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025发布日期:2019-06-11 23:5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



背景技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一种新技术,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血液净化技术的缺点,可使多脏器衰竭患者平稳地进行肾脏或非肾脏病的替代治疗,在抢救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在国内多数开展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医院多自行配置置换液,配置好的溶液装入医用输液袋中。由于缺少一次性使用的输液管路,联机过程中,操作者必须自己想办法将配制好的置换液与不同型号的床旁血液净化机相连接,治疗过程中除透析的血管通路外,还需另准备静脉通路输入碳酸氢钠,治疗十小时以上的病人,每天需要30-50L置换液,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置换液及置换袋,操作过程中,必须反复使用同一输液连接装置,易造成污染,使操作可行性差,大大影响该项新技术的开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0520034904.2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次性血液净化输液管,该输液管由两组针帽、插针、针柄、滑轮开关、开关槽、置换液A液的输入管、接口依次连接,置换液A液的两个输入管并联在接口上,再与输入管路并联,置换液B液的输入管路始端有一次成型的保护帽装置,可与微泵的延长管末端相连,临时按比例混合后的置换液的输入管路,可与床旁血液净化机的专门置换液输入管路始端相连。

上述的一次性血液净化输液管作为一次性医用耗材虽可减少重复使用时造成的感染的几率,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置换液A液输入管、置换液B液的输入管以及混合液的输输入管路的连接处极易弯折,导致置换液的流动不顺畅;同时,置换液B液的输入管路末端设置的一次成型的保护帽在更换置换液B液时极易进入空气,造成连接管路漏气以及病菌进入带来的污染;该输液管路在加热的过程中,导热性能较差,而置换液流速过快,输液管加热夹难以对流经加热夹的置换液进行快速加热,对血液净化患者造成严重的刺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该连接管可防止在更换置换液B液中空气进入以及空气进入造成的感染问题,且该连接管连接处不会出现弯折的情况,防止输液管路堵塞的问题;同时该连接管的导热性能更好,可对输液管路上加热夹以外的区段进行预热,对输液管路中的置换液加热效果更好,防止置换液温度过低对血液净化患者造成刺激。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包括两组置换液A液输液装置和一组置换液B液输液装置,所述的置换液A液输液装置由针帽、穿刺针、枕柄、输液流量调节阀和置换液A液输液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换液B液输液装置由正压密封接头、输液流量调节阀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组成,正压密封接头设置于置换液B液输液管的顶部,两个置换液A液输液管分别与Y型连接管的进液接口连接,Y型连接管的出液接口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同时与茂菲氏滴管的顶部连接,茂菲氏滴管的底部连接有混合液输液管,混合液输液管的末端设有保护帽;

所述的置换液A液输液管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以及混合液输液管的管壁中开有螺旋状支架通道,支架通道中放置有支撑骨架且支架通道中灌注有导热媒介。

进一步的,所述的正压密封接头由外壳、矽质帽、穿刺针芯和穿刺导管组成,矽质帽固定于外壳中,穿刺针芯埋设与矽质帽中,穿刺针芯固定于穿刺导管的顶部且穿刺针芯的针尖部位开有侧孔,穿刺导管与置换液B液输液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通道的区段长度为置换液A液输液管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长度的2/3并沿混合液输液管通长设置,输液流量调节阀设置于未开有支架通道的置换液A液输液管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的区段上,支架通道的两端端口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骨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导热媒介采用丙二醇溶液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连接管可防止在更换置换液B液中空气进入以及空气进入造成的感染问题,且该连接管连接处不会出现弯折的情况,防止输液管路堵塞的问题;同时该连接管的导热性能更好,可对输液管路上加热夹以外的区段进行预热,对输液管路中的置换液加热效果更好,防止置换液温度过低对血液净化患者造成刺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混合液输液管的局部区段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正压密封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针帽,2-穿刺针,3-枕柄,4-输液流量调节阀,5-置换液A液输液管,6-Y型连接管,7-正压密封接头,8-置换液B液输液管,9-茂菲氏滴管,10-混合液输液管,11-保护帽,41-壳体,42-调节滚轮,71-外壳,72-矽质帽,73-穿刺针芯,74-穿刺导管,101-管壁,102-支架通道,103-支撑骨架,731-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3所示,一种血液净化输液连接管,包括两组置换液A液输液装置和一组置换液B液输液装置,所述的置换液A液输液装置由针帽1、穿刺针2、枕柄3、输液流量调节阀4和置换液A液输液管5组成,所述的置换液B液输液装置由正压密封接头7、输液流量调节阀4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8组成,正压密封接头7设置于置换液B液输液管8的顶部,两个置换液A液输液管5分别与Y型连接管6的进液接口连接,Y型连接管6的出液接口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8同时与茂菲氏滴管9的顶部连接,茂菲氏滴管9的底部连接有混合液输液管10,混合液输液管10的末端设有保护帽11;

所述的置换液A液输液管5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8以及混合液输液管10的管壁中开有螺旋状支架通道102,支架通道102中放置有支撑骨架103且支架通道102中灌注有导热媒介。

其中的,所述的正压密封接头7由外壳71、矽质帽72、穿刺针芯73和穿刺导管74组成,矽质帽72固定于外壳71中,穿刺针芯73埋设与矽质帽72中,穿刺针芯73固定于穿刺导管74的顶部且穿刺针芯73的针尖部位开有侧孔731。

其中的,所述的支架通道102的区段长度为置换液A液输液管5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8长度的2/3并沿混合液输液管10通长设置,输液流量调节阀4设置于未开有支架通道的置换液A液输液管5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8的区段上,支架通道102的两端端口封闭。

其中的,所述的支撑骨架103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导热媒介采用丙二醇溶液制成。

使用本连接管时,将连接于Y型连接管6上的两个置换液A液输液管5的穿刺针2插入装有置换液A液的输液袋中,输液袋可连续提供2-4小时治疗所需的置换液A液,置换液A液输液管5上的输液流量调节阀4可调节置换液A液的流量;置换液B液输液管8的端部设有正压密封接头7,其可与微泵延长管相连,微泵延长管在插入正压密封接头7的过程中,延长管将矽质帽72向外壳底部挤压,矽质帽72内埋设的穿刺针芯73将刺穿矽质帽72并插入微泵延长管中,防止空气进入穿刺针芯中进而导致的污染问题;分别打开置换液A液输液管5和置换液B液输液管8上的流量调节阀4,置换液A液与置换液B液可在茂菲氏滴管9中充分混合,混合液输液管10与血液净化机的置换液输入管路始端相连;由于各个管路的管壁中设有支撑骨架103,可防止管路的连接处出现弯折而导致管路堵塞的问题;冬季使用时,需要对置置换液管路进行加热,加热时,将输液管加热夹夹持于各管路的支架通道102的管壁上,然后将输液管加热夹接通电源,输液管加热夹在加热管壁时,支架通道102中的导热媒介将热量传递至整个支架通道,从而对夹持区域以外的区段进行导热,对管路中的置换液进行预热,而预热的置换液流经输液管加热夹处时可快速加热,加热的效果更好,防止未加热的置换液对血液净化患者造成的刺激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