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277发布日期:2019-11-15 21:4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救治领域,对于胃肠道功能严重紊乱、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的病患,通过输注不同的中药方剂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中药输注一般采用营养泵输注或者滴注输注两种方式,其中营养泵输注的方式是指采用营养泵经营养管将中药药液输注给患者,滴注输注的方式是指采用类似输液的方式经营养管将中药药液输注给患者。

以上无论是营养泵输注方式还是滴注输注方式,共同的前置操作是对中药颗粒进行溶解以形成纯净的可输注的药液。目前常见的操作方式是使用一次性冲洗袋进行中药药液的制备,具体方法是:将冲洗袋的导管端剪至十公分长左右,然后再将在别的容器中预先溶好的中药药液通过医用纱布过滤后倒入冲洗袋中,最后用医用胶布粘贴袋口并用医用纱布包裹导管端,以避免药液受到污染。需要使用时,将冲洗袋与营养泵连接进行药液的输注,或者直接采用滴注的方式进行药液的输注。

上述中药药液制备的方法需要较多人工的参与,即由人工进行中药颗粒的溶解、过滤和灌装,操作十分繁琐费力,耗材多、占用护理人员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上述人工操作的方式,在多个操作环节中容易产生对药物的污染情况,导致医疗风险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耗材、避免污染的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包括上盖、瓶身、过滤器和瓶盖;上盖包括盖板,在盖板的底部设有外壁带有外螺纹的盖筒体;瓶身包括直筒形的上部瓶体和直筒形的下部瓶体,在上部瓶体的底部设有向下部瓶体内腔延伸的锥形底,在锥形底的底部中心设有带有外螺纹的瓶口,瓶盖设置在瓶口上,在上部瓶体的上部边缘的外侧设有边缘环形凸台、内侧设有内螺纹,在边缘环形凸台上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贯通的销孔,在各销孔内均设有外壁带有销密封圈的插销;过滤器位于上部瓶体的内腔,包括直筒形的过滤筒体,在过滤筒体的上部边缘外侧设有上部环形凸台、下部边缘外侧设有下部环形凸台,在下部环形凸台的外壁上设有下密封圈,在上部环形凸台的外壁上设有上密封圈以及多个与各插销位置对应的插槽,在过滤筒体的底部设有过滤网,在过滤筒体的上部边缘内侧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与现有的辅助输注装置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内部带有过滤器的瓶身,并在瓶身的上部设置上盖、下部设置锥形底和瓶盖,实现了对溶解后的中药药液进行过滤和存储的技术效果,使用时只需将溶解的中药药液从上方导入过滤器内并将过滤器提升至高位锁定即可,简化了操作,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避免了对医护人员时间的大量占用。本装置无需使用诸如纱布、冲洗袋、医用胶布等耗材,因此实现了对医用耗材的节省。另外,由于设置了上盖和瓶盖,令中药药液倒入装置内之后即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有效避免了药液受到污染,降低了医疗风险。

优选地:在瓶盖上设有透窗,在瓶盖的内部设有覆盖透窗的密封橡胶垫。

优选地:在盖板的上表面设有带有吊孔的旋转板;在盖板的下表面边缘设有环形的盖密封圈。

优选地:上盖为硬塑料材质,旋转板、盖板和盖筒体一体注塑成型得到。

优选地:瓶身为硬塑料材质,边缘环形凸台、上部瓶体、锥形底、下部瓶体、瓶口一体注塑成型得到。

优选地:过滤器为硬塑料材质,下部环形凸台、上部环形凸台、提手、过滤筒体一体注塑成型得到。

优选地:过滤网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与过滤筒体固定连接,其网孔直径为200目。

优选地:在瓶口的端部设有密封纸垫,密封纸垫包括纸垫层以及隔膜层,隔膜层与瓶口接触并热熔连接。

优选地:插销的数量为两个,沿周向间隔180°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瓶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瓶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1-1、吊孔;1-2、旋转板;1-3、盖板;1-4、盖密封圈;1-5、盖筒体;2、插销;2-1、销密封圈;3、瓶身;3-1、边缘环形凸台;3-2、销孔;3-3、上部瓶体;3-4、锥形底;3-5、下部瓶体;3-6、瓶口;3-7、密封纸垫;4、过滤器;4-1、下部环形凸台;4-2、上部环形凸台;4-3、提手;4-4、插槽;4-5、上密封圈;4-6、过滤筒体;4-7、下密封圈;4-8过滤网;5、瓶盖;5-1、透窗;5-2、密封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中药药液辅助输注的医用装置包括上盖1、瓶身3、过滤器4和瓶盖5,过滤器4位于瓶身3内部,用于对溶解后的中药药液进行过滤净化。

请参见图2,可以看出:上盖1包括盖板1-3,在盖板1-3的底部设有外壁带有外螺纹的盖筒体1-5。本实施例中,在盖板1-3的上表面设有带有吊孔1-1的旋转板1-2;在盖板1-3的下表面边缘设有环形的盖密封圈1-4。其中,旋转板1-2用于对上盖1进行旋转转动,吊孔1-1用于与支架上的挂钩配合,实现本装置的吊装使用。盖密封圈1-4用于保证上盖1与瓶身3连接后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上盖1为硬塑料材质,旋转板1-2、盖板1-3和盖筒体1-5一体注塑成型得到。

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瓶身3包括直筒形的上部瓶体3-3和直筒形的下部瓶体3-5,在上部瓶体3-3的底部设有向下部瓶体3-5内腔延伸的锥形底3-4,在锥形底3-4的底部中心设有带有外螺纹的瓶口3-6,瓶盖5设置在瓶口3-6上。下部瓶体3-5起到支撑作用,将锥形底3-4和瓶盖5封装在内部,令本装置能够直立在桌面上。

在瓶口3-6的端部设有密封纸垫3-7,密封纸垫3-7包括纸垫层以及隔膜层,隔膜层与瓶口3-6接触并热熔连接。类似于常规饮料瓶的封口方式,上述密封纸垫3-7能够方便地进行撕除从而将瓶口3-6打开。

在上部瓶体3-3的上部边缘的外侧设有边缘环形凸台3-1、内侧设有内螺纹,在边缘环形凸台3-1上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贯通的销孔3-2,在各销孔3-2内均设有外壁带有销密封圈2-1的插销2,销密封圈2-1用于保证插销2与边缘环形凸台3-1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瓶身3为硬塑料材质,边缘环形凸台3-1、上部瓶体3-3、锥形底3-4、下部瓶体3-5、瓶口3-6一体注塑成型得到。进一步地,插销2的数量为两个,沿周向间隔180°设置。

请参见图4,可以看出:过滤器4位于上部瓶体3-3的内腔,包括直筒形的过滤筒体4-6,在过滤筒体4-6的上部边缘外侧设有上部环形凸台4-2、下部边缘外侧设有下部环形凸台4-1,在下部环形凸台4-1的外壁上设有下密封圈4-7(如图中所示,下密封圈4-7的数量为三条),在上部环形凸台4-2的外壁上设有上密封圈4-5以及多个与各插销2位置对应的插槽4-4,在过滤筒体4-6的底部设有过滤网4-8,在过滤筒体4-6的上部边缘内侧设有提手4-3。其中,上密封圈4-5和下密封圈4-7两者用于保证过滤器4与瓶身3之间的密封性,提手4-3用于将过滤器4提升至高位位置,插销2与插槽4-4配合,用于将过滤器4保持在高位位置,过滤网4-8用于对中药药液进行过滤。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4为硬塑料材质,下部环形凸台4-1、上部环形凸台4-2、提手4-3、过滤筒体4-6一体注塑成型得到。可以想到的是,提手4-3可以分体成型再热熔连接到过滤筒体4-6的内壁上,这样将有助于降低注塑成型的难度。进一步地,过滤网4-8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与过滤筒体4-6固定连接,其网孔直径为200目。

请参见图5,可以看出:在瓶盖5上设有透窗5-1,在瓶盖5的内部设有覆盖透窗5-1的密封橡胶垫5-2。透窗5-1和密封橡胶垫5-2两者类似现有输液瓶的封口方式,针头可以从透窗5-1插入并依次穿过密封橡胶垫5-2和密封纸垫3-7直达锥形底3-4的内腔,将中药药液导出。

操作方法:

将本装置直立放置于桌面上,将上盖1旋转打开,将预先溶解搅拌得到的中药药液从上方倒入过滤器4的过滤筒体4-6内,用手指勾住提手4-3将过滤器4提升至高位,当插销2与插槽4-4对正时,从外部按压两个插销2令其内移,直至插销2的内端插入插槽4-4内将过滤器4固定在高位位置,此时过滤器4下方的空间形成一定的负压环境;之后将上盖1重新扣合;之后在自身重力以及负压环境的双重作用下,中药药液经过滤网4-8过滤后流入下方空间内进行存储,颗粒杂质截留在过滤网4-8的上方;

使用时,可以将本装置连同药液吊挂在支架的挂钩上,之后将营养管端部的针头从瓶盖5的透窗5-1插入,将药液导出,此时可以采用滴注输注或营养泵输注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输注方式将药液输送给患者。也可以将瓶盖5取下,将营养管的快速接头连接在瓶口3-6上(同时将密封纸垫3-7刺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