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5282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擎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范畴,尤其涉及一种引擎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的需求,汽车的轻量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轻质的汽车零部件使得车身整体减重已成为趋势。引擎盖是最重要的车身覆盖件之一,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人们开始使用碳纤、玻纤或碳玻混合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制造引擎盖。

这种新型材料制作的引擎盖是由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ing,简称RTM)工艺制成,引擎盖通过铰链与车身相连。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引擎盖与铰链相连接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使用RTM工艺加工汽车引擎盖时,一般使用粘接工艺或焊接工艺将铰链4的一端固定在引擎盖本体1上。其中,粘接工艺是直接将铰链4与引擎盖本体1相连接的一端粘贴到引擎盖本体1的连接点3上,焊接工艺是在引擎盖本体1中加入金属层,将铰链4与引擎盖本体1相连接的一端焊接到该金属层上。由于粘接工艺需在引擎盖本体1上设置基准面和安装孔以便于定位连接点3,而现有RTM工艺在制作引擎盖时难以制作基准面和安装孔,导致连接点3的定位精度较低,存在引擎盖与车身的装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另外,在粘接工艺中,铰链与车身粘接及凝固的过程较长,影响引擎盖的生产效率。焊接工艺需在引擎盖中添加金属层,不利于车身轻量化。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采用RTM工艺加工碳纤、玻纤或碳玻混合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引擎盖时,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连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擎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RTM工艺加工引擎盖时,一般是利用粘接工艺将铰链与引擎盖相连接的一端直接粘贴在引擎盖上,这种粘接工艺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连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较低,引擎盖与车身的装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擎盖,包括引擎盖本体、预埋件和安装件,其中:

所述引擎盖本体中与铰链连接的位置嵌注有所述预埋件;

所述安装件用于将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预埋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引擎盖本体是一体成型的单层材料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件包括螺母型预埋件,所述安装件包括螺栓型安装件。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型预埋件的内壁处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螺栓型安装件的外壁处设置有螺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件包括螺栓型预埋件,所述安装件包括螺母型安装件。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型预埋件的外壁处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螺母型安装件的内壁处设置有螺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还包括安装垫片,其中:

所述安装垫片设置于所述预埋件和所述安装件之间;

所述安装垫片的一面与所述预埋件或安装件相接触,另一面与铰链相接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擎盖,包括引擎盖本体、预埋件和安装件,其中引擎盖本体中与铰链连接的位置嵌注有所述预埋件;与预埋件相匹配的,引擎盖还包括安装件,安装件用于将铰链的一端固定于预埋件上。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引擎盖本体是一体成型的单层材料结构,并在引擎盖本体内嵌注预埋件,安装件将铰链固定在预埋件上,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RTM工艺加工碳纤、玻纤或碳玻混合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引擎盖时,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连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引擎盖与铰链相连接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擎盖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母型预埋件剖面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擎盖基本剖面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4中,具体符号为:

1-引擎盖本体,2-预埋件,3-安装件,31-安装垫片,4-铰链,5-车身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擎盖基本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引擎盖本体1、预埋件2和安装件3。引擎盖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单层材料结构,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连接的位置嵌注有4个预埋件2。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4个预埋件2,也可以是6个或其他能实现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连接的预埋件2的数目。

引擎盖本体1为单层材料一体成型结构,预埋件2在引擎盖本体1一体成型前,通过定位装置放置于引擎盖模板中,而后往引擎盖模板中放入片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后引擎盖本体1一体成型,预埋件2就牢固地嵌注于引擎盖本体1中的指定位置处,定位准确且生产效率较高。

铰链4的一端设置有与引擎盖本体1相连接的引擎盖安装孔;铰链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车身主体5相连接的车身安装孔。安装件3与预埋件2的型号和尺寸相匹配,安装件3将铰链4的一端固定到预埋件2上,铰链4的另一端通过其他安装部件固定在车身主体5上。于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预埋件2、安装件3和铰链4将引擎盖本体1牢固的连接到车身主体5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预埋件2和安装件3将铰链4的一端固定到引擎盖本体1上,实现引擎盖本体1和车身主体5的连接。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仅限于铰链4与预埋件2相连接的这一种连接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部件,通过安装件3将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到预埋件2上,通过其他安装件将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车身主体5相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擎盖与车身主体5的装配。

实施例一

参加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母型预埋件剖面基本结构示意图。螺母型预埋件嵌注于引擎盖本体1中,螺母型预埋件为螺母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螺母型预埋件由两个单独螺母结构沿预埋件的轴向串行叠放,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这种放置方法,也可以是单个或多个相同型号的螺母结构沿预埋件2的轴向串行叠放。

与螺母型预埋件相匹配的,安装件3为螺栓型安装件,安装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相连接时,安装件3首先穿过安装垫片31的安装孔,而后穿过铰链4的引擎盖安装孔,最后拧入螺母型预埋件中。通过安装件3外壁上的螺纹结构、螺母型预埋件内壁处的螺纹结构以及安装垫片31,使得安装件3将铰链4的一端牢固固定在螺母型预埋件上,实现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仅限于上述这种连接方式,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相连接时,也可以使安装件3先穿过铰链4的引擎盖安装孔,再穿过安装垫片31的安装孔,最后拧入螺母型预埋件中,通过安装件3外壁处的螺纹结构、螺母型预埋件内壁处的螺纹结构及安装垫片31,将铰链4的一端牢固的固定在螺母型预埋件上,实现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的连接。或者不使用安装垫片31,安装件3直接穿过铰链4的引擎盖安装孔,拧入螺母型预埋件中。通过安装件3外壁处的螺纹结构和螺母型预埋件内壁处的螺纹结构,将铰链4的一端牢固的固定在螺母型预埋件上,实现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擎盖,包括引擎盖本体1、预埋件2和安装件3。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连接的位置嵌注有预埋件2,安装件3将铰链4的一端固定于预埋件2上。引擎盖本体1是一体成型的单层材料结构,引擎盖本体1一体成型前,在引擎盖模板中放置预埋件2,预埋件2定位准确,引擎盖本体1一体成型后,预埋件2就牢固地嵌注于引擎盖本体1中,大大提高了引擎盖的生产效率。引擎盖本体1通过安装件3将铰链4固定在预埋件2上,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RTM工艺加工碳纤、玻纤或碳玻混合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引擎盖时,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连接部件的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预埋件2为螺栓型预埋件,安装件3为螺母型安装件。本实施例只针对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之间相区别的部分进行描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这里将不再一一赘述。

参加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擎盖基本剖面基本结构示意图。螺栓型预埋件嵌注于引擎盖本体1中,螺栓型预埋件为螺栓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螺栓型预埋件一部分嵌注于引擎盖本体1中;另一部分凸出于引擎盖本体1。与螺栓型预埋件相匹配的,安装件3为螺母型安装件,安装件3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结构。

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相连接时,螺栓型预埋件首先穿过安装垫片31的安装孔,而后穿过铰链4的引擎盖安装孔,最后穿过螺母型安装件。通过螺栓型预埋件外壁处的螺纹结构、安装件3内壁处的螺纹结构以及安装垫片31,将铰链4的一端牢固的固定在螺栓型预埋件上,实现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的连接。

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仅限于上述这种连接方式,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相连接时,还可以使螺栓型预埋件先穿过铰链4的引擎盖安装孔,再穿过安装垫片31的安装孔,最后穿过螺母型安装件,通过螺栓型预埋件外壁处的螺纹结构、安装件3内壁处的螺纹结构以及安装垫片31,将铰链4的一端牢固的固定在螺栓型预埋件上,实现引擎盖本体1与铰链4的连接;或者不使用安装垫片31,使螺栓型预埋件直接穿过铰链4的引擎盖安装孔和螺母型安装件,通过螺栓型预埋件外壁处的螺纹结构和安装件3内壁处的螺纹结构,将铰链4的一端牢固的固定在螺栓型预埋件2上,铰链4的另一端通过其他连接部件固定在车身主体5上,就实现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擎盖与车身主体5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