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植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3771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牙科植入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科植入体,所述牙科植入体具有用于固定在骨头中的固定区域和用于在具有基牙或没有基牙的情况下紧固表壳结构(suprakonstruktion)的紧固区域,所述固定区域优选具有用于旋入到骨头中的螺纹。



背景技术:

数十年来,牙科植入体在牙科中是常见的。牙科植入体通常具有固定区域,该固定区域具有螺纹区段,该螺纹区段构造用于在骨头中的螺纹紧固。此外,牙科植入体通常还具有紧固区域,在该紧固区域上可以紧固表壳结构。

在一体式的牙科植入体中设置有突起(也称为基牙),该突起从固定区域突出,并且在该突起上可以紧固表壳结构。在两体式的牙科植入体中通常设置有任意型式的凹部,该凹部延伸到该牙科植入体之中,并且在该牙科植入体上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通过形锁合来紧固基牙。

此外,存在各种各样的结构,其中,在固定区域的上端部上设置有另一种螺纹,它比下部区域中的螺纹细(特别是参见ep2656813a1、de102012105873a1、wo2014/091345a2、wo2003/015654a1)或者它比固定区域的下部分中的螺纹粗(参见ep1764060a1)。按照wo2003/015654a1,在固定区段的设有自攻螺纹的上端部上设置有细螺纹区段,该细螺纹区段优选附加地构造为略微锥形的。

作为其他现有技术列举出ep2674127a1、de102005058496a1、us5975903a、wo2011/064369a1、ca2549253a1、us6854972b1和us6386877b1。

通过细螺纹区段应减少骨吸收的问题。多种因素在牙科植入体的长期稳定性中起作用。充分的骨整合应通过牙科植入体的外表面的确定的微观结构来改进,其中,中度粗糙的、例如通过喷砂产生的表面应是有利的。即使植入体开始被良好地骨整合,但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植入体周围的明显的骨分解,由此损害牙科植入体的长期稳定性。为此,目前为止不存在有说服力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这个背景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基于:公开一种牙科植入体,使得进一步改进骨头向牙科植入体上的生长。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牙科植入体、特别是牙科植入体得以实现,所述牙科植入体具有用于固定在骨头中的固定区域和用于紧固表壳结构的紧固区域,所述固定区域优选具有用于旋入到骨头中的螺纹,其中,设置有连接到所述固定区域上的构造区域(aufbaubereich),所述构造区域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接片,同时在所述接片之间构造有沟槽。

本发明提供一种牙科植入体,所述牙科植入体具有用于固定在骨头中的固定区域和用于紧固表壳结构的紧固区域,其中,所述牙科植入体具有连接到所述固定区域上的构造区域,所述构造区域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接片,其中,在相邻的接片之间分别构成一个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片与所述牙科植入体的纵轴线成角度地延伸,所述角度处于10°至80°之间,并且所述沟槽的最大沟槽深度处于0.18mm至0.3mm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区域具有用于旋入到骨头中的螺纹。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片不构造有螺纹。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牙科植入体在所述构造区域中构造成环形的,并且所述沟槽的区域的壁厚减去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为所述沟槽深度的至少70%。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最大沟槽深度处于0.23mm至0.27mm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通到所述构造区域的上棱边为止,并且所述构造区域的下侧过渡到所述构造区域与所述固定区域的螺纹之间的无沟槽的中间区域中。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构造区域的上棱边同时是所述牙科植入体的上棱边。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沟槽的中间区域具有至少0.2mm的高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沟槽的中间区域具有0.3mm至1.2mm之间的高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朝向所述无沟槽的中间区域减小。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沟槽宽度也朝向所述无沟槽的中间区域减小。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的减小在所述沟槽的沟槽长度的至少5%上进行。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的减小在所述沟槽的沟槽长度的8%至20%上进行。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构造区域在纵向延伸中向外拱曲并且具有至少4mm的曲率半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构造区域具有4.2mm至5.6mm之间的曲率半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对应于所述螺纹的螺纹深度的至少30%。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对应于所述螺纹的螺纹深度的40%至65%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13至20个接片沿着所述构造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成相对于彼此隔开规则间距地延伸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片蜗形地沿着所述构造区域的外表面延伸。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片螺旋形地沿着所述构造区域的外表面延伸。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处于10.5°至70°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处于20°至60°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角度处于35°至55°之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区域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具有用于紧固基牙或表壳结构的紧固元件。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用于紧固基牙或表壳结构的内螺纹或至少一个形锁合元件。

区别于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螺纹结构,所述引导结构不是螺纹。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文首引用的螺纹是具有自锁的单线螺纹。即使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引导结构理解为多线螺纹,它也已经由于其多线性而与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螺纹有所区别。此外,缺少如在现有技术中那样的自锁。如在螺纹中那样的自锁需要不太大的螺旋角度、例如2度至3度。

构造区域上的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接片的引导结构一方面辅助支持骨整合并且降低了植入体周围的骨分解。所述引导结构能实现:骨基质沿着构造区域生长或积聚。为了实现连续的骨贴靠,需要对骨头的宽面状地供给。为此,所述引导结构提供必需的前提。在此规定:在相邻的接片之间分别构成一个沟槽,并且所述接片与所述牙科植入体的纵轴线成10°至80°之间、进一步优选10.5°至70°之间、进一步优选20°至60°之间、特别优选35°至55°之间的角度地延伸。

区别于现有技术地发现:所述沟槽的最大沟槽深度为0.18mm至0.3mm之间。较小的沟槽深度不能实现对骨整合的充分辅助支持,而在沟槽深度过大时,全副牙齿必须耗费过多的能,以使得全副牙齿在沟槽的整个深度上延伸。所述沟槽深度也特别是有利的,因为牙齿在这样小的深度时具有小体积。

优选地,所述牙科植入体可以在所述构造区域中构造为环形的,并且所述沟槽的区域的壁厚减去沟槽深度可以是该沟槽深度的至少70%。由此实现足以承受颌骨对牙齿的压力的机械稳定性。

在每个沟槽的走向上的最大沟槽深度可以为0.23mm至0.27mm之间。

所述沟槽优选朝向所述构造区域的上棱边延伸。所述构造区域的下侧可以过渡到所述构造区域与所述固定区域的螺纹之间的无沟槽的中间区域中。这个无沟槽的中间区域是有利的,因为骨头在整合植入体时缩回。在此,应尽可能在牙科植入体的前部区域中避免水平的隔断区,如其通过螺纹产生。

所述无沟槽的中间区域具有至少0.2mm、优选0.3mm至1.2mm之间的优选高度。这阻止了在骨头生长期间在固定区域的螺纹与构造区域的沟槽和接片之间的突然的方向变化。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和优选沟槽宽度也朝向所述无沟槽的中间区域减小。

对于骨头构造的可能性与固定区域的螺纹与构造区域的沟槽之间的突然变化相比较大。这有利于较强的骨头构造。

所述沟槽深度的减小优选在沟槽长度的至少5%、优选8%至20%上进行。

所述构造区域在纵向延伸中、即在沿着所述牙科植入体的纵轴线的延伸中可以构造为向外拱曲的并且优选具有至少4mm、优选4.2mm至5.6mm之间的曲率半径。

所述沟槽的沟槽深度应优选对应于所述螺纹的螺纹深度的至少30%、优选40%至65%之间。

优选13至20个接片沿着所述构造区域的外表面设置成相对于彼此隔开规则间距地延伸的。所述接片优选可以蜗形地、特别是螺旋形地沿着所述构造区域的外表面延伸。所述接片可以与所述牙科植入体的纵轴线成角度地延伸,该角度处于10.5°至70°之间、优选20°至60°之间、特别优选35°至55°之间。

所述紧固区域还可以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具有用于紧固基牙或表壳结构的紧固元件,其中,特别优选地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用于紧固基牙或表壳结构的内螺纹或至少一个形锁合元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以下说明得出,在该说明中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适宜地单独观察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组合地公开的特征并且将所述特征组合成有意义的其他组合。附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牙科植入体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图2示出图1的牙科植入体的俯视图;

图3示出图1的牙科植入体的侧视图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牙科植入体的一种实施方案的放大剖视图。

牙科植入体10具有固定区域12,该固定区域具有自攻的螺纹14,该螺纹设置用于将牙科植入体10旋入到颌骨中的适当的凹部中,该凹部通常通过钻孔或例如借助于激光产生。

另一个在这里称为构造区域16的区域直接连接到固定区域12上。构造区域16用于辅助支持骨头构造、确保良好的骨整合并且同时尽可能阻止植入体周围的骨分解。

构造区域16与固定区域12相比通常具有相同大小的或略小的外径。在构造区域1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引导结构,该引导结构在这里示出的情况下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薄的接片18,这些接片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且螺旋形地绕所述外表面延伸。

在相应两个相邻的接片18之间构成沟槽20。在本情况下例如存在15个接片,这些接片设置成相对于彼此隔开规则间距沿着构造区域16的外表面螺旋形延伸的。构造区域16上的沟槽20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明显小于固定区域12上的螺纹14的深度。

沟槽深度、沟槽宽度和沟槽形式特别是从图2和图3可看到。

构造区域16特别设置用于简化和辅助支持骨组织的积聚。向骨头中的旋入仅以固定区域进行。反之,构造区域16可以经由对骨头钻孔而向外突出。由此,所述构造区域能够实现骨组织在其引导结构上生长或者所述构造区域可以用于合并增强物,通过所述增强物可以增强不足够的骨深度。

与在固定区域12中的螺纹中的情况相比,对于邻接的骨头存在明显更好的压力分布。构造区域16上的接片18不像在一些传统牙科植入体中已知的那样构成螺纹。即使将固定区域连同其接片18理解为多线螺纹,也确定的是:它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大量螺纹线、在实例情况下为15,这在现有技术中也不是已知的。

此外,牙科植入体的纵轴线34与接片18之间的角度α小到不出现自锁。

牙科植入体10还具有紧固区域22,该紧固区域设置用于容纳基牙(未示出)。在按照图1的牙科植入体10中,紧固区域22具有凹部23,该凹部从构造区域16的端面出发延伸到该构造区域之中。在凹部2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24,该内螺纹用于螺纹紧固基牙。不言而喻,取代内螺纹24也可以设置有适当的形锁合元件,以便在拧入时通过产生形锁合来紧固基牙,如这在现有技术中的大量实施方案中已知的那样。

牙科植入体10可以由金属或陶瓷、例如二氧化锆或钛合金制成。所述外表面优选以适当的方式粗糙化、例如通过借助于刚玉的喷丸处理或者化学地例如借助于腐蚀来预处理,以便获得特别骨亲和的表面。

在颌骨中的固定可以这样地进行,即,在颌骨中引入孔,牙科植入体10借助于固定区域12上的螺纹14旋入到该孔中。构造区域16从骨头向外突出。在构造区域16上可以直接邻接地设置有基牙,这必要时可以通过在安放到接片18上时一定的螺纹运动来辅助支持。此外,在构造区域16上可以施设形式为齿冠的表壳结构,当牙科植入体构造为两体式的牙科植入体时,这例如在按照图1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在中间设置有基牙的情况下进行。

以备选的方式,牙科植入体也可以构造为一体式的牙科植入体,其中,紧固区域22与构造区域16和固定区域12构造成一件式的。在这种情况下,紧固区域22本身构成基牙,在该紧固区域上可以紧固牙冠或另外的表壳结构。

在按照图1至图3的实施方案中没有使用增强物,因为在这里骨深度足以直接容纳牙科植入体。齿龈直接连接到骨头上并且在牙科植入体成功之后达到构造区域16的外端部。

通过凹状或凸状的外轮廓,与骨头的接触仅还是点形或线形地在接片18之间的沟槽的区域中中断的。由此,骨头可以对于构造区域16中的表面容易地生长。

附图标记列表

10牙科植入体

12固定区域

14螺纹

15接片

16构造区域

18接片

20沟槽

22紧固区域

23凹部

24内螺纹

34纵轴线

36上棱边

38中间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