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脐红豆保健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6704发布日期:2021-03-26 21:0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肚脐保健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艾脐红豆保健贴。


背景技术:

2.肚脐,俗称肚脐眼,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它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二个小突出,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在生活中为了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常需要使用肚脐贴来对人体进行辅助的保健。
3.然而现有的肚脐保健贴中的各原料成分配比不合理,使得各原料的药效无法充分的发挥,药物的渗透速率较低,不能够帮助人们祛湿、减肚子,且现有的肚脐保健贴原料中调理肠胃的成分少,对人体肠胃的调理较差,进而降低了保健贴的调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艾脐红豆保健贴,具有良好的健脾、养胃功效,并且还能够祛湿、减肚子。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艾脐红豆保健贴,该保健贴由如下重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桂圆50份,红枣10份,干姜8份,细盐10份,花椒10份,红豆10份,艾绒2份,桂圆又称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虚长智的功效,红枣,又名大枣,其内富含维生素,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细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帮助人体起到渗透作用,如食物经过消化变为可溶体后,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经过各种细胞渗透到血液中,使其中的养分送到人体各个组织,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的功效,红豆具有润肺、驱虫、利尿的作用,艾绒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
7.进一步的,所述的桂圆、红枣、干姜、细盐、花椒、红豆以及艾绒的配方比为25∶5∶4∶5∶5∶5∶1,通过上述配比能够使得各原料的之间的药理租用充分的发挥,以使得该保健贴的功效更好。
8.进一步的,所述桂圆以及所述红枣均需经脱水处理,便于说话桂圆以及所述红枣后续的加工。
9.所述的保健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将上述百分比含量的原料混合切碎,并研磨成粉,备用;
11.(2)向步骤(1)中所制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水,并将加水后的混合物料在制丸机上制成药丸,且单个药丸的重量为1g;
12.(3)将步骤(2)中所制得的药丸进行杀菌处理,密封包装后即可使用。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制得的药丸的使用方法为:取药丸用手指轻轻按压在人体肚脐处,使得药丸紧密贴在人体肚脐上,即可使用。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贴具有以下优势:
15.1、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贴通过将艾绒以及红豆等原料按照科学的配方比研磨制成药丸后,贴在人体肚脐处,不仅使得各原料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使得原料的有效成分能够快速的渗透到人体内,加速了人体肚脐处的新陈代谢速率,能够帮助人体祛湿、减肚子;
16.2、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贴加了龙眼、大枣等健脾养胃的成分,使得该保健贴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人们对肠胃进行调理,使得该保健贴的功效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来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18.艾脐红豆保健贴,该保健贴由如下重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成:桂圆50份,红枣10份,干姜8份,细盐10份,花椒10份,红豆10份,艾绒2份,桂圆又称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虚长智的功效,红枣,又名大枣,其内富含维生素,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细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帮助人体起到渗透作用,如食物经过消化变为可溶体后,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经过各种细胞渗透到血液中,使其中的养分送到人体各个组织,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的功效,红豆具有润肺、驱虫、利尿的作用,艾绒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
1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桂圆、红枣、干姜、细盐、花椒、红豆以及艾绒的配方比为25∶5∶4∶5∶5∶5∶1,通过上述配比能够使得各原料的之间的药理租用充分的发挥,以使得该保健贴的功效更好。
20.本实施例中,所述桂圆以及所述红枣均需经脱水处理,便于说话桂圆以及所述红枣后续的加工。
21.所述的保健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2.(1)将上述百分比含量的原料混合切碎,并研磨成粉,备用;
23.(2)向步骤(1)中所制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水,并将加水后的混合物料在制丸机上制成药丸,且单个药丸的重量为1g;
24.(3)将步骤(2)中所制得的药丸进行杀菌处理,密封包装后即可使用。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制得的药丸的使用方法为:取药丸用手指轻轻按压在人体肚脐处,使得药丸紧密贴在人体肚脐上,即可使用。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