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2359发布日期:2019-08-13 18:42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畜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蓝耳病的病原为莱利斯塔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其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4℃下仅存活一个月,37℃存活18h,56℃存活15min以内,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但其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因而具有较高的接触传染性,日龄在1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易感猪群。

猪圆环病的病原为猪圆环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即便在ph3的酸性环境及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现已知猪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其中,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其主要侵害胸腺、脾、肠系膜、支气管等处的淋巴组织,造成免疫抑制,最终导致免疫缺失,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而发生混合感染。

目前,上述两种病毒均为规模化猪场易感病原,但其表现多为慢性型,症状不明显、潜伏期较长。但因两种病毒均可自患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经口腔、呼吸道途径实现感染,因而极易混合感染、集中爆发,从而导致猪群极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有防治手段主要采用疫苗预防,定期抽样血检监测。但上述两种病毒疫苗安全性能存疑,因而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现有相关药品注重于对病毒的杀灭和对病灶的消炎作用,但无论是采用注射方式,还是投喂方式,均由体液扩散,而无法直达口腔黏膜系统及呼吸道等感染源头,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作用于患猪黏膜系统、增强黏膜系统免疫功能,尤其是对患猪鼻腔黏膜的覆盖、隔离和粘附,减少了外流鼻液量及鼻液总病毒数量,从而降低了通过呼吸途径的传染几率,提高了该药品对蓝耳病和圆环病的防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包括:

微球型药剂,由纳米多孔载药颗粒包裹铋剂,微球孔内载有复方中药;

粉体药剂,由维生素、促免疫制剂和中成药混合而成;

促渗透剂;

上述药剂以体积份数比1:1:0.05~0.1混合而成。

其中,微球型药剂主要于病灶处吸收及覆盖病灶作用于黏膜系统。以纳米多孔载药颗粒为主体结构,采用多糖类物质作为载体,因其具有优越的生物兼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粘附性,且部分多糖物质能辅助炎症的治疗。多糖载体呈多孔结构,将具有促免疫、抗病毒、消炎等作用的复方中药成分承载其中。多糖载体中包埋有铋剂,当多糖载体降解后,铋剂溶出。铋剂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沉淀,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同时具有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黏蛋白分泌、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2(pge2)等作用,从而起到保护黏膜的作用。

粉体药剂的作用包括病灶处吸收和吸潮板结以增大体液排出时的黏度,以便于收集处理患猪排泄物,尤其是对患猪鼻部外排液。粉体药剂中维生素采用vb2和vb3的混合物,或采用复合vb。b族维生素具有推动体内代谢、将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等作用,其中,vb2和vb3具有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b族维生素在生物体内消耗较快,且不易自身合成,尤其当机体放生病变使,极易导致其缺乏,使病程延长。促免疫制剂采用患病猪免疫器官制备而成,从而对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进行定向免疫,较之其他免疫增强剂、免疫促进剂兼具成本和免疫应答效率优势。中成药采用西瓜霜,兼具较好的消炎效果以及吸潮板结特性。

促渗透剂采用氮酮或含有氮酮的无毒促渗透剂混合物。由于猪鼻腔内粘膜较厚,因而采用具有较强促渗透性能的制剂,以保证药物能够渗透作用于粘膜深处。

猪具有拱食习性,其采食过程中,饲食易存于其鼻腔内。将该药品以适当比例拌入饲料中,当药品进入患猪鼻腔内,促渗透剂作用于鼻腔黏膜,使微球型药剂及粉体药剂得以溶入黏膜内。粉体药剂和纳米多孔载药颗粒中复方中药首先溶出至黏膜系统,粉体药剂中中成药与微球型药剂中复方中药释放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病毒及病灶炎症部位,粉体药剂中促免疫制剂与复方中药释放的其他有效成分作用于黏膜系统,促使其增强免疫反应能力。纳米多孔载药颗粒发生降解,溶入黏膜,与粉体药剂中维生素共同作用,参与黏膜修复。至纳米多孔载药颗粒降解过半时,铋剂开始溶出,与黏膜接触后形成沉淀,覆盖于黏膜外,进一步促进黏膜修复。与促渗透剂作用于鼻腔黏膜同步地,饲料中的粉体以及药品中的粉体药剂,由于其吸潮性能,包裹鼻液,一方面使鼻液不易自鼻腔中流出,另一反面,作用于鼻液内病原,从而减少患猪鼻液对饲料及环境的污染,降低病毒传染效率。进入口腔及消化道的药品作用机理与上同。

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铋剂包埋入纳米多孔载药颗粒中;

s2.制备复方中药浓缩液;

s3.将步骤s1制备的颗粒浸泡于步骤s2制备的中药浓缩液中;

s4.过滤处理步骤s3产物,取滤出物制备冻干粉;

s5.将维生素、促免疫制剂和中成药以体积份数比1:5~8:1混合均匀;

s6.将步骤s4产物、步骤s5产物与促渗透剂以体积份数比1:1:0.05~0.1混合均匀。

其中,纳米多孔载药颗粒包裹铋剂,对铋剂产生缓释作用,保证复方中药成分以及维生素、促免疫制剂和中成药作用于黏膜系统后,再由铋剂对黏膜进行覆盖隔离,一方面有利于延长上述药物在黏膜处的作用时间以提高药效;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病灶处病毒外扩速度,以控制机体内感染进程。

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以体积份数比1:2~4配比铋剂和纳米多孔载药颗粒;

s12.将步骤s11产物放入胶体磨中处理2h~5h后,浓缩干燥;

s13.以体积份数比10~20:1配置步骤s12粉体和交联剂,投入水性介质中搅拌,调剂ph值后,乳化处理3h~8h;

s14.转速7000rpm~12000rpm下离心步骤s13所得乳化液15min~20min;

s15.洗涤步骤s14所得离心物,40℃以下低温烘干制粉。

其中,控制铋剂与纳米多孔载药颗粒配比以及其与交联剂的配比关系和乳化处理时间,以控制产物具有球状外型及其直径。通过离心转速和时间的选择,将其中小于3μm的颗粒分离出来。低温烘干以保证微球型药剂有效成分。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复方中药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黄芪、连翘、蒲公英、炙甘草、淮山、白芍、淫羊藿以等比例体积份数比配置;

s22.将步骤s21中药材和水以体积份数比1:3煎煮0.5h~1.5h;

s23.取步骤s22药液进行减压浓缩,至产物25℃时黏度为600cp~800cp。

其中,复方中药中同时包括如黄芪、连翘、蒲公英、炙甘草等清热、消炎、抗病毒的药物以及淮山、白芍、淫羊藿等免疫促进药物,在对病灶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促发、增强病灶处黏膜系统免疫功能。通过药液黏度控制浓缩度,保证载药颗粒充分载药,且不于载药过程发生降解。

进一步地,步骤s3所述浸泡时间不少于48h。保证载药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s5所述促免疫制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51.取患病猪胸腺、脾脏,清洗后,分切、研磨;

s52.采用吸附法处理步骤s51研磨物以去除热原;

s53.转速3000rpm~4500rpm离心处理步骤s52产物10min~30min;

s54.冻干处理步骤s53产物,制粉备用。

其中,采用患猪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利用其免疫过程中形成的抗体进行定性免疫。利用离心转速和时间控制分离产物的颗粒大小不大于8μm,以去除杂物,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体积份数比1:4配比果胶铋和纳米壳聚糖多孔载药颗粒,放入胶体磨中2h,过滤,真空浓缩后,80℃干燥制粉;

2.以体积份数比10:1配置步骤1所得粉体和三偏磷酸钠,投入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为9~11,搅拌3h后,7000rpm离心20min;

3.去离子水清洗离心物2~3次,使用烘箱35℃烘干制粉;

4.将黄芪、连翘、蒲公英、炙甘草、淮山、白芍、淫羊藿以等比例体积份数比配置,以体积份数比1:3将其投入水中煎煮0.5h~1.5h,去渣取液;

5.减压浓缩步骤4所得药液至25℃时黏度为600cp;

6.将步骤3所得粉体投入步骤5所得药液中搅拌后浸泡48h,过滤取粉体后,冻干制粉得微球型药剂;

7.取患病猪胸腺、脾脏,清洗后,分切、研磨,吸附法去除热原后,以4500rpm离心处理10min,取固体离心物冻干制粉得促免疫制剂;

8.将b族维生素、步骤7制备的促免疫制剂和西瓜霜以体积份数比1:5:1混合均匀,得粉体药剂;

9.将步骤6所得微球型药剂、步骤8所得粉体药剂与氮酮以体积份数比1:1:0.05混合均匀,既得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

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1.以体积份数比1:2配比枸橼酸铋钾和纳米壳聚糖多孔载药颗粒,放入胶体磨中5h,过滤,真空浓缩后,80℃干燥制粉;

2.以体积份数比20:1配置步骤1所得粉体和三偏磷酸钠,投入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为8~10,搅拌8h后,12000rpm离心15min;

3.去离子水清洗离心物2~3次,使用烘箱38℃烘干制粉;

4.将黄芪、连翘、蒲公英、炙甘草、淮山、白芍、淫羊藿以等比例体积份数比配置,以体积份数比1:3将其投入水中煎煮0.5h~1.5h,去渣取液;

5.减压浓缩步骤4所得药液至25℃时黏度为800cp;

6.将步骤3所得粉体投入步骤5所得药液中搅拌后浸泡48h,过滤取粉体后,冻干制粉得微球型药剂;

7.取患病猪胸腺、脾脏,清洗后,分切、研磨,吸附法去除热原后,以3000rpm离心处理30min,取固体离心物冻干制粉得促免疫制剂;

8.将vb2和vb3的混合物、步骤7制备的促免疫制剂和西瓜霜以体积份数比1:8:1混合均匀,得粉体药剂;

9.将步骤6所得微球型药剂、步骤8所得粉体药剂与氮酮以体积份数比1:1:0.1混合均匀,既得一种用于防治猪蓝耳病和圆环病的药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