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135发布日期:2020-01-24 11:1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



背景技术:

冠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介入手术是开通狭窄的冠状动脉的最佳治疗手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两种穿刺途径为经桡动脉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无论哪种穿刺途径,术后术肢穿刺处血肿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由于冠心病患者多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血肿易扩散,大面积血肿易导致肢体疼痛不适、肿胀、皮下瘀斑、皮肤破损等,严重者甚至引起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处理血肿常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制动、抬高等方法,临床上的制动抬高方法为将术肢放于枕头上或将衣物折叠垫高,但由于时间较长患者极易挪动位置或疲劳而造成制动抬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的术肢极易挪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患者可将术肢放置在支撑架上,不用再担心处理血肿时由于挪动位置或疲劳影响抬高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包括底座、升降杆和托盘,托盘底部与升降杆的顶端铰接在一起,升降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座一侧设有可供第二支撑架的底座插入的空腔,第一支撑架的托盘一侧设有可供第二支撑架的托盘插入的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杆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杆和外杆,且内杆顶部与托盘铰接在一起,外杆的侧壁上自上而下设有若干个通孔,内杆上设有一个通孔,通过一个限位销将两个杆的通孔串接在一起以固定内杆和外杆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托盘与第二支撑架的托盘之间通过伸缩关节连接,伸缩关节的一端伸入到第一支撑架的托盘空腔内,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的托盘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座与第二支撑架的底座之间通过伸缩关节连接,伸缩关节的一端伸入到第一支撑架的底座空腔内,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的底座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托盘外部套设有可拆卸的防污罩。

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托盘与升降杆可拆卸连接,便于正在移动中的患者使用。

二、本实用新型中的托盘与底座可针对患者上下肢的不同长度进行伸缩调节,使病人术肢具有最佳的放置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杆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将托盘调节成角度合适的斜坡,使病人术肢具有最佳的放置效果。

四、本实用新型在托盘的外围套外罩,可以及时进行拆卸清洗,防止患者术肢受到感染。

五、本实用新型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提供制动抬高的平台,将术肢放置在支撑架上,可以有效的防止处理血肿时由于时间较长患者极易挪动位置或疲劳而影响抬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底座,4、升降杆,401、内杆,402、外杆,5、托盘,6、伸缩关节,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均包括底座3、升降杆4和托盘5,托盘5与升降杆4铰接在一起,升降杆4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托盘5为月牙形,如图1所示,可以防止病人被支撑架的棱角所伤;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底座3一侧设有可供第二支撑架2的底座3插入的空腔,第一支撑架1的托盘5一侧设有可供第二支撑架2的托盘5插入的空腔;所述升降杆4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杆401和外杆402,且内杆401的顶部与托盘5的底部铰接在一起,外杆402的侧壁上自上而下的设有若干个通孔,内杆401上设有一个通孔,通过一个限位销将两个杆的通孔串接在一起以固定内杆401和外杆402的位置,使患者能够将支撑架调节成适合自己需要的角度的斜坡,用来放置术肢,调节后的支撑架如图3所示。

如图2所示,当患者离开病床时,将内杆401与托盘5的接口处两端的卡扣7放平并抽出,将托盘5拆卸下来,便于正在移动中的患者使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的第一支撑架1的托盘5与第二支撑架2的托盘5之间通过伸缩关节6连接,伸缩关节6的一端伸入到第一支撑架1的托盘5空腔内,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1的托盘5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的底座3与第二支撑架2的底座3之间通过伸缩关节6连接,伸缩关节6的一端伸入到第一支撑架1的底座3空腔内,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1的底座3一侧固定连接。通过伸缩关节6可针对患者上下肢的不同长度进行伸缩调节,调节长度可以为40cm~80cm,使病人术肢具有最佳的放置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一个优化,即在托盘5的外部套设有可拆卸的防污罩,可以及时进行拆卸清洗,防止患者术肢受到感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