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1512发布日期:2019-11-16 00:0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驾驶车辆的驾驶员的健康状态恶化的情况下,有对车辆的驾驶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所以希望事先检查健康状态的恶化来实施某些对策。作为这样的对策,已知如下技术:基于埋入座椅的座面及背面部地设置的非接触式的血流传感器的脉搏等计量结果,推定血流、血压等生物信息来把握驾驶员的健康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68177号公报。

但是,在生物传感器中,已知相对于生物照射电磁波来根据来自生物的反射波检测生物信息的非接触型的,但向生物照射的电磁波难以通过例如以铁、铜、铝等为首的各种金属。因此,有时从设置于座椅的生物传感器照射的电磁波被内置于座椅的金属零件妨碍,有难以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相对于人就座的座椅设置有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的非接触型的生物传感器,前述生物传感器相对于前述座椅配置于构成前述座椅的部件中的避开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位置。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座椅被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生物传感器被配置于前述座椅的从前述生物传感器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避开前述部件的位置。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生物传感器被配置于前述座椅的前述部件不进入从前述生物传感器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内的位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生物传感器被配置于前述座椅的比前述部件接近人的位置。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相对于前述部件以配置于比该部件接近人的位置的方式安装有树脂制的被设置板,前述生物传感器配置于前述被设置板。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在前述部件上形成有开口部,前述生物传感器配置于前述座椅的比前述部件远离人的位置,且被与前述开口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部件在前述座椅的内部被配设成疏密不同,前述生物传感器配置于前述部件的密集度稀疏的部位。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座椅具备被表皮覆盖的衬垫板,前述衬垫板构成为该衬垫板的一部分能够拆卸,并且在与该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具备收纳前述生物传感器的凹部。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座椅具备被表皮的覆盖的衬垫板,前述衬垫板被以埋设有前述生物传感器的状态形成。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生物传感器在前述座椅的至少两个部位被互相离开地配置。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生物传感器具有向人发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前述第一传感器和前述第二传感器被相邻地配置。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生物传感器在前述座椅的至少两个部位被互相离开地配置。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座椅具备支承人的臀部及大腿部的座椅衬垫、下端部支承于前述座椅衬垫的座椅靠背,前述生物传感器设置于前述座椅衬垫和前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方,前述第一传感器及前述第二传感器在前述座椅的就座面的面方向上被相邻地配置。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中,前述座椅具备支承人的臀部及大腿部的座椅衬垫、下端部支承于前述座椅衬垫的座椅靠背,前述生物传感器设置于前述座椅衬垫和前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方,前述第一传感器及前述第二传感器在前述座椅衬垫和前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方的厚度方向上被相邻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相对于座椅配置于避开构成座椅的部件的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位置,所以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而妨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电磁波的照射,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座椅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所以能够检测就座于座椅的驾驶员的生物信息。由此,在例如驾驶员的健康状态恶化的情况下能够将其事先检查,所以能够提高自动驾驶中或手动驾驶中的安全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被配置于座椅的从生物传感器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避开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位置,所以即使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影响,也能够进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生物信息的检测。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被配置于座椅的部件不进入从生物传感器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内的位置,所以不受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影响,能够进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生物信息的检测。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配置于座椅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接近人的位置,所以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相对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在以配置于比该部件接近人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的树脂制的被设置板配置有生物传感器,所以即使生物传感器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附近,也难以受到该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在座椅的与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远离人且在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形成的开口部的位置被对应地配置,所以生物传感器即使配置于座椅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远离人的位置,也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在座椅的内部配设成疏密不同,生物传感器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所以与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密集度较高的部位的情况相比,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的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座椅的衬垫板构成为该衬垫板的一部分能够拆卸,并且在与该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具备容纳生物传感器的凹部,所以在座椅内能够确保配置生物传感器的空间。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座椅的衬垫板被以埋设有生物传感器的状态形成,所以能够在生物传感器被埋设于衬垫板的状态下进行座椅的设置作业,效率较好。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在座椅的至少两个部位被互相离开地配置,所以能够从人的身体的至少两个部位检测生物信息。由此,能够提高从检测的生物信息算出人的健康状态的情况的精度。

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将生物传感器具有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某一方用于包括噪音要素的生物信息的检测,将另一方用于噪音要素的检测,能够通过取噪音要素的量的差分而仅提取生物信息。进而,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被相邻地配置,所以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之间在检测上难以产生误差,容易将生物信息准确地检测。

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能够从人的身体的至少两个部位检测生物信息,所以能够提高从检测的生物信息算出人的健康状态的情况的精度。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设置于座椅衬垫和座椅靠背的至少一方,所以能够从人的身体的上半身侧和下半身侧的至少一方检测生物信息。

进而,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被在座椅的就座面的面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所以例如考虑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内部构造、座椅就座时的坐感而能够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前后、上下、左右、或斜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生物传感器设置于座椅衬垫和座椅靠背的至少一方,所以能够从人的身体的上半身侧和下半身侧的至少一方检测生物信息。

进而,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被在座椅衬垫和座椅靠背的至少一方的厚度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所以在面方向上难以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相邻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置有座椅加热器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衬垫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波和妨碍其的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衬垫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磁波和妨碍其的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1的弹簧部件被内置于座椅衬垫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1的弹簧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1的内置有弹簧部件的座椅衬垫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2的具备腰部支承装置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3的弹簧部件被内置于座椅衬垫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3的弹簧部件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3的内置有弹簧部件的座椅衬垫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4的具备腰部支承装置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5的生物传感器被单元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a是说明变形例6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和接收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7b是说明变形例6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和接收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7c是说明变形例6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和接收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7d是说明变形例6的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和接收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18是说明变形例7的相对于具备可动部的座椅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例的图。

图19是说明变形例7的使具备可动部的座椅为倾斜状态的情况下乘客和多个生物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不将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人就座的座椅。该座椅10设置于汽车等车辆,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设置于能够将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切换地行进的车辆。

座椅10具备将人的臀部及大腿部支承的座椅衬垫11、下端部被支承于座椅衬垫11而作为靠背的座椅靠背14、设置于座椅靠背14来支承人的头部的头枕17。

座椅衬垫11主要由作为骨架的座椅衬垫框、设置于座椅衬垫框上的衬垫板12、覆盖座椅衬垫框及衬垫板12的表皮13构成(参照图2)。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衬垫11还具备设置于衬垫板12和表皮13之间的座椅加热器20。

在衬垫板12的上表面在座椅10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长条的槽12a。槽12a以将衬垫板12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区分的方式在衬垫板12的上表面设置两条。即,衬垫板12的上表面被区分为前方侧、中央侧、后方侧。

座椅靠背14主要由作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框、设置于座椅靠背框上的衬垫板15、覆盖座椅靠背框及衬垫板15的表皮16构成(参照图3)。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14还具备设置于衬垫板15和表皮16之间的座椅加热器30。

在衬垫板15的前表面在座椅10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长条的槽15a。槽15a以将衬垫板15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区分的方式在衬垫板15的前表面设置两条。即,衬垫板15的上表面被区分为上方侧、中央侧、下方侧。

座椅衬垫11的座椅加热器20是将座椅衬垫11加温的面状发热体,如图2所示,主要由由聚酯的布料等构成的面状的基材21、粘贴固定于基材21的金属制的加热器线22(也称作电热线)构成。

加热器线22被粘贴固定于基材21上,如图2所示,两根加热器线22从座椅衬垫11的后方向前方大致平行弯折,在前方部分被连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线22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弯折而固定于基材21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加热器线22的配置适当改变。此外,加热器线22借助粘贴剂固接于基材21上,但也可以是,加热器线22以折入基材21的内部的方式被固定。

加热器线22如图2所示,由位于衬垫板12上表面的前方侧的区域的前方加热器线22a、位于中央侧的区域的中央加热器线22b、位于后方侧的区域的后方加热器线22c、将前方加热器线22a、中央加热器线22b、后方加热器线22c彼此连结而被插入槽12a内部的槽部加热器线23构成。

座椅靠背14的座椅加热器30也同样主要由基材31、加热器线32构成。

此外,加热器线32如图3所示,由位于衬垫板15前表面的上方侧的区域的上方加热器线32a、位于中央侧的区域的中央加热器线32b、位于下方侧的区域的下方加热器线32c、将上方加热器线32a、中央加热器线32b、下方加热器线32c彼此连结而被插入槽15a内部的槽部加热器线33构成。

这样的座椅10如上所述,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所以构成为能够改变成适合手动驾驶的形态和不适合手动驾驶的形态。

自动驾驶中,驾驶员也呈放松状态,所以座椅10改变成不适合手动驾驶的形态。例如,自动驾驶中的座椅10能够向后部座席侧改变位置或改变成平坦的状态。

此外,虽未图示,但这样的车辆具备将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切换的驾驶控制部、能够改变成多个形态的上述的座椅10、控制改变形态时的座椅10的动作的座椅控制部。

驾驶控制部例如使车辆从高速公路移向一般公路时、临近复杂的形状的公路时,进行从自动驾驶切换成手动驾驶的控制。这样的情况下,若驾驶员的健康状态发生异常,则强制切换成手动驾驶是不优选的。此外,反之,在手动驾驶中驾驶员的健康状态恶化的情况下,也考虑从手动驾驶切换成自动驾驶,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需要事先把握健康状态。

因此,在座椅10上,作为用于把握驾驶员的健康状态的机构,如图2、图3所示,设置有生物传感器1、2。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2例如用于计量作为被计量者的人的血流状态,能够计量与被计量区域的皮肤表面相向的位置的血流。

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2是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的非接触型的,被能够与驾驶控制部数据通信地连接。

驾驶控制部基于被从生物传感器1、2传递的生物信息的数据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座椅控制部将座椅10的形态适当改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2如上所述,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

这里,电磁波是指,以100mhz左右的电波、微波为首,包括红外光、可视光、紫外光、x射线等的广义的电磁波,在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内使用适合的电磁波。

这样的电磁波的特征在于难以通过例如以铁、铜、铝等为首的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2如图4所示,相对于座椅10配置于避开妨碍(有可能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的位置。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生物传感器1配置于座椅10的部件a1不会进入从生物传感器1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r内的位置。

即,将生物传感器1设置于座椅10的情况下,妨碍的部件a1不进入从该生物传感器1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r内是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生物传感器2配置于座椅10的从生物传感器2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c避开部件a2的位置。

即,将生物传感器2设置于座椅10的情况下,为从该生物传感器2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c避开妨碍的部件a2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进入照射范围r内。这点也是容易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生物传感器1被配置于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3接近人的位置。即,生物传感器1、2优选为配置于座椅1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例如部件a3)接近人的位置。

即使像上述妨碍的部件a1、a2那样,与生物传感器1、2相比配置于人的附近,也能够检测生物信息,但生物传感器1、2与妨碍的部件a1、a2相比配置于人的附近的话显然电磁波难以被妨碍,所以被优选。这点也是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a3相对于生物传感器1、2的位置选取各不相同,部件a1、a2、a3均不完全妨碍电磁波的通过,所以采用哪个都可以。但是,需要更准确的生物信息的检测的情况下,部件a3的位置选取最佳,可以说部件a1的位置选取也适合。部件a2的位置选取并非不可。

此外,图4是从侧方观察座椅10的状态的例子。若补充说明,则部件a1、a2、a3即使选取侧视时靠近生物传感器1、2的位置,只要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偏离地配置,则难以妨碍电磁波的通过,所以是优选的。

若更具体说明,则本实施方式的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a3如图2、图3所示,是座椅加热器20、30的金属制的加热器线22、32,生物传感器1、2配置于座椅10的避开加热器线22、32的位置。

生物传感器1、2在座椅10的至少两个部位被互相离开地配置。更详细地说,生物传感器1、2设置于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双方。

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生物传感器1为了使坐感舒适,如图2所示,被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换言之,在座椅衬垫11的臀部所坐的位置的中央部分配置有生物传感器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传感器1被这样地与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生物传感器1也可以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

即,在图2中,附图标记p1、p2是配置生物传感器1的候补的部位,作为该候补的部位p1、p2与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大腿部的位置对应。

另外,在大腿部,适合穿过膕窝动脉借助生物传感器1计量血流状态。

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生物传感器2如图3所示,被与人的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胸部大动脉穿过心脏所处的胸部,适合借助生物传感器2计量血流状态。

反过来看,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座椅加热器30的加热器线32为了配置生物传感器2而使基于该生物传感器2的计量精度提高,被避开人的心脏的位置地配置。即,在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加热器线32(22),在座椅10的内部配设成疏密不同,生物传感器2呈配置于加热器线32(22)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的状态。另外,加热器线32(22)的密集度较高的部位的温度容易变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传感器2被与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但不限于此,只要是适合计量血流状态的位置即可。

利用由生物传感器1、2计量所得到的膕窝动脉及胸部大动脉的血流状态的数据,借助在上述的驾驶控制部(也可以是其他计算机等外部装置。)预先装有的算出程序,能够求出脉搏传播速度及动脉硬化度。进而,驾驶控制部能够基于脉搏传播速度及动脉硬化度通过运算求出被计量者即人的血压(动脉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0如上所述,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因此,为了提高安全性,也可以将生物传感器1、2、拍摄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样子的相机(未图示。)组合使用。若将生物传感器1、2和相机组合使用,则不仅能够辨别即使就座也不将手放在方向盘h人的健康状态是否恶化,还能够辨别是否仅在瞌睡。

此外,也可以是,采用收集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声音的话筒,将生物传感器1、2和话筒组合使用,能够确认意识的有无。即,相对于就座于座椅10的人督促发话,在没有应答的情况下判断成没有意识。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生物传感器1、2相对于座椅10配置于构成座椅10的部件的避开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a3的位置,所以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a3而基于生物传感器1、2的电磁波的照射被妨碍,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座椅10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所以能够检测就座于座椅的驾驶员的生物信息。由此,例如在驾驶员的健康状态恶化的情况下,能够将其事先检查,所以能够提高自动驾驶中或手动驾驶中的安全性。

此外,生物传感器2配置于座椅10的从生物传感器2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c避开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2的位置,所以即使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2的影响,也能够进行基于生物传感器2的生物信息的检测。

此外,生物传感器1被配置于座椅10的部件不进入从生物传感器1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r内的位置,所以不受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3的影响,能够进行基于生物传感器1的生物信息的检测。

此外,生物传感器1配置于座椅1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3接近人的位置,所以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3的影响。

此外,生物传感器1、2在座椅的至少两个部位被互相离开地配置,所以能够从人的身体的至少两个部位检测生物信息。由此,能够提高根据检测的生物信息算出人的健康状态的情况的精度。

此外,生物传感器1、2设置于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双方,所以能够检测人的身体的上半身侧和下半身侧的生物信息。由此,能够提高根据检测的生物信息算出的人的健康状态的情况的精度。

此外,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生物传感器2被与人的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把握胸部大动脉的血流状态。因此,与例如利用血流量少的细的血管检测生物信息的情况相比,容易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生物传感器1被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在不碰到坐骨的位置配置生物传感器1,不损害座椅就座时的舒适性。

此外,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生物传感器1被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把握膕窝动脉的血流状态。因此,与例如利用血流量少的细的血管检测生物信息的情况相比,容易检测生物信息。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0(参照图1)设置于汽车等车辆。车辆可以仅在手动驾驶下行进,也可以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

座椅10具备支承人的臀部及大腿部的座椅衬垫11、下端部支承于座椅衬垫11而作为靠背的座椅靠背14、设置于座椅靠背14而支承人的头部的头枕17。

座椅衬垫11主要由作为骨架的座椅衬垫框、设置于座椅衬垫框上的衬垫板12、覆盖座椅衬垫框及衬垫板12的表皮13构成(参照图5)。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衬垫11还具备设置于衬垫板12和表皮13之间的座椅加热器20。

在衬垫板12的上表面,在座椅10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长条的槽12a。槽12a将衬垫板12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区分,在衬垫板1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即,衬垫板12的上表面被区分为前方侧、中央侧、后方侧。

座椅靠背14主要由作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框、设置于座椅靠背框上的衬垫板15、覆盖座椅靠背框及衬垫板15的表皮16构成(参照图6)。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14还具备设置于衬垫板15和表皮16之间的座椅加热器30。

在衬垫板15的前表面上,在座椅10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长条的槽15a。槽15a将衬垫板15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区分,在衬垫板15的前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即,衬垫板15的上表面被区分为上方侧、中央侧、下方侧。

座椅衬垫11的座椅加热器20是将座椅衬垫11加温的面状发热体,如图5所示,主要由由聚酯的布料等构成的面状的基材21、粘贴固定于基材21的金属制的加热器线22(也称作电热线)构成。

加热器线22被粘贴固定于基材21上,如图5所示,两根加热器线22从座椅衬垫11的后方向前方大致平行地弯折,在前方部分被连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线22在前后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弯折而固定于基材21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加热器线22的配置适当改变。此外,加热器线22借助粘贴剂固接于基材21上,但也可以是,加热器线22以被折入基材21的内部的方式被固定。

加热器线22如图5所示,由位于衬垫板12上表面的前方侧的区域的前方加热器线22a、位于中央侧的区域的中央加热器线22b、位于后方侧的区域的后方加热器线22c、将前方加热器线22a、中央加热器线22b、后方加热器线22c彼此连结而被向槽12a内部插入的槽部加热器线23构成。

座椅靠背14的座椅加热器30也同样地主要由基材31和加热器线32构成。

此外,加热器线32如图6所示,由位于衬垫板15前表面的上方侧的区域的上方加热器线32a、位于中央侧的区域的中央加热器线32b、位于下方侧的区域的下方加热器线32c、将上方加热器线32a、中央加热器线32b、下方加热器线32c彼此连结而被插入槽15a内部的槽部加热器线33构成。

这样的座椅10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中,驾驶员也处于放松状态,所以座椅10也改变成不适合手动驾驶的形态。例如,自动驾驶中的座椅10能够向后部座席侧改变位置,或改变成平坦的状态。

此外,为仅能够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的情况下,在停车时也能够使座椅10倾斜。

此外,采用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的情况下,虽未图示,但具备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的驾驶控制部、能够改变成多个形态的上述的座椅10、控制改变形态时的座椅10的动作的座椅控制部。

驾驶控制部例如车辆从高速公路移向一般公路时、临近复杂的形状的公路时,进行从自动驾驶切换成手动驾驶的控制。这样的情况下,若驾驶员的健康状态发生异常,则强制地切换成手动驾驶是不优选的。此外,反之,手动驾驶中驾驶员的健康状态恶化的情况下,也考虑从手动驾驶切换成自动驾驶,如上所述的情况下需要事先把握健康状态。

采用仅能够在手动驾驶下行进的车辆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座椅控制部自动地控制停车时的座椅10的动作。并且,也可以是,停车时能够把握健康状态。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对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仅能够在手动驾驶下行进的车辆。

在座椅10上,作为用于把握驾驶员的健康状态的机构,如图5、图6所示,设置有生物传感器100、200。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例如是用于计量作为被计量者的人的血流状态的,能够计量与被计量区域的皮肤表面相向的位置的血流。

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是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的非接触型的,被能够与驾驶控制部数据通信地连接。

驾驶控制部基于从生物传感器100、200传递的生物信息的数据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座椅控制部将座椅10的形态适当改变。

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是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的非接触型的,被能够与驾驶控制部数据通信地连接。

驾驶控制部基于从生物传感器100、200传递的生物信息的数据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座椅控制部将座椅10的形态适当改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如上所述,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

若更详细地说明,则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具有向人发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基本的功能为,通过向人的身体照射的电磁波的反射检测基于跳动(拍動)的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这样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与对象物的速度对应地利用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所以也称作多普勒传感器。这样的多普勒传感器由于例如也检测呼吸时等的微小的体动,所以有将脉搏以外的体动作为噪音检测的情况,但通过使用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能够将噪音要素除去而仅提取脉搏。

第一传感器100是发出到达至血液的频率的电磁波的生物传感器。电磁波到达至血液的生物传感器利用由于血中的血红蛋白量而电磁波的反射率变化。血红蛋白发挥将氧搬运至全身的作用,若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缺氧状态,则为了快速搬运氧而血流变早(心悸)、为了将大量的氧收入体内而呼吸加速(气喘)这样的症状出现。第一传感器100能够检测这样的身体的状态(血流的状态:脉搏)。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检测血红蛋白量的检测时的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即,由第一传感器100得到的检测数据的波形中包括脉搏和噪音要素。

另外,到达至血液的电磁波的频率例如设为270mhz,但为能够到达至血液来检测血红蛋白量的频率即可,不特别限定。

进而,第一传感器100构成为将该第一传感器100发出的电磁波的反射波接收的接收部一体化。即,第一传感器100具备发送电磁波的发送功能、接收电磁波的接收功能。

接收部在未图示的运算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驾驶控制部)之间被能够数据通信地连接,检测的脉搏和噪音要素的数据被向运算部传送而被储存。

第二传感器200是发出检测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的频率的电磁波的生物传感器。借助该第二传感器200,能够仅检测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即噪音要素。即,由第二传感器200得到的检测数据的波形中仅包括噪音要素。

另外,检测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的电磁波的频率例如设为10ghz,但只要能够检测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即可,不被特别限定。

进而,第二传感器200构成为将该第二传感器200发出的电磁波的反射波接收的接收部被一体化。即,第二传感器200具备发送电磁波的发送功能、接收电磁波的接收功能。

接收部被能够在无图示的运算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驾驶控制部)之间能够数据通信地连接,检测的噪音要素的数据被向运算部传送而被储存。

第一传感器100检测脉搏和噪音要素,第二传感器200检测噪音要素。因此,通过取噪音要素的部分的差分而能够仅提取脉搏。

因此,若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隔开较大间隔地配置,则有噪音要素难以整合(发生误差)情况,所以这些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相邻地配置。即,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极力靠近地配置或互相接触地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如上所述,借助电磁波检测人的生物信息。

这样的电磁波有难以通过例如以铁、铜、铝等为首的各种各样的金属的特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传感器100、200如图7所示,相对于座椅10配置于避开妨碍(有可能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3的位置。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配置于座椅10的部件a1不进入被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r内的位置。

即,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于座椅10的情况下,妨碍的部件a1不进入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范围r内是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座椅10的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c避开部件a2的位置。

即,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于座椅10的情况下,只要是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照射的电磁波的照射中心c避开妨碍的部件a2的位置即可,也可以进入照射范围r内。这点也是容易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配置于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3靠近人的位置。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优选为配置于座椅1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例如部件a3)靠近人的位置。

像上述妨碍的部件a1、a2那样,即使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比配置于人的附近,也能够检测生物信息,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与妨碍的部件a1、a2相比配置于人的附近的话显然电磁波难以被妨碍,所以是优选的。这点也是准确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a3相对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位置选取各不相同,但部件a1、a2、a3均未完全妨碍电磁波的通过,所以采用哪个都可以。但是,需要更准确的生物信息的检测的情况下,部件a3的位置选取最佳,可以说部件a1的位置选取也适合。部件a2的位置选取并非不可。

此外,图7是从侧方观察座椅10的状态的例子。若补充说明,则部件a1、a2、a3即使选取侧视时靠近生物传感器100、200的位置,只要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偏离地配置,则难以妨碍电磁波的通过,所以是优选的。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如上所述地相邻地配置也是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的一个条件。

因此,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在座椅10的就座面上的面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出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电磁波的部位的正面部分被配置成与座椅10的就座面平行或大致平行。

另外,座椅10的就座面在座椅衬垫11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指人的臀部及大腿部接触的面,在座椅靠背14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指人的后背(胸部侧、腰部侧)接触的面。座椅衬垫11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座椅靠背14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至少一方的厚度方向上被相邻地配置。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部分重叠地配置。

这样,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在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至少一方的厚度方向上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下,若将发出到达至血液的频率的电磁波的第一传感器100配置于就座面侧(前侧),将发出检测体表面的细微的振动的频率的电磁波的二传感器200配置于远离就座面的一侧(后侧),则电磁波的照射距离对齐,所以是优选的。

关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配置,若更具体说明,则本实施方式的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a1、a2、a3如图5、图6所示,是座椅加热器20、30的金属制的加热器线22、32,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座椅10的避开加热器线22、32的位置。

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在座椅10的至少两个部位互相离开地配置。更详细地说,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于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双方。

这样,若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在座椅10的至少两个部位被互相离开地配置,则能够算出从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心脏的位置(推定为心脏所处的位置)至至少两个部位的生物传感器100、200的距离,所以在检测脉搏上是优选的。

另外,为了算出被计量者的血压而需要考虑动脉的长度,但人的身体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这样将座椅10作为基准来检测脉搏。

此外,为了容易辨别动脉的长度来提高脉搏检测的精度,可以将至少两个部位的生物传感器100、200的配置位置近限定于座椅衬垫11,也可以仅限定于座椅靠背14。在座椅衬垫11的至少两个部位配置生物传感器100、200的情况下,优选为沿左右某个大腿部配置。在座椅靠背14的至少两个部位配置生物传感器100、200的情况下,可以偏离背骨的位置(中心)地配置于左右某个,或沿背骨配置。

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为了提高坐感而如图5所示,被沿座椅衬垫11的就座面的中心设置。即,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臀沟)对应地配置。换言之,在座椅10的座椅衬垫11的臀部所坐的位置的中央部分配置有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这样与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也可以配置于人的臀部的左右某个的坐骨的位置。

即,在图5中,附图标记p1、p2是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候补的部位,作为该候补的部位p1与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大腿部的位置对应,作为候补的部位p2与人的臀部的左侧的坐骨的位置对应。

另外,优选的是,在大腿部穿过膕窝动脉借助生物传感器100、200计量血流状态。

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如图6所示,沿座椅10的就座面的中心且与人的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胸部大动脉穿过心脏所处的胸部,适合借助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计量血流状态。

反过来看,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座椅加热器30的加热器线32为了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而使基于该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计量精度提高,被避开人的心脏的位置地配置。即,在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加热器线32(22),在座椅10的内部配设成疏密不同,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呈配置于加热器线32(22)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的状态。另外,加热器线32(22)的密集度较高的部位温度容易变高。但是,若比加热器线32(22)靠就座面侧地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话,在生物信息的检测上难以发生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与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但不限于此,只要是适合计量血流状态的位置即可。例如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与人的腰部的中心位置对应地配置,也可以与人的腰部的左右的某个对应地配置。

即,在图6中,附图标记p3、p4是作为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候补的部位,作为该候补的部位p3与人的腰部的中心位置对应,作为候补的部位p4与人的腰部的左侧的位置对应。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那样的多普勒传感器也检测微小的体动。因此,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地部位为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身体的臀部、大腿部、腰部等体动较少的部位。此外,即使体动较多心脏的位置也判断为较好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与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此外,大腿部是体动较少的位置,但操作加速、刹车的一方的脚的大腿部有体动变多的可能性,所以优选地与不操作加速、刹车的一方的脚的大腿部对应地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

此外,座椅衬垫11的衬垫板12的槽12a的位置和座椅靠背14的衬垫板15的槽15a的位置,为了设置用于形成表皮13、16的引入部(参照图14所示的引入部49。)的金属线材,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避开槽12a、15a(即引入部)的位置地配置。

利用由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计量得到的膕窝动脉、胸部大动脉的血流状态的数据,借助上述的驾驶控制部(也可以是其他计算机等外部装置。)中预先装有的算出程序,能够求出脉搏传播速度及动脉硬化度。进而,驾驶控制部基于脉搏传播速度及动脉硬化度,能够通过运算求出作为被计量者的人的血压(动脉压)。即,驾驶控制部作为上述的运算部发挥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0如上所述,设置于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因此,为了提高安全性,也可以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和拍摄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样子的相机(未图示。)组合使用。若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和相机组合使用,则不仅能够辨别即使就座手也没放在方向盘h上的人的健康状态是否恶化,也能够辨别是否在仅瞌睡。

此外,也可以是,采用收集就座于座椅10的人的声音的话筒,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和话筒组合使用,能够确认意识的有无。即,相对于就座于座椅10的人督促发话,在没有应答的情况下判断成没有意识。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的某一方用于包括噪音要素的生物信息的检测,将另一方用于噪音要素的检测,通过取噪音要素的部分的差分来仅提取生物信息。进而,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相邻地配置,所以在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之间在检测上难以产生误差,容易将生物信息准确地检测。

此外,能够从人的身体的至少两个部位检测生物信息,所以能够提高从检测的生物信息算出人的健康状态的情况的精度。

此外,生物传感器设置于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至少一方,所以能够从人的身体的上半身侧和下半身侧的至少一方检测生物信息。

进而,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在座椅10的就座面上的面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所以考虑例如座椅衬垫11或座椅靠背14的内部构造、座椅10就座时的坐感,将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配置成在前后、上下、左右、或斜方向上相邻。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在座椅衬垫11和座椅靠背14的至少一方的厚度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所以在面方向上难以相邻地配置的情况,能够将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相邻地配置。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部分重叠地配置,所以在检测生物信息时,能够以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互不妨碍的方式相邻地配置。

此外,若生物传感器100、200沿座椅10的就座面的中心地设置,则呈生物传感器100、200沿臀沟、背骨的位置配置的状态,所以难以损害座椅10就座时的坐感。

另一方面,若生物传感器100、200靠近座椅10的就座面的单侧设置,则呈偏离臀沟、背骨的位置地配置有生物传感器100、200的状态,所以生物传感器100、200和人的身体之间隔变窄,容易检测生物信息。

〔变形例〕

另外,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改变。以下,关于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所列举的变形例也可以尽可能组合。

〔变形例1〕

本变形例的座椅40内置于如图8所示的座椅框41。座椅框41具备构成座椅衬垫的衬垫框42、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43。

在衬垫框42及座椅靠背框43分别设置有衬垫板42a,进而表皮42b被覆盖,由此构成座椅40。

衬垫框42具备前后较长地延伸且左右离开地配置的一对边框44、由将该一对边框44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板金构成的底框(パンフレーム)45、由将一对边框44的后端部彼此连接的金属管构成的连结管46而在俯视时被框状地构成。

并且,在底框45和连结管46之间架设有座椅弹簧47。

座椅弹簧47由前后较长地延伸且左右排列的四个弹簧部件47a~47d、将这些弹簧部件47a~47d彼此连结的树脂制的连结部件48a~48d构成。

各弹簧部件47a~47d的金属线弯曲,在后端形成用于挂在连结管46的钩部47aa~47da,从该钩部47aa~47da向前方延伸并且向左右锯齿形地弯曲。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前端如图8所示地与底框45连结,防止各弹簧部件47a~47d的位置偏离。

并且,生物传感器1被相对于衬垫框42设置。在本变形例中,各弹簧部件47a~47d是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生物传感器1被配置于避开这些各弹簧部件47a~47d的位置。

若更具体说明,则生物传感器1如图9所示,被相对于连结部件48a~48d设置。其位置为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的部位或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的部位。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情况下,可以是与一方的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也可以是与两方的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

连结部件48a~48d被配置于比各弹簧部件47a~47d靠近人的位置,生物传感器1设置于这样的连结部件48a~48d,所以借助生物传感器1进行计量,难以受到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影响。

连结部件48a~48d设置成将各弹簧部件47a~47d连结,但如图9所示的其他的连结部件48e那样,也可以设置成将锯齿形状地弯曲地形成的各弹簧部件47a~47d的锯齿形部分连结。该其他连结部件48e具有将相邻的弹簧部件47a、47b彼此连结的部位、将弹簧部件47a的锯齿形部分彼此连结的部位而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并且,在这样的其他连结部件48e上也能够配置生物传感器1。

上述的连结部件48a~48e换言之,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部位,该部位的上表面为作为生物传感器1的设置面的被设置板。即,在本变形例中,这样相对于连结部件48a~48e配置生物传感器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位于比衬垫板42a靠下方且上表面设为生物传感器1的设置面的板状体(即,指与连结部件48a~48e不同的形态的被设置板。)。

另外,能够在以上的各连结部件48a~48e上配置生物传感器1,但座椅40的衬垫板42a的位于配置有生物传感器1的部位的上方的部位形成有能够容纳生物传感器1的凹部420。即,凹部420如图10所示,形成为在衬垫板42a的下表面凹陷。

此外,如上所述,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前端与底框45连结,防止各弹簧部件47a~47d的位置偏离,所以也能够抑制设置于将各弹簧部件47a~47d连结的连结部件48a~48d的生物传感器1的位置偏离。

此外,也可以在底框45上配置生物传感器1。底框45如上所述地由板金构成,所以是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在配置生物传感器1时,优选为配置于其上表面侧。即,生物传感器1配置于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底框45)接近人的位置。

在底框45上表面配置生物传感器1的情况下,可以是底框45中央侧的平坦的部位,也可以是周边缘侧的倾斜的部位。

但是,如图8所示,在底框45形成开口部45a,若为与该开口部45a的位置对应的情况,则也可以将生物传感器1配置于比底框45远离人的位置。通过这样地配置生物传感器1,能够穿过开口部45a将电磁波向人照射。

此外,也可以取代底框45而使用未图示的框材、管材将一对边框44的前端部彼此连接,该情况下,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前端也可以与该框材、管材连结。并且,相对于这样地取代底框45地设置的框材、管材,也可是使用未图示的夹持部件等配置生物传感器1。

此外,生物传感器1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置成被埋入设置于衬垫框42的衬垫板42a。将生物传感器1埋入衬垫板42a地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衬垫板42a自身通过以埋设有生物传感器1的状态形成的所谓的插入成形设置。另外,也可以是,生物传感器1被埋入衬垫板42a地设置的情况下,在衬垫板42a形成用于容纳生物传感器1的凹部(未图示。),容易设置生物传感器1。

此外,将生物传感器1设置成埋入衬垫板42a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的插入成形,希望在衬垫板42a的成形后也能够将生物传感器1埋设。即,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将衬垫板42a的一部分(图10的拆卸部422)拆卸,采用在与该拆卸部422对应的位置形成容纳生物传感器1的凹部421的形态。

即,将生物传感器1设置成埋入衬垫板42a时,将拆卸部422拆卸,将生物传感器1容纳于凹部421,嵌入拆卸部422来复原,由此能够将生物传感器1埋入衬垫板42a。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拆卸部422是从衬垫板42a的下表面侧拆卸的形态,但也可以是从上表面侧拆卸的形态。

此外,在衬垫板42a内,除了生物传感器1以外,形成能够将把生物传感器1和外部装置(例如发电元件、储存装置、控制装置等。)电气连接的线束(未图示)配线的空间。

座椅靠背框43如图8所示,具备上下较长地延伸且左右离开地配置的一对边框43a、遍及一对边框43a的上端部间设置的上部框43b、遍及一对边框43a的下端部间设置的板状的下部件43c。此外,在上部框43b和下部件43c之间,以遍及一对边框43a间的方式设置有由多个弹簧部件构成的座椅弹簧43d。

构成座椅弹簧43d的多个弹簧部件向左右延伸且上下锯齿形地弯曲。

相对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座椅靠背框43,也能够与上述的衬垫框42侧同样地设置生物传感器2。

即,生物传感器2可以相对于一对边框43a的某一方或两方设置。该情况下,可以安装于边框43a的内侧的面,也可以安装于外侧的面。

此外,生物传感器2可以设置于下部件43c的前表面。此外,下部件43c是金属制的,将生物传感器2配置于下部件43c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相对于下部件43c形成开口部(未图示),与该开口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

进而,生物传感器2也可以设置于座椅弹簧43d。该情况下,可以与上述的衬垫框42侧同样地,配置将座椅弹簧43d的各弹簧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未图示),在各弹簧部件上疏密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于各弹簧部件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座椅靠背框43的前表面侧也设置衬垫板,但与上述的衬垫框42侧同样地,也可以相对于该衬垫板埋设生物传感器2地设置。

根据本变形例,生物传感器1相对于座椅40配置于构成座椅40的部件的避开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的位置,所以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妨碍基于生物传感器1的电磁波的照射,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设置于衬垫框42的生物传感器1被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在不接触坐骨的位置配置生物传感器1,不会损害座椅就座时的舒适性。进而,设置于衬垫框42的生物传感器1被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把握膕窝动脉的血流状态。因此,与例如利用血流量少的细的血管检测生物信息的情况相比,容易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相对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在以配置于比该部件47a~47d、43d接近人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的树脂制的被设置板(连结部件48a~48e)配置有生物传感器1(2),所以即使生物传感器1(2)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附近,也难以受到该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影响。

进而,生物传感器1、2配置于座椅4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底框45、下部件43c)远离人的位置,且被与形成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5、43c的开口部45a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生物传感器1、2即使配置于座椅4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5、43c远离人的位置,也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5、43c的影响。

并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在座椅40的内部被配置成疏密不同,生物传感器1、2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所以与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密集度较高的部位的情况相比,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影响。

并且,座椅40的衬垫板42a构成为该衬垫板42a的一部分(拆卸部422)能够拆卸,并且在与该一部分422对应的位置具备容纳生物传感器1的凹部421,所以在座椅40内能够确保配置生物传感器1的空间。

并且,座椅40的衬垫板42a被以埋设有生物传感器1的状态形成,所以能够在生物传感器1被埋设于衬垫板42a的状态下进行座椅40的设置作业,效率较好。

〔变形例2〕

本变形例的座椅50内置于如图11所示的座椅框51。座椅框51具有构成座椅衬垫的衬垫框52、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53。

在衬垫框52及座椅靠背框53分别设置衬垫板,进而覆盖表皮,由此构成座椅50。

座椅靠背框53将受压部件即腰部支承装置ls支承。座椅靠背框53具备左右离开地配置的一对板金框54、与一对板金框54的各自的上端连接的使管材弯曲成u字形而成的管框55。

座椅靠背框53具有作为将板金框54的下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及支承部的下框56、作为将管框55的左右连结的桥接部件的桥接框57。

下框56是由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稍向前方伸出的截面形状的板金构成的部件,左右的端部通过焊接固接于向板金框54的左右内侧伸出的部分。

腰部支承装置ls承接乘客靠在座椅靠背的力来传向座椅靠背框53,并且使接触乘客的腰部的部分的形状变化,是用于根据乘客的喜好改变腰部的支承状态的装置,安装于座椅靠背框53。

腰部支承装置ls具备将来自乘客的后背的负荷经由未图示的衬垫部件承接的树脂制的受压板60、支承受压板60且使受压板60的形状变化的支承部件61、用于将支承部件61(腰部支承装置ls)的下部固定于下框56的下侧卡挂部62、用于将支承部件61的上端部固定于桥接框57的线材63。

并且,生物传感器2被相对于腰部支承装置ls设置。在本变形例中,构成支承部件61的金属零件是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生物传感器2配置于避开构成支承部件61的金属零件的位置。

若更具体地说明,则生物传感器2设置于树脂制的受压板60的表面、构成支承部件61的金属零件以外的部位。该位置为与人的心脏的位置对应的部位。

根据本变形例,生物传感器2相对于座椅50配置于构成座椅50的部件的避开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61的位置,所以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61妨碍基于生物传感器2的电磁波的照射,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设置于位于座椅靠背框53侧的腰部支承装置ls的生物传感器2被与人的心脏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把握胸部大动脉的血流状态。因此,与例如利用血流量少的细的血管检测生物信息的情况相比容易检测生物信息。

〔变形例3〕

本变形例的座椅40内置于图12所示那样的座椅框41。座椅框41具有构成座椅衬垫的衬垫框42、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43。

在衬垫框42及座椅靠背框43分别设置衬垫板42a,进而被表皮42b覆盖,由此构成座椅40。

衬垫框42具备沿前后较长地延伸且左右离开地配置的一对边框44、由将该一对边框44的前端部彼此连接的板金构成的底框45、由将一对边框44的后端部彼此连接的金属管构成的连结管46而在俯视时构成为框状。

并且,在底框45和连结管46之间架设有座椅弹簧47。

首先,对衬垫框42进行说明。

衬垫框42的座椅弹簧47由沿前后较长地延伸且左右排列的四个弹簧部件47a~47d构成。

各弹簧部件47a~47d的金属线弯曲,在后端形成用于挂在连结管46的钩部47aa~47da,从该钩部47aa~47da向前方延伸并且左右弯曲成锯齿形。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前端如图12所示,与底框45连结,防止各弹簧部件47a~47d的位置偏离。

并且,作为生物传感器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衬垫框42设置。在本变形例中,各弹簧部件47a~47d是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避开这些各弹簧部件47a~47d的位置。

若更具体说明,则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如图12所示,相对于将弹簧部件47c、47d彼此连结的树脂制的连结部件48a、48b设置。即,相对于连结部件48a设置第一传感器100,相对于连结部件48b设置第二传感器200。

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位置是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的部位或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的部位。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与单方的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也可以与两方的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设置。

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比连结部件48a、48b、各弹簧部件47a~47d接近人的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于这样的连结部件48a、48b,所以借助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进行计量,且难以受到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影响。

连结部件48a在图12中,将相邻的弹簧部件47c、47d(47a、47b)的处于较远位置的锯齿形部分彼此连结。设置于该连结部件48a上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能够配置成不与弹簧部件47c、47d(47a、47b)重叠。

连结部件48a在图12中,将相邻的弹簧部件47c、47d(47a、47b)的处于较近位置的锯齿形部分彼此连结。设置于该连结部件48a上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有时配置成与弹簧部件47c、47d(47a、47b)重叠。

另外,连结部件48a、48b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成将相邻的弹簧件47c、47d连结,但如图13所示,也能够设置成将各弹簧部件47a~47d适当连结。此外,也可以像图13所示的其他连结部件48c那样,设置成将锯齿形状地弯曲地形成的各弹簧部件47a~47d的锯齿形部分连结。这样在其他连结部件48c上也能够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

上述的连结部件48a~48c换言之,具有形成为板状的部位,该部位的上表面为作为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设置面的被设置板。即,在本变形例中,这样相对于连结部件48a~48c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位于比衬垫板42a靠下方且上表面设为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设置面的板状体(即,指与连结部件48a~48c不同的形态的被设置板。)。

另外,能够在以上的各连结部件48a~48c上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但座椅40的衬垫板42a的位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部位的上方的部位形成有能够容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凹部420。即,凹部420如图14所示,形成为在衬垫板42a的下表面凹陷。

此外,如上所述,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前端与底框45连结,防止各弹簧部件47a~47d的位置偏离,所以也能够抑制设置于将各弹簧部件47a~47d连结的连结部件48a~48d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位置偏离。

此外,也可以在底框45上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底框45如上所述地由板金构成,所以是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在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时,优选为配置于其上表面侧。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底框45)接近人的位置。

在底框45上表面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情况下,可以是底框45中央侧的平坦的部位,也可以是周边缘侧的倾斜的部位。

但是,如图12所示,在底框45形成开口部45a,若为与该开口部45a的位置对应的情况,则也可以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比底框45远离人的位置。通过这样地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能够穿过开口部45a将电磁波向人照射。

此外,也可以取代底框45而使用未图示的框材、管材将一对边框44的前端部彼此连接,该情况下,各弹簧部件47a~47d的前端也可以与该框材、管材连结。并且,相对于这样地取代底框45地设置的框材、管材,也可是使用未图示的夹持部件等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如图14所示,设置成埋入设置于衬垫框42的衬垫板42a。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埋入衬垫板42a地设置的情况下,可以将衬垫板42a自身通过以埋设有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状态形成的所谓的插入成形设置。另外,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埋入衬垫板42a地设置的情况下,在衬垫板42a形成用于容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凹部(未图示。),使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容易设置。

此外,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成埋入衬垫板42a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的插入成形,希望在衬垫板42a的成形后也能够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埋设。即,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将衬垫板42a的一部分(图14的拆卸部422)拆卸,采用在与该拆卸部422对应的位置形成容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凹部421的形态。

即,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成埋入衬垫板42a时,将拆卸部422拆卸,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容纳于凹部421,嵌入拆卸部422来复原,由此能够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埋入衬垫板42a。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拆卸部422是从衬垫板42a的下表面侧拆卸的形态,但也可以是从上表面侧拆卸的形态。

此外,在衬垫板42a内,除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以外,形成能够将把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和外部装置(例如发电元件、储存装置、控制装置等。)电气连接的线束(未图示)配线的空间。

此外,在衬垫板42a内,如图14所示,有设置检测相对于座椅10的人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3的情况。该就座传感器3和生物传感器100、200联动,生物传感器100、200设定成在借助就座传感器3检测人的就座的情况下工作。

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如图13所示,也可以排列顺序相反地配置。即,在将图13所示的弹簧部件47a、47b连结的两个连结部件48a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但在设置于一方的连结部件48a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设置于另一方的连结部件48a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中,其排列相反。这样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生物信息的检测。

接着,对座椅靠背框43进行说明。

座椅靠背框43如图12所示,具备上下较长地延伸且左右离开地配置的一对边框43a、遍及一对边框43a的上端部间设置的上部框43b、遍及一对边框43a的下端部间设置的板状的下部件43c。此外,在上部框43b和下部件43c之间,以遍及一对边框43a间的方式设置有由多个弹簧部件构成的座椅弹簧43d。

构成座椅弹簧43d的多个弹簧部件向左右延伸且上下锯齿形地弯曲。

相对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座椅靠背框43,也能够与上述的衬垫框42侧同样地设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

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相对于一对边框43a的某一方或两方设置。该情况下,可以安装于边框43a的内侧的面,也可以安装于外侧的面。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设置于下部件43c的前表面。此外,下部件43c是金属制的,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下部件43c的后表面侧的情况下,相对于下部件43c形成开口部(未图示),与该开口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

进而,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也可以设置于座椅弹簧43d。该情况下,如图12所示,第一传感器100设置于与上述的连结部件48b同样地构成而将弹簧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48d。第二传感器200设置于与上述的连结部件48a同样地构成而将弹簧部件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48e。在各弹簧部件上疏密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于各弹簧部件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

此外,虽未图示,也在座椅靠背框43的前表面侧设置衬垫板,但与上述的衬垫框42侧同样地,也可以相对于该衬垫板埋设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地设置。

根据本变形例,将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的某一方用于包括噪音要素的生物信息的检测,将另一方用于噪音要素的检测,能够通过取噪音要素的量的差分来仅提取生物信息。进而,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相邻地配置,所以在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之间在检测上难以发生误差,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40配置于避开构成座椅40的部件的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的位置,所以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妨碍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电磁波的照射,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设置于衬垫框42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与人的臀部的左右的坐骨的中央部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在不接触坐骨的位置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不会损害座椅就座时的舒适性。进而,设置于衬垫框42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与大腿部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能够把握膕窝动脉的血流状态。因此,与例如利用血流量少的细的血管检测生物信息的情况相比,容易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相对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在以配置于比该部件47a~47d、43d接近人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的树脂制的被设置板(连结部件48a~48e)配置有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所以即使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附近,也难以受到该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影响。

进而,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配置于座椅4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底框45、下部件43c)远离人的位置,且与形成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5、43c的开口部45a的位置对应地配置,所以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即使配置于座椅40的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5、43c远离人的位置,也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5、43c的影响。

并且,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在座椅40的内部配置成疏密不同,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密集度较稀疏的部位,所以与配置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密集度较高的部位的情况相比,难以受到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47a~47d、43d的影响。

并且,座椅40的衬垫板42a构成为该衬垫板42a的一部分(拆卸部422)能够拆卸,并且在与该一部分422对应的位置具备容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凹部421,所以在座椅40内能够确保配置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空间。

并且,座椅40的衬垫板42a在埋设有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状态下被形成,所以能够在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埋设于衬垫板42a的状态下进行座椅40的设置作业,效率较好。

〔变形例4〕

本变形例的座椅50内置于如图15所示的座椅框51。座椅框51具有构成座椅衬垫的衬垫框52、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53。

在衬垫框52及座椅靠背框53分别设置衬垫板,进而被表皮覆盖,由此构成座椅50。

座椅靠背框53将作为受压部件的腰部支承装置ls支承。座椅靠背框53具备左右离开地配置的一对板金框54、与一对板金框54的各自的上端连接的使管材u字形地弯曲而成的管框55。

座椅靠背框53具有作为将板金框54的下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件及支承部的下框56、作为将管框55的左右连结的桥接部件的桥接框57。

下框56是由具有上边缘及下边缘稍向前方伸出的截面形状的板金构成的部件,左右的端部被通过焊接固接于向板金框54的左右内侧伸出的部分。

腰部支承装置ls承接乘客靠在座椅靠背的力来传向座椅靠背框53,并且使接触乘客的腰部的部分的形状变化,是用于根据乘客的喜好改变腰部的支承状态的装置,安装于座椅靠背框53。

腰部支承装置ls具备将来自乘客的后背的负荷经由未图示的衬垫部件承接的树脂制的受压板60、支承受压板60且使受压板60的形状变化的支承部件61、用于将支承部件61(腰部支承装置ls)的下部固定于下框56的下侧卡挂部62、用于将支承部件61的上端部固定于桥接框57的线材63。

并且,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相对于腰部支承装置ls设置。在本变形例中,构成支承部件61的金属零件是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避开构成支承部件61的金属零件的位置。

若更具体地说明,则相对于腰部支承装置ls的树脂制的受压板60,用于装配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装配部64被一体形成。换言之,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包括腰部支承装置ls的受压板60呈被单元化的状态。

装配部64具备能够嵌入第一传感器100来装配的第一凹部、能够嵌入第二传感器200来装配的第二凹部。使用时,相对于第一凹部嵌入第一传感器100来装配,相对于第二凹部嵌入第二传感器200来装配。

另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是相同的形状,若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也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则也可以使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的装配位置相反。

根据本变形例,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50配置于避开构成座椅50的部件的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61的位置,所以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61而妨碍基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电磁波的照射,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此外,生物传感器100、200以呈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相邻地配置的状态的方式被单元化,所以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的处理容易,向座椅50的安装容易。

〔变形例5〕

本变形例的生物传感器100、200如图16所示,以呈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被相邻地配置的状态的方式被单元化。

即,在本变形例中,使用用于使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装配的壳体70。壳体70具备能够嵌入第一传感器100地装配的第一凹部71、能够嵌入第二传感器200地装配的第二凹部72。

使用时,相对于第一凹部71嵌入第一传感器100来装配,相对于第二凹部72嵌入第二传感器200来装配。

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是相同的形状,若第一凹部71及第二凹部72也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则也可以使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的装配位置相反。

将由壳体70单元化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配置于座椅的情况下,壳体70自身被安装于座椅的适当的位置,由此进行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配置。

根据本变形例,生物传感器100、200借助壳体70,以呈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相邻地配置的状态的方式被单元化,所以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的处理容易,向座椅的安装容易。

〔变形例6〕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生物传感器构成为一体地具备将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分别发出的电磁波接收的接收部,但本变形例的生物传感器100、200为接收部3是分体的。

分体的接收部3如图17a~图17d所示,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并排地设置。另外,接收部3可以是一个来接收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发出的电磁波的反射波,也可以能够与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分别对应地使用多个。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10的就座面被平行或大致平行地配置,但在本变形例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也可以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倾斜(带有角度)地配置。即,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平行或大致平行地配置,也可以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非平行地配置。

另外,本变形例的座椅80具备座椅衬垫81和座椅靠背84。

在图17a~图17d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沿左右方向相邻地配置。并且,在这些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下侧设置有接收部3。另外,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与接收部3的排列方向不被特别地限定。在图17a~图17d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下侧设置有接收部3,但也可以在上侧设置,也可以横向并排设置。

图17a~图17d的双方向箭头y表示将座椅80侧面观察的情况的就座面的宽度(面方向)。

接收部3可以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同样地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平行或大致平行地配置,也可以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非平行地配置。

在图17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平行地配置,接收部3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非平行地配置。

在图17b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非平行地配置,接收部3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非平行地配置。此外,在该例子中,配置成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电磁波的照射方向与接收部3的电磁波的接收方向交叉。

在图17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平行地配置,接收部3也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平行地配置。

在图17d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非平行地配置,接收部3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平行地配置。

另外,图17a~图17d所示那样的配置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在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的横向上接收部3被排列地设置的情况。

此外,本变形例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和接收部3的配置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座椅衬垫。

根据本变形例,接收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分别发出的电磁波的接收3部被与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并排地设置,所以在第一传感器100和第二传感器200之间在检测上难以产生误差,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进而,通过将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和接收部3的相对于座椅80的就座面角度适当改变,能够调整接收部3的电磁波的接收精度,所以能够容易更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

〔变形例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生物传感器100、200被在座椅10的至少两个部位互相离开地配置,设置于座椅衬垫11及座椅靠背14的至少两个部位。

即,在座椅衬垫11是指,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在座椅靠背14设置一组以上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可以仅在座椅衬垫11设置二组以上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也可是仅在座椅靠背14设置二组以上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

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8、图19所示,座椅90具备将人的臀部及大腿部支承的座椅衬垫91、下端部支承于座椅衬垫91的座椅靠背94、附属于座椅衬垫91及座椅靠背94的某个而相对于座椅衬垫91及座椅靠背94的某个动作的可动部95~99。

并且,生物传感器100、200设置于座椅衬垫91、座椅靠背94、可动部95~99的至少某个。

座椅衬垫91支承就座于座椅90的人的大腿部p12,座椅靠背94支承躯干体p11。另外,在躯干体p11包括肩部、胸部、腹部、腰部、臀部。关于臀部,也可以由座椅衬垫91支承。座椅衬垫91及座椅靠背94为座椅90的座椅主体,可动部95~99附属于该座椅主体。

可动部95~99包括将就座于座椅90的人的臂部p13支承的扶手95、支承头部p14的头枕12、支承乘客p的颈部p15的靠颈13、支承腿部p16的靠腿14、支承脚部p17的搁脚15。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座椅衬垫91、座椅靠背94、可动部95~99均设置有生物传感器100、200。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被沿座椅90的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能够在不使座椅90倾斜的状态下借助生物传感器100、200检测生物信息。该情况下,借助设置于座椅衬垫91及座椅靠背94的第一传感器100及第二传感器200进行生物信息的检测。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能够在使座椅90倾斜的状态下借助生物传感器100、200检测生物信息。该情况下,能够借助设置于座椅90整体的生物传感器100、200进行生物信息的检测。或也可以借助适当选择的二个部位以上的生物传感器100、200进行生物信息的检测。

根据本变形例,生物传感器100、200设置于座椅衬垫91、座椅靠背94、可动部95~99的至少某个,所以能够通过人的身体的各种各样的部位检测生物信息。由此,能够进行生物信息的检测来测定人的健康状态并且实现精度的提高。

此外,可动部95~99是相对于座椅衬垫91及座椅靠背94可动的结构,所以在不使座椅90倾斜的情况和使其倾斜情况的双方均能够进行生物信息的检测。由此,能够适合对应于例如搭载座椅90的车辆为能够切换成自动驾驶和手动驾驶地行进的车辆的情况。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的配置构造难以由于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而妨碍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电磁波的照射,容易准确地检测生物信息,所以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附图标记说明

a1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

a2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

a3妨碍电磁波的通过的部件

r照射范围

c照射中心

1生物传感器

2生物传感器

10座椅

11座椅衬垫

12衬垫板

12a槽

13表皮

14座椅靠背

15衬垫板

15a槽

16表皮

17头枕

20座椅加热器

21基材

22加热器线

22a前方加热器线

22b中央加热器线

22c后方加热器线

23槽部加热器线

30座椅加热器

31基材

32加热器线

32a上方加热器线

32b中央加热器线

32c下方加热器线

33槽部加热器线

100第一传感器

200第二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