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0254发布日期:2020-02-22 03:0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血液透析领域,具体是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在实际应用中,血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会温度下降的问题,进而市面上出现了用于血液加热的设备,但大多数设备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直接给血液加热控温,然而控温的均匀度以及加热的力度不易掌控,容易给血液造成局部过热或者局部未充分控温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包括加装有锁合板的手臂固定套,所述手臂固定套底部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该设备还包括安装有电源插孔的恒温盒,所述恒温盒安装在支撑底座侧边的所述手臂固定套上;

为了便于穿插血液输送管,所述恒温盒上穿插有穿插孔,且穿插孔四周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为了加热和保温分离,实现热源温度稳定,以便间接均匀控温,所述恒温盒内部安装有相互连通的加热系统和保温室,而在加热系统内部安装有回流管,回流管两端分别连接在内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控制阀a和控制阀b,保温室套设在穿插孔外部;

进而,血液输送管通过穿插孔限位固定在恒温盒上,加热系统将内部的空气加热后通入到保温室中,以及回流管实现了将加热系统内部的过热空气回流进行和冷空气中和,和温度未达标的过冷空气回流进行重新加热,加热和保温分离,实现热源温度稳定,以便间接均匀控温。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臂固定套是由两个铰接固定的半管组成,且两个半管内部均铺设有内垫,以及两个半管通过锁合板进行固定,锁合板上设置有多个挂扣。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系统和保温室之间安装有抽风机a和抽风机b,而在加热系统上设有曲型管,曲型管连接在控制阀a和控制阀b之间,控制阀a通过送风管连接在抽风机b上,以及控制阀b连接在抽风机a上。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曲型管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曲型管外侧加装有加热导电丝。

进而,抽风机a可将保温室内部热传导后的空气抽入到加热系统中,利用曲型管加热后,通过送风管和抽风机b导入到保温室内部。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座是由上层板,以及设置在上层板下端的底板组成,上层板和底板之间安装有升降系统,而在上层板上表面固定有铰接柱,铰接柱铰接在手臂固定套上,以及上层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杆,而支杆为伸缩杆。

进而,实现了手臂固定套在上层板上绕着铰接柱左右转动,并通过伸缩杆限位固定,以便固定手臂后,便于调整姿势,有利于提高舒适度。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系统上设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下端铰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转动杆,转动杆下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底板上,而在一侧的滑块上穿插有转把结构,转把结构转动固定在底板上。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把结构上设有螺纹杆,而滑块内部配合螺纹杆开设有螺纹孔。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有底垫,而底垫内部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血液输送管通过穿插孔限位固定在恒温盒上,加热系统将内部的空气加热后通入到保温室中,以及回流管实现了将加热系统内部的过热空气回流进行和冷空气中和,和温度未达标的过冷空气回流进行重新加热,加热和保温分离,实现热源温度稳定,以便间接均匀控温;

2、手臂固定套在上层板上绕着铰接柱左右转动,并通过伸缩杆限位固定,以便固定手臂后,便于调整姿势,有利于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恒温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恒温盒;2-穿插孔;3-电源插孔;4-支撑底座;5-手臂固定套;6-锁合板;

11-加热系统;12-抽风机a;13-保温室;14-抽风机b;15-控制阀a;16-回流管;17-送风管;18-曲型管;19-控制阀b;

41-上层板;42-支杆;43-铰接柱;44-转动杆;45-底板;46-底垫;47-转把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在实际应用中,血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会温度下降的问题,进而市面上出现了用于血液加热的设备,但大多数设备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直接给血液加热控温,然而控温的均匀度以及加热的力度不易掌控,容易给血液造成局部过热或者局部未充分控温的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

具体如图1所示,一种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包括加装有锁合板6的手臂固定套5,所述手臂固定套5底部安装有支撑底座4,所述该设备还包括安装有电源插孔3的恒温盒1,所述恒温盒1安装在支撑底座4侧边的所述手臂固定套5上;

以下请参考图1-3所示,

为了便于穿插血液输送管,所述恒温盒1上穿插有穿插孔2,且穿插孔2四周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为了加热和保温分离,实现热源温度稳定,以便间接均匀控温,所述恒温盒1内部安装有相互连通的加热系统11和保温室13,而在加热系统11内部安装有回流管16,回流管16两端分别连接在内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的控制阀a15和控制阀b19,保温室13套设在穿插孔2外部;

进而,血液输送管通过穿插孔2限位固定在恒温盒1上,加热系统11将内部的空气加热后通入到保温室13中,以及回流管16实现了将加热系统11内部的过热空气回流进行和冷空气中和,和温度未达标的过冷空气回流进行重新加热,加热和保温分离,实现热源温度稳定,以便间接均匀控温。

为了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具体的:

所述手臂固定套5是由两个铰接固定的半管组成,且两个半管内部均铺设有内垫,以及两个半管通过锁合板6进行固定,锁合板6上设置有多个挂扣。

所述加热系统11和保温室13之间安装有抽风机a12和抽风机b14,而在加热系统11上设有曲型管18,曲型管18连接在控制阀a15和控制阀b19之间,控制阀a15通过送风管17连接在抽风机b14上,以及控制阀b19连接在抽风机a12上。

优化的,所述曲型管18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优化的,所述曲型管18外侧加装有加热导电丝。

进而,抽风机a12可将保温室13内部热传导后的空气抽入到加热系统11中,利用曲型管18加热后,通过送风管17和抽风机b14导入到保温室13内部。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底座4是由上层板41,以及设置在上层板41下端的底板45组成,上层板41和底板45之间安装有升降系统,而在上层板41上表面固定有铰接柱43,铰接柱43铰接在手臂固定套5上,以及上层板41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杆42,而支杆42为伸缩杆。

进而,实现了手臂固定套5在上层板41上绕着铰接柱43左右转动,并通过伸缩杆限位固定,以便固定手臂后,便于调整姿势,有利于提高舒适度。

优化的,所述升降系统上设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下端铰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转动杆44,转动杆44下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底板45上,而在一侧的滑块上穿插有转把结构47,转把结构47转动固定在底板45上。

优化的,所述转把结构47上设有螺纹杆,而滑块内部配合螺纹杆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底板45底部安装有底垫46,而底垫46内部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弹簧。

进而实现了缓冲,以便提高下放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血液透析用的具有血液护理控温的固定设备,抽风机a12可将保温室13内部热传导后的空气抽入到加热系统11中,利用曲型管18加热后,通过送风管17和抽风机b14导入到保温室13内部,血液输送管通过穿插孔2限位固定在恒温盒1上,加热系统11将内部的空气加热后通入到保温室13中,以及回流管16实现了将加热系统11内部的过热空气回流进行和冷空气中和,和温度未达标的过冷空气回流进行重新加热,加热和保温分离,实现热源温度稳定,以便间接均匀控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