋6位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将螺旋体5按照一定的螺距固定,并与螺旋体5一体成所述支撑机构4。三角形相对于四边形,对于侧面的抗挤压防变形能力更强。

参阅图4,进一步,作为对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螺旋体5的螺旋条11 在同一方向上,螺旋条11的条体呈凹进形成加强筋结构12。

参阅图1,一种宫颈扩张器,包括至少一个球囊1,为球囊1充液或充气的腔管2,以及包裹在腔管2外的导管3,所述导管3内设有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由螺旋体5及支撑筋6组成,所述支撑筋6均设于螺旋体5上,以螺旋体5为支撑筋6与支撑筋6之间的横向支撑形成抗挤压防变形结构;

所述支撑筋6在螺旋体5的螺旋方向上以间隔形式设有直径小于支撑筋的连接柱 14用于方便支撑机构的轴向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14同样能够为螺旋体提供遇阻力时侧向弯曲卸力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