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轮抗疲劳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0556发布日期:2020-09-15 19: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轮抗疲劳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疲劳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滚轮抗疲劳垫。



背景技术:

抗疲劳垫主要是铺设在地面上,使用者踩在抗疲劳垫中,通过抗疲劳垫整体的弹性和抗疲劳垫表面的凸起对使用者的脚底进行适当的刺激以达到消除使用者疲劳的作用。抗疲劳垫的使用场景较为广泛,使用者在处于站立姿态时均可以使用抗疲劳垫缓解自己的疲劳,比如在厨房中,使用者可以在桌台前边处理食材边使用抗疲劳垫;在自动升降桌前使用者采用站立姿态时,可以站到抗疲劳垫中缓解长时间站立对自己产生的疲劳。

现有大多数抗疲劳垫采用橡胶发泡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xpe发泡材料、pvc发泡材料等制成,通过抗疲劳垫的弹性和设置在表面的各式各样的凸起对使用者的脚底进行按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使用者的站立疲劳,然而这种抗疲劳垫由于结构简单,按摩方式单一,实际实用效果极其有限,对使用者疲劳的缓解效果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滚轮抗疲劳垫,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抗疲劳垫按摩方式单一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滚轮抗疲劳垫。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滚轮抗疲劳垫,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组按摩部,所述按摩部包括若干第一弹性凸起,若干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呈阵列分布在所述垫板上;该抗疲劳垫还包括两个圆柱形按摩滚轮,所述按摩滚轮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所述按摩滚轮在所述按摩部上滚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和所述按摩凸起对所述按摩滚轮的运动轨迹起导向作用。

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弹性凸起为条状的凸起,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平行,所述按摩部中的各个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成一列且两个所述按摩部中的各个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弹性凸起与所述垫板为一体设置。

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弹性凸起,所述第二弹性凸起位于两组所述按摩部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凸起与所述垫板为一体设置。

所述垫板上沿所述垫板上表面的边缘处还围设有一圈凸起边框,所述凸起边框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分别放置两个所述按摩滚轮的放置槽。

两个所述放置槽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按摩部中所述第一弹性凸起均布的方向上。

所述第一弹性凸起用于与使用者接触的一侧和所述按摩凸起用于与使用者接触的一侧均倒有圆角。

所述垫板和所述按摩滚轮均为弹性材质,所述按摩滚轮的硬度不小于所述垫板的硬度。

所述垫板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垫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靠近所述垫板上表面一侧设置的顶板和靠近所述垫板下表面一侧设置的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顶板背向所述加热元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的第一触点,所述顶板背向所述加热元件的一侧还竖直设置有若干起支撑作用的内管,各个所述内管中均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电机构和若干用于容纳所述内管和所述弹性元件的外管,所述外管设置的数量与所述内管设置的数量相同,所述供电机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触点的正下方;各个所述内管分别位于各个所述外管中,使用者踩入该抗疲劳垫后压缩所述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以使所述加热元件在所述供电机构的供电下工作。

所述按摩滚轮内部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凸起边框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吸附所述按摩滚轮的第二磁块,两个所述第二磁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放置槽的正下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垫板和按摩滚轮的设置使得该抗疲劳垫具有多种按摩方式供使用者进行选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使用需求选择直接站在垫板上,通过垫板上的第一弹性凸起进行脚底按摩,也可以通过第二弹性凸起对脚底进行按摩,还可以将脚搁在凸起边框上使得脚踝处的关节、肌肉和韧带得到活动和放松;此外使用者还可以利用按摩滚轮对脚底进行按摩。这样的设计使得该抗疲劳垫相对于现有的抗疲劳垫具有更加丰富的按摩方式,在加强按摩脚底的同时,带来了更大幅度和频率的脚部及腿部运动,进一步优化了疲劳缓解作用,适用范围广,按摩效果好,有助于缓解使用者的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滚轮抗疲劳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滚轮抗疲劳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滚轮抗疲劳垫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滚轮抗疲劳垫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滚轮抗疲劳垫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滚轮抗疲劳垫的按摩滚轮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板;2、按摩滚轮;3、按摩部;4、第一弹性凸起;5、按摩凸起;6、第二弹性凸起;7、凸起边框;8、放置槽;9、加热装置;10、顶板;11、底板;12、加热元件;13、第一触点;14、第二触点;15、内管;16、弹性元件;17、外管;18、供电机构;19、第一磁块;20、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至7所示,一种滚轮抗疲劳垫,包括垫板1。

参照附图1、2、7所示,垫板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组按摩部3,按摩部3包括若干第一弹性凸起4,若干第一弹性凸起4呈阵列分布在垫板1上;该抗疲劳垫还包括两个圆柱形按摩滚轮2,按摩滚轮2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5;按摩滚轮2在按摩部3上滚动时,第一弹性凸起4和按摩凸起5对按摩滚轮2的运动轨迹起导向作用。本方案中,通过垫板1和按摩滚轮2的设置实现了两种按摩方式。使用者可以直接将脚踩在按摩部3中,利用第一弹性凸起4对自己的脚底进行按摩;另外,使用者还可以利用按摩滚轮2来缓解自己的疲劳,在使用按摩滚轮2时,使用者可将按摩滚轮2放在按摩部3中,通过将脚踩在按摩滚轮2上使得按摩滚轮2在使用者的脚底面往返滚动,由于按摩滚轮2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5,按摩滚轮2往返滚动时通过按摩凸起5对使用者脚底的不同部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缓解使用者疲劳的效果,使用者在来回滚动按摩滚轮2的同时带来了更大幅度和频率的脚部腿部运动,进一步优化了对使用者站立疲劳的缓解作用。按摩滚轮2的长度为140mm,这样的长度设计适应了大多数使用者脚掌的尺寸,适用范围广。

参照附图1、2、7所示,垫板1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第一弹性凸起4为条状的凸起,第一弹性凸起4的长度方向与垫板1的上表面平行,按摩部3中的各个第一弹性凸起4垂直于第一弹性凸起4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成一列且两个按摩部3中的各个第一弹性凸起4相互平行;第一弹性凸起4与垫板1为一体设置。垫板1整体具有弹性,使用者踩在带弹性垫板平面上时,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站立疲劳,按摩凸起5为条状凸起,按摩凸起5沿按摩滚轮2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且若干按摩凸起5在按摩滚轮2的侧面周向均布成一圈。按摩滚轮2在按摩部3中滚动时,按摩滚轮2通过各个按摩凸起5的设置始终与按摩部3中的第一弹性凸起4保持啮合的状态,以使第一弹性凸起4对按摩滚轮2的滚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使用者在滚动按摩滚轮2时,按摩滚轮2不易从使用者的脚底滑脱或跑偏。

参照附图1、2、7所示,垫板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弹性凸起6,第二弹性凸起6位于两组按摩部3之间,第二弹性凸起6与垫板1为一体设置。第二弹性凸起6为一个半球形凸起,第二弹性凸起6的直径为8mm-20mm,使用者在使用时还可以将脚放置在第二弹性凸起6上,缓解第一弹性凸起4或按摩凸起5对使用者脚底进行按摩时带来的酸痛感。

参照附图1、2、7所示,垫板1上沿垫板1上表面的边缘处还围设有一圈凸起边框7,凸起边框7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分别放置两个按摩滚轮2的放置槽8。使用者可以将脚踩在凸起边框7上,根据踩的位置不同,凸起边框7能实现对实用者脚踝各个方向上的拉压按摩,进一步缓解了使用者的脚部疲劳。凸起边框7具有弹性,使用者踩在凸起边框7不同高度或倾角不同的位置,通过改变脚腕受力,腿部曲度,重心变换等可以进一步缓解长时间单一姿势站立的肢体疲劳。放置槽8的设置可用于容纳按摩滚轮2,防止了按摩滚轮2由于无适当的固定放置位置容易丢失或者使用者无意中踩踏到按摩滚轮2导致扭伤或滑倒的状况发生。

参照附图1、2、7所示,两个放置槽8分别设置在两个按摩部3中第一弹性凸起4均布的方向上。放置槽8朝向第一弹性凸起4一侧的侧壁高度低于放置槽8其他方向上的侧壁高度,放置槽8朝向第一弹性凸起4的一侧的侧壁高度低于按摩滚轮2放置在放置槽8中时按摩滚轮2轴线的高度1mm-5mm。这样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需要使用按摩滚轮2时,可以通过脚直接将按摩滚轮2从放置槽8中拨入到按摩部3中,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参照附图1、2、7所示,第一弹性凸起4用于与使用者接触的一侧和按摩凸起5用于与使用者接触的一侧均倒有圆角。圆角的设置优化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使得第一弹性凸起4和按摩凸起5对使用者的刺激处于使用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参照附图1、2、7所示,垫板1和按摩滚轮2均为弹性材质,按摩滚轮2的硬度不小于垫板1的硬度。弹性材质可以为聚氨酯发泡材料。不同硬度的设置为使用者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刺激,已达到使用者不同的按摩需求,实用性强。

参照附图4至6所示,垫板1还包括加热装置9,加热装置9设置在垫板1的上表面与垫板1的下表面之间,加热装置9包括靠近垫板1上表面一侧设置的顶板10和靠近垫板1下表面一侧设置的底板11,顶板10与垫板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加热元件12,顶板10背向加热元件12的一侧设置有与加热元件12电连接的第一触点13,顶板10背向加热元件12的一侧还竖直设置有若干起支撑作用的内管15,各个内管15中均设置有弹性元件16;底板11上设置有供电机构18和若干用于容纳内管15和弹性元件16的外管17,外管17设置的数量与内管15设置的数量相同,供电机构18朝向顶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触点14,第二触点14位于第一触点13的正下方;各个内管15分别位于各个外管17中,使用者踩入该抗疲劳垫后压缩弹性元件16使得第一触点13与第二触点14接触以使加热元件12在供电机构18的供电下工作。垫板1在制作时内部留有放置加热装置9的内腔,将加热装置9安装入垫板1内部后,再采用与垫板1相同的材料将安装口密封,使得使用者通过肉眼观察垫板1的底部无法看到缝隙。加热元件12可以采用电热毯中所使用的类似的加热元件12,如软索式电热元件,也可以采用加热丝等其他具有加热功能的元件;弹性元件16可以为弹簧;供电机构18可以为现有的电池供电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通过插头接入家庭的交流电进行供电的形式等。当垫板1上没有人站立时,第一触点13与第二触点14在弹性元件16弹力的支撑作用下分离,此时加热元件12不工作;当使用者踩在垫板1上时,弹性元件16受力压缩,顶板10向底板11靠近使得第一触点13与第二触点14接触,供电装置向加热元件12供电使得加热元件12工作,加热元件12产生的热量透过垫板1的上表面向使用者的脚底传导,使用者在感受第一弹性凸起4带来的刺激感时还能感受到热量带来的舒适感,有助于缓解使用者的疲劳感。

参照附图3所示,按摩滚轮2内部设置有第一磁块19,凸起边框7内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吸附按摩滚轮2的第二磁块20,两个第二磁块20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槽8的正下方。第一磁块19和第二磁块20在凸起边框7和按摩滚轮2通过注塑成形等工艺制作时分别设置在凸起边框7和按摩滚轮2当中。第一磁块19和第二磁块20的设置使得当按摩滚轮2放置在放置槽8中时不易脱落,有效的防止了使用者在移动该抗疲劳垫时,按摩滚轮2在惯性或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防止槽中脱落。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采用不同的使用方式。该抗疲劳垫上的垫板1、凸起边框7、第一弹性凸起4、第二弹性凸起6、按摩滚轮2、按摩凸起5均具有弹性,使用者可以直接将脚踩在按摩部3中,利用第一弹性凸起4对自己的脚底进行按摩;另外,使用者还可以利用按摩滚轮2来缓解自己的疲劳,在使用按摩滚轮2时,使用者可将按摩滚轮2放在按摩部3中,通过将脚踩在按摩滚轮2上使得按摩滚轮2在使用者的脚底面往返滚动,由于按摩滚轮2上设置有若干按摩凸起5,按摩滚轮2往返滚动时通过按摩凸起5对使用者脚底的不同部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缓解使用者疲劳的效果,使用者在来回滚动按摩滚轮2的同时还运动了腿部,因此本方案的设计还可以对使用者的腿部疲劳进行缓解。按摩滚轮2的长度为140mm,这样的长度设计适应了大多数使用者脚掌的尺寸,适用范围广。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