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6692发布日期:2021-01-15 14:0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置器具。本申请基于2018年10月24日在美国临时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第62/749,877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处置器具(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处置器具具有与线连接、从供线贯穿的护套暴露的活检钳子、把持钳子或者内窥镜夹具等处置机构。处置器具经由内窥镜通道到达处置对象部位。处置机构通过使线相对于护套移动而进行动作,从而进行处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着眼于,根据使用时的弯曲程度改变护套的实质上的长度,从而改变使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动作所需的操作行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设有止挡件,该止挡件限制与线连接且使线行进的滑动件(第2搭指件)能够相对于护套相对移动的范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利用止挡件再现适当需要的操作行程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706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要使内窥镜夹具到达处置对象部位的情况下,若在臂构件打开的状态下使内窥镜夹具在内窥镜通道内移动,则臂构件的顶端有可能与内窥镜通道接触而损伤内窥镜通道。内窥镜夹具的臂构件被向顶端侧施力。因此,为了防止内窥镜通道的损伤,使用者需要一边克服施力地牵拉滑动件,一边维持臂构件收纳于在护套的顶端设置的管的状态而使内窥镜夹具到达处置对象部位。

在要使活检钳子、把持钳子到达处置对象部位的情况下,若在杯、把持部从设于护套的顶端的管暴露的状态下使其在内窥镜通道内前进,则杯、把持部的顶端有可能与内窥镜通道接触而损伤内窥镜通道。为了防止内窥镜通道的损伤,使用者需要在牵拉滑动件的状态下,一边维持杯、把持部收纳于管的状态,一边使活检钳子到达处置对象部位。

然而,通常而言,使用者一边牵拉滑动件一边使处置器具到达处置对象部位的操作较为困难。在处理内窥镜夹具的情况下,在一边牵拉滑动件一边使内窥镜夹具到达处置对象部位时,由于牵拉滑动件的力过强,有可能错误地使内窥镜夹具锁定。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到达处置对象部位之前、使用者不需要牵拉滑动件的动作的处置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处置器具包括:臂构件,其能够开闭;线,其顶端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结于所述臂构件;护套,其供所述线贯穿;管,其供所述线贯穿,设于所述护套的顶端,用于收纳所述臂构件;弹性构件;操作部,其与所述护套的基端连结;滑动件,其与所述线的基端连结,以能够朝向所述操作部的顶端和基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操作部;以及滑动件限制机构,其配置于所述操作部的所述顶端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滑动件的动作,所述臂构件具有收纳于所述管的第1位置和从所述管的顶端放出的第2位置,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对所述臂构件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施力的力,所述滑动件具有将所述臂构件配置于所述第1位置的待机范围和将所述臂构件配置于所述第2位置的动作范围,所述滑动件限制机构具有将所述滑动件的动作限制于所述待机范围的第1状态和将所述滑动件的动作限制于所述待机范围加上所述动作范围的第2状态,通过使用者施加外力而使所述滑动件从所述待机范围前进至所述动作范围,从而所述滑动件限制机构从所述第1状态转变到所述第2状态,所述臂构件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处置器具,能够提供一种在到达处置对象部位之前、使用者不需要牵拉滑动件的动作的处置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使用开始前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内窥镜夹具周围的放大剖视图,且是臂构件为打开状态的图。

图3是从图2的状态起使臂构件成为闭合状态的图。

图4是从图3的状态起使内窥镜夹具脱离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在护套为笔直的状态下使臂构件成为打开状态的图。

图6是从图5的状态起使滑动件移动至操作部的基端侧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使用开始前的图。

图8是从图7的状态起使滑动件移动至顶端侧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图8的状态起使滑动件移动至动作范围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从图9的状态起使滑动件移动至待机范围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护套弯曲的状态下的待机范围的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护套弯曲的状态下的动作范围的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护套卷绕1圈的状态下的待机范围的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护套卷绕1圈的状态下的动作范围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滑动件限制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滑动件限制机构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使用开始前的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在护套为笔直的状态下成为动作范围的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在护套弯曲的状态下成为动作范围的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处置器具的剖视图,且是在护套卷绕1圈的状态下成为动作范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是为了使例如内窥镜夹具ec经由内窥镜通道到达处置对象部位并进行操作而使用的装置。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处置器具1包括操作部2、滑动件3、滑动件限制机构4、线5、护套6以及内窥镜夹具ec。

操作部2是为了供使用者把持处置器具1而设置的。在操作部2的基端2p侧设有例如为椭圆形状的孔的搭指部2f。使用者将大拇指插入搭指部2f而把持处置器具1。

滑动件3是为了借助线5使内窥镜夹具ec向顶端侧或者基端侧移动而设置的。滑动件3以能够在操作部2的基端2p与顶端2t之间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操作部2。使用者例如用食指和中指夹持滑动件3,通过使滑动件3向操作部2的基端2p侧和顶端2t侧移动,而使内窥镜夹具ec向顶端侧和基端侧移动。

滑动件限制机构4是为了克服内窥镜夹具ec所具有的向顶端侧的施力而限制滑动件3的移动而设置的。滑动件限制机构4供线5贯穿,设于操作部2的顶端2t与滑动件3之间。

滑动件限制机构4包括抓持部(第1构件)41和被抓持部(第2构件)42。抓持部41和被抓持部42分别具有供线5沿着轴向贯穿的中空部分,具有关于轴线对称的形状。

抓持部41和被抓持部42构成棘爪机构。在随着滑动件限制机构4收缩,抓持部41和被抓持部42抵接并向相互交错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抓持部41的突起41p和被抓持部42的突起42p能够相互越过而交错。若突起41p和突起42p相互越过,则突起41p与突起42p卡合,从而阻止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被抓持部42的突起42p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轴向设有1个,但也可以设有多个。

线5是为了使内窥镜夹具ec随着滑动件3的行进而向顶端侧移动而设置的。线5的顶端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内窥镜夹具ec连结,基端与滑动件3连结。

护套6是为了辅助内窥镜夹具ec的动作而设置的。护套6的基端与操作部2的顶端2t连结,护套6供线5贯穿,使内窥镜夹具ec在顶端暴露。

内窥镜夹具ec是为了对形成于人体的开口、血管等进行结扎而设置的。内窥镜夹具ec包括弹性构件7、管8以及臂构件9。

如图1和图2所示,臂构件9在被管8推压而成为闭合状态的第1位置与从管8放出并在臂构件9本身的施力的作用下成为打开状态的第2位置之间转变。

弹性构件7是为了在线5向顶端侧移动了的情况下使臂构件9可靠地向顶端侧移动而转变到第2位置而设置的。弹性构件7在臂构件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恢复力对臂构件9向第2位置施力。弹性构件7在线5向顶端侧移动了的情况下通过恢复力使臂构件9向顶端侧移动,在臂构件9转变到第2位置时,将臂构件9从施力中释放。

滑动件3通过自待机范围wa前进,从而向动作范围aa移动,该待机范围wa是将臂构件9配置于第1位置的范围,该动作范围aa是将臂构件9配置于第2位置的范围。

在经由滑动件3自弹性构件7受到的压缩力的作用下,抓持部41的突起41p和被抓持部42的突起42p不相互越过。

说明处置器具1的动作。图1是使用开始前的图。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护套6为笔直的状态。由弹性构件7产生的向顶端侧的施力作用于臂构件9。另外,由滑动件限制机构4产生的朝向基端侧的力经由线5和滑动件3作用于臂构件9。由弹性构件7产生的施力与由滑动件限制机构4产生的力平衡,臂构件9在第1位置静止。滑动件限制机构4将滑动件3的动作限制于待机范围wa(第1状态)。

使用者不对滑动件3施加力地将操作部2压入,从而使处置器具1经由未图示的内窥镜通道到达处置对象部位。此时,维持第1状态。

如图2所示,在使用者使处置器具1到达处置对象部位,使内窥镜夹具ec与开口i相对时,使用者使滑动件3向顶端侧行进而前进,使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

如图3所示,使用者通过拉回滑动件3,使臂构件9处于第1位置,从而利用臂构件抓取开口i的缘而封堵开口i。

如图4所示,使用者通过以超过一定量的力牵拉滑动件3,而使臂构件9从线5脱离。自线5脱离了的臂构件9被管8推压而维持闭合状态,一边堵塞开口i一边留置于处置对象部位。

如图5所示,处置器具1施加抓持部41的突起41p越过被抓持部42的突起42p的力而使滑动件3前进,从而臂构件9成为第2位置。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4收缩,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如图6所示,当在滑动件限制机构4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滑动件3拉回至待机范围wa时,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1位置。若使用者解除对滑动件3施加的力,则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向动作范围aa移动而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2位置。因此,即使抓取开口i的缘而封堵开口i的动作失败,也能够重新抓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在待机范围wa内,臂构件9的向顶端侧的施力经由线5和滑动件3被滑动件限制机构4抑制。因此,在一边将臂构件9收纳于管8一边使处置器具1到达处置对象部位时,使用者不需要牵拉滑动件3。

接下来,参照图7~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a与处置器具1同样地,是为了使例如内窥镜夹具ec经由内窥镜通道到达处置对象部位并进行操作而使用的装置。处置器具1a是在处置器具1中代替滑动件限制机构4而具备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结构。因此,仅说明对代替滑动件限制机构4而具备滑动件限制机构4a有影响的事项。

如图7所示,滑动件限制机构4a包括抓持部(第1构件)41、被抓持部(第2构件)42以及弹簧43。弹簧43被抓持部41和被抓持部42夹持。抓持部41和被抓持部42分别具有供线5沿着轴向贯穿的中空部分,具有关于轴线对称的形状。滑动件限制机构4a通过施加比弹簧43的恢复力大的轴向的压缩力而收缩。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抓持部42的突起42p沿着轴向设有3个,但至少设有1个即可。

说明处置器具1a的动作。图7是使用开始前的图。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弹性构件7的施加于臂构件9的施力与由弹簧43产生的基端的力平衡,臂构件9在第1位置静止。滑动件3因弹簧43受到相对于前进的阻力。

图8是使用者在护套6为笔直的状态下以维持臂构件9处于第1位置的范围的行程量使滑动件3向顶端侧行进了的状态的图。在该范围下,抓持部41与被抓持部42不卡合。若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则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弹簧43的恢复力克服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滑动件限制机构4a将滑动件3推回。滑动件限制机构4a将滑动件3的动作限制于待机范围wa(第1状态)。

如图9所示,对于处置器具1a而言,在护套6为笔直的状态下,抓持部41的突起41p越过被抓持部42的最靠基端侧的突起42p,施加克服弹簧43的恢复力的力而使滑动件3前进,从而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4a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收缩是突起41p与突起42p卡合而使弹簧43的恢复无效的不可逆的收缩。

在该状态下,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不会因弹簧43的恢复力而将滑动件3向基端侧推回。因此,即使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也维持于动作范围aa。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4a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如图10所示,当在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滑动件3拉回至待机范围wa时,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1位置。若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则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向动作范围aa移动而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2位置。因此,即使抓取开口i的缘而封堵开口i的动作失败,也能够重新抓取。

如图11所示,对于处置器具1a而言,在护套6弯曲的状态下,护套6实质上伸长。护套6实质上伸长,从而护套6对内窥镜夹具ec施加向顶端侧的力。因此,滑动件限制机构4a经由线5和滑动件3被压缩而收缩,使滑动件3向顶端侧前进。相比于护套6为笔直的状态的情况,待机范围wa向操作部2的顶端2t侧扩大。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收缩是基于弹簧43的弹性变形的可逆的收缩。

图11是在护套6弯曲的状态下维持臂构件9处于第1位置的范围的状态的图。在该范围内,抓持部41与被抓持部42不卡合。在该范围内,使用者使滑动件3向顶端侧行进,若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则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弹簧43的恢复力克服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滑动件限制机构4a将滑动件3推回。滑动件限制机构4a将滑动件3的动作限制于待机范围wa(第1状态)。

如图12所示,在护套6弯曲的状态下,抓持部41的突起41p从被抓持部42的最靠基端侧越过从顶端突出的突起42p,施加克服弹簧43的恢复力的力,使滑动件3前进,从而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滑动件限制机构4a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处于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收缩是突起41p与突起42p卡合而使弹簧43的恢复无效的不可逆的收缩。

在该状态下,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不会在弹簧43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将滑动件3向基端侧推回。因此,即使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也维持于动作范围aa。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4a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当在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滑动件3拉回到待机范围wa时,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1位置。若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则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移动至动作范围aa而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2位置。因此,即使抓取开口i的缘而封堵开口i的动作失败,也能够重新抓取。

如图13所示,对于处置器具1而言,在护套6卷绕1圈的状态下,护套6实质上伸长。通过护套6实质上伸长,从而护套6对内窥镜夹具ec施加向顶端侧的力。因此,滑动件限制机构4a经由线5和滑动件3被压缩而收缩,使滑动件3向顶端侧前进。相比于护套6弯曲的状态的情况,待机范围wa向操作部2的顶端2t侧扩大。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收缩是基于弹簧43的弹性变形的可逆的收缩。

图13是在护套6卷绕1圈的状态下维持臂构件9处于第1位置的范围的状态的图。在该范围下,抓持部41与被抓持部42不卡合。在该范围下使用者使滑动件3向顶端侧行进,若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则滑动件限制机构4的弹簧43的恢复力克服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滑动件限制机构4a将滑动件3推回。滑动件限制机构4a将滑动件3的动作限制于待机范围wa(第1状态)。

如图14所示,在护套6卷绕1圈的状态下,抓持部41的突起41p越过被抓持部42的最靠顶端侧的突起42p,通过施加克服弹簧43的恢复力的力而使滑动件3前进,从而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4a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滑动件限制机构4a的收缩是突起41p与突起42p卡合而使弹簧43的恢复无效的不可逆的收缩。

在该状态下,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不会在弹簧43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将滑动件3向基端侧推回。因此,即使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也维持于动作范围aa。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4a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当在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滑动件3拉回到待机范围wa时,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1位置。若使用者解除施加于滑动件3的力,则在弹性构件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动件3移动到动作范围aa,臂构件9再次处于第2位置。因此,即使抓取开口i的缘而封堵开口i的动作失败,也能够再次抓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a,无论护套6的弯曲状态如何,在待机范围wa内臂构件9的向顶端侧的施力都经由线5和滑动件3被滑动件限制机构4a抑制。因此,无论护套6的弯曲状态如何,在一边将臂构件9收纳于管8一边使处置器具1到达处置对象部位时,使用者都不需要牵拉滑动件3。

而且,弹簧43具有相对于滑动件3的前进的阻力,因此即使使用者不牵拉滑动件3,臂构件9也不会飞出,例如臂构件9不会飞出而损伤处置对象部位的粘膜。

接下来,参照图15~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b与处置器具1同样地,是为了使例如内窥镜夹具ec经由内窥镜通道到达处置对象部位并进行操作而使用的装置。处置器具1b是在处置器具1a中代替滑动件限制机构4a而具备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结构。

图15是处置器具1b的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立体图。图16是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俯视图。如图15和图16所示,滑动件限制机构10是盘簧,随着从内侧的圈到外侧的圈,圈在轴向上分离。

滑动件限制机构10以随着沿轴向施加的压缩力变大而从内侧的圈开始依次屈服的方式进行强度设计。第2圈12的屈服点f2比最靠内侧的圈11的屈服点f1大。第3圈13的屈服点f3比第2圈12的屈服点f2大。

对于滑动件限制机构10而言,盘簧的圈数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支承圈14之外沿着轴向设有3圈,但至少设有1圈即可。

说明处置器具1b的动作。处置器具1b的动作与处置器具1的动作的不同点仅在于滑动件限制机构4a与滑动件限制机构10在轴向上的尺寸缩小的形态的差别。因此,说明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轴向的尺寸缩小的形态。

图17是使用开始前的图。在使用开始前的状态下,由滑动件限制机构10产生的朝向基端侧的力经由线5和滑动件3作用于臂构件9。由弹性构件7产生的施力与由滑动件限制机构10产生的力平衡,臂构件9在第1位置静止。

处置器具1b在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弹性的作用下将滑动件3的动作限制于待机范围wa(第1状态)。

如图18所示,处置器具1b在护套6为笔直的状态下以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的行程量对圈11作用压缩力f1而使圈11屈服。通过圈11屈服,从而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轴向的尺寸缩小。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10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如图19所示,对于处置器具1b而言,在护套6弯曲的状态下,护套6实质上变长,以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的行程量对圈12作用压缩力f2而使圈12屈服。通过圈12屈服,从而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轴向的尺寸缩小。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10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如图20所示,对于处置器具1b而言,在护套6卷绕1圈的状态下,护套6实质上变长,以臂构件9处于第2位置的行程量对圈13作用压缩力f3而使圈13屈服。通过圈13屈服,滑动件限制机构10的轴向的尺寸缩小。通过滑动件限制机构10收缩,从而使滑动件3的动作的范围成为待机范围wa和动作范围aa(第2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b,无论护套6的弯曲状态如何,在待机范围wa内,臂构件9的向顶端侧的施力经由线5和滑动件3被滑动件限制机构10抑制。因此,无论护套6的弯曲状态如何,在一边将臂构件9收纳于管8一边使处置器具1到达处置对象部位时,使用者都不需要牵拉滑动件3。

而且,滑动件限制机构10具有相对于滑动件3的前进的阻力,因此即使使用者不牵拉滑动件3,臂构件9也不会飞出,例如臂构件9不会飞出而损伤处置对象部位的粘膜。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以下所示的变形例中示出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地组合而构成。

例如,处置器具1和处置器具1a也可以是抓持部41与滑动件3成为一体的结构和被抓持部42与操作部2成为一体的结构中的一个结构。

处置器具1和处置器具1a也可以将抓持部41配置于顶端侧,将被抓持部42配置于基端侧。

处置器具1、处置器具1a以及处置器具1b也可以是臂构件为钳子的活检钳子或者把持钳子。

处置器具1b的滑动件限制机构10既可以不是盘簧,也可以是沿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相连的屈服点不同的多个弹簧。

处置器具1的滑动件限制机构4、处置器具1a的滑动件限制机构4a或者处置器具1a的滑动件限制机构10既可以预先安装于处置器具1、处置器具1a或者处置器具1b,也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时进行安装。

处置器具1、处置器具1a以及处置器具1b的内窥镜夹具ec也可以不具备弹性构件7。通过臂构件9被向打开状态施力,臂构件9的顶端从管8暴露,从而臂构件9与管8的顶端抵接。由此,臂构件9对管8的顶端施加向基端侧的力,在其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臂构件9被向顶端侧施力,因此即使不具备弹性构件7,臂构件9也被向顶端侧施力。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处置器具;2、操作部;2p、基端;2t、顶端;3、滑动件;4、4a、滑动件限制机构;41、抓持部(第1构件);41p、突起;42、被抓持部(第2构件);42p、突起;43、弹簧;5、线;6、护套;7、弹性构件;8、管;9、臂构件;10、滑动件限制机构;11、12、13、圈;14、支承圈;wa、待机范围;ec、内窥镜夹具;aa、动作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