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移乘式定量减重步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437发布日期:2019-08-20 20:2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移动移乘式定量减重步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移动移乘式定量减重步行训练器。



背景技术:

老龄人的脑卒中及脊椎损伤等疾病患者人群在逐渐增加,这类患者中多数伴有偏瘫症状,恢复步行能力是偏瘫患者康复的主要目标。传统的康复训练一般是由治疗师手扶患者进行站立行走训练,以减轻患者自身重量,帮助其减重步行。但是在这种训练方式中治疗师工作强度大,而且不容易保证步行训练过程中与患者动作的协调性,很难根据不同康复阶段患者需求而调整其支撑的力度。

用悬吊装置让患者站在电动跑台上的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应用于康复领域进行步行训练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以带动患者下意识地迈步,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锻炼患者的关节机能和筋力。但是,人的步行是脚蹬地面获得与地面摩擦形成的反作用力使身体重心移动的一种运动,而患者在电动跑台上的运动是随着踏台的移动,身体被动地做抬脚和活动下肢关节等类似于步行的动作,并没有脚蹬地面而获得与地面摩擦形成的反作用力使身体重心移动的效果。从认知功能角度来看,实际环境中人的步行,其速度快慢能反映在人的视野上,人的视觉与步行速度联动,而患者在电动跑台上的运动,其运动速度与视觉没有联动。即,电动跑台上的减重步行训练不能完全代替治疗师手扶患者进行的站立行走训练。因此,偏瘫患者经过在电动跑台等装置上的减重步行训练,对步行的感觉功能以及关节机能和筋力有了一定的恢复后,需要转为移动式减重步行训练,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步行训练过程,从而提高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的可能性。

另外,传统的移动式步行训练器存在有当患者身体出现前倾时,患者双脚移动跟不上身体重心前倾,造成向前推力变大步行器前滑,导致前趴跌倒事故的问题。尤其对于支撑力严重不足需要减重步行训练的偏瘫患者,步行训练器更容易出现前滑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偏瘫患者自力移动困难,所以使偏瘫患者从床上或者轮椅上能方便地移乘到步行训练器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移乘式定量减重步行训练器,其能够定量地支撑偏瘫患者的体重,实现了在实际地面上的移动行走训练,便于偏瘫患者移乘到减重步行训练器上,不容易出现跌倒事故,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偏瘫患者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移动移乘式定量减重步行训练器,其包括底座、连接于底座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扶手杆、设置于支撑架并用于支撑人体的悬吊机构及转动设置于底座的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速度抑制机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驱动悬吊机构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支撑架交叉设置,所述支撑架包括呈u型状的横梁和两个立柱,两个立柱的一端分别与底座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底座设置有行走空间,所述悬吊机构位于行走空间的上方,所述悬吊机构设置有定量减重管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杆和底座均呈u型状,所述扶手杆与底座平行设置,扶手杆的开口方向与底座的开口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横脚管及分别与横脚管的两端连接的两个纵脚伸缩组件,所述纵脚伸缩组件包括固定管、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横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与固定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与固定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两个立柱远离横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纵脚伸缩组件的固定管连接,多个万向轮分别装设于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有位置调整件,所述扶手杆与位置调整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机构包括吊带、滑轮、固定座、张紧轮、调节座、悬挂背心架和悬挂背心,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横梁的中部,所述滑轮转动设置于固定座,所述调节座设置于横梁的一端,所述张紧轮转动设置于调节座,所述吊带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吊带的另一端绕经张紧轮和滑轮后连接于悬挂背心架,所述悬挂背心吊挂于悬挂背心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收放吊带。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绞盘、滑动组件及用于驱动绞盘收放吊带的驱动件,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设置于立柱,所述绞盘转动设置于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能够移出或移入支撑架。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装设于立柱的滑座、滑动设置于滑座的滑轨板及用于将滑轨板锁紧于滑座的锁止件,所述绞盘转动设置于滑轨板。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减重管理系统包括力传感器、信息保存单元、显示单元、减重力设定单元及提示单元,所述力传感器装设于吊带并用于检测吊带上的减重力,所述信息保存单元、显示单元、减重力设定单元及提示单元均与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信息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检测所获得的减重力信息,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吊带上的减重力信息或/和显示信息保存单元所保存的吊带的减重力信息,所述减重力设定单元用于设定减重力值,所述提示单元用于比较吊带的减重力值与设定减重力值并发出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速度抑制机构包括调节螺丝、轮板和设置于轮板的压辊,所述万向轮转动设置于轮板内,所述压辊位于轮板与万向轮之间,所述调节螺丝螺接于轮板并用于驱动压辊靠近或远离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设置有用于对万向轮定向的定向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来调节横梁的高度,使得横梁的两端分别沿着两个立柱的升降滑动,横梁的两端能够分别在立柱内滑动以进行两者叠加长度的伸长和缩短,以实现支撑架的伸长和缩短,从而适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实际应用中,当使用者坐在轮椅上或者床上时,只需将本发明移动至使用者的身边,然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悬吊机构下降,以便于使用者进入至本减重步行训练器的悬吊机构上,使用者手持扶手杆后,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悬吊机构连带使用者上升,从而支撑使用者站起来,减轻了使用者所需承受自身体重的负荷,有利于使用者进行行走康复训练。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合理,通过悬吊机构对使用者的体重进行支撑,使得使用者的脚蹬地面获得与地面摩擦的反作用力使身体重心移动,进而实现在实际地面上的行走训练;升降驱动机构能够升降悬吊机构,以便于使用者从轮椅或者床上移乘到减重步行训练器上;通过速度抑制机构控制万向轮的移动速度,能预防偏瘫患者身体前倾而双脚移动跟不上身体重心前倾时减重步行训练器前滑而导致的前趴跌倒事故,保证偏瘫患者的安全性;万向轮便于使用者自由行走,能够拓宽使用者的视野,舒缓使用者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好转;支撑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伸长或缩短,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另外,通过设置定量减重管理系统,使得使用者并非单凭感觉来调节减重力值,而是根据使用者需要的减重力值来进行定量减重,更有利于使用者的行走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万向轮和速度抑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使用者从轮椅向本发明移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使用者从床上向本发明移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横脚管;12、纵脚伸缩组件;121、固定管;122、第一活动杆;123、第二活动杆;2、支撑架;21、立柱;22、横梁;23、行走空间;3、扶手杆;4、悬吊机构;41、吊带;42、滑轮;43、固定座;44、张紧轮;45、调节座;46、悬挂背心架;47、悬挂背心;48、连接环;5、万向轮;6、速度抑制机构;61、调节螺丝;62、轮板;63、压辊;7、升降驱动机构;71、绞盘;721、滑座;722、滑轨板;723、锁止件;73、驱动件;8、位置调整件;9、定量减重管理系统;91、显示单元;92、减重力设定单元;93、提示单元;94、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移乘式定量减重步行训练器,其包括底座1、连接于底座1的支撑架2、设置于支撑架2的扶手杆3、设置于支撑架2并用于支撑人体的悬吊机构4及转动设置于底座1的底部的多个万向轮5,所述万向轮5设置有速度抑制机构6,所述支撑架2设置有用于驱动悬吊机构4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7,以调节悬吊机构4离开地面的距离,所述底座1与支撑架2交叉设置,所述底座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架2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架2包括呈u型状的横梁22和两个立柱21,两个立柱21的一端分别与底座1连接,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2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设置有行走空间23,所述悬吊机构4位于行走空间23的上方,所述悬吊机构4设置有定量减重管理系统9,横梁22的开口向下,两个立柱21分别套装于横梁22的两端外,在调节完横梁22与两个立柱21之间的相对位置后,横梁22的两端分别经由固定件与两个立柱21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栓。

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来调节横梁22的高度,使得横梁22的两端分别沿着两个立柱21的升降滑动,横梁22的两端能够分别在立柱21内滑动以进行两者叠加长度的伸长和缩短,以实现支撑架2的伸长和缩短,从而适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实际应用中,当使用者坐在轮椅上或者床上时,只需将本发明移动至使用者的身边,然后升降驱动机构7驱动悬吊机构4下降,以便于使用者进入至本减重步行训练器的悬吊机构4上,使用者手持扶手杆3后,升降驱动机构7驱动悬吊机构4连带使用者上升,从而支撑使用者站起来,减轻了使用者所需承受自身体重的负荷,有利于使用者进行行走康复训练。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合理,通过悬吊机构4对使用者的体重进行支撑,使得使用者的脚蹬地面获得与地面摩擦的反作用力使身体重心移动,进而实现在实际地面上的行走训练;升降驱动机构7能够升降悬吊机构4,以便于使用者从轮椅或者床上移乘到减重步行训练器上;通过速度抑制机构6控制万向轮5的移动速度,能预防偏瘫患者身体前倾而双脚移动跟不上身体重心前倾时减重步行训练器前滑而导致的前趴跌倒事故,保证偏瘫患者的安全性;万向轮5便于使用者自由行走,能够拓宽使用者的视野,舒缓使用者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好转;支撑架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伸长或缩短,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另外,通过设置定量减重管理系统9,使得使用者并非单凭感觉来调节减重力值,而是根据使用者需要的减重力值来进行定量减重,更有利于使用者的行走康复训练。

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杆3和底座1均呈u型状,所述扶手杆3与底座1平行设置,扶手杆3的开口方向与底座1的开口方向相同。u型的扶手杆3和u型的底座1的开口端设在同一侧且为本减重步行训练器的后方,所以轮椅能够经由行走空间23直接进入到本减重步行训练器的内部,也可以使本减重步行训练器的两个立柱21直接靠到床沿上,进一步便于使用者从轮椅或者床上移乘到减重步行训练器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横脚管11及分别与横脚管11的两端连接的两个纵脚伸缩组件12,所述纵脚伸缩组件12包括固定管121、第一活动杆122和第二活动杆123,所述第一活动杆122的一端与横脚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122的另一端与固定管121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杆123的一端与固定管12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两个立柱21远离横梁2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纵脚伸缩组件12的固定管121的中部固定连接,多个万向轮5分别装设于第一活动杆122和第二活动杆123。具体地,所述固定管121的两端分别套装于第一活动杆122和第二活动杆123外,在第一活动杆122和第二活动杆123调节完位置后,第一活动杆122和第二活动杆123均经由固定螺栓固定于固定管121上;两个立柱21均经由角铁固定于两个纵脚伸缩组件12的固定管121的中部。

由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其步长也不相同,所以通过伸长或缩短第一活动杆122和第二活动杆123以调节步行空间的长度,从而适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有利于使用者进行行走康复训练。

当然,所述横脚管11和第一活动杆122可以是一体成型,使得横脚管11与第一活动杆122能够稳固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实现了模块化组装,拆装和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21滑动连接有位置调整件8,位置调整件8能够沿着立柱21上下移动,所述扶手杆3与位置调整件8滑动连接,扶手杆3能够沿着位置调整件8左右移动。具体地,所述位置调整件8套装于扶手杆3和立柱21外,在调节完扶手杆3后,所述扶手杆3经由固定螺栓固定于位置调整件8上;调节完位置调整件8后,所述位置调整件8经由固定螺栓固定于立柱21上,所述扶手杆3与立柱21垂直设置。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通过调节扶手杆3在位置调整件8上的位置,又通过调节位置调整件8在立柱21上的位置,从而调节扶手杆3离地的高度以及扶手杆3的自由端突伸出位置调整件8的长度,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手持扶手杆3。

本实施例中,所述悬吊机构4包括吊带41、滑轮42、固定座43、张紧轮44、调节座45、悬挂背心架46和悬挂背心47,所述固定座43固定于横梁22的中部,所述滑轮42转动设置于固定座43,所述调节座45设置于横梁22的一端,所述张紧轮44转动设置于调节座45,所述吊带41的一端连接于升降驱动机构7,所述吊带41的另一端绕经张紧轮44和滑轮42后连接于悬挂背心架46,所述悬挂背心47吊挂于悬挂背心架46,所述升降驱动机构7用于收放吊带41。升降驱动机构7收放吊带41以升降悬挂背心47,以便于使用者穿戴悬挂背心47以及便于悬挂背心47支撑使用者。其中,滑轮42便于升降驱动机构7收放吊带41,张紧轮44能够调节吊带41的张紧力,以保证吊带41始终处于张紧的状态,保证使用者能够正常进行行走康复训练。

具体地,所述吊带4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环48与悬挂背心架46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吊带41与悬挂背心架46进行拆装和维护,提高了拆装的效率。优选地,所述连接环48为吊钩。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7包括绞盘71、滑动组件及用于驱动绞盘71收放吊带41的驱动件73,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设置于立柱21,所述绞盘71转动设置于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能够移出或移入支撑架2。实际工作时,驱动件73驱动绞盘71转动,转动的绞盘71对吊带41进行收放,从而实现对悬挂背心架46及悬挂背心47进行升降。绞盘71能够通过滑动组件移动至支撑架2内以缩小升降驱动机构7和本发明的占用空间,便于本发明进行转移,避免升降驱动机构7与外部结构发生碰撞。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装设于立柱21的滑座721、滑动设置于滑座721的滑轨板722及用于将滑轨板722锁紧于滑座721的锁止件723,所述绞盘71转动设置于滑轨板722。实际调节时,将锁止件723释放滑轨板722,使得滑轨板722能够沿着滑座721滑动,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将滑轨板722连带绞盘71移动至支撑架2内或将滑轨板722连带绞盘71移动至支撑架2的外侧,最后再通过锁止件723将滑轨板722锁紧在滑座72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73为把手,使用者只需转动把手即可带动绞盘71收放吊带41。所述把手转动设置于绞盘71的输入端;当不需要使用把手时,将把手转动90°,使得把手与支撑架2平行,避免把手占用空间或形成阻碍物。当需要使用把手时,将把手反向转动90°,使得把手处于水平状态。

当然,当驱动件73采用电机时,所述支撑架2设置有启闭控制按钮,所述启闭控制按钮与电机电连接,通过控制启闭控制按钮来控制电机驱动绞盘71收放吊带41,实现了自动化收放吊带41,降低了劳动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速度抑制机构6包括调节螺丝61、轮板62和设置于轮板62的压辊63,所述万向轮5转动设置于轮板62内,所述压辊63位于轮板62与万向轮5之间,所述调节螺丝61螺接于轮板62并用于驱动压辊63靠近或远离万向轮5。当需要对万向轮5进行刹车或减速时,通过拧动调节螺丝61使得轮板62向靠近万向轮5的一侧发生形变,由于轮板62的形变使得压辊63接触万向轮5的侧面,从而抑制万向轮5的移动速度,从而能预防使用者的身体前倾而双脚移动跟不上身体重心前倾时本减重步行训练器前滑而导致的前趴跌倒事故,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5设置有用于对万向轮5定向的定向键。当定向键不起作用时,本减重步行训练器可以全方向移动,当定向键作用时,对万向轮5的移动方向进行锁定,锁定万向轮5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实现单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万向轮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万向轮5呈矩形阵列设置于底座1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压辊63为橡胶件,使得压辊63具有一定的弹性,避免压辊63损坏万向轮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量减重管理系统9包括力传感器94、信息保存单元、显示单元91、减重力设定单元92及提示单元93,所述力传感器94装设于吊带41并用于检测吊带41上的减重力,所述信息保存单元、显示单元91、减重力设定单元92及提示单元93均与力传感器94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91与信息保存单元电连接,提示单元93与减重力设定单元92电连接,所述信息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检测所获得的减重力信息,所述显示单元91装设于横梁22的一端,所述显示单元91用于显示吊带41上的减重力信息或/和显示信息保存单元所保存的吊带41的减重力信息,所述减重力设定单元92用于设定减重力值,所述提示单元93用于比较吊带41的减重力值与设定减重力值并发出提示,当吊带41上的减重力值大于设定减重力值时,提示单元93会发出提示。通过减重力设定单元92和提示单元93,可以实现不是凭感觉调节减重力值,而是根据使用者所需求的减重力值进行定量减重,通过信息保存单元保存使用者的减重力信息,能够反映使用者的康复状况;该定量减重管理系统9便于使用者对所需的减重力值进行调节,使得悬吊机构4能够定量对使用者进行减重支撑,有利于使用者的行走康复训练。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