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7581发布日期:2020-02-11 13:2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的血液测试盒,针对血糖检测设置,且一般采用试纸变色检测。随着技术发展,血液自动检测仪也随着产生,能替代试纸进行智能且多样化检测。然而,针对血常规检测的智能测试设备很少。由于感冒、流感、胃肠道不适等常见病症,通常医院诊疗手法都是进行血常规检测,有时还需要检测crp,之后医生根据血检检查单进行细菌性、病毒性判断,继而基于诊断给出治疗方案。而医院人流量多,抽血排队和检测分析都需要耗费时间。并且,专家门诊号数量少,普通门诊因看病人数多而等待时间长。既无法满足病患看病需求,徒增病患不适感,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为此,急需一种便捷使用的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及系统,系统能将用户终端和医生端关联起来,实现不出家门,就能线上问诊。

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896653.2公开了智能血样分析机,并具体公开了分析机包括主机,在主机上侧设置有提手,提手两侧设置有旋转头,主机前侧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右侧设置有显示屏开关,显示屏下侧设置有中控面板,中控面板前侧设置有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右侧设置有电源显示器,状态指示灯下侧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侧设置有模式切换按钮,模式切换按钮右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右侧设置有自检按钮,自检按钮右侧设置有扬声器。该血样分析机是给医务人员使用,仅减轻了医务人员的便利性。而病患仍需跑医院进行一些列就诊过程,并未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931001.2公开了一种远程血样分析系统,并具体公开了系统包括便携式的血样分析器,所述血样分析器设置有插片式的血液传感装置、中央处理器、数据传送模块和显示装置,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连接血液传感装置、数据传送模块和显示装置。该系统是将采集和分析分两端处理,仅仅缓解了医院检测化验时间,缩短检测分析时间。而病患仍需跑医院进行一些列就诊过程,并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及系统,便于用户终端家里检测、线上问诊,用于常规检测,省去医院就诊时间,缓解医院人流量,缓解医生工作压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包括采血模块、红细胞检测模块、白细胞检测模块、血小板检测模块、crp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库、报告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采血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数量进行多次采血,每次采集的血液容置于一试剂管内,采血后的试剂管分别输送至各个检测模块;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crp正常值对照表;所述报告模块依据检测模块检测结果,并对照数据库形成检测报告。

在家中采用上述测试设备进行初步检测,检测结果为具备基本诊疗知识、经验的病患提供参考,并结合网上问诊,对于轻症采取在家吃药策略,对于重症采取就医问诊。一方面对于轻症,能省去奔波、等待时间,不需要折腾病患;对于重症,可着重就医问诊。另一方面,缓解医用就医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检测对象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对象性别和年龄并发送给所述报告模块;

检测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检测需要发送检测指令给采血模块和相关检测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采血模块包括采血针、采血转盘、输送轨道;所述采血转盘设有两个采血容纳环,每个采血容纳环用于承载一试剂管;采血后的试剂管通过输送轨道送至相关检测模块。

作为优选,设备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将报告模块产生的报告或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发送给医生端。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检测对象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对象性别和年龄并发送给所述报告模块;

检测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检测需要发送检测指令给采血模块和相关检测模块;

症状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检测对象的病症状况;

所述通讯模块将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绑定发送给医生端。

一种家用血样测试系统,包括:

设于用户终端的上述家用血样测试设备;

设于医生端的问诊模块;

所述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发送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给问诊模块,所述问诊模块反馈问诊信息给用户终端。

作为优选,所述问诊模块包括:

问诊信息单元,用于基于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确定初步诊断;

问诊建议单元,用于基于初步诊断,提供用户终端治疗建议。

作为优选,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医生选择单元,根据用户终端需求将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发送给对应医生端;由医生端经问诊信息单元、问诊建议单元反馈问诊信息给用户终端。

作为优选,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复检单元,当用户终端接收问诊建议单元内的复检建议时触发,所述复检单元与对应医生端的医院系统连接,所述复检单元用于提供用户终端与就诊卡或医保卡绑定的医院检测单。

作为优选,家用血样测试系统基于医疗app实现,医疗app获取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发送的测试信息和医生端的问诊信息,以实现用户终端和医生端的信息交互。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及系统,基于物联网系统实现,能将用户终端和医生端相关联,实现线下家中检测,线上问诊,适用于感冒伤风、肠胃不适等病灶检测、问诊。不仅为用户终端提供了检测、问诊的便利性,还缓解了医院就诊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家用血样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本发明一种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包括采血模块、红细胞检测模块、白细胞检测模块、血小板检测模块、crp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库、报告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采血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数量进行多次采血,每次采集的血液容置于一试剂管内,采血后的试剂管分别输送至各个检测模块。所述数据库存储有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crp正常值对照表。所述报告模块依据检测模块检测结果,并对照数据库形成检测报告。

所述采血模块包括采血针、采血转盘、输送轨道。所述采血转盘设有两个采血容纳环,每个采血容纳环用于承载一试剂管。采血后的试剂管通过输送轨道送至相关检测模块。医院测试时采集一试剂管10-20ml血样,后续检测时需要将该试剂管10-20ml血样分成好几份,之后进行后续血细胞、crp等检测。为便于用户端采血便捷,采血针进行一次采血,手指置于采血模块处,每个试剂管依次收集血液,血液无法顺利滴入试剂管,可手动挤压手指,促进血液流出。设置采血转盘的转动电机转动频率,每隔若干秒,转动一次,即将收集好血液的试剂管送入输送轨道。所述采血容置环由两个弧形臂构成,当顺时针转动至输送轨道时,打开弧形臂,将试剂管置于输送轨道上的容置环上,待输送轨道将试剂管输送一定距离后,弧形臂再次闭合,随采血转盘顺时针转回初始位置,以便放入新试剂管进行采血。所述输送轨道由输送电机控制,输送轨道包括主轨道和多条分支轨道,根据检测指令,依次将试剂管经不同分支轨道送入检测模块。所述试剂管为硅胶试剂管,作为一次性产品使用。

所述红细胞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所述白细胞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据数目、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嗜碱性粒细胞数目。

所述血小板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

所述crp检测模块用于检测c反应蛋白。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检测对象获取单元、检测执行单元。所述检测对象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检测对象性别和年龄并发送给所述报告模块。所述检测对象性别和年龄信息获得可通过设于血样测试设备外的键盘或触摸屏或与检测设备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上的app输入获得。相对应地,所述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包括成年男性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成年女性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女童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男童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所述血细胞正常值对照表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相关检测数据。所述crp正常值对照表包括成年男性crp正常值对照表、成年女性crp正常值对照表、女童crp正常值对照表、男童crp正常值对照表。所述报告模块根据对象性别和年龄,比对数据库相应的对照表,继而生成报告。所述检测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检测需要发送检测指令给采血模块和相关检测模块。所述检测需要可通过设于血样测试设备外的键盘或触摸屏或与检测设备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上的app输入获得,检测需要包括只进行血细胞检测,或血细胞和crp检测等,根据输入需要的先后顺序,作为试剂管被输送轨道送至检测模块的顺序。

测试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或者短信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可将检测结果或报告模块的报告在显示屏上显示,或者以短信方式发送到用户终端的移动设备上,或者显示于移动终端上的app。

测试设备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将报告模块产生的报告或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发送给医生端。例如,类似现有的“微医”、“好大夫在线”等医联网平台的医生端。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医生请求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医生请求,包括医生端发送指令、医生信息。所述医生信息包括医院、科室、医生。所述医生请求可通过设于血样测试设备外的键盘或触摸屏或与检测设备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上的app输入获得。当医生端发送指令为1时,将医生信息和医生端发送指令作为医生请求发送给医生端,以便于医生端根据检测结果或报告进行诊断。当医生端发送指令为0时,医生信息为空,则不需要将检测结果或报告发送给医生端。用户在用户终端根据检测结果或报告自行处理病症。

由于医生在诊断时,仅依靠报告信息无法得出较为准确的信息,还需要了解病患的病状状况。例如,是否存在发烧,发烧度数,病程时间,是否咳嗽,是否流鼻涕,是否呕吐,是否拉肚子等等。为此,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症状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检测对象的病症状况。所述病症状况可通过设于血样测试设备外的键盘或触摸屏或与检测设备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上的app输入获得。这样,所述通讯模块将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绑定发送给医生端。医生能根据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进行初步诊断。

如图2,本发明一种家用血样测试系统,包括设于用户终端的家用血样测试设备,以及设于医生端的问诊模块。所述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发送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给问诊模块,所述问诊模块反馈问诊信息给用户终端。

所述问诊模块包括问诊信息单元、问诊建议单元。所述问诊信息单元用于基于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确定初步诊断。例如,结合腹泻、血检报告存在指标异常(如,超敏c指标、中性粒细胞相关数据异常,可能存在炎症),确定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或病毒性引起的肠胃炎。又例如,结合肚子痛、发高热、咽喉红肿、血检报告存在指标异常(如,超敏c指标、白细胞相关数据异常,可能存在炎症),确定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所述问诊建议单元,用于基于初步诊断,提供用户终端治疗建议。例如,针对前述初步诊断存在肠胃炎的,则提供用户终端治疗建议包括:a开具消炎药、止泻药等药物治疗建议;b去医院复查。又例如,针对前述初步诊断存在细菌性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建议a医院复查,进行b超检查,上述诊断结果需配合b超检验结果确定具体病症;b开具消炎药等药物治疗建议,在家观察。

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医生选择单元,根据用户终端需求将病症状况与报告/检测结果发送给对应医生端。由医生端经问诊信息单元、问诊建议单元反馈问诊信息给用户终端。当用户终端发送给医生端时,医生请求也被随之发送到问诊模块,医生选择单元根据医生请求中的医生信息,将该请求分配给对应医生。

所述问诊模块还包括复检单元,当用户终端接收问诊建议单元内的复检建议时触发,所述复检单元与对应医生端的医院系统连接,所述复检单元用于提供用户终端与就诊卡或医保卡绑定的医院检测单。用户终端接收复检建议可通过设于血样测试设备外的键盘或触摸屏或与检测设备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上的app输入确定信号实现。例如,当问诊建议单元包括b超检查时,复检单元触发,挂该医生所在医院的门诊号和b超检验单。病患可直接去医院做检查,拿着检查结果单再进行问诊。

本发明一种家用血样测试系统基于医疗app实现,医疗app获取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发送的测试信息和医生端的问诊信息,以实现用户终端和医生端的信息交互。该医疗app相当于一个物联网平台,用户信息在该平台上注册绑定个人用户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医保卡/就诊卡。个人用户信息与家用血样测试设备型号一一绑定。医疗app与血样测试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两者之间可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同时医疗app可调用现有的医联网平台,也可将医联网平台相互融合成统一的一个平台。该医疗app可开放医生端账号,便于医生登录获取医生请求信息,进而实现线上问诊。医疗app进行通知推送给病患或医生,及时提醒问诊结果和问诊请求。

本发明适用于常规病症的家庭初步检测,对于特别病症还需要医院问诊。并且,家庭初步检测仅作为参考,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等待等时间,还可以根据建议进行初步的简单家庭护理或药物治疗。对于医院而言,减少了医院人流量,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