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牵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930发布日期:2020-07-07 14:1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牵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皮肤牵张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植皮方法具有供皮区感染、供皮区组织液外渗、肢体深静脉栓塞、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受皮区皮肤耐磨性差、创面愈合时间长、植皮区皮片挛缩、瘢痕形成影响美观及肢体功能等缺点。

现在多采用皮肤牵张器替代传统的植皮方法。主要通过力作用于皮肤,增加皮肤软组织的面积,用皮肤牵张法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建与修复。这种牵张创面周围健康的全层皮肤来闭合创面的方法,为创面提供临近的正常皮肤,即功能正常的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减少了植皮,且创面愈合满意度增加。

但在临床工作中,皮肤牵张器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皮肤牵张器不方便寻找着力的固定位置,如果使用黏胶覆盖皮肤表皮来固定传统的皮肤牵张器,会出现粘度不够,不能负重更大的牵拉力;

2.传统的皮肤牵张器在皮肤牵引过程中,皮肤牵引侧的边缘(伤口的口沿)容易内卷或内陷,导致皮肤愈合不理想。

3.传统皮肤牵张器在皮肤牵引过程中,可能导致牵引过度。

4.传统皮肤牵张器在受伤皮肤不在同一平面时候,不易固定。

5.传统皮肤牵张器调节繁琐。

6.缺损皮肤受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方便了固定,而且避免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在牵引过程中内卷或内陷的皮肤牵张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一种皮肤牵张器,所述牵张器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横梁、调节部件、牵引部件和粘黏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竖向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装配有所述横梁,该横梁的两端端部能够分别对应、同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竖向移动,并锁定;所述横梁沿该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调节部件设置在该横梁的条形滑槽内,能够以该调节部件自身为中心转动并锁定,能够沿所述横梁条形滑槽两端任意滑动并锁定,所述调节部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牵引部件沿该牵引部件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卡槽的卡扣接头,该牵引部件通过任意一个卡接接头与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卡接,所述牵引部件的任意一端端部与所述粘黏部连接,并且,该粘黏部的下表面与待牵引的皮肤粘接,保持待牵引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向牵引部件牵引的方向拉伸;当保持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横梁的位置不变,该调节部件自转,或者,所述牵引部件上不同位置的卡扣接头分别与所述调节部件的卡槽卡接时,能够改变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粘黏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竖向开设有左螺纹孔、右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左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的左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定;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右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的右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定。

所述调节部件为多个,每个调节部件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卡槽,这些卡槽沿周向方向均布在所述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上;所述牵引部件为多根,每根牵引部件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选择任意一个调节部件上的任意一个卡槽卡接。

进一步,所述牵引部件主要由牵引带、卡扣接头、弹簧和卡扣端头组成,所述牵引带呈长条状,所述牵引带沿该牵引带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卡槽的所述卡扣接头,该牵引带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与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卡接,所述牵引带的任意一端的端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卡扣端头固定连接,该卡扣端头卡接到所述粘黏部上表面上设置的、匹配于该卡扣端头的卡槽内。

更进一步,所述粘黏部为粘接板,该粘接板上表面的卡槽为两个。

进一步,所述牵张器还包括多个微调组件,所述微调组件主要由张紧带、导向块和支撑杆组成,所述张紧带沿该张紧带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接头,所述横梁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条沿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匹配于所述导向块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置于所述横梁的导向槽内,能够沿该导向槽两端任意滑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端部与所述导向块铰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两个卡槽,当微调一个牵引部件的牵引方向时,滑动所述微调组件至该牵引部件所对应的所述调节部件位置的侧下方,该牵引部件的卡接接头卡接到该微调组件支撑杆的一个卡槽内,所述张紧带上有一个卡接接头卡接到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个卡槽内,该张紧带上另外还有一个卡接接头卡接到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内。

所述调节部件为多个,每个调节部件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卡槽,这些卡槽沿周向方向均布在所述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上;所述牵引部件为多根,每根牵引部件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选择任意一个调节部件上的任意一个卡槽卡接;所述牵引部件主要由牵引带、卡扣接头、弹簧和卡扣端头组成,所述牵引带呈长条状,所述牵引带沿该牵引带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卡槽的所述卡扣接头,该牵引带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与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卡接,所述牵引带的任意一端的端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卡扣端头固定连接,该卡扣端头卡接到所述粘黏部上表面上设置的、匹配于该卡扣端头的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粘黏部为粘接板,该粘接板上表面的卡槽为两个。

另一方面:一种皮肤牵张器,所述牵张器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横梁、调节部件、牵引部件和粘黏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竖向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装配有所述横梁,该横梁的两端端部能够分别对应、同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竖向移动,并锁定;所述横梁沿该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调节部件至少为两个,螺接到所述横梁的螺纹孔内,并且所述调节部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牵引部件沿该牵引部件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卡槽的卡扣接头,该牵引部件通过任意一个卡接接头与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卡接,所述牵引部件的任意一端端部与所述粘黏部连接,并且,该粘黏部的下表面与待牵引的皮肤粘接,保持待牵引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向牵引部件牵引的方向拉伸;当所述牵引部件上不同位置的卡扣接头分别与所述调节部件的卡槽卡接时,能够改变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粘黏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竖向开设有左螺纹孔、右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左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的左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定;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右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的右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固定,而且避免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在牵引过程中内卷或内陷。具体地是,皮肤牵张器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直接作用并通过患者皮肤下的骨头作为支撑,或者,皮肤牵张器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固定在木质的底板的上表面上,将患者的待牵引部位放置并系绑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所在的该底板的上表面上。保证皮肤牵张器能够负重更大的牵拉力,同时,不会出现皮肤牵张器没有着力的固定位置的问题;牵引件始终具有一个把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向外牵引的角度,从而不会出现皮肤牵引侧的边缘的皮肤内卷或内陷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部件能够在横梁上往复移动,能够略微调整皮肤牵张器牵引力的牵引方向。即,临床上,患者皮肤伤口口沿(边缘)牵张的过程中,粘接粘黏部的皮肤生长情况(同一粘黏部所在下方的皮肤,有些位置的皮肤生长的快、有些位置的皮肤生长的慢)有所不同。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皮肤生长情况,略微调整皮肤牵张器牵引力的牵引方向,使牵引过程更合理。

3.可随意组合:(不使用横梁架)

4.可随意调整,改变力的方向,根据需要调整力的方向,从而使不同方向的皮肤向缺损部位生长。

5.横梁结构作为支点,避免破损皮肤受压,不易愈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第一支撑柱;101、201、401—锁紧螺母;2—第二支撑柱;3—横梁;301—条形滑槽;302—导向槽;4—调节部件;402—调节杆;403—调节帽;404、601、705—卡槽;5—牵引部件;501—牵引带;502、702—卡扣接头;503—弹簧;504—卡扣端头;6—粘黏部;7—微调组件;701—张紧带;703—导向块;70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皮肤牵张器,所述牵张器包括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横梁3、调节部件4、牵引部件5和粘黏部6。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固定,而且避免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在牵引过程中内卷或内陷。具体地是,皮肤牵张器的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直接作用并通过患者皮肤下的骨头作为支撑,或者,皮肤牵张器的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固定在木质的底板的上表面上,将患者的待牵引部位放置并系绑在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所在的该底板的上表面上。保证皮肤牵张器能够负重更大的牵拉力,同时,不会出现皮肤牵张器没有着力的固定位置的问题;牵引件始终具有一个把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向外牵引的角度,从而不会出现皮肤牵引侧的边缘的皮肤内卷或内陷的问题。

所述第一支撑柱1、所述第二支撑柱2竖向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1、所述第二支撑柱2之间装配有所述横梁3,该横梁3的两端端部能够分别对应、同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1、所述第二支撑柱2上竖向移动,并锁定,用于从整体上调整出一个牵引角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3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竖向开设有左螺纹孔、右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柱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左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3的左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该锁紧结构为锁紧螺母101)锁定;所述第二支撑柱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右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3的右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该锁紧结构为锁紧螺母201)锁定。当然,所述横梁3的两端端部也可以分别对应、竖向开设有左贯通孔、右贯通孔,将所述第一支撑柱1、所述第二支撑柱2分别对应置于左贯通孔、右贯通孔内,并能够上、下移动(滑动),通过卡箍或脚手架扣件锁定。

所述横梁3沿该横梁3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301,所述调节部件4设置在该横梁3的条形滑槽301内,能够以该调节部件4自身为中心转动并锁定,能够沿所述横梁3条形滑槽301两端任意滑动并锁定,所述调节部件4上设置有卡槽404。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4为多个,每个调节部件4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卡槽404,这些卡槽404沿周向方向均布在所述调节部件4的外周壁上;所述牵引部件5为多根,每根牵引部件5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选择任意一个调节部件4上的任意一个卡槽404卡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部件4主要由与所述条形滑槽301大小相匹配的、设置有外螺纹的调节杆402、调节杆402顶部一体成型的、呈圆形状的调节帽403和锁紧螺母401组成,并且,该调节帽403上沿周向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卡槽404。所述调节杆402穿过所述横梁3的条形滑槽301,穿过条形滑槽301下端的部分套设上锁紧螺母401,旋拧锁紧锁母,所述调节部件4的调节帽403与所述锁紧螺母401配合,分别压紧在所述横梁3上、下两端面上。松开锁紧螺母401,能够使调节杆402自转,也可以使调节杆402沿所述横梁3的条形滑槽301两端往复移动,旋转或移动到所需的状态后,再由锁紧螺母401锁定。

临床上,患者皮肤伤口口沿(边缘)牵张的过程中,粘接粘黏部6的皮肤生长情况(同一粘黏部6所在下方的皮肤,有些位置的皮肤生长的快、有些位置的皮肤生长的慢)有所不同。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皮肤生长情况,略微调整皮肤牵张器牵引力的牵引方向,使牵引过程更合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部件4能够在横梁3上往复移动,即可很好的解决上述患者同一粘接部所在下方的皮肤伤口口沿(边缘)的微调问题(微调牵引方向时,由于调节部件在横梁上的滑动、平移,调整牵引方向的同时会出现细微的牵引角度的变化,这里细微的牵引角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在后续针对牵引角度的调整中,做出调整)。

所述牵引部件5沿该牵引部件5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4卡槽404的卡扣接头502,该牵引部件5通过任意一个卡接接头与所述调节部件4上的卡槽404卡接,所述牵引部件5的任意一端端部与所述粘黏部6连接,并且,该粘黏部6的下表面与待牵引的皮肤粘接,保持待牵引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向牵引部件5牵引的方向拉伸,即可形成向外的角度。优选的,所述牵引部件5主要由牵引带501、卡扣接头502、弹簧503和卡扣端头504组成,所述牵引带501呈长条状,所述牵引带501沿该牵引带501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4卡槽404的所述卡扣接头502,该牵引带501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与所述调节部件4上的卡槽404卡接,所述牵引带501的任意一端的端部通过弹簧503与所述卡扣端头504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带501的任意一端的端部与弹簧503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该弹簧503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卡扣端头504固定连接),该卡扣端头504卡接到所述粘黏部6上表面上设置的、匹配于该卡扣端头504的卡槽601内(该卡扣端头504也可以直接与所述粘黏部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例如,粘接等)。

当保持所述调节部件4与所述横梁3的位置不变,该调节部件4自转,或者,所述牵引部件5上不同位置的卡扣接头502分别与所述调节部件4的卡槽404卡接时,能够改变所述调节部件4与所述粘黏部6之间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松开所述调节部件4上的锁紧螺母401,所述调节部件4的调节杆402自转,牵引部件5牵引会被缠绕到所述调节部件4的调节帽403上,从而缩短了所述调节部件4与所述粘黏部6之间的距离;所述牵引部件5牵引带501上的、不同位置的卡接接头与所述调节部件4调节帽403上的卡槽404配合(卡接)使用,同时,所述粘黏部6与所述牵引部件5牵引带501上的卡接接头卡接,调整牵引部件5牵引带501上两个卡接接头(在使用的两个卡接接头)的距离,实现增长或缩短了所述调节部件4与所述粘黏部6之间的距离(实际中,一般是用到缩短所述调节部件4与所述粘黏部6之间的距离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粘黏部6为粘接板,该粘接板的下表面具有医用胶水(医用胶水为常规成熟技术),优选的,该粘接板上表面的卡槽601为两个。在不存在皮肤内卷或内陷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成对使用粘接板和牵引部件5。具体的是,将成对的粘接板分别粘贴在患者伤口皮肤的两侧,在通过牵引部件5连接。

参见图2所示:临床上,患者皮肤伤口口沿(边缘)会因为患者体型的不同,一段皮肤表面高,一段皮肤表面低。牵张时,不同的粘黏部6所在下方的患者皮肤,就会需要施加不同角度的牵引力,以达到更好的牵张效果。优选的,所述牵张器还包括多个微调组件7,所述微调组件7主要由张紧带701、导向块703和支撑杆704组成,

所述张紧带701沿该张紧带701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接头702,

所述横梁3的前侧面和/或后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条沿横梁3长度方向设置的、匹配于所述导向块703的导向槽302,所述导向块703置于所述横梁3的导向槽302内,能够沿该导向槽302两端任意滑动(导向块703与导向槽302的设计方式为现有成熟技术),

所述支撑杆704的一端端部与所述导向块703铰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两个卡槽705,

当微调一个牵引部件5的牵引角度时,滑动所述微调组件7至该牵引部件5所对应的所述调节部件4位置的侧下方(横梁3的前侧下方或后侧下方),该牵引部件5的卡接接头卡接到该微调组件7支撑杆704的一个卡槽705内,所述张紧带701上有一个卡接接头卡接到所述支撑杆704的另一个卡槽705内,该张紧带701上另外还有一个卡接接头卡接到所述调节部件4上的卡槽404内。根据实际需要的牵引角度,扩张或缩短张紧带701的两个卡接接头(使用状态的两个卡接接头)间的距离。

另外,上述卡接接头与卡槽(404、601、705)的卡接连接为现有成熟的技术。

使用时,将粘接板粘接在患者伤口皮肤的口沿(边缘)位置处(粘接方式为现有成熟的方式。为了进一步确保粘接板与患者皮肤之间的稳固性,再使用缝合器[缝合器应用到本领域作为进一步固定的技术为现有成熟技术]通过粘接板上的多对小孔[例如,三对]加固固定),牵引部件5的一端与该粘接板卡接,其上的卡接接头卡接到调节部件4上的卡槽404内,使粘接在粘接板所在下方的患者皮肤受到牵引。根据粘接板所在下方的患者皮肤生长情况,在条形滑槽301上移动该调节部件4,微调这处(粘接板粘接的区域)患者皮肤。根据患者不同段皮肤的高、低不同,不同段的皮肤需要改变角度(这里角度指未使用微调组件7时,牵引部件5所形成的角度)时,再配合微调组件7使用,将牵引部件5上用于连接调节部件4的卡接接头取下,并将其卡接到支撑杆704的一个卡槽705内,再由张紧带701分别卡接调节部件4上的卡槽404和支撑杆704上的另一个卡槽705。具体的是,滑动所述微调组件7至该牵引部件5所对应的所述调节部件4位置的侧下方(横梁3的前侧下方或后侧下方),该牵引部件5的卡接接头卡接到该微调组件7支撑杆704的一个卡槽705内,所述张紧带701上有一个卡接接头卡接到所述支撑杆704的另一个卡槽705内,该张紧带701上另外再有一个卡接接头卡接到所述调节部件4上的卡槽404内。调节张紧带701上两个卡扣接头702间的距离(即,更换张紧带701与所述调节部件4上卡槽404的卡接接头),支撑杆704会相对于导向块703做出偏摆,从而改变牵引部件5牵引带501与对应所述支撑杆704所卡接的一端的竖向高度,使牵引带501形成不同的牵引角度,从而改变此处皮肤的牵引角度。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皮肤牵张器,所述牵张器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横梁、调节部件、牵引部件和粘黏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竖向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装配有所述横梁,该横梁的两端端部能够分别对应、同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竖向移动,并锁定;所述横梁沿该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调节部件至少为两个,螺接到所述横梁的螺纹孔内,并且所述调节部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牵引部件沿该牵引部件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卡槽的卡扣接头,该牵引部件通过任意一个卡接接头与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卡接,所述牵引部件的任意一端端部与所述粘黏部连接,并且,该粘黏部的下表面与待牵引的皮肤粘接,保持待牵引皮肤牵引侧的边缘向牵引部件牵引的方向拉伸;当所述牵引部件上不同位置的卡扣接头分别与所述调节部件的卡槽卡接时,能够改变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粘黏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竖向开设有左螺纹孔、右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左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的左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定;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匹配于右螺纹孔的外螺纹,螺接在所述横梁的右螺纹孔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定。

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为多个,每个调节部件上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卡槽,这些卡槽沿周向方向均布在所述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上;所述牵引部件为多根,每根牵引部件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选择任意一个调节部件上的任意一个卡槽卡接;所述牵引部件主要由牵引带、卡扣接头、弹簧和卡扣端头组成,所述牵引带呈长条状,所述牵引带沿该牵引带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匹配于所述调节部件卡槽的所述卡扣接头,该牵引带上的任意一个卡接接头均能够与所述调节部件上的卡槽卡接,所述牵引带的任意一端的端部通过弹簧与所述卡扣端头固定连接,该卡扣端头卡接到所述粘黏部上表面上设置的、匹配于该卡扣端头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粘黏部为粘接板,该粘接板上表面的卡槽为两个。

以上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