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5081发布日期:2020-05-26 16:2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细胞免疫疗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机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2019年9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结合血液检测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的新型检测技术,可更早、更准确地检测出肺癌,有助于患者尽早开始治疗

肺癌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亚硝胺均有很强的致癌活性。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最终癌变。2、职业和环境接触:肺癌是职业癌中最重要的一种,估约10%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现已证明以下几种职业环境致癌物增加肺癌的发生率:铝制品的副产品、砷、石棉、铬化合物、焦炭炉、芥子气、含镍的杂质和氯乙烯。长期接触铍、镉、硅、福尔马林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均能引发肺癌。3、电离辐射:肺脏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电离辐射致肺癌的最初证据来自schneeberg-joakimov矿山的资料,该矿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高,诱发的多是支气管的小细胞癌。美国曾有报道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工70%~80%死于放射引起的职业性肺癌,以鳞癌为主,从开始接触到发病时间为10~45年,平均时间为25年,平均发病年龄为38岁。氡及其子体的受量积累超过120工作水平日时发病率开始增高,而超过1800工作水平日则更显著增加达20~30倍。将小鼠暴露于这些矿山的气体和粉尘中,可诱发肺肿瘤。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患肺癌者显著增加。beebe在对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终身随访时发现,距爆心小于1400m的幸存者较距爆心1400~1900m和2000m以外的幸存者,其死于肺癌者明显增加。4、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致使癌变,但较为少见。5、遗传等因素: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6、大气污染: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和交通发达地区,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大气污染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率可能互相促进,起协同作用。

肺癌的播散转移途径有:1、直接扩散:靠近肺外围的肿瘤可侵犯脏层胸膜,癌细胞脱落进入胸膜腔,形成种植性转移;中央型或靠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脏壁层胸膜、胸壁组织及纵隔器官。2、血行转移:癌细胞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后,可转移到体内任何部位,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脑、肺、骨骼系统、肾上腺和胰等器官。3、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然后到达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以及出现的早晚,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及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反应程度和耐受性的差异。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甚至可无任何不适。中央型肺癌症状出现早且重,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晚且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肺癌的症状大致分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病变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肺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对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出现肺癌原发症状或转移症状者及时做胸部x线片检查或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有肿块阴影时,应首先考虑到肺癌的诊断,应作进一步检查,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典型的肺癌容易识别,但在有些病例,肺癌易与以下疾病混淆:1、肺结核:肺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瘤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痰中发现结核菌。影像学上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结核瘤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施行剖胸探查术。2、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纤维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炎性假瘤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对可疑病例应施行剖胸探查术。3、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良性肿瘤病程较长,临床上大多无症状,x线摄片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轻妇女,因此临床上常有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4、纵隔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有助于淋巴肉瘤诊断。

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治疗肺癌的方法有:1、化学治疗: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甚至有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通过化疗治愈。化疗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化疗一般不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化疗需根据肺癌组织学类型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因此化疗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2、放射治疗:放疗对小细胞肺癌疗效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肺癌放疗照射应包括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常常需要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可以视病人的情况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疗或交替化放疗的方法。根据治疗的目的不同放疗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及腔内放疗等。肺癌放疗的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脊髓炎。上述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与放疗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性。肺癌的外科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肺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达到临床治愈;切除肿瘤的绝大部分,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即减瘤手术;减状手术:适合于少数病人,如难治性胸膜腔和心包积液,通过切除胸膜和心包种植结节,切除部分心包和胸膜,治愈或缓解心包和胸膜腔积液导致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减状手术需同时作局部和全身化疗。外科手术治疗常常需在术前或术后作辅助化疗、放疗治疗,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肺癌外科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30%~44%;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1%~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该方法是把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并扩增,培养出成熟的til细胞,然后将再til细胞回输注射给肺癌患者,用于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述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肺癌患者在医院里接受手术,将取出来的肿瘤组织运送到实验室中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培养,培养21天之后,将til细胞培养成熟,再将til细胞运回医院回输给肺癌患者,平均每位患者每次注射til细胞的量为7.5×109个。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实验室为gmp实验室,gmp实验室是采用符合国际细胞制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一种生物实验室,gmp实验室能够为满足患者治疗疾病的需求提供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收集冻存、检测质控、细胞复苏、产品运输和细胞回输等技术应用。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是由220多种不同组织约4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有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完成的。细胞治疗(celltherapy)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和/或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再将这些细胞回输病人的一种治疗方式。免疫细胞(immunocyte)也称为白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单元。免疫细胞常用于肿瘤的治疗。til(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一种浸润在肿瘤组织里面,能够有效识别肿瘤细胞新抗原的t细胞。这种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新抗原的t细胞,具有能够高效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包括杀死由该病灶转移到的其他部位的肿瘤传代细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2019年5月asco公布数据: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实体肿瘤客观缓解率达44%,疾病控制率达89%。经试验通过til疗法改善肺癌临床ii期研究数据表明:til免疫细胞疗法已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til免疫细胞疗法改善肺癌时,27名复发、转移或持续性肺癌患者,平均年龄45岁,之前平均接受2.4种治疗方案,平均注射til细胞量:7.5×109个。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0名患者体内til细胞维持了反应,体内的til细胞依然发挥作用,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以及没有任何严重副作用。

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用于改善肺癌具有高效性,til的疗效是lak的50~100倍;特异性强,til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产生新抗原的能力;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多个肿瘤新抗原靶点能力,能有效识别原灶转移的子代,孙代肿瘤新抗原;副作用小: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对于传统的放化疗几乎没有副作用,更适用于实体肿瘤,相较于其他免疫治疗方法,til在肺癌中已有成功治疗案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该方法是把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并扩增,培养出成熟的til细胞,然后将再til细胞回输注射给肺癌患者,用于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所述一种应用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改善肺癌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肺癌患者在医院里接受手术,将取出来的肿瘤组织运送到gmp实验室中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培养,培养21天之后,将til细胞培养成熟,再将til细胞运回医院回输给肺癌患者,平均每位患者每次注射til细胞的量为7.5×109个。

改善案例:用til治疗晚期多发性肺癌,该试验共纳入20例患者,11例患者观察到肿瘤消退。然后在93例多发性肺癌患者样本中开展了三组临床试验:三组预处理方案分别为:til组43例患者,til联合2-gy全身放疗25例患者,til联合12-gy全身放疗25例患者,随访结果显示三组的治疗阳性反应率分别为49%、52%、72%,三组患者完全缓解发生率分别为12%、20%、40%,且许多患者可获得较长的缓解时间,使治愈肿瘤成为可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