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3453发布日期:2019-08-03 16:27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器械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一些难以移动的病人进行医疗检查时,医护人员往往需要移动医疗器械来对并病人进行医疗检查。

现有公告号为CN20481421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医疗器械推车,包括车体,所述的车体为由置物台和车腿组成,置物台上设有多块隔板和置物盒,车腿底部设有万向轮,置物台挡板外侧设有推杆,靠近推杆一侧的万向轮上设有轮刹,车腿上设有固定置物筒的筒箍,筒箍可绕车腿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人员可以将医疗器械搬运到置物台上,并非推车以及推车上的医疗器械进行移动,之后,再通过轮刹实现对推车的固定。然而,由于医疗器械推车通过万向轮与地面接触,万向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较小,推车在地面上的很容易发生晃动或平移,稳定性较弱,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医疗器械推车,借助升降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的抵紧部抵紧地面,并借助固定架将抵紧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从而增大医疗器械推车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医疗器械推车在地面上的晃动或平移的情况发生,加强医疗器械推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医疗器械推车,包括第一支撑架以及水平架设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侧设有单刹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侧设有用于抵紧地面的抵紧部,所述抵紧部在第一支撑架上上下升降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抵紧部之间连接有用于固定二者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医疗器械放置在第一放置板上,然后推动推车以及第一放置板上的医疗器械行走;当需要对推车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以先通过单刹万向轮对推车进行第一步固定;之后,工作人员可以上下升降抵紧部,使得抵紧部向下抵紧地面;最后,通过人员可以借助固定件将抵紧部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并使得推车被稳固的固定在地面上。通过这种方式。增大医疗器械推车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医疗器械推车在地面上的晃动或平移的情况发生,加强医疗器械推车的稳定性,减少推车运动而导致病人病情检查中断以及医疗器械掉落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部包括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穿设第一支撑架并与第一支撑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螺纹柱与第一支撑架螺纹连接,实现抵紧部稳定的上下升降,一方面保证抵紧部对地面的正常抵紧,另一方面提升抵紧部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抵接盘,螺纹柱贯穿穿设抵接盘并与抵接盘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转动抵接盘,使得抵接盘靠近第一支撑架的一侧面与第一支撑架抵紧,从而将抵紧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保证抵紧部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部包括螺纹柱的下端固定设置的抵紧座,所述抵紧座的下侧面与地面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抵紧座的下侧面与地面抵紧,增大医疗器械推车对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医疗器械推车在地面上的晃动或平移的情况发生,加强医疗器械推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柱在抵接盘背离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转动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转动盘转动螺纹柱在第一支撑架上升降,极大方便工作人员对抵紧部的调节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架呈框架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在第一放置板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承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承接板上其他物品,极大增大推车上的放置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放置板上贯穿开设有倾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在承接板对应倾倒槽的位置放置垃圾桶等;对病人进行检查作业中,产生的垃圾,工作人员可以将之通过倾倒槽倾倒到承接板上的垃圾桶中,并随推车带走,方便后期处理,减少细菌病毒扩散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倒槽的一侧设置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防溅板,减少对病人检查作业中产生的垃圾掉落带推车外侧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减少细菌病毒扩散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架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一侧可拆卸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架设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与第一放置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对齐,且所述单刹万向轮均匀对应设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设置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放置板,从而极大提升医疗器械推车上的放置面积,并能够减少医疗器械在推车上掉落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借助升降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的抵紧部抵紧地面,并借助固定架将抵紧部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上,从而增大医疗器械推车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医疗器械推车在地面上的晃动或平移的情况发生,加强医疗器械推车的稳定性;

(2)通过螺纹柱与第一支撑架螺纹连接,并配合抵接盘螺纹连接在螺纹柱上并能抵紧第一支撑架,从而保证抵紧部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稳定性,并进一步保证医疗器械推车的稳定性;

(3)综合利用架设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承接板,以及第一支撑架一侧可拆卸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放置板,从而极大提升医疗器械推车上的放置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医疗器械推车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主要体现固定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架;11、防溅板;2、第一放置板;21、倾倒槽;3、第一承接板;4、单刹万向轮;5、固定组件;51、抵紧部;511、螺纹柱;512、抵紧座;513、转动盘;52、抵接盘;6、第二支撑架;7、第二放置板;8、第二承接板;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附图1,一种医疗器械推车,包括第一支撑架1以及固定架设在第一支撑架1上的第一放置板2,第一支撑架1呈长方体框架型结构,第一支撑架1在第一放置板2的下侧固定架设有第一承接板3,第一支撑架1的下侧设置有单刹万向轮4,且单刹万向轮4在第一支撑架1的下侧与第一支撑架1下侧面的四个夹角一一对应,第一支撑架1的下侧还设置有用于稳固固定医疗器械推车的固定组件5。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医疗器械放置在第一放置板2上,然后推动推车以及第一放置板2上的医疗器械行走;当需要对推车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以先通过单刹万向轮4对推车进行第一步固定,再借助固定组件5对推车做进一步固定。

参见图1和2,固定组件5与单刹万向轮4一一对应,固定组件5包括抵紧部51和抵接盘52,抵紧部51包括螺纹柱511和抵紧座512,螺纹柱511竖直设置,且抵紧座512水平固定设置在螺纹柱511的下端;螺纹柱511的上端贯穿穿设抵接盘52并与抵接盘52螺纹连接,螺纹柱511的上端延伸穿设第一支撑架1并与支撑架螺纹连接;固定组件5还包括转动盘513,转动盘513固定设置在螺纹柱511的下侧。为方便工作人员转动螺纹柱511和抵接盘52,转动盘513和抵接盘52均呈梅花状设置。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转动转动盘513,使得螺纹柱511和抵紧座512下降,并使得抵紧座512的下侧面抵紧地面;然后,转动抵接盘52,使得抵接盘52在螺纹柱511上上升并抵紧第一支撑架1,将抵紧部51部稳固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上。

为方便工作人员倾倒垃圾,第一放置板2上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倾倒槽21,倾倒槽21的下侧靠近外侧的位置设有防溅板11,防溅板11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上。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承接板3上对倾倒槽21的位置放置垃圾桶等,医护人员对垃圾的倾倒作业,较少病菌扩散的情况发生。

第一支撑架1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二放置板7,第二支撑架6呈长方体框架型结构,且第二支撑架6与第一支撑架1相互靠近的一侧对齐;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之间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上,且固定板9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应设置。第二支撑架6的上侧固定架设有第二放置板7,第二放置板7与第一放置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对齐;第二支撑架6在第二放置板7的下侧设置第二承接板8,且第二承接板8与第一承接板3等高。单刹万向轮4均匀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的下侧,且单刹万向轮4在第二支撑架6的下侧与第二支撑架6下侧面的四个夹角一一对应;固定组件5均匀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的下侧,且固定组件5在第二支撑架6的下侧与单刹万向轮4一一对应。通过第二放置板7和第二承接板8的设置,极大提升推车上的放置面积,且能够减少医疗器械掉落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医疗器械放置在第一放置板2和第二放置板7上,然后推动推车以及推车上的医疗器械行走;当需要对推车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可以先通过单刹万向轮4对推车进行第一步固定;转动转动盘513,使得螺纹柱511和抵紧座512下降,并使得抵紧座512的下侧面抵紧地面,对推车进一步固定;然后,转动抵接盘52,使得抵接盘52在螺纹柱511上上升并抵紧第一支撑架1或第二支撑架6,将抵紧部51部稳固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或第二支撑架6上。通过这种方式,增大医疗器械推车对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医疗器械推车在地面上的晃动或平移的情况发生,加强医疗器械推车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