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菊内酯作为减肥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8481发布日期:2019-09-29 18:18阅读:1705来源:国知局
蟛蜞菊内酯作为减肥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蟛蜞菊内酯的新用途,尤其涉及一种蟛蜞菊内酯作为减肥药物、减体脂含量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公布的数据,全球有14亿人超重,其中5千万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仍在增加,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肥胖人群将达到十亿。

肥胖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如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这些疾病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缩短患者寿命。

蟛蜞菊内酯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金盏蟛蜞菊(wedeliacalendulacea)等植物中存在的一种天然内酯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保肝、抗蛇毒、抗免疫抑制、抗炎等。

我们围绕蟛蜞菊内酯对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做了多年工作,发现其具有改善血脂、抑制血管重构的药理作用,并发表文章[plosone(2015),10(7):e0132720;experimentalgerontology(2017),96:73–81]。

即,现有技术公开了蟛蜞菊内酯的改善血脂、抑制血管重构作用,减肥作用与这些作用不同,具体原因如下:

1.改善血脂与改善肥胖不同

(1)血脂紊乱与肥胖不存在必然联系。二者都是代谢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比如,不良饮食习惯是血脂紊乱与肥胖的共同诱因之一。但在不同的个体,由于自身特性或并存的其它诱因,可以发展为不同疾病,两种疾病的发生并不具有必然联系。数据显示,有些血脂紊乱患者并无肥胖,肥胖患者中有30%没有血脂紊乱[jclinendocrinolmetab(2005),90(7):4145–50],体重正常的人却也有血脂紊乱患者[diabetes(1998)47(5):699-713]。

(2)血脂紊乱与肥胖在临床上是两种独立的疾病或症状,评价指标不同,治疗药物也不同。血脂紊乱的评价指标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肥胖的评价指标是体内脂肪组织含量和体重与身高比值。血脂紊乱的临床用药主要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等;而肥胖的临床用药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绿卡色林、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等。

(3)治疗血脂紊乱的药物并不一定能改善肥胖。比如,他汀类药物有显著的调脂作用,是临床使用的一线调脂药物。但一些临床实验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1年,对体重无影响[surgobesrelatdis(2017),13(4):674-80];甚至有些临床实验显示,使用他汀类会导致肥胖[jamainternmed(2014),174(7):1038–45]。

2.抑制血管重构与改善肥胖不同

血管重构与肥胖的差异较大。我们发表的蟛蜞菊内酯改善血管重构作用是指该药物改善介入治疗或血管支架手术造成血管损伤后继发引起的血管重构、管腔狭窄,改善的靶器官是血管。而改善肥胖是降低脂肪体积、减轻体重,改善的位置是脂肪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蟛蜞菊内酯作为减肥药物的新用途。

所述蟛蜞菊内酯是一种内酯类化合物单体。

所述减肥包括对不良饮食习惯或遗传因素引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体重增加、肥胖的抑制或改善作用。

所述减肥包括降低黄色脂肪组织增多型肥胖患者体内的黄色脂肪含量。

所述药物通过增加能量代谢而减小黄色脂肪体积。

所述减肥包括对超重或肥胖患者体重和体脂的降低作用。

所述药物可为口服药。

本发明通过药理实验研究证明,蟛蜞菊内酯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体脂含量和增加脂肪棕化实现的,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超重、肥胖和体脂含量过高的预防和治疗。故本发明通过降低脂肪体积、减轻体重来改善肥胖,改善的具体位置是黄色脂肪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蟛蜞菊内酯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图;

其中,(a)为给药后10周的体重连续变化。(b-c)为第5周(b)和第10周(c)体重的统计图;##和###表示肥胖模型组(hfd)与对照组(ncd)相比,p<0.01和p<0.001;**和***表示给药组(wdl5、wdl10和wdl20)与肥胖模型组(hfd)相比,p<0.01和p<0.001;

图2为蟛蜞菊内酯对小鼠体脂的影响图;

其中,(a)为各组体脂含量的统计图,体脂含量以mri测定的小鼠全身脂肪重量与体重的比值计算;(b)为皮下黄色脂肪和腹股沟黄色脂肪的组织图;(c)为脂肪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的代表图(*400);(d)为脂肪细胞体积的统计图,使用imagej软件计算细胞面积,根据公式v=4/3πr3计算细胞体积;#和###表示肥胖模型组(hfd)与对照组(ncd)相比p<0.05和p<0.001;*,**和***表示给药组(wdl5、wdl10和wdl20)与肥胖模型组(hfd)相比,p<0.05,p<0.01和p<0.001;

图3为蟛蜞菊内酯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图;

其中,(a)为clams系统测量的能量消耗值;(b)为对白天和夜晚能量消耗的统计图;(c)为自主活动量统计图;(d)为摄食量统计图;***表示wdl给药组(5mg/kg)与肥胖模型组(hfd)相比,p<0.001;

图4为蟛蜞菊内酯对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中脂滴数量的影响图;

其中,前脂细胞(preadipocyte)、成熟脂肪细胞(control)和wdl各剂量治疗细胞he染色的代表图(左)与统计图(右)。###表示成熟脂肪细胞(control)与前脂细胞(preadipocyte)相比,p<0.001;**和***表示wdl各个治疗组与成熟脂肪细胞对照组相比,p<0.01和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蟛蜞菊内酯对超重和肥胖的改善作用。

本发明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观察蟛蜞菊内酯对肥胖小鼠体重和体脂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药效学实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实验动物和试剂

c57bl/6小鼠60只,雄性,4-6周,购自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蟛蜞菊内酯,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动物处理方法

小鼠饲养环境:温度23±1℃,湿度:40%-60%,自然光照,自由饮水,自由进食。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记为对照组(ncd)、肥胖模型组(hfd)、蟛蜞菊内酯5mg/kg组(记为wdl5)、蟛蜞菊内酯10mg/kg组(记为wdl10)、蟛蜞菊内酯20mg/kg组(记为wdl20)。

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其它组均饲喂高脂饲料。高脂喂养4周后给予溶媒或药物。按照下述方法给药:

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每日于下午17时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wdl5组:每日于下午17时灌胃给药一次,剂量5mg/kg。

wdl10组:每日于下午17时灌胃给药一次,剂量10mg/kg。

wdl20组:每日于下午17时灌胃给药一次,剂量20mg/kg。

按照上述方法连续给药10周,每周测量体重,记录摄食量。灌胃1周后用clams系统测量能量消耗、自主活动和进食量。10周后,mri测定小鼠脂肪重量,与体重的比值计算体脂含量;取材时所有动物生理盐水灌流,取皮下和腹股沟脂肪组织,拍照观察皮下脂肪和腹股沟脂肪大小;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后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

统计学分析:用数据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graphpadsoftwareinc,usa)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时,进一步用t检验作两两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蟛蜞菊内酯对体重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该结果表明:

①高脂饮食增加c57bl/6小鼠体重,说明造模成功。

②三个剂量的蟛蜞菊内酯治疗组与肥胖模型组相比,体重从给药后逐渐降低,到第五周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于此后的给药期间维持显著性差异。说明蟛蜞菊内酯对于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3.2)蟛蜞菊内酯对体脂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该结果表明:

①肥胖模型组小鼠与正常饮食对照组小鼠相比,体脂含量明显增加,皮下脂肪和腹股沟脂肪均明显增大,脂肪细胞的体积也明显变大。

②蟛蜞菊内酯治疗组与肥胖模型组相比,体脂含量均显著性降低,皮下黄色脂肪和腹股沟黄色脂肪均明显减小,黄色脂肪细胞的体积也明显变小。实验结果证明,蟛蜞菊内酯能明显降低体脂含量和脂肪体积。

3.3)蟛蜞菊内酯对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该结果表明:

蟛蜞菊内酯5mg/kg治疗组与肥胖模型组相比,能量消耗显著增加,且白天和夜晚的能量消耗均增加,但对自主活动量和进食量无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蟛蜞菊内酯主要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而减小脂肪体积、减轻体重,对体重影响较大的自主活动和进食方面无影响。

实施例2

蟛蜞菊内酯对体外培养脂肪细胞中脂滴的改善作用。

本发明采用3t3前脂肪细胞,加胰岛素等刺激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蟛蜞菊内酯,观察药物对脂肪细胞中脂滴数量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药效学实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3t3细胞培养:

3t3细胞用完全培养基(10%fbs+89%dmem+1%双抗)培养。细胞达到70%-80%融合度时将细胞接种至六孔板,待细胞长满后更换新鲜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让细胞接触抑制2天。然后用诱导培养基(完全培养基中含有10ug/mlinsulin、0.5mmibmx、1μmdex)和成熟培养基(完全培养基中含有10ug/mlinsulin)分别培养2天,将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

2)细胞实验步骤:

诱导成熟的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wdl三个剂量组(分别孵育0.2μm、0.5μm和1.0μm的wdl,相应记为wdl0.2,wdl0.5和wdl1.0)。孵育六天后固定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脂滴,显微镜下拍照。然后正丁醇浸泡溶解细胞中的油红o,酶标仪测定吸光度od值,定量比较各组细胞之间脂滴数量的差别。

3)结果与分析:

蟛蜞菊内酯对脂肪细胞中脂滴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该结果表明:

①3t3前脂肪细胞经胰岛素等诱导成熟后,脂滴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诱导成功。

②蟛蜞菊内酯治疗组与成熟脂肪细胞对照组相比,脂滴数量减少,wdl在0.2μm、0.5μm和1.0μm时均能显著降低脂滴数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