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488发布日期:2019-09-20 22:0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的医用支架,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感,现代医学在做手术时常常要对患者实施麻醉。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射入患者手术部位附近的肌肉,局部麻痹患者的神经系统,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则不受麻醉药物的影响,患者意识清醒,能够感受自身器官的知觉,能言能语,甚至身体活动自如。例如,在实施牙科手术时,往往仅在患者病牙附近的牙床处注射麻醉药物,仅仅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往往注射的麻醉药物剂量小,麻醉的时间一般仅持续数小时,一般仅适用于不涉及人体内部器官的局部小手术。局部麻醉的好处是既能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又可以尽量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全身麻醉则是利用麻醉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痛觉和意识消失,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既不能及时感知自身的身体状况,又不能言语,患者的身体状况完全依靠医用仪器和医生的专业水平来判断。即使是全身麻醉,一次性注射的麻醉药物的剂量也不能超量,否则就会给患者带来永久性的伤害。但是,有些脑科、心脏等大型手术往往一次手术就需要持续超过五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此时,麻醉药物逐步失效,因此需要在间隔一段时间后给患者进行二次甚至多次麻醉。为此,麻醉管的头部(一般是指针头)需要植入患者的身体内较长时间,而麻醉管道则延伸较长后与麻醉剂瓶或者麻醉剂注入器相连接。

麻醉意外是指在麻醉期间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差异、麻醉操作不当、药物等原因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往往这些意外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经过分析,麻醉意外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患者自身原因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差异、年龄、遗传隐性病等不可估量的原因导致的麻醉意外发生;二、医生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医生没有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用药史,特殊用药患者没有进行有效干预措施,麻醉仪器设备检查不完善等导致麻醉意外发生;三、术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准确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气管插管导致患者呕吐、误吸,术中大出血未及时输血补液等导致麻醉意外;四、术中麻醉管理不当麻醉管路没有被妥善固定,导致麻醉管脱落,引起病人病情变化并且未被及时发现,导致患者长时间缺氧,低血压,心率失常,甚至死亡等严重意外情况发生。

麻醉意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一、医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对其手术耐受程度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评估,减少意外情况发生;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三、做好充分应急准备术前医生认真检查麻醉仪器设备,急救药品等,防范于未然;四、术中医生做好麻醉管路保护将麻醉管路固定牢固,合理放置麻醉管路,谨防麻醉管路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手术台上使用的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避免使麻醉管路折弯、甚至脱落,从而减少麻醉意外事故的发生,引起严重后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该麻醉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到手术台的夹头、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叉形架和用于连接夹头和叉形架的连接部。所述叉形架设有至少一个豁口,以使麻醉管路卡扣固定于该豁口,该麻醉支架的材料选自于金属或者硬质朔料。豁口的形状和尺寸均与麻醉管路外形和尺寸相适应,从而便于使麻醉管路卡扣固定于该豁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豁口的形状为“U”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豁口的形状为“V”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豁口的形状为阶梯形,并且阶梯形豁口的尺寸由开口端向闭合端逐步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叉形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排的豁口,该至少两个并排的豁口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是“U”字形、“V”字形和阶梯形的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头是一个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豁口的两相对内壁上设置有衬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麻醉支架的侧视图大致呈字母“h”形,其中夹头是侧视图大致呈字母“n”形的弹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的材料价格低廉,因此成本低;二、操作便利,实用性强,可有效固定麻醉管路,避免麻醉管路与其他管路纠缠打结,也减少了因麻醉管路自身重力或者被碰撞、拉扯等原因引起的管道脱落,减少了麻醉意外的发生;三、使用本专用麻醉支架无需专人手扶麻醉管路,节省了人力。四、使用本专用麻醉支架既不影响手术医生的操作,又可有效避免由于麻醉管道管理不当导致的麻醉意外发生,保障了手术时患者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正面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侧面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夹头侧面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叉形架之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叉形架之第二实施例的正面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的叉形架之第三实施例的正面平面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分别为:

1-麻醉支架;10-夹头;20-连接部;30-叉形架;31,41,51,61-豁口;40-“U”字形叉形架;42,52,62-第一麻醉管路;43,53,63-第二麻醉管路;44-衬垫;50-“V”字形叉形架;60-阶梯形叉形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对以下任一技术方案或其组合延伸出来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未特定指明的情况下,下文有可能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而并非绝对空间位置。

请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专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麻醉支架1,该麻醉支架1包括:用于固定到手术台或者病床等固定物(未图示)上的夹头10、用于固定麻醉管路的叉形架30和用于连接夹头10和叉形架30的连接部20。其中,所述叉形架30设有至少一个形状和尺寸均与麻醉管路外形和尺寸相适应的豁口31,以使麻醉管路卡扣固定于该豁口31。为了支撑起麻醉管路,该麻醉支架1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材料选自于金属或者硬质朔料。在一种实施例中,该麻醉支架1的正面平面视图(即正面正投影,全文同)呈刀叉形,侧视图(即侧面正投影,全文同)大致呈字母“h”形,其中夹头10是侧视图大致呈字母“n”形的弹性件。叉形架30具有两个并排的豁口3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夹头10是带有弹簧的夹子(如图3所示)。无论夹头10的形状和结构如何,其都应当适合于将麻醉支架1固定到手术台或者病床等固定物的适当位置处。

请参考图4-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豁口31的正面投影的形状可以是大致呈“U”字形的豁口41;也可以是大致呈“V”字形的豁口51;还可以是大致呈阶梯形的豁口61。阶梯形的豁口61是指豁口的尺寸由开口端向闭合端逐步非连续性减小。非连续性指的是豁口的内壁的正投影是折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叉形架30设有至少两个并排的豁口31,该至少两个并排的豁口的形状可以相同,即,至少两个大致呈“U”字形的豁口41并排排列;至少两个大致呈“V”字形的豁口51并排排列;或者至少两个阶梯形的豁口61并排排列。在另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并排的豁口的形状是“U”字形、“V”字形和阶梯形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麻醉支架1是由一片金属板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后,再将其远离叉形架30的另一端弯折成字母“n”形,使得该端形成一个“n”形的夹头,以是夹头卡扣于手术台的合适位置上,从而将麻醉支架1固定到手术台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头10是一个如图3所示的夹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麻醉支架1是由硬质朔料材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造。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U”字形豁口41的两相对内壁上设置有衬垫44。该衬垫44的材料选自于橡胶、皮革、棉等,既可以增加麻醉管道43与该衬垫之间的摩擦系数,也可以防止割破麻醉管道43。如图4-6所示,同一个豁口内可以固定一个或者多个直径相同或者不同的麻醉管路。

上述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说明书附图中直接得出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均属于本说明书说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