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8157发布日期:2020-07-17 17:3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是一种专性需氧的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自身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极易感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尿路感染和脑膜炎。因此,寻找新的策略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尤为重要。

由于有效治疗药物和新开发抗生素的匮乏,一些曾被弃用的传统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粘菌素、多粘菌素b)被迫重新启用用来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粘菌素对耐药革兰阴性菌具有高度敏感性,是治疗由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的最后希望。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其使用频率及剂量的增加,对粘菌素耐药(异质耐药)的菌株相继被检出。为了保护这种对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不被打破,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来延缓粘菌素耐药的发生或者恢复其抗菌活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辣椒素能够抑制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鲍曼不动杆菌包括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所述药物的组分包括独立包装的辣椒素和粘菌素。

优选的,所述药物中辣椒素的质量浓度为8~256mg/l;所述药物中粘菌素的质量浓度为0.5~16mg/l。

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包括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辣椒素能够协同粘菌素发挥抗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从而治疗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当辣椒素与粘菌素联用时,超过50%的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12h内被杀死,每毫升cfu在12h之后降低大于2log10,证明辣椒素和粘菌素存在协同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辣椒素和/或粘菌素对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其中图1中的a为菌株ab13-r经过4种不同的药物处理后在12h内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图1中的b为菌株ab156-r经过4种不同的药物处理后在12h内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图1中的c为atcc19606-r经过4种不同的药物处理后在12h内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

图2为辣椒素和/或粘菌素对小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不同器官荷菌量的影响;其中图2中的a为4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肝脏中鲍曼不动杆菌荷菌量;图2中的b为4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肺中鲍曼不动杆菌荷菌量;图2中的c为4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肾脏中鲍曼不动杆菌荷菌量;图2中的d为4种不同药物处理方式脾中鲍曼不动杆菌荷菌量;

图3为辣椒素和/或粘菌素对小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血液含菌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辣椒素和粘菌素在制备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鲍曼不动杆菌优选为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辣椒素购于selleck公司,粘菌素购于selleck公司。通过辣椒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发现辣椒素能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能够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聚集,减轻药物扩散的障碍,最终增强粘菌素的抗菌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物,所述药物的组分包括独立包装的辣椒素和粘菌素。辣椒素能够显著降低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粘菌素的mic值,使得大部分菌株的粘菌素mic值低于敏感值。可见,辣椒素能够协同粘菌素发挥抗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从而治疗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中辣椒素的质量浓度优选为8~256mg/l,更优选为32~128mg/l,最优选为64~90mg/l;所述药物中粘菌素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5~16mg/l,考虑粘菌素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临床中的优选浓度为2mg/l。

在本发明中,所述辣椒素的溶剂优选为二甲基亚砜(dmso);所述粘菌素的溶剂优选为ddh2o。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注射剂。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棋盘试验检测辣椒素与粘菌素的协同作用

将来源不同的临床分离株鲍曼不动杆菌ab13、鲍曼不动杆菌ab156和标准菌株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诱导耐药,并将产生的耐药菌株命名为:鲍曼不动杆菌ab13-r、鲍曼不动杆菌ab156-r和鲍曼不动杆atcc19606-r。其中,ab13、ab156、ab13-r、ab156-r和atcc19606-r保藏于扬州大学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辣椒素溶剂为dmso,粘菌素溶剂为ddh2o,配置成母液后用mh肉汤培养基稀释成所需浓度(27g/1000ml蒸馏水)。

首先用256mg/l、128mg/l、64mg/l、32mg/l和16mg/l浓度的辣椒素单独处理耐药和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结果显示辣椒素单独使用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ic均>512mg/l,未发现其有抗菌活性;

然后用棋盘试验检测辣椒素与粘菌素的协同作用,在96孔板中,每列倍增辣椒素浓度(0~256mg/l),每行倍增粘菌素(0~64mg/l)。每孔接种100μl测试菌株悬液(5×105cfu/ml),终体积为200μl,然后在37℃下孵育24h,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辣椒素降低ab13-rmic值8~128倍,降低ab156-rmic值16~128倍,降低a19606-r1mic值128~2048倍。因此,不同浓度的辣椒素均显著降低了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粘菌素的mic值,使得大部分菌株的粘菌素mic值低于敏感值(2mg/l)。提示辣椒素能协同粘菌素发挥抗菌作用,从而治疗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

表1不同浓度辣椒素对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粘菌素mic值的影响

实施例2时间杀菌曲线检测辣椒素与粘菌素的协同效果

为了进一步证明辣椒素与粘菌素的协同作用,对上述证明有效的3株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时间杀菌曲线试验。分别向5×109cfu/ml的ab13-r和5×106cfu/ml的ab156-r、atcc19606-r接种物中加入不同药物,37℃摇床培养,每隔2h取样进行平板计数。本试验中粘菌素浓度为临床敏感临界值:2mg/l,辣椒素浓度ab13-r为256mg/l、ab156-r和atcc19606-r为32mg/l。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12h内单独用药组细菌生长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然而当辣椒素与粘菌素联用时,超过50%的细菌在12h内被杀死,每毫升cfu在12h之后降低大于2log10,证明辣椒素与粘菌素存在协同效应。

实施例3体内辣椒素与粘菌素的协同效果

首先用2×107cfu/只的a13-r菌株悬液腹腔注射小鼠,24h后未见死亡,表明分离并诱导的粘菌素耐药菌株a13-r毒力较弱。然后小鼠腹腔注射a13-r菌株悬液,对照组注射无菌pbs;药物治疗组在小鼠感染24h后接受治疗,粘菌素组接受5mg/kg粘菌素;辣椒素组用200μmol/l辣椒素溶液处理;联合组中,注射1mg/kg粘菌素和100μmol/l辣椒素溶液,分两次给药,间隔2h。治疗持续3天后眼球取血并采集肺、肾脏、脾脏、肝脏,检测其荷菌量,结果见表2、图2和图3,可以看出血液及不同器官均有鲍曼不动杆菌,且在血液、肺、肝脏、脾、肾脏中辣椒素与粘菌素联用显著降低了其荷菌量。

表2辣椒素和/或粘菌素对小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含菌量测定

**p<0.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