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67722发布日期:2019-07-27 09:1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口鼻-咽喉-食道-胃-肠-肛门本为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通道,其内定居有大量微生物,当微生物发生纵向易位,或横向紊乱,则会导致整个胃肠道菌群的失调,最终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现代研究表明,胃内菌群hp有明确的致炎和致癌作用,是胃癌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胃癌患者因菌群异常、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胃肠道代谢功能异常。另外,微生态的失常导致肠道稳态被破坏,肠黏膜屏障受损,从而影响肠道黏膜及全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反应、肠道过敏症等炎症性肠病。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致病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增加致使胃肠道粘膜生物屏障受到损伤,致病菌及其抗原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与此类疾病的发生关联密切。肠道微生态学认为菌群失调是微生物致病的本质,此时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屏障被破坏,肠道菌群发生定性、定量、定位的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的失衡,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则会导致或加重胃肠道炎症的发生。

现有的相关微生物制剂,如益生菌等增菌药物只是单纯增加肠道有益菌,对于失常的肠道菌群,如致病菌不能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抑制或杀灭肠道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目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蜜丸,该蜜丸便于携带,服用时间灵活。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包括提供一种上述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中药蜜丸的用于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数计,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10-50重量份的半枝莲、10-20重量份的金银花、5-20重量份的薤白、5-20重量份的仙鹤草、10-15重量份的枳实、5-15重量份的乌药、5-15重量份的橘核、5-15重量份的黄芩、5-15重量份的柴胡、5-15重量份的当归、5-15重量份的白芍、6-12重量份的半夏以及6-12重量份的瓜蒌。

进一步地,上述制备原料还包括以下配方中的至少一种:

a、5-20重量份的葛根及5-15重量份的焦乌梅;

b、3-9重量份的黄连;

c、3-10重量份的茜草;

d、5-15重量份的桑寄生;

e、5-15重量份的莱菔子及6-12重量份的杏仁;

f、6-12重量份的代赭石。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蜜丸,该中药蜜丸由如上述中药组合物与蜂蜜共同制得。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述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中药组合物与所述蜂蜜混合,随后搓条、和丸。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药物,该药物包括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中药蜜丸。

本申请提供的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中药配方配伍:薤白、半夏和枳实以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半枝莲、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乌药、橘核以行气散结;黄芩清热解毒;柴胡、白芍、当归疏肝敛阴养血;仙鹤草收敛涩肠,补肝肾,从而有效抑制或杀灭肠道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达到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目的。由上述中药组合物与蜂蜜共同制备得到的蜜丸便于携带,服用时间灵活。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工业化生产。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中药蜜丸均可作为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中药蜜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10-50重量份的半枝莲、10-20重量份的金银花、5-20重量份的薤白、5-20重量份的仙鹤草、10-15重量份的枳实、5-15重量份的乌药、5-15重量份的橘核、5-15重量份的黄芩、5-15重量份的柴胡、5-15重量份的当归、5-15重量份的白芍、6-12重量份的半夏以及6-12重量份的瓜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备原料可包括20-40重量份的半枝莲、12-18重量份的金银花、8-15重量份的薤白、8-15重量份的仙鹤草、10-12重量份的枳实、8-12重量份的乌药、8-12重量份的橘核、8-12重量份的黄芩、8-12重量份的柴胡、8-12重量份的当归、8-12重量份的白芍、8-10重量份的半夏以及8-10重量份的瓜蒌。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备原料可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以及10重量份的瓜蒌。

其中,半枝莲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薤白性味辛苦,能够用于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等。仙鹤草可用于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枳实可用于治疗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和胃下垂等。

乌药可用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橘核可用于理气,散结,止痛。黄芩可用于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柴胡可用于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当归可用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白芍可用于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半夏可用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瓜蒌可用于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进一步地,上述制备原料还可包括以下配方中的至少一种:

a、5-20重量份的葛根及5-15重量份的焦乌梅;

b、3-9重量份的黄连;

c、3-10重量份的茜草;

d、5-15重量份的桑寄生;

e、5-15重量份的莱菔子及6-12重量份的杏仁;

f、6-12重量份的代赭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备原料可包括以下配方中的至少一种:

a、8-18重量份的葛根及8-12重量份的焦乌梅;

b、5-8重量份的黄连;

c、5-8重量份的茜草;

d、10-15重量份的桑寄生;

e、8-12重量份的莱菔子及6-10重量份的杏仁;

f、8-12重量份的代赭石。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备原料可包括以下配方中的至少一种:

a、15重量份的葛根及10重量份的焦乌梅;

b、6重量份的黄连;

c、7重量份的茜草;

d、12重量份的桑寄生;

e、10重量份的莱菔子及6重量份的杏仁;

f、10重量份的代赭石。

上述a至f配方可根据不同食用者的病症进行选择性配伍,例如:津伤者可配伍a配方,以养阴生津;胃有热者,可配伍b配方,以清热解毒;血瘀疼痛者,可配伍c配方,以活血化瘀;肝肾亏损者,可配伍d配方,以补肝肾;腹部胀满不适者,可配伍e配方,以消食除胀润肠;肝气犯胃、气上冲胸者可配伍f配方,以平肝降逆。

值得说明的是,同一中药组合物中,除可配伍上述a至f配方中的任意一种配方外,还可同时配伍上述多个配方,例如2个、3个、4个、5个或6个。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15重量份的葛根、10重量份的焦乌梅、6重量份的黄连、7重量份的茜草、12重量份的桑寄生、10重量份的莱菔子、6重量份的杏仁以及10重量份的代赭石。

该实施方式中各种药物配伍后较其它配伍情况对消化道慢性疾病以及抑郁症(尤其是对消化道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均更佳,其原因可能在于:

瓜蒌、薤白、半夏、枳实及代赭石,以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半枝莲及金银花,以清热解毒;乌药、橘核,行气散结;焦乌梅及葛根,养阴生津;黄芩及黄连,清热解毒;柴胡、白芍及当归,疏肝敛阴养血;茜草,活血化瘀;仙鹤草及桑寄生,收敛涩肠,补肝肾;莱菔子及杏仁,消食除胀润肠。

由此,通过中药的多靶点或多途径,辨证论治,有效抑制或杀灭肠道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达到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目的。此外,通过影响脑-肠轴及交感副交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缓解人焦虑感,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中药蜜丸,其由上述中药组合物与蜂蜜共同制得。

可参考地,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为药粉形式,药粉可以是由粉碎后的药物组合物依次过80目筛和100目筛后所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药粉形式的中药组合物与蜂蜜的重量比可以为1:1-1.5,如1:1、1:1.1、1:1.2、1:1.3、1:1.4或1:1.5等。当中药组合物中含有的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时,中药组合物与蜂蜜的重量比可以为1:1-1.2,其余情况可按1:1.2-1.5配制。

通过将中药组合物与蜂蜜共同制备中药蜜丸,一方面便于食用者携带,从而可根据食用者的用餐时间灵活服用,另一方面,蜂蜜还能起到补中缓急、润肺止咳及润肠通便的作用。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组合物与蜂蜜混合,随后搓条、和丸。

在混合前,可先将中药组合物粉碎,例如可采用超微粉碎微粒技术,随后将得到的中药组合物细粉依次过80目筛和100目筛,消毒备用。

混合前,对蜂蜜进行炼蜜操作。炼蜜也即熬炼蜂蜜,以起到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以及增强粘性等作用。优选地,炼蜜后的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

炼蜜时,可参照以下方式:先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直至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可。

混合时,将中药组合物和蜂蜜按照前述重量比进行配制:将熬炼好的蜂蜜倒入装有药粉的消毒器具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

随后进行搓条与和丸,该过程中,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

可参考地,上述蜜丸可按每粒丸药重10克左右进行搓丸,制成的蜜丸,其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

进一步地,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后,进行包装与贮藏。可参考地,例如可用蜡纸、保鲜膜、塑料袋或蜡壳等包装,然后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即可。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中药蜜丸的应用。具体地,二者均可作为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药物,也即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中药蜜丸的用于抑制、杀灭肠道有害菌群,调节平衡正常菌群,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

其中,消化道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或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胃糜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肠炎、便秘或肠易激综合征。

上述中药组合物及中药蜜丸能够用于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其原因可能在于上述物质能够抑制或杀灭胃肠道致病菌群,例如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10重量份的半枝莲、10重量份的金银花、5重量份的薤白、5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5重量份的乌药、5重量份的橘核、5重量份的黄芩、5重量份的柴胡、5重量份的当归、5重量份的白芍、6重量份的半夏以及6重量份的瓜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40重量份的半枝莲、18重量份的金银花、15重量份的薤白、15重量份的仙鹤草、12重量份的枳实、12重量份的乌药、12重量份的橘核、12重量份的黄芩、12重量份的柴胡、12重量份的当归、12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以及10重量份的瓜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以及10重量份的瓜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5重量份的葛根以及5重量份的焦乌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以及3重量份的黄连。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以及3重量份的茜草。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以及5重量份的桑寄生。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5重量份的莱菔子以及6重量份的杏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以及6重量份的代赭石。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半枝莲、15重量份的金银花、10重量份的薤白、10重量份的仙鹤草、10重量份的枳实、10重量份的乌药、10重量份的橘核、10重量份的黄芩、10重量份的柴胡、10重量份的当归、10重量份的白芍、10重量份的半夏、10重量份的瓜蒌、15重量份的葛根、10重量份的焦乌梅、6重量份的黄连、7重量份的茜草、12重量份的桑寄生、10重量份的莱菔子、6重量份的杏仁以及10重量份的代赭石。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蜜丸,该中药蜜丸由中药组合物与蜂蜜按重量比为1:1混合制得。上述中药组合物可参照实施例1-10中的任意一种。

该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采用超微粉碎微粒技术将中药组合物粉碎,然后将所得的中药组合物细粉依次过80目筛和100目筛,消毒备用。

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直至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

按配比将熬炼好的蜂蜜倒入装有药粉的消毒器具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

随后进行搓条与和丸,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制得的每粒丸药重10克左右,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

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后,用蜡纸包装并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中药蜜丸由中药组合物与蜂蜜按重量比为1:1.2混合制得。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区别在于:中药蜜丸由中药组合物与蜂蜜按重量比为1:1.5混合制得。

试验例1

体外实验

1.实验方法

1.1厌氧环境的制备:将接种好细菌的培养基,迅速放置于厌氧袋中,放入产气包,密封后于相应条件下静置培养。

1.2冻干菌种的活化:在无菌室内,使用前先需对安瓿外表面进行消毒,使用75%酒精脱脂棉擦拭后,用火焰对其顶端进行加热,然后向加热的安瓶顶端滴少量无菌水至使之破裂,用镊子敲下已经破裂的安瓿顶端。然后用无菌吸管吸取约0.3毫升相应的液体培养基,滴入安瓿内,轻轻振荡,使冻干菌体充分溶解呈悬浮状。分次吸取全部菌悬液,移植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于相应条件下静止培养。其中,沙门氏菌活化条件为:37℃恒温培养至浑浊。

2、干预及给药

将活化好的大肠杆菌配置成0.5麦氏浓度的菌液(细菌浓度约为1.5×108cfu/ml)备用。

并取出已灭菌的浓度为50%(0.475g/ml)、25%(0.059g/ml)、12.5%(0.007g/ml)的中药1组、50%(0.475g/ml)、25%(0.059g/ml)、12.5%(0.007g/ml)的中药2组、50%(0.475g/ml)、25%(0.059g/ml)、12.5%(0.007g/ml)的中药3组。

取一块24孔板,每孔加入1ml灭菌的营养肉汤,以未接种大肠杆菌的相对应的中药培养基为空白组0%(0g/ml)。然后加入已配置好的菌液(细菌浓度约为1.5×108cfu/ml),37℃恒温培养22h后,观察结果,并以接种环从每孔中取适量混合液,以划线法接种于琼脂平板中,待菌液吸干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8h后观察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实验方式同上。

3、实验结果

各组菌群变化如表1所示。

表1实验结果

表1中od1为对照组(不予中药干预空白培养组)为0%菌液的od值;od2为中药浓度为50%菌液的od值;od3为中药浓度为25%的od值;od4为中药浓度为12.5%菌液的od值。

由表1可以看出,中药1组对三种致病菌的抑制杀灭作用最好,以中药浓度为50%菌液对致病菌的杀灭效果最好。

试验例2

临床研究

168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中医辨证为气阴不足、毒瘀交阻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3例,利用实施例10中的药物组合物按实施例13提供的制备方法与蜜丸混合得到的蜜丸对治疗组进行治疗,3次/天;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由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片/次,3次/天。12周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其中,有效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效率判断:①临床症状即反酸、嗳气、口苦、食欲不振等胃脘部不适症状好转或消失。②部分患者复查胃镜检查,胃粘膜由萎缩性胃炎中肠化、增生性改变病理性改变好转或消失。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2%,治疗组远期疗效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抑制或杀灭肠道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达到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的目的。由上述中药组合物与蜂蜜共同制备得到的蜜丸便于携带,服用时间灵活。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工业化生产。上述中药组合物和/或中药蜜丸均可作为治疗消化道慢性疾病或抑郁症的药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