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ICU根据气流自主呼吸的便携式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0253发布日期:2019-10-28 22:3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ICU根据气流自主呼吸的便携式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ICU根据气流自主呼吸的便携式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代替人工自主通气的手段,已经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呼吸机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置,尤其是应用在ICU病房中。呼吸机具有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的作用,可替代人体自身呼吸肌的工作,并且能够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包括呼吸频率和吸呼比;另外,还可以代替人体呼吸中枢神经支配呼吸节律的功能,提供合适的潮气量(VT)或分钟通气量(MV),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呼吸机供给的气体最好是经过加温和湿化,代替人体鼻腔功能,并能供给高于大气中所含的O2量,以提高吸入O2浓度,改善氧合。而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的呼吸机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之后使用者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再经其粘膜吸收,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因此,能够有效地配合呼吸机使用的雾化治疗装置对于使用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有结合呼吸机使用的雾化装置存在不能主动判断呼吸机呼吸频率的缺陷,雾化装置通常是根据与呼吸机已设定的呼吸频率相同频率进行喷雾,而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操作要求高,易出现雾化频率与呼吸频率不同步的问题,如此对于患者来说十分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检测呼吸机的呼吸状态和匹配呼吸频率,及操作简单方便的用于ICU根据气流自主呼吸的便携式雾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ICU根据气流自主呼吸的便携式雾化装置,其中,包括雾化控制主机和在雾化控制主机上设有的雾化发生器,及在雾化发生器上设有的三通管连接管。雾化发生器包括底壳、在底壳上设有与底壳空间隔开的药液箱、在药液箱底部上设有的药液出口、在药液出口同一侧的底壳上设有的导气口、在药液出口和导气口的外围套有的喷嘴管、在喷嘴管内设有将药液出口和导气口分隔开的隔板、在药液出口与喷嘴管之间设有的雾化片,及在底壳内设有与雾化片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喷嘴管内的隔板将喷嘴管内部分隔形成与药液出口相通的雾化腔,及与导气口相通的气腔,气腔内设有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的传感器。气腔一侧的喷嘴管上设有遮挡气腔开口的截面挡块,截面挡块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气腔相通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第一电路板延伸至底壳的外部与雾化发生器连接。上述雾化腔和气腔相互独立,气腔在用于检测呼吸机工作气流的状态,同时又不影响雾化,实现了使气流检测与雾化喷雾相互不干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控制主机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有的第二电路板、在外壳上设有与第二电路板连接的按键和指示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电源电路,及分别与电源电路连接的雾化驱动单元和电池。按键和指示灯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第二电路板上依次设置有四个金属触点,分别是与主控单元连接的检测点A、分别与雾化驱动单元连接的电路负极B和雾化正极C,及与电池连接的电源正极D。由此,检测点A分别与传感器和主控单元连接,用于采集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电路负极B分别与雾化驱动单元、雾化片和传感器连接,用于传感器和雾化片共用电路负极;雾化正极C分别与雾化驱动单元和雾化片连接,用于提供雾化片工作所需的交流电压;电源正极D分别与电源电路和传感器连接,用于提供传感器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上依次设置有四个金属触点,分别是与检测点A导通的第一触点、与电路负极B导通的第二触点、与雾化正极C导通的第三触点,及与电源正极D导通的第四触点。第一触点与传感器连接,第二触点分别与传感器和雾化片连接,第三触点与雾化片连接,第四触点与传感器连接。主控单元与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的雾化驱动单元与雾化片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对应所述四个金属触点位置的外壳上设置有便于第一电路板插入后与第二电路板金属触点导通的接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电路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和升压电路;所述的雾化片和传感器分别采用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另外,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充电电路和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池充电,并且在连接外部交流电压时切换为外部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控制主机上设置有将雾化控制主机固定于病床围栏或桌边上的夹具。夹具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有固定雾化控制主机的倒扣,及在底座上设有将整体夹于病床的围栏或桌边的活动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通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与呼吸机的外部管道和面罩的连接管。上述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过盈连接,使连接结构更加简单。三通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管口口径大小不同,以区分连接呼吸机和面罩的不同端口。也可以是将上述三通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口径较大的连接呼吸机,口径较小的连接面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通管连接管与喷嘴管连接。由此,三通管连接管的中间端口与雾化发生器连接,其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过盈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部设置有向药液出口的斜底面,药液箱上设置有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主动检测呼吸机的呼吸状态和匹配呼吸频率,及操作简单方便的效果。由于三通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与呼吸机的外部管道和面罩的连接管,中间的管与雾化发生器连通。使用者可以往管道内通气,当呼吸机工作时,通过气腔内传感器对内部的气流变化检测判断,之后得出呼吸机的呼吸状态。当传感器检测到气腔内的气体流动后,则由第一电路板将信号发送给雾化控制主机,再由雾化控制主机驱动雾化驱动单元对雾化片在喷嘴管内进行药液雾化给药,如此不但实现了呼吸治疗和雾化治疗相结合的目的,而且对病症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出现雾化与呼吸不同步的缺陷。又由于使用过程,对使用者操作要求低,具体有简单和方便效果。另外,雾化发生器和雾化控制主机,及其连接线都可以拆卸连接,既方便对雾化发生器等组件进行清洗和更换,又可以产品进行拆分,方便携带,实现了使用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通管连接管和雾化发生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通管连接管和雾化发生器组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雾化发生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雾化控制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连接的方框原理图;

图7为第二电路板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ICU根据气流自主呼吸的便携式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控制主机03和在雾化控制主机03上设有的雾化发生器02,及在雾化发生器02上设有的三通管连接管01。

雾化发生器02包括底壳21、在底壳21上设有与底壳21空间隔开的药液箱22、在药液箱22底部上设有的药液出口23、在药液出口23同一侧的底壳21上设有的导气口24、在药液出口23和导气口24的外围套有的喷嘴管25、在喷嘴管25内设有将药液出口23和导气口24分隔开的隔板26、在药液出口23与喷嘴管25之间设有的雾化片27,及在底壳21内设有与雾化片27连接的第一电路板28。喷嘴管25内的隔板26将喷嘴管 25内部分隔形成与药液出口23相通的雾化腔29,及与导气口24相通的气腔210,气腔210内设有与第一电路板28连接的传感器211。气腔210 一侧的喷嘴管25上设有遮挡气腔210开口的截面挡块212,截面挡块212 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气腔210相通的第一通气口213和第二通气口214。第一电路板28延伸至底壳21的外部与雾化发生器0202连接。上述雾化腔 29和气腔210相互独立,气腔210在用于检测呼吸机工作气流的状态,同时又不影响雾化,实现了使气流检测与雾化喷雾相互不干扰。另外,传感器211为气体流量传感器211或气体压力传感器。

雾化控制主机03包括外壳31、在外壳31内设有的第二电路板32、在外壳31上设有与第二电路板32连接的按键33和指示灯34。第二电路板32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电源电路,及分别与电源电路连接的雾化驱动单元和电池。按键33和指示灯34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第二电路板32上依次设置有四个金属触点,分别是与主控单元连接的检测点A、分别与雾化驱动单元连接的电路负极B和雾化正极C,及与电池连接的电源正极D。检测点A分别与传感器211和主控单元连接,用于采集传感器211的信号输出;电路负极B分别与雾化驱动单元、雾化片27和传感器211连接,用于传感器211和雾化片27共用电路负极;雾化正极C 分别与雾化驱动单元和雾化片27连接,用于提供雾化片27工作所需的交流电压;电源正极D分别与电源电路和传感器211连接,用于提供传感器 211工作所需的直流电压。第一电路板28上依次设置有四个金属触点,分别是与检测点A导通的第一触点、与电路负极B导通的第二触点、与雾化正极C导通的第三触点,及与电源正极D导通的第四触点。第一触点与传感器211连接,第二触点分别与传感器211和雾化片27连接,第三触点与雾化片27连接,第四触点与传感器211连接。主控单元与传感器211 连接。雾化驱动单元与雾化片27连接,目的是用于检测三通管连接管内的气体流动、发送信号并受控于雾化控制主机03进行药液雾化。在对应所述四个金属触点位置的外壳31上设置有便于第一电路板28插入后与第二电路板32金属触点导通的接口35。电源电路包括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和升压电路;所述的雾化片27和传感器211分别采用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另外,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充电电路和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池充电,并且在连接外部交流电压时切换为外部供电。雾化控制主机03上设置有将雾化控制主机03固定于病床围栏或桌边上的夹具04。夹具04包括底座41、在底座41上设有固定雾化控制主机03的倒扣42,及在底座41上设有将整体夹于病床的围栏或桌边的活动钳43。三通管连接管01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与呼吸机的外部管道和面罩的连接管。上述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过盈连接,使连接结构更加简单。三通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管口口径大小不同,以区分连接呼吸机和面罩的不同端口。也可以是将上述三通管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口径较大的连接呼吸机,口径较小的连接面罩。三通管连接管与喷嘴管25连接。三通管连接管的中间端口与雾化发生器0202连接,其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过盈连接。底部设置有向药液出口23的斜底面213,药液箱22上设置有上盖212。三通管连接管01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连接有与呼吸机的外部管道和面罩的连接管,中间的管与雾化发生器02连通。使用者可以往管道内通气,当呼吸机工作时,通过气腔210内传感器211 对内部的气流变化检测判断,之后得出呼吸机的呼吸状态。当传感器211 检测到气腔210内的气体流动后,则由第一电路板28将信号发送给雾化控制主机03,再由雾化控制主机03驱动雾化驱动单元对雾化片27在喷嘴管25内进行药液雾化给药,如此不但实现了呼吸治疗和雾化治疗相结合的目的,而且对病症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出现雾化与呼吸不同步的缺陷。又由于使用过程,对使用者操作要求低,具体有简单和方便效果。另外,雾化发生器02和雾化控制主机03,及其连接线都可以拆卸连接,既方便对雾化发生器02等组件进行清洗和更换,又可以产品进行拆分,方便携带,实现了使用方便的效果。

若传感器211采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时,可以检测气体压力。当雾化发生器02中的传感器211检测到有气体流动后,发送相应信号到雾化控制主机03。若主控单元读出正数,则代表气腔210内是气体正压,即表示此时呼吸机是呼气状态,同时驱动雾化发生器02中的雾化片27进行雾化,此时雾化后的药液将和呼吸机的供气一起经由三通管连接管和面罩进入患者的口中。相反,若主控单元读出负数,则代表气腔210内是气体负压,即表示此时呼吸机是吸气状态,此时主控单元应控制雾化发生器02对雾化片27停止雾化。

若传感器211采用气体流量传感器,可以检测气体的瞬时流量和方向,主控单元读出数据的正负即表示气体不同流动方向,例如可以是正数代表气体从呼吸机管口向三通管连接管管内流动,即此时呼吸机是呼气状态;负数代表气体从三通管连接管管内向呼吸机管口流动,即此时呼吸机是吸气状态,其不同状态下雾化发生器02是否喷雾与气体压力传感器一致。

如图7所示,U5为电源电路中升压电路中的升压IC,直流电压通过电路中若干电感和电容构成的振荡电路变成交流电压,再经由场效应管Q3 升压,最后从C点引出作为雾化正极,为雾化片供电;D点与直流电压相连作为电源正极,为传感器供电;A点为接收传感器数据的检测点,与主控单元接收数据的信号输入端引脚相连;B点为电路负极,作为传感器和雾化片共用负极并接于地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