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0543发布日期:2020-03-10 08:4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乳膏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中药外用药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现代高科技技术中药外用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直接用中药研磨外敷了,经过科技技术提取中精华,利用化学基质混合,涂抹于皮肤载入人体。目前对糖尿病人足病的治疗除了打点滴外,还经常会用到中医中药膏外敷治疗,其具有疏通血管排出毒素、祛除腐肉、生出新的组织,滋生出新的皮肤的效果。

传统的中药药膏制备一般包括浸提(一般浸提三次),过滤,勾兑,制膏,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搅拌,一般都是人工操作,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低,此外传统的提取罐对于中药残渣的清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制备中药药膏的设备由于一般都是人工操作,存在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药材箱、提取罐、调配罐及制膏罐的设置,各设备之间通过输送机构连接,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药材箱、提取罐、调配罐及制膏罐,所述药材箱通过螺旋输料机与所述提取罐连通,所述提取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提取罐下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提取罐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所述调配罐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一输液泵,所述第一输液管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提取罐连通,所述调配罐与所述制膏罐之间通过第二输液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二输液泵,所述制膏罐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开关。

工作原理:关闭开关,药材箱内装有制备药膏的中药材,中药材通过螺旋输料机进入提取罐,从进水管加入适量的水,中药材位于过滤网的上方,在提取罐浸提后,滤液通过第一输液泵及第一输液管进入调配罐,同一中药材经过三次提取,之后在调配罐内调配好浓度,通过第二输液泵和第二输液管输送至制膏罐,在制药罐内制好膏剂后打开出料管上的开关并从出料管排出。通过药材箱、提取罐、调配罐及制膏罐的设置,各设备之间通过输送机构连接,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解决了上述制备中药药膏的设备由于一般都是人工操作,存在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药材箱的出口为漏斗状,所述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药材箱的出口与所述螺旋输料机的进料口连通,所述螺旋输料机的出料口与提取罐的进料口连通。第一阀门打开,药材在重力作用下从药材箱的出口进入螺旋输料机的进料口,在螺旋输料机的作用下从进料口进入提取罐。

进一步的,所述提取罐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热管,所述提取罐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提取罐中部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顶部的第一电机以及位于所述转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延伸至所述提取罐顶部外侧。每根第一加热管均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外界电源上设置有开关,开关打开,电源与第一加热管连通开始加热,搅拌机构起搅拌作用,使药材与水混合均匀,浸提效果好,提取速度更快;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片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一侧的所述提取罐的罐壁上设置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的外部设置有密封门。排渣口的设置便于将滤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调配罐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管,所述调配罐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调配罐内中部竖向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螺旋搅拌桨,所述第二转轴延伸至所述调配罐外侧,所述调配罐外侧的所述第二转轴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调配罐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调配罐顶部一侧还设置有通风窗。将进入调配罐中的浸提液搅拌均匀,打开第三阀门从下料管取少量浸提液检测其浓度,浓度过高时,打开第四阀门,从第二进水管加入适量的水,调节合适浸提液的浓度,之后通过第二输液泵和第二输液管进入制膏罐;当检测到浸提液的浓度过低时,第二加热管开始工作,同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及螺旋搅拌桨转动,通过设置的螺旋搅拌桨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调配罐上方的浸提液带到下方,实现了垂直对流,搅拌效果好,混合均匀,对浸提液加热蒸发,直至浸提液的浓度合适为止,之后通过第二输液泵和第二输液管进入制膏罐;外界电源与第二加热管电连接,外接电源上设置有开关,开关打开,外界电源给第二加热管供电第二加热管加热浸提液。

进一步的,所述制膏罐内底部中间竖向设置有主加热管,所述主加热管上设置有多个支加热管,所述制膏罐底部中间外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二输液管位于所述制膏罐顶部中间且与所述制膏罐转动连接,所述制膏罐顶部一侧设置有辅料口。从辅料口加入适量赋形剂(如凡士林等)调制成膏剂,主加热管和支加热管的设置增大了与膏剂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转轴和制膏罐转动,主加热管和支加热管起搅拌作用,搅拌均匀,制膏效果好。主加热管和支加热管均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外界电源上设置有开关,开关打开,外加电源给主加热管和支加热管供电,使加热管发热。

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加热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刮板。刮板防止膏剂粘在制膏罐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需要向调配罐输液时,第二阀门打开,需要向制膏罐输液时,第五阀门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药材箱、提取罐、调配罐及制膏罐的设置,各设备之间通过输送机构连接,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2)搅拌机构起搅拌作用,使药材与水混合均匀,浸提效果好,提取速度更快;(3)排渣口的设置便于将滤渣排出;(4)将进入调配罐中的浸提液搅拌均匀,打开第三阀门从下料管取少量浸提液检测其浓度,浓度过高时,打开第四阀门,从第二进水管加入适量的水,调节合适浸提液的浓度,之后通过第二输液泵和第二输液管进入制膏罐;(5)当检测到浸提液的浓度过低时,第二加热管开始工作,同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及螺旋搅拌桨转动,通过设置的螺旋搅拌桨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调配罐上方的浸提液带到下方,实现了垂直对流,搅拌效果好,混合均匀,对浸提液加热蒸发,直至浸提液的浓度合适为止,之后通过第二输液泵和第二输液管进入制膏罐;(6)从辅料口加入适量赋形剂(如凡士林等)调制成膏剂,主加热管和支加热管的设置增大了与膏剂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转轴和制膏罐转动,主加热管和支加热管起搅拌作用,搅拌均匀,制膏效果好;(7)刮板防止膏剂粘在制膏罐内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药材箱,2-螺旋输料机,3-出口,4-第一阀门,5-提取罐,6-进料口,7-过滤网,8-第一进水管,10-第一转轴,11-第一电机,12-搅拌叶片,13-第一加热管,14-排渣口,15-第一输液管,16-第一输液泵,17-第二阀门,18-调配罐,19-下料管,20-第三阀门,21-第二加热管,22-第二转轴,23-第二电机,24-螺旋搅拌桨,25-第二进水管,26-第四阀门,27-第二输液管,28-第二输液泵,29-第五阀门,30-制膏罐,31-出料管,32-开关,33-主加热管,34-支加热管,35-刮板,36-第三转轴,37-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糖尿病病人用药膏制备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药材箱1、提取罐5、调配罐18及制膏罐30,所述药材箱1通过螺旋输料机2与所述提取罐5连通,所述提取罐5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8,所述提取罐5下部设置有过滤网7,所述提取罐5通过第一输液管15与所述调配罐18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15上设置有第一输液泵16,所述第一输液管15与所述过滤网7下方的提取罐5连通,所述调配罐18与所述制膏罐30之间通过第二输液管27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27上设置有第二输液泵28,所述制膏罐30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管31,所述出料管31上设置有开关32。

工作原理:关闭开关32,药材箱1内装有制备药膏的中药材,中药材通过螺旋输料机2进入提取罐5,从进水管加入适量的水,中药材位于过滤网7的上方,在提取罐5浸提后,滤液通过第一输液泵16及第一输液管15进入调配罐18,同一中药材经过三次提取,之后在调配罐18内调配好浓度,通过第二输液泵28和第二输液管27输送至制膏罐30,在制药罐内制好膏剂后打开出料管31上的开关32并从出料管31排出。通过药材箱1、提取罐5、调配罐18及制膏罐30的设置,各设备之间通过输送机构连接,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解决了上述制备中药药膏的设备由于一般都是人工操作,存在耗时耗力,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药材箱1的出口3为漏斗状,所述出口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所述药材箱1的出口3与所述螺旋输料机2的进料口6连通,所述螺旋输料机2的出料口与提取罐5的进料口6连通。

第一阀门4打开,药材在重力作用下从药材箱1的出口3进入螺旋输料机2的进料口6,在螺旋输料机2的作用下从进料口6进入提取罐5。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提取罐5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加热管13,所述提取罐5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过滤网7的上方,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提取罐5中部竖向设置的第一转轴10,位于所述第一转轴10顶部的第一电机11以及位于所述转轴上的搅拌叶片12,所述第一转轴10的顶部延伸至所述提取罐5顶部外侧。

每根第一加热管13均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外界电源上设置有开关32,开关32打开,电源与第一加热管13连通开始加热,搅拌机构起搅拌作用,使药材与水混合均匀,浸提效果好,提取速度更快;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轴10转动,第一转轴10转动带动搅拌叶片12转动。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网7一侧的所述提取罐5的罐壁上设置有排渣口14,所述排渣口14的外部设置有密封门。

排渣口14的设置便于将滤渣排出。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调配罐18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管21,所述调配罐18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下料管19,所述下料管19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0,所述调配罐18内中部竖向设置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上设置有螺旋搅拌桨24,所述第二转轴22延伸至所述调配罐18外侧,所述调配罐18外侧的所述第二转轴22端部设置有第二电机23,所述调配罐18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25,所述第二进水管25上设置有第四阀门26,所述调配罐18顶部一侧还设置有通风窗。

将进入调配罐18中的浸提液搅拌均匀,打开第三阀门20从下料管19取少量浸提液检测其浓度,浓度过高时,打开第四阀门26,从第二进水管25加入适量的水,调节合适浸提液的浓度,之后通过第二输液泵28和第二输液管27进入制膏罐30;当检测到浸提液的浓度过低时,第二加热管21开始工作,同时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转轴22及螺旋搅拌桨24转动,通过设置的螺旋搅拌桨24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调配罐18上方的浸提液带到下方,实现了垂直对流,搅拌效果好,混合均匀,对浸提液加热蒸发,直至浸提液的浓度合适为止,之后通过第二输液泵28和第二输液管27进入制膏罐30;外界电源与第二加热管21电连接,外接电源上设置有开关32,开关32打开,外界电源给第二加热管21供电第二加热管21加热浸提液。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制膏罐30内底部中间竖向设置有主加热管33,所述主加热管33上设置有多个支加热管34,所述制膏罐30底部中间外侧设置有第三转轴36,所述第三转轴36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37,所述第二输液管27位于所述制膏罐30顶部中间且与所述制膏罐30转动连接,所述制膏罐30顶部一侧设置有辅料口(图未示)。

从辅料口(图未示)加入适量赋形剂(如凡士林等)调制成膏剂,主加热管33和支加热管34的设置增大了与膏剂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三电机37带动第三转轴36和制膏罐30转动,主加热管33和支加热管34起搅拌作用,搅拌均匀,制膏效果好。主加热管33和支加热管34均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外界电源上设置有开关32,开关32打开,外加电源给主加热管33和支加热管34供电,使加热管发热。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支加热管34的端部均设置有刮板35。

刮板35防止膏剂粘在制膏罐30内壁上。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输液管1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7,所述第二输液管27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9。

需要向调配罐18输液时,第二阀门17打开,需要向制膏罐30输液时,第五阀门29打开。

所述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理解,本方案所述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23,第三电机37,第一输液泵16,第二输液泵28均属于现有技术可根据具体需求在市场上采购到不同型号和规格的产品,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型号均为y-180l-8,第一输液泵和第二输液泵的型号为g35-1。

以上为本方案的主要特征及其有益效果,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方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方案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方案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方案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方案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介简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