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7889发布日期:2019-04-30 18:4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胸外科的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时,均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连接负压引流器,便于排出胸腔内积液积气,调整胸内负压,维持纵膈正常位置,促使术后肺复张,但在治疗时,无整体装置,需拼凑完成,增加工作量且违反无菌原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粗细均匀的引流管,引流管中部设有流量调节器,引流管头端设有转接管,尾部设有鲁尔接头;转接管自头部向中下部位置逐渐变粗,头部位置的管壁向出口处逐渐均匀变薄形成切口,外管壁在切口下方位置形成螺纹;转接管尾部内外径粗细均匀,引流管嵌入转接管尾部且转接管内壁与引流管外壁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转接管外壁上设有四片尾翼,相邻尾翼间相互垂直,尾翼长度不超过转接管长度的三分之二;转接管上嵌套紧固件,紧固件包括螺纹紧固环、卡扣;所述紧固环为环形,内壁形成内螺纹;卡扣为不完整的环形,圆周上形成不超过45度的缺口;卡扣通过连接臂连接紧固环。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管为硬质塑料材质,长度为3~5cm。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长度为0.3m~0.5m。

进一步的,所述尾翼自转接管中上部延伸至尾部。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为弹性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且适用、方便,便于胸外科患者进行负压引流治疗,避免医务人员繁杂的拼凑过程,并能紧密连接,达到更无菌更安全的目的,可以使病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锥形接头由偏硬材质渐变成软式材质,使引流器与引流管连接紧密,防止引流管打折,避免管路阻塞,保持管路通畅。鲁尔接头与螺旋口连接紧密,更安全更无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管和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管的纵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管和尾翼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接管;2.尾翼;3.引流管;4.流量调节器;5.鲁尔接头;6.紧固件;601.卡扣;602.紧固环;603.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技术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粗细均匀的引流管3,引流管3中部设有流量调节器4,引流管3头端设有转接管1,尾部设有鲁尔接头5;转接管1自头部向中下部位置逐渐变粗,头部位置的管壁向出口处逐渐均匀变薄形成切口,外管壁在切口下方位置形成螺纹;转接管1尾部内外径粗细均匀,引流管3嵌入转接管1尾部且转接管1内壁与引流管3外壁的连接处为密封连接;转接管1外壁上设有四片尾翼2,相邻尾翼2间相互垂直,尾翼2长度不超过转接管1长度的三分之二;转接管1上嵌套紧固件6,紧固件6包括螺纹紧固环602、卡扣601;所述紧固环602为环形,内壁形成内螺纹;卡扣601为不完整的环形,圆周上形成不超过45度的缺口;卡扣601通过连接臂603连接紧固环602。

所述转接管1为硬质塑料材质,长度为3~5cm。

所述引流管3长度为0.3m~0.5m。

所述尾翼2自转接管1中上部延伸至尾部。

所述卡扣601为弹性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为:

本装置一端为具有锥形接头的转接管1,另一端为鲁尔接头5,中间为输液管材质的引流管3,并且带有流量调节器4,转接管1用于连接负压引流器,同时不易弯折,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接头脱落,固定更紧密。转接管1上的尾翼2,方便医师用指头夹紧,插拔转接管1时更省力。转接管1顶部的切口的存在也利于将转接管1插入负压引流器的操作。转接管1上嵌套的紧固件6利于将转接管1与负压引流器的管口锁在一起,防止松脱。使用时,轻轻掰开卡扣601,使之套在负压引流器的管口上,由于管口位置较粗,而其下方较细,因此卡扣601不会松脱;之后将转接管1穿过紧固环602插入负压引流器管口,最后旋转紧固件,直至紧固环602和转接管1上的螺纹相互锁紧。

流量调节器4用于调节引流液体流速流量,根据病情调节流速,便于掌控。

鲁尔接头5可与中心静脉导管等相关管路连接,螺旋口连接牢固,不易脱开,更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