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榄香醇酸在制备防治急慢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9961发布日期:2019-04-17 03:2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乙酰榄香醇酸在制备防治急慢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活性成分,具体涉及乙酰榄香醇酸在制备防治急慢性痛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药物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随有潜在的或实际性的组织损伤,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地持续3个月以上者定义为慢性疼痛。国际疼痛学会在2002年的世界疼痛大会上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全球范围内慢性疼痛患者的数量庞大,各国患病率12%~50%不等。我国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不断增长,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2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29.72%,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高达42.23%。慢性疼痛患病率高、疼痛持续时间长,易致患者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并发症;此外,慢性疼痛患者较易患失眠、焦虑、抑郁等亚健康问题,严重影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近年来,疼痛因其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而逐渐受到多学科的重视。随着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疼痛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外周敏化、中枢敏化、持续性交感痛及下行通路去抑制等有关。疼痛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虽然防治方法众多,但目前多数患者尚不能治愈;总体治愈率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经济负担沉重。不同病因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对各种药物的反应、防治剂量及疗程均不一致,临床需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防治敏感性合理用药。虽然疼痛尤其是慢性痛的防治手段很多,但药物防治依旧是其主要防治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防治药物有抗癫痫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局部防治药物、阿片类物质等。尽管疼痛的防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仍然是现在和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多学科联合对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开展更深入研究,为未来选择更理想的防治手段提供依据。中药镇痛具有出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综合多项疼痛行为指标发现乙酰榄香醇酸对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引起的急性痛、坐骨神经结扎和完全弗氏佐剂引起的慢性痛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急慢性痛防治药物的不足,通过大量研究筛选,结果表明乙酰榄香醇酸对于多种急慢性痛具有较好疗效,通过乙酰榄香醇酸可达到抑制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引起的急性痛、坐骨神经结扎和完全弗氏佐剂(cfa)引起的慢性痛,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多种急慢性痛的有效防治药物。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乙酰榄香醇酸在制备防治急慢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防治急慢性疼痛药物由乙酰榄香醇酸组成。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各种急慢性疼痛包括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引起的急性痛、坐骨神经结扎和完全弗氏佐剂引起的慢性痛。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乙酰榄香醇酸小鼠有效剂量为10~30mg/kg。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乙酰榄香醇酸在制备防治各种急慢性疼痛药物中的应用,将乙酰榄香醇酸和助剂制成的膏剂、水剂等以及含有乙酰榄香醇酸组成的复方制剂。乙酰榄香醇酸结构式如图1所示。报道其结构的文献为:陈婷,宿树兰,段金廒,尚尔鑫,钱大玮,唐于平.乳香-没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溶出变化及其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79-185。有益效果: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乙酰榄香醇酸现有药理活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实验深入研究筛选其新的临床功效,本发明通过各种急慢性痛动物模型,研究乙酰榄香醇酸对小鼠痛觉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口服乙酰榄香醇酸能够显著抑制小鼠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引起的急性痛、坐骨神经结扎和完全弗氏佐剂引起的慢性痛。本发明提供的乙酰榄香醇酸可制备成高效、低毒的各种急慢性痛的防治药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乙酰榄香醇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乙酰榄香醇酸抑制伤害性热刺激引起的疼痛(1)造模方法小鼠固定在模具中,尾巴一半浸入50℃热水,观察给药对小鼠甩尾时间的影响,评价乙酰榄香醇酸的镇痛作用,共30只小鼠,每组10只。(2)伤害性热刺激引起疼痛的防治方案给药组:乙酰榄香醇酸。剂量:低剂量(10mg/kg/day),高剂量(30mg/kg/day)。剂型: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3)给药方法灌胃给药。(4)疼痛行为测定法给药后连续观察4小时。(5)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10mg/kg/day和30mg/kg/day的乙酰榄香醇酸均表现出很好的对伤害性热刺激引起疼痛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可以持续4小时以上。其中30mg/kg/day的乙酰榄香醇酸表现出更好的镇痛作用,所以后续实验剂量均为30mg/kg/day的乙酰榄香醇酸。表1小鼠甩尾时间*p<0.05(和对照组比较)实施例2乙酰榄香醇酸抑制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1)造模方法小鼠固定在专用模具中,0.4gvonfrey检测给药前后小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变化,共24只小鼠。每组12只。(2)机械刺激引起疼痛的防治方案给药组:乙酰榄香醇酸。剂量:乙酰榄香醇酸(30mg/kg/day)。剂型: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对照组:生理盐水。(3)给药方法灌胃给药。(4)疼痛行为测定法给药后连续观察2小时。(5)实验结果如表2实验结果表明,30mg/kg/day的乙酰榄香醇酸表现出很好的对机械刺激引起疼痛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可以持续2小时以上。表2小鼠抬脚次数百分比给药时间(小时)对照组(%)给药组(%)036±333±4137±323±3*234±517±4**p<0.05(和对照组比较)实施例3乙酰榄香醇酸抑制cfa模型引起的炎性疼痛的抑制作用(1)造模方法小鼠脚掌注射5μlcfa诱导炎性痛模型,观察给药对小鼠热痛觉敏化的影响,评价乙酰榄香醇酸的镇痛作用,共20只小鼠,每组10只。(2)伤害性热刺激引起疼痛的防治方案防治药物:乙酰榄香醇酸。剂量:乙酰榄香醇酸高剂量(30mg/kg/day)。剂型: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3)给药方法灌胃给药。(4)疼痛行为测定法给药1小时后观察行为。(5)实验结果如表3的实验结果表明,30mg/kg/day的乙酰榄香醇酸对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表现出很好的抑制作用。表3小鼠抬脚时间造模前(秒)造模后(秒)给药后(秒)对照组10.6±0.694.7±0.32*5.3±0.48给药组9.8±0.514.6±0.42*8.6±0.47#p<0.05(*和造模前比较,#和造模后比较)实施例4乙酰榄香醇酸抑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引起的疼痛的抑制作用(1)造模方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异常引起的一种难以防治的疼痛状态。坐骨神经结扎模型是最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本发明用1%戊巴比妥(10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并固定于手术台上,剪毛消毒后切开小鼠右下肢股中部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在接近其分叉处用4-0丝线结扎2道,间隔约1mm,结扎强度以引起小腿肌肉轻度颤动,减慢,但不阻断通过表层血管的循环为宜。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逐层缝合切口,术毕分笼,常规饲养。观察给药对小鼠热痛觉敏化的影响,评价乙酰榄香醇酸的镇痛作用,共24只小鼠。每组8只。(2)伤害性热刺激引起疼痛的防治方案给药组:乙酰榄香醇酸。剂量:乙酰榄香醇酸高剂量(30mg/kg/day)。剂型: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阳性药:加巴喷丁0.2g/kg/day(3)给药方法灌胃给药。(4)疼痛行为测定法给药1小时后观察行为。(5)实验结果如表4结果表明,30mg/kg/day的乙酰榄香醇酸对神经病理性痛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表4小鼠抬脚时间造模前(秒)造模后(秒)给药组(秒)对照组9.7±0.683.2±0.21*3.5±0.37给药组10.8±0.513.6±0.42*8.6±0.47#阳性药组10.6±0.823.5±0.17*10.3±0.82#p<0.05(*和造模前比较,#和造模后比较)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由乙酰榄香醇酸具有很好的防治急慢性痛的功效,并且防治药物是非激素类化合物,安全性好和副作用低。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