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7186发布日期:2019-07-10 09:58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滚轮感觉叩诊锤,精巧别致,适合触痛觉检查,尤其便于明确感觉平面,适用于神经查体,也可叩击保健之用。但目前针刺滚轮感觉叩诊锤不使用使,针刺滚轮如果没有进行防护,直接裸露在外,很容易使得医生不小心碰触,并扎到,直接导致受伤或者触痛,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防护针刺滚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针刺滚轮感觉叩诊锤存在针刺滚轮容易刺伤人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护针刺滚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包括有针刺滚轮、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座、安装凹杆、防护机构、连接杆和手柄;第一轴承座嵌于安装凹杆上端前后两侧,第一转轴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针刺滚轮固接于第一转轴,防护机构安装于安装凹杆,手柄通过连接杆固接于安装凹杆底端,手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防滑凹槽;防护机构包括有防护框、第一滑块、第二轴承座、支架、第二转轴、齿轮、齿条、第二滑块、弹性件、L形插杆和弧形块;防护框顶部设有供针刺滚轮出入的第一通孔,防护框底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滑块固接于第二通孔一内侧,第二滑块固接于第二通孔另一内侧;安装凹杆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另一侧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安装凹杆内设有安装槽,齿条固接于安装槽内侧,第二轴承座通过支架固接于防护框内,第二转轴与第二轴承座枢接,齿轮固接于第二转轴,齿轮与齿条啮合,弧形块固接于第一滑槽内顶部,防护框靠近第一滑块的底部设有第三滑槽,L形插杆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L形插杆侧部通过弹性件与第三滑槽内侧连接,安装凹杆侧部设有插孔,插孔位于第一滑槽上方,L形插杆与插孔插装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螺帽和螺栓;螺帽固接于防护框靠近第二滑块的底部,安装凹杆侧部设有与螺帽相对应的螺纹孔,螺栓螺接于螺帽、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两侧部设有弧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端部与防护框底部之间连接有拉线。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框内侧还固接有刷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能够防护针刺滚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上移动防护框,在齿轮与齿条啮合下,使得防护框能够通过转轴带动齿轮转动,及齿轮能够向上移动,又在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情况下,使得防护框只能向上滑动,直至针刺滚轮通过第一通孔进入防护框内,如此,达到能够防护针刺滚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针刺滚轮完全进入防护框内时,弧形块能够压迫L形插杆向左移动,即弹性件压缩,直至L形插杆对准插孔时,L形插杆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插入插孔中,防止防护框自动下滑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凹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针刺滚轮,2-第一转轴,3-第一轴承座,4-安装凹杆,5-防护机构,51-防护框,52-第一通孔,53-第二通孔,54-第一滑槽,55-第一滑块,56-第二滑槽,57-第二轴承座,58-支架,59-第二转轴,510-齿轮,511-齿条,512-第二滑块,513-第三滑槽,514-弹性件,515-L形插杆,516-安装槽,517-弧形块,518-插孔,519-螺纹孔,520-螺帽,521-螺栓,522-弧形凹槽,523-拉线,524-刷毛,6-连接杆,7-手柄,8-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神经科用针刺滚轮叩诊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针刺滚轮1、第一转轴2、第一轴承座3、安装凹杆4、防护机构5、连接杆6和手柄7;第一轴承座3嵌于安装凹杆4上端前后两侧,第一转轴2端部与第一轴承座3枢接,针刺滚轮1固接于第一转轴2,防护机构5安装于安装凹杆4,手柄7通过连接杆6固接于安装凹杆4底端,手柄7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防滑凹槽8;防护机构5包括有防护框51、第一滑块55、第二轴承座57、支架58、第二转轴59、齿轮510、齿条511、第二滑块512、弹性件514、L形插杆515和弧形块517;防护框51顶部设有供针刺滚轮1出入的第一通孔52,防护框51底部设有第二通孔53;第一滑块55固接于第二通孔53一内侧,第二滑块512固接于第二通孔53另一内侧;安装凹杆4一侧设有第一滑槽54,另一侧设有第二滑槽56;第一滑块55与第一滑槽54滑动连接,第二滑块512与第二滑槽56滑动连接,安装凹杆4内设有安装槽516,齿条511固接于安装槽516内侧,第二轴承座57通过支架58固接于防护框51内,第二转轴59与第二轴承座57枢接,齿轮510固接于第二转轴59,齿轮510与齿条511啮合,弧形块517固接于第一滑槽54内顶部,防护框51靠近第一滑块55的底部设有第三滑槽513,L形插杆515与第三滑槽513滑动连接,L形插杆515侧部通过弹性件514与第三滑槽513内侧连接,安装凹杆4侧部设有插孔518,插孔518位于第一滑槽54上方,L形插杆515与插孔518插装配合。

所述装置针刺感觉叩诊完毕后,为了防止针刺滚轮1扎伤他人,即可手握手柄7,在按住防护框51两侧向上移动防护框51,此时,由于齿轮510与齿条511啮合,则防护框51能够通过第二转轴59带动齿轮510转动,及齿轮510能够向上移动,又由于第一滑块55与第一滑槽54滑动连接、第二滑块512与第二滑槽56滑动连接,以此,对防护框51起到导向的作用,故防护框51只能向上滑动,直至针刺滚轮1通过第一通孔52进入防护框51内,如此,达到能够防护针刺滚轮1,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在针刺滚轮1完全进入防护框51内时,弧形块517能够压迫L形插杆515向左移动,即弹性件514压缩,直至L形插杆515对准插孔518时,L形插杆515在弹性件514的弹力作用下插入插孔518中,防止防护框51自动下滑动的情况;需要使用针刺滚轮1时,向右移动L形插杆515,使得L形插杆515与插孔518分离,紧接着向下移动防护框51即可。

其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有螺帽520和螺栓521;螺帽520固接于防护框51靠近第二滑块512的底部,安装凹杆4侧部设有与螺帽520相对应的螺纹孔519,螺栓521螺接于螺帽520、螺纹孔519。

为了避免防护框51自动向上滑动,而影响所述装置的叩诊效率,则可将螺栓521旋进螺帽520、螺纹孔519中,即防护框51固定,及防护框51不能自由移动;在需要防护框51需要向上滑动时,将螺栓521从螺帽520、螺纹孔519中旋出即可。

其中,为了便于向上滑动防护框51,参照图2所示,所述防护框51两侧部设有弧形凹槽522。

其中,为了防止螺栓521丢失,参照图2所示,所述螺栓521端部与防护框51底部之间连接有拉线523。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框51内侧还固接有刷毛524。

在针刺滚轮1进入防护框51中时,刷毛524能够清洁针刺滚轮1,且能够刷毛524对针刺滚轮1做保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能够防护针刺滚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上移动防护框,在齿轮与齿条啮合下,使得防护框能够通过转轴带动齿轮转动,及齿轮能够向上移动,又在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情况下,使得防护框只能向上滑动,直至针刺滚轮通过第一通孔进入防护框内,如此,达到能够防护针刺滚轮,从而保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针刺滚轮完全进入防护框内时,弧形块能够压迫L形插杆向左移动,即弹性件压缩,直至L形插杆对准插孔时,L形插杆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插入插孔中,防止防护框自动下滑动的情况。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