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舒制剂在治疗颈椎痛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4879发布日期:2019-08-03 10:5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舒制剂在治疗颈椎痛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发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舒制剂在治疗颈椎痛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颈舒颗粒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成方制剂,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其由三七、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肉桂、人工牛黄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痛。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症见颈肩部僵硬、疼痛,患侧上肢窜痛等。

机械性刺激,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也即“不能碰”;后者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也即“冻不得”。这两种颈椎痛的发病位置不仅存在于脖子、后颈等区域,也存在于手、前臂、上臂、肩膀等上肢区域。

近年来,随着颈椎病的增多,颈舒颗粒的功效已广泛被患者熟知并使用,尽管临床应用广泛,但一直以来颈舒制剂的作用较单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为突出,目前未明确指出其对于其他类型颈椎痛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机械性颈椎痛和冷热性颈椎痛这两种类型颈椎病的疗效未曾报道。

本发明通过一系列动物行为试验,确定了颈舒颗粒对于两种新的适应症——机械性颈椎痛和冷热性颈椎痛,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舒制剂在制备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和/或冷热性颈椎痛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颈舒制剂在制备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和/或冷热性颈椎痛中的应用具体方案如下:

所述颈舒制剂在制备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和/或冷热性颈椎痛中的应用。

所述机械性颈椎痛是由机械性刺激所致,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也即“不能碰”。

所述冷热性颈椎痛是由温度变化刺激所致,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也即“冻不得”。

所述机械性颈椎痛和冷热性颈椎痛的发病位置存在于脖子、后颈。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性颈椎痛和冷热性颈椎痛的发病位置存在于上肢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上肢区域包括手、前臂、上臂、肩膀区域。

本发明所述的应用的制剂有效组份的原料为:三七333g,当归333g,川芎333g,红花333g,天麻333g,肉桂222g,人工牛黄92.5g。

本发明所述应用的制剂按照从下方法制备而成:当归、川芎、肉桂加水浸泡1小时,微沸,4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120目过筛,另器保存;药渣备用。三七、天麻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120目滤过,滤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当归等三味提油后的药渣及红花加水浸泡0.5h,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煎液120目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三七和天麻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人工牛黄、挥发油包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即得。

本发明所述应用的制剂根据需要加入一定药学上可接受的填充剂、稀释剂、赋形剂、崩解剂、湿润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润滑剂,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成所需要的剂型。

本发明所述应用的制剂可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口服液、喷雾剂。

本发明来源:

颈舒颗粒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成方制剂,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具有明确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传统认为,颈舒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适用于由骨关节增生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各种症状,但本发明通过对颈舒颗粒对颈椎病大鼠vonfrey测定机械痛的影响的试验证实,确定了颈舒颗粒对于新的适应症——机械性颈椎痛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通过颈舒颗粒原有配方对颈椎病大鼠热板仪测定冷热痛的影响的试验,确定了颈舒颗粒对于新的适应症—冷热性颈椎痛,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本发明通过常规用量下2~3周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这两种颈椎痛的症状表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传统认为,颈舒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适用于由骨关节增生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各种症状,本发明通过对颈舒颗粒对颈椎病大鼠vonfrey测定机械痛的影响的试验证实,确定了颈舒颗粒对于新的适应症——机械性颈椎痛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通过颈舒颗粒原有配方对颈椎病大鼠热板仪测定冷热痛的影响的试验,确定了颈舒颗粒对于新的适应症—冷热性颈椎痛,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本发明通过常规用量下2~3周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这两种颈椎痛的症状表现。

2、经过2~3周的疗程,能有效地缓解机械性颈椎痛和冷热性颈椎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目前均无毒副作用报道。

附图说明:

图1:大鼠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实验路线图

图2: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vonfrey机械痛阈值的影响(n=8,x±se)

图3: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vonfrey机械痛阈值,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影响(n=8,x±se)。

图4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热痛阈值的影响(n=8,x±se)。

图5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热痛阈值,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影响(n=8,x±s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配方:三七333g,当归333g,川芎333g,红花333g,天麻333g,肉桂222g,人工牛黄92.5g。

制备方法:

当归、川芎、肉桂加水浸泡1小时,微沸,4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120目过筛,另器保存;药渣备用,三七、天麻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120目滤过,滤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当归等三味提油后的药渣及红花加水浸泡0.5h,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煎液120目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三七和天麻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人工牛黄、挥发油包合物及580g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即得颗粒剂。

应用:用于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冷热性颈椎痛、神经根型颈椎痛;症状:机械性刺激,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冷热性颈椎痛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发病位置:在脖子、后颈、上肢区域、手、前臂、上臂、肩膀区域。

用法用量:一次6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2

配方:三七333g,当归333g,川芎333g,红花333g,天麻333g,肉桂222g,人工牛黄92.5g。

制备方法:

当归、川芎、肉桂加水浸泡1小时,微沸,4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120目过筛,另器保存;药渣备用,三七、天麻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120目滤过,滤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当归等三味提油后的药渣及红花加水浸泡0.5h,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煎液120目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三七和天麻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人工牛黄、挥发油包合物580g糊精、淀粉10g、硬脂酸镁0.25g、羧甲基淀粉钠0.5g,制成颗粒,压片,干燥,即得片剂。

应用:用于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冷热性颈椎痛、神经根型颈椎痛;症状:机械性刺激,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冷热性颈椎痛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发病位置:在脖子、后颈、上肢区域、手、前臂、上臂、肩膀区域。

用法用量:一次6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3

配方:三七333g,当归333g,川芎333g,红花333g,天麻333g,肉桂222g,人工牛黄92.5g。

制备方法:

当归、川芎、肉桂加水浸泡1小时,微沸,4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120目过筛,另器保存;药渣备用,三七、天麻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120目滤过,滤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当归等三味提油后的药渣及红花加水浸泡0.5h,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煎液120目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三七和天麻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人工牛黄、挥发油包合物及570g糊精,制成丸剂,即得丸剂。

应用:用于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冷热性颈椎痛、神经根型颈椎痛;症状:机械性刺激,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冷热性颈椎痛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发病位置:在脖子、后颈、上肢区域、手、前臂、上臂、肩膀区域。

用法用量:一次6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4

配方:三七333g,当归333g,川芎333g,红花333g,天麻333g,肉桂222g,人工牛黄92.5g。

制备方法:

当归、川芎、肉桂加水浸泡1小时,微沸,4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120目过筛,另器保存;药渣备用,三七、天麻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120目滤过,滤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当归等三味提油后的药渣及红花加水浸泡0.5h,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煎液120目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三七和天麻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人工牛黄、挥发油包合物及1/10的75%酒精,过滤,滤液浓缩一半,装入喷瓶,即得喷雾剂。

应用:用于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冷热性颈椎痛、神经根型颈椎痛;症状:机械性刺激,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冷热性颈椎痛,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发病位置:在脖子、后颈、上肢区域、手、前臂、上臂、肩膀区域。

用法用量:一次6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5

配方:三七333g,当归333g,川芎333g,红花333g,天麻333g,肉桂222g,人工牛黄92.5g。

制备方法:

当归、川芎、肉桂加水浸泡1小时,微沸,4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120目过筛,另器保存;药渣备用,三七、天麻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120目滤过,滤液另器保存;药渣与当归等三味提油后的药渣及红花加水浸泡0.5h,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煎液120目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三七和天麻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30;加入人工牛黄、挥发油包合物及570g糊精,制粒,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应用:用于治疗机械性颈椎痛、冷热性颈椎痛、神经根型颈椎痛;症状:机械性刺激,如触碰、抚摸、拍打等诱发疼痛;冷热性颈椎痛由温度变化刺激,如急冷、急热、冷热交替等诱发疼痛;发病位置:在脖子、后颈、上肢区域、手、前臂、上臂、肩膀区域。

用法用量:一次6g,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

为了进一步证实本发明的有效性,发明人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具体如下:

实验例1:预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受试样品

名称或代码:颈舒颗粒

来源: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性状:浅黄色粉末

规格:6g/袋

批号:20160105

保存条件:室温

有效期:2018年12月

保存地点:上海市中山北一路1111号6号楼604室

配制方法:称取1袋颈舒颗粒粉末(6g),用60-70℃热水化开,振荡10分钟后,500g离心取上清,再加蒸馏水至所需体积。现配现用。

1.2实验动物

1.2.1大鼠

种属:sd

等级:spf级

体重:200-220g

来源: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

scxk(沪)2013-0016;中科院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

scxk(沪)2017-0005。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沪)2014-0018。

1.2.2饲养管理

实验前环境适应2-5天,选择健康实验动物。

适应期主要检查结果:

与订购时要求质量指标的一致性;

动物一般状态正常;

动物体重达到实验要求的范围。

1.2.3饲养地点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1111号6号楼2层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沪)2014-0018。

1.2.4饲养条件

饲养密度:≤10只/笼

笼具空间位移频度:1次/周

1.2.5饲养环境条件

饲养环境条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14925-2010;

饲养环境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全新风中央空调系统

温度:20-26℃(日温差≤4℃)

湿度:相对湿度30-70%

光照:人工照明12小时明暗交替(7:30开灯,19:30关灯,如因实验需要,黑暗期间可以照明)

换气次数:屏障系统最小换气指数15次/小时,普通级动物房最小换气指数8次/小时,隔离室内最小换气指数20次/小时,100%全新风。

1.2.6饲料

种类:配合饲料

制造单位:江苏省协同生物医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苏饲证(2014)01008

给料方法:自由摄取(实验有特殊要求时除外)

营养成分检测:由饲料供应商每批提供检测报告

常规营养成分指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水分、钙和磷。

1.2.7饮水

种类:实验动物饮用水(自来水高压灭菌)

供水方法:饮水瓶盛装,自由摄取。

1.3手术试剂及器械

1.3.1动物手术用试剂

1.3.1.1水合氯醛7%溶液。

1.3.1.2消毒酒精70%溶液。

1.3.1.3碘伏消毒剂。

1.3.2动物手术器械

1.3.2.15ml无菌注射器。

1.3.2.2手术刀。

1.3.2.3手术剪。

1.3.2.4弯头手术镊。

1.3.2.5聚合物鱼线(直径1.0~1.5mm)。

1.4实验方法

1.4.1动物行为学仪器

1.4.1.1机械痛测试纤毛:型号:touchtest,生产厂家:美国stoelting公司。

1.4.1.2热痛分析仪:型号:plantartest,生产厂家:美国iitc公司。

1.4.2动物分组

颈舒颗粒:临床1天3次,每次6g,按照60kg计算,每次0.1g/kg,每天0.3g/kg,大鼠等效剂量,每次0.8g/kg,每天2.4g/kg,1.2、2.4、4.8g/kg分别对应0.5、1、2倍临床剂量。

实验动物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颈舒颗粒1.2、2.4、4.8g/kg给药组。sd大鼠合计40只,每组8只。先适应性饲养一周,待体重平均值到达规定重量以上(250g),进行手术。

1.4.3颈椎病手术造模

以水合氯醛(36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俯卧位背朝上,剃除颈部毛发,手术区域皮肤用酒精和碘伏消毒。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双侧肌肉,暴露脊椎。颈椎1节(c1)往下,定位4/5节间隙(c4/5)与6/7节间隙(c6/7)。在鼠体弯曲的状态下,小心切开两处间隙的黄韧带,暴露脊髓。将聚合物鱼线从c6/7插入,平行脊髓向头侧延伸,从c4/5穿出,模拟髓核突出与脱出,小关节骨质增生所造成的脊神经刺激与压迫。缝合切口后再行局部消毒,小心放回笼内(每笼一只待其完全清醒)。

对照组进行假手术,与上述步骤相同至钝性分离双侧肌肉,随后直接缝合切口后再行局部消毒,小心放回笼内(每笼一只待其完全清醒)。

术后正常饲养7天,随后进行给药。

1.4.4颈舒颗粒给药

颈舒颗粒使用温的生理盐水分别配成0.12、0.24、0.48g/ml溶液。sd大鼠灌胃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温的生理盐水,两种颈舒颗粒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对应的溶液。每日一次,每次按10ml/kg体重给药,持续21天。

1.4.5机械痛行为测试

逐一将每只大鼠置于测试笼内(底部镂空),同样将大鼠双侧前肢定义为受损足,使用vonfrey测试纤毛刺激足底,从弱到强,记录首次抬足对应纤毛的克数(gms)。根据实操经验,首次抬足克数一般为1、1.4、2、4、6克左右,故不用<1克的纤毛,实操中从1克开始测试。

1.4.6热痛行为测试

逐一将每只大鼠置于热痛分析仪上。将大鼠双侧前肢定义为受损足,使用热痛仪照射,记录抬足时间。抬脚时间越长则说明耐受强,自发疼痛感较弱,反之则自发疼痛感强烈。最长记录时间设置为40秒,若超过40秒不抬足,停止实验,记录为40.0秒。详细的实验路线图如图1所示。

2.实验结果

2.1颈舒颗粒对机械痛的作用影响

如图所示,造模后第14天、第21天,也即连续给药7天、14天之后,高剂量颈舒颗粒治疗组的机械痛阈值发生了一定的回升,相比模型组有显著差异。见:图2、图3、表1,图2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vonfrey机械痛阈值的影响(n=8,x±se)。第14天与第21天改善比较明显,其中以4.8g/kg效果最明显。图3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vonfrey机械痛阈值,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影响(n=8,x±se)。14天,颈舒颗粒的2个治疗组都改善;21天,颈舒颗粒的高剂量组发生了改善。#号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01;*号表示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1。

表1: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vonfrey机械痛阈值的作用影响(gms,n=8)

注:数据表示为x±sd

2.2颈舒颗粒对热痛的作用影响

图4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热痛阈值的影响(n=8,x±se)。第14天与第21天改善比较明显,其中以4.8g/kg效果最明显。

图5所示,造模后第14天、第21天,也即连续给药7天、14天之后,高剂量颈舒颗粒治疗组的热痛阈值也发生了一定的回升,相比模型组有显著差异。见:图4、图5、表2)图5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热痛阈值,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影响(n=8,x±se)。仅高剂量组发生了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差异。#号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01;*号表示与模型组对比,*p<0.05。表2:颈舒颗粒对脊髓压迫大鼠热痛阈值的作用影响(s,n=7)

注:数据表示为x±sd

3.初步结论

颈舒颗粒4.8g/kg的给药剂量对于大鼠的机械刺激敏感和热刺激阈值降低都有明显的减轻作用。

实验例2:颈舒颗粒有效地缓解实验大鼠的机械性颈椎痛和/或冷热性颈椎痛症状疗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及试剂

1.1.1受试物

1.1.1.1名称:颈舒颗粒。

1.1.1.2批号:160101。

1.1.1.3规格及数量:每袋装6克。

1.1.1.4性状和理化性质:黄色颗粒。

1.1.1.5保存条件:遮光、密封,在阴凉处常温保存。

1.1.1.6有效期:24个月。

1.1.1.7生产厂家: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1.2动物手术用试剂

1.1.2.1水合氯醛7%溶液。

1.1.2.2消毒酒精70%溶液。

1.1.2.3碘伏消毒剂。

1.2仪器与器械

1.2.1动物行为学仪器

1.2.1.1机械痛测试纤毛:型号:touchtest,生产厂家:美国stoelting公司。

1.2.1.2热痛分析仪:型号:plantartest,生产厂家:美国iitc公司。

1.2.2动物手术器械

1.2.2.15ml无菌注射器。

1.2.2.1手术刀。

1.2.2.2手术剪。

1.2.2.3弯头手术镊。

1.2.2.3聚合物鱼线(直径1.0~1.5mm)。

1.3实验动物

1.3.1动物数量及来源

1.3.1.1品系:sd大鼠

体重:250g以上

性别:雄性

共计32只,用于行为学实验。

1.3.2动物饲养

1.3.2.1动物饲养与管理:

spf级环境动物室,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沪)2014-0018。

1.3.2.2动物喂养:

动物均喂以标准灭菌鼠饲料,动物饮用水采用饮水瓶供应,动物自由饮水。

1.3.2.3动物饲养:

每笼饲养动物5只。动物设定室温20℃~22℃,湿度40%~70%,光照12小时明暗交替。垫料每周至少更换3次,同时更换饲养盒,遇有异常情况时随时更换饲养盒。每天更换消毒饮水瓶和瓶塞,每两周消毒1次笼架。所有换洗的笼具清洗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1.4实验方法

1.4.1动物分组

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颈舒颗粒低、高剂量治疗组。sd大鼠合计32只,每组8只。先适应性饲养一周,待体重平均值到达规定重量以上(250g),进行手术。

1.4.2颈椎病手术造模

以水合氯醛(36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俯卧位背朝上,剃除颈部毛发,手术区域皮肤用酒精和碘伏消毒。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双侧肌肉,暴露脊椎。颈椎1节(c1)往下,定位4/5节间隙(c4/5)与6/7节间隙(c6/7)。在鼠体弯曲的状态下,小心切开两处间隙的黄韧带,暴露脊髓。将聚合物鱼线从c6/7插入,平行脊髓向头侧延伸,从c4/5穿出,模拟髓核突出与脱出,小关节骨质增生所造成的脊神经刺激与压迫。缝合切口后再行局部消毒,小心放回笼内(每笼一只待其完全清醒)。

对照组进行假手术,与上述步骤相同至钝性分离双侧肌肉,随后直接缝合切口后再行局部消毒,小心放回笼内(每笼一只待其完全清醒)。

术后正常饲养7天,随后进行给药。

1.4.3给药与行为测试

颈舒颗粒使用温的生理盐水分别配成0.24g/ml溶液、0.48g/ml溶液。sd大鼠灌胃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温的生理盐水,两种颈舒颗粒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对应的溶液。每日一次,每次按10ml/kg体重给药,持续14天。

最后一次给药后半小时,逐一将每只大鼠置于热痛分析仪上。将大鼠双侧前肢定义为受损足,使用热痛仪照射,记录抬足时间。抬脚时间越长则说明耐受强,自发疼痛感较弱,反之则自发疼痛感强烈。最长记录时间设置为40秒,若超过40秒不抬足,停止实验,记录为40.0秒。

全部完成热痛测试后,按顺序进行机械痛测试(按顺序可以保证每只大鼠都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有利于排除前一次测试对后一次测试的干扰)。逐一将每只大鼠置于测试笼内(底部镂空),同样将大鼠双侧前肢定义为受损足,使用vonfrey测试纤毛刺激足底,从弱到强,记录首次抬足对应纤毛的克数(gms)。根据实操经验,首次抬足克数一般为1、1.4、2、4、6克左右,故不用<1克的纤毛,实操中从1克开始测试。

2.实验结果。

2.1颈舒颗粒对颈椎病大鼠vonfrey测定机械痛的影响,见表1

表1:颈舒颗粒改善大鼠vonfrey机械痛测试结果(克,n=8)

注:数据表示为x±sd,*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01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颈椎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颈舒颗粒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2.2颈舒颗粒对颈椎病大鼠热板仪测定冷热痛的影响见表2

表2:颈舒颗粒改善大鼠热板仪热痛抬足测试结果(秒,n=8)

注:数据表示为x±sd,*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01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颈椎痛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颈舒颗粒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3.实验结论

颈舒颗粒,经过2周的疗程,能有效地缓解实验大鼠的机械性颈椎痛和/或冷热性颈椎痛症状。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出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