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剖腹产孕妇的切口愈合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231发布日期:2019-10-15 20:1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剖腹产孕妇的切口愈合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剖腹产孕妇的切口愈合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剖腹产技术已经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的有效手段,对挽救产妇和难产儿生命提供了保障。

然而现在剖腹产产后护理仍是一大难题——主要面临着切口脂肪液化和产妇宫缩欠佳的问题。

外科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脂肪液化会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还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由于一般女性的腹部脂肪比较厚,尤其是怀孕后,腹部储存的脂肪较多,产后切口脂肪液化成为了切口愈合延后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撑开切口或拆除一部分缝线,甚至必要时敞开全部切口,采用挤出液化脂肪,高渗盐水冲洗,盐水纱布引流等方法,需要隔日或每日换药一次。然而,盐水纱布本身引流效果十分有限,而且不能吸附伤口中游离漂浮的脂肪滴,影响切口愈合,且容易受到感染。同时,由于长期频繁的换药,病人难于忍受换药带来的痛苦,医护人员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

而针对剖腹产孕妇产后宫缩欠佳的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式是用沙袋按压子宫底——以此促进子宫收缩,加快子宫腔内淤血的排出,排尽恶露,避免堵塞,造成宫腔积血。但在沙袋按压过程中,因为采用固定重量沙袋,按压力度并非循序渐进增加,产妇将忍受巨大的痛楚,对产妇心理带来伤害,不利于产后的精神调节。

因此,目前亟待一种能够加快剖腹产产妇术后切口愈合和减轻压宫底痛苦的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剖腹产孕妇的切口愈合护理装置,解决了因脂肪液化导致的产妇切口愈合延后的问题,同时减轻了产妇术后压宫底排恶露的痛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剖腹产孕妇切口愈合的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支撑装置和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的护理模组组成,所述护理模组包括可调节加压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和电磁波治疗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和护理板,所述支撑板和护理板一端通过可伸缩轴系结构连接,另一端通过可伸缩卡扣连接;所述护理板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护理模组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螺纹。整个支撑装置成腰带型,方便孕妇产后穿戴。当产妇在床上休息时,也不会影响产妇翻身。

所述可调节加压装置包括连接在护理板上环形气垫和连接环形气垫的充气装置。目前对于剖腹产孕妇产后宫缩欠佳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是用沙袋按压子宫底——以此促进子宫收缩,加快子宫腔内淤血的排出,排尽恶露,避免堵塞,造成宫腔积血。但在沙袋按压过程中,因为采用固定重量沙袋,按压力度并非循序渐进增加,产妇将忍受巨大的痛楚。所述可调节加压装置可通过环形气垫充气量的多少控制对术后宫底的按压强度,既减轻了孕妇术后的痛苦,也避免了沙袋漏沙可能引起的伤口感染,是一种更为干净、精确的治疗设备。

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可穿过可调节加压装置安装在护理板上,其结构包括连接在护理板上的负压盘、贴敷在切口上的敷料、对负压盘和敷料进行密封的聚氨酯半透膜和提供负压的吸引机。孕妇在怀孕期间,为了维持对婴儿的营养供给,体重都会或多或少增加,腹部的脂肪层会不可避免地增厚,这会极大增加剖腹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脂肪液化会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还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所述负压吸引装置能够将切口中游离漂浮的脂肪滴通过敷料吸出切口,避免空腔的产生,促进切口愈合。而且,负压的产生可降低创面表面氧分压,从而使很多细菌在低氧的情况下增殖速率降低。同时,负压产生的部分真空效应,可使细菌细胞壁发生扭曲并破坏,导致细菌的死亡。

所述电磁波治疗装置包括连接在在护理板上的治疗灯头和通过连接管与治疗灯头连接的供电设备。电磁波治疗仪作为一种绿色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较小的不良反应。此治疗方法能够提高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修复和疏通微循环通道,将体内血液循环进行加速,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止痒、降脂、疏通微循环通道、清除机体深部淤血、促进上皮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等治疗效果。有效增加孕妇免疫力,防止腹腔黏连发生,降低切口痛感,让剖腹产孕妇住院时间缩短。

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轴系结构包括转动轴套、转动轴、伸缩杆一、安装槽一和固定旋钮;所述转动轴套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护理板一端,并连接伸缩杆一;所述安装槽一设置在与转动轴套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板的一端,并设置有与伸缩杆一相适配的插槽一,所述插槽一与伸缩杆一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旋钮设置在安装槽一外侧,用以固定伸缩杆一在安装槽一内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母扣、公扣、伸缩杆二和安装槽二;所述母扣设置在护理板上无可伸缩轴系结构的另一端;所述公扣与母扣可构成卡扣结构,并且连接有伸缩杆二;所述安装槽二设置在与母扣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板的一端,并设置有与伸缩杆二相适配的插槽二,所述插槽二与伸缩杆二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有背带,所述背带两端通过挂钩分别连接在支撑板和护理板上。背带的主要作用是当孕妇下床活动时,将孕妇腹部装置的重量转移到双肩,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气垫是由内胆和面胶密封而成,且侧面设置有充放气嘴;所述面胶上顶面设置有磁性固定环,下底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磁性固定环磁吸在护理板内侧的磁性环片上;所述磁性固定环、磁性环片、通孔三者的圆心垂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盘是由固定管通过负压腔室与负压底盘连接组成;所述负压管外壁设有螺纹,可螺纹连接在通孔上;所述负压腔室为半球形壳体,顶端开有与负压管大小相适配的开口;所述负压底盘为与腹部切口形状相适配的环形塑料片,中部开有与压腔室底面大小相适配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敷料为壳聚糖纤维、胶原蛋白纤维、明胶纤维等的一种或多种,为纤维层结构。纤维层结构能够有效吸附游离在切口内的脂肪滴,保持切口的干燥,加速切口愈合。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机为医用吸引机或手动吸引器,所产生的负压在-10~-25kpa之间。

医用吸引机为剖腹产孕妇护理期间的主要使用仪器,手动吸引器是为了保障剖腹产孕妇在下床活动时,本护理仪器依旧能够能够产生间歇负压。

所述负压引流装置内部的敷料与创面接触面的负压应在-10~-25kpa之间。负压引流能促进不同创伤的清创及愈合,负压过小不能保证创面渗出物的充分引出,负压过高又会引起局部血液灌注不良,对于脂肪和皮下组织的创面,最佳压力为-10~-25kpa,这样既能维持创面压力,又不致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波治疗装置的单次照射时间应控制在15~20min之间。照射时间过短起不到治疗效果,照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产妇腹部皮肤被灼伤。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外壁设有螺纹,可螺纹连接在通孔上。所述连接管不仅起到对于治疗灯头的固定作用,还起到治疗灯头与供电设备之间的连接作用,保障了电磁波治疗装置机械性和电性上的完整。

与现有的护理装置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可穿戴的支撑结构,利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样式恩能够在最大程度减少孕妇穿戴的不适感;可穿戴性保障了孕妇无论在病床上休养还是下床活动恢复,本发明都能不间断提供应有的产后护理,使孕妇能够早日康复。

2)本发明设计的可调节加压装置替代了传统按压子宫底的沙袋,因其充气程度可调控的特性,避免了沙袋按压过程中,因为沙袋重量固定,按压力度并非循序渐进增加,产妇将忍受巨大的痛楚的问题;而且,因为装置采用气源,避免了传统沙袋因漏沙可能引起的伤口感染问题。

3)本发明设计的负压吸引装置能够将切口中游离漂浮的脂肪滴通过敷料吸出切口,避免空腔的产生,促进切口愈合。而且,负压的产生可降低创面表面氧分压,从而使很多细菌在低氧的情况下增殖速率降低。同时,负压产生的部分真空效应,可使细菌细胞壁发生扭曲并破坏,导致细菌的死亡。孕妇获得了更为干净的修养环境的同时,不必再忍受护理期间换药带来的额外痛苦,减轻孕妇的身心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4)本发明将最新的电磁治疗手段融入护理治疗中,能够有效防止剖腹产孕妇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和腹腔黏连的状况,加速了伤口的愈合,减少了孕妇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开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可伸缩轴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可调节加压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环形气垫的外观图;

图7是本发明环形气垫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环形气垫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电磁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装置,11-支撑板,111-可伸缩轴系结构,1111-转动轴套,11111-转动轴,1112-伸缩杆一,1113-安装槽一,11131-插槽一,1114-固定旋钮,112-可伸缩卡扣,1121-母扣,11211公扣,1123-伸缩杆二,1124-安装槽二,11241-插槽二,12-护理板,121-通孔,13-背带,131-挂钩,2-可调节加压装置,21-环形气垫,211-充放气嘴,212-内胆,213-面胶,2141-磁性固定环,2142-磁性环片,2143-防滑纹,22-充气装置、3-负压吸引装置,31-负压盘,311-固定管,312-负压腔室,313-负压底盘,32-敷料,33-聚氨酯半透膜,34-吸引机,4-电磁波治疗装置,41-治疗灯头,42-连接管,43-供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方式和取得的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剖腹产孕妇切口愈合的护理装置,是由支撑装置1和安装在支撑装置1上的护理模组组成,所述护理模组包括可调节加压装置2、负压吸引装置3和电磁波治疗装置4。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板11和护理板12,所述支撑板11和护理板12一端通过可伸缩轴系结构111连接,另一端通过可伸缩卡扣112连接;所述护理板12中心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护理模组的通孔121,所述通孔121内壁上设有螺纹。

如图5所示,所述可调节加压装置2包括连接在护理板12上环形气垫21和连接环形气垫21的充气装置22。

如图5所示,所述负压吸引装置3可穿过可调节加压装置2安装在护理板12上,其结构包括连接在护理板12上的负压盘31、贴敷在切口上的敷料32、对负压盘31和敷料32进行密封的聚氨酯半透膜33和提供负压的吸引机34。

如图10所示,所述电磁波治疗装置4包括连接在在护理板12上的治疗灯头41和通过连接管42与治疗灯头41连接的供电设备42。

如图3所示,所述可伸缩轴系结构111包括转动轴套1111、转动轴11111、伸缩杆一1112、安装槽一1113和固定旋钮1114;所述转动轴套1111通过转动轴11111活动连接在护理板12一端,并连接伸缩杆一1112;所述安装槽一1113设置在与转动轴套1111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板11的一端,并设置有与伸缩杆一1112相适配的插槽一11131,所述插槽一11131与伸缩杆一111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旋钮1114设置在安装槽一1113外侧,用以固定伸缩杆一1112在安装槽一1113内的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卡扣结构112包括母扣1121、公扣11211、伸缩杆二1123和安装槽二1124;所述母扣1121设置在护理板12上无可伸缩轴系结构111的另一端;所述公扣11211与母扣1121可构成卡扣结构,并且连接有伸缩杆二1112;所述安装槽二1124设置在与母扣1121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板11的一端,并设置有与伸缩杆二1123相适配的插槽二11241,所述插槽二11241与伸缩杆二1123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上设置有背带13,所述背带13的两端通过挂钩131分别连接在支撑板11和护理板12上。

如图6、7、8所示,所述环形气垫21是由内胆212和面胶214密封而成,且侧面设置有充放气嘴211;所述面胶214上顶面设置有磁性固定环2141,下底面设置有防滑纹2143;所述磁性固定环2141磁吸在护理板12内侧的磁性环片2142上;所述磁性固定环2141、磁性环片2142、通孔121三者的圆心垂线相重合。

如图9所示,所述负压盘31是由固定管311通过负压腔室312与负压底盘313连接组成;所述负压管311外壁设有螺纹,可螺纹连接在通孔121上;所述负压腔室312为半球形壳体,顶端开有与负压管311大小相适配的开口;所述负压底盘313为与腹部切口形状相适配的环形塑料片,中部开有与压腔室312底面大小相适配的开口。

所述敷料32为壳聚糖纤维,为纤维层结构。

所述吸引机34为医用吸引机,所产生的负压为-10kpa。

所述电磁波治疗装置4的单次照射时间应控制在15min。

所述连接管42外壁设有螺纹,可螺纹连接在通孔121上。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骤:

s1护理装置使用前的准备:

剖腹产手术后,由护士协助将支撑板11置于孕妇腰下,根据孕妇体型调节可伸缩轴系结构111和可伸缩卡扣112,使得护理板11距孕妇腹部皮肤有充足的预留空间,扳紧固定旋钮1114,以固定护理板11的距孕妇腹部皮肤的位置。

s2使用电磁波治疗装置4进行术后切口治疗:

打开护理板12,将治疗灯头41安装于护理板12内侧。关闭护理板12,将可伸缩卡扣112扣死。打开供电设备43使电磁波治疗装置4工作,照射裸露出的切口15min,关闭供电设备43,打开护理板12,取下治疗灯头41。

s3可调节加压装置2和负压吸引装置3使用前准备:

首先将环形气垫21磁吸在护理板12内侧,然后将敷料32平整铺在手术切口上,其次将聚氨酯半透膜33中心部位剪出与负压腔室312大小相适配的孔洞,接着将负压盘31穿过聚氨酯半透膜33插在护理板12的通孔121上,最后将负压底盘313贴合在切口敷料32上,调整聚氨酯半透膜33贴合皮肤,关闭护理板12,扣住可伸缩卡扣112。

s4使用可调节加压装置2按压宫底:

由医护人员一边向环形气垫21内充气,一边询问孕妇感受,观察孕妇情况,视情况利用充放气对环形气垫21按压子宫底的强度做出调整,促进子宫收缩,帮助恶露排出。按压1h后,对环形气垫21进行放气。

s5使用负压吸引装置3吸取切口中的脂肪滴:

在按压宫底的同时,打开医用吸引机,调整负压在-10kpa,持续吸附切口中游离漂浮的脂肪滴。

一天后,关闭医用吸引机,取下环形气垫21和负压盘31进行清洗,扔掉旧的敷料32和聚氨酯半透膜33,裸露出切口,回到步骤s2重复整个治疗过程。

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除了调整照射时间为17min,吸附负压为-15kpa,宫底按压1h30min外,其余项均相同。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除了调整射时间为20min,吸附负压为-25kpa,宫底按压2h外,其余项均相同。

实施例五

实施例四除了吸引机34为手动吸引机外,其余项均相同。

手动吸引机主要用于术后孕妇下床走动时,仍能通过人力对切口产生间歇性负压,促进伤口愈合。

实施例六

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以渗透量为依据,对切口缝线全部拆除或部分拆除,每日一次换药,沙袋按压宫底。

实验组:以本发明所述步骤处理伤口。

评价标准:伤口完全愈合,颜色正常,不存在疤痕,上皮覆盖评价为痊愈;创面有所愈合,肉芽组织生长,分泌物不存在于伤口中评价为有效;创面治疗前后无变化或者加重评价为无效。

统计学工具: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中的比对数据整理和处理工具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3.0为统计工具。n(%)为技术数据表现方式,实施卡方验证,统计学形成意义的评价标准为p<0.05。

表1两组孕妇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说明本发明对于产妇术后切口愈合具有显著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