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40523发布日期:2022-09-07 10:0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


背景技术:

2.颈椎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术,在颈椎手术中,由于锥体前方存在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为了清楚地暴露手术部位,避免划伤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手术时需要助手使用拉钩将上述重要组织牵拉张开,使椎体充分暴露。由于不同的患者身体状况不同以及病患位置不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颈椎拉钩均将拉钩本体可转动的连接在夹杆端部,这样便于在使用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拉钩本体与夹杆端部的夹角角度,以使夹杆处于合适的位置。但由于拉钩本体与夹杆可转动连接,在牵拉重要组织时,可能发生血管、气管或食管突然膨出的意外情况,容易被划伤,造成医源性损伤,很可能导致食管瘘或大出血等严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颈椎拉钩中由于拉钩本体与夹杆活动连接易导致重要组织膨出造成医源性损伤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包括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通过销轴活动铰接,第一夹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拉钩,第二夹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拉钩,还包括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第一杠杆与销轴前端的第一夹杆活动铰接,并且第一杠杆相对第一夹杆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拉钩相对第一夹杆的转动方向平行,第一杠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抵压部,第一抵压部抵压在第一拉钩的上表面,第一杠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便于手掌抓握的调节件;第二杠杆与销轴前端的第二夹杆活动铰接,并且第二杠杆相对第二夹杆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拉钩相对第二夹杆的转动方向平行,第二杠杆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抵压部,第二抵压部抵压在第二拉钩的上表面,第二杠杆的后端与调节件滑动连接。
5.优选的,调节件为长板,第二杠杆的后端开设有滑槽,长板的一端与第一杠杆的后端固定连接,长板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中。这样在第一夹杆与第二夹杆转动时,第一夹杆带动第一杠杆运动,第一杠杆带动长板运动,长板的另一端相对第二杠杆滑动,不影响第二杠杆随第二夹杆的运动。同时,向上抓握长板即可带动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分别相对第一夹杆、第二夹杆转动,向下抵压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实现下压功能。
6.优选的,调节件为圆弧杆,第二杠杆的后端开设有通孔,圆弧杆的一端与第一杠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圆弧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通孔中。圆弧杆与长板一样可实现上述功能,同时圆弧杆更便于手掌抓握。
7.优选的,圆弧杆的圆心位于销轴的中心轴线上。这样圆弧杆和通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设置的更小而不影响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转动开合,减少该拉钩的设计体积。
8.优选的,第一拉钩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一拉钩本体,第一转杆的一端与第一拉钩本体固定连接,第一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杆转动铰接;第二拉钩包括第二转杆和第二拉钩本体,第二转杆的一端与第二拉钩本体固定连接,第二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杆转动铰接。通过设置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实现第一拉钩本体和第二拉钩本体分别相对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转动。
9.优选的,第一抵压部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的开口朝向第一转杆,第二抵压部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的开口朝向第二转杆。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可以增加对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抵压效果,防止抵压过程中意外滑出。
10.优选的,第一拉钩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转杆上,第二拉钩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转杆上,第一拉钩本体和第二拉钩本体的大小不同。针对不同的患者,颈椎手术可能采用右侧入路或左侧入路,这样设置可以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中预先调整不同大小的拉钩本体的位置,使之更适合对应侧的情况。
11.优选的,第一夹杆上设有朝向第二夹杆延伸的夹紧件,夹紧件呈弧状,夹紧件上设有啮齿,第二夹杆上设有与啮齿相配合的弹性片。这样在牵拉到位后可以通过弹性片与啮齿啮合抵紧,使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相对固定,防止意外开合造成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滑动,避免划伤重要组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颈椎拉钩牵拉重要组织时,在牵拉到位后,转动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调节第一夹杆与第一拉钩之间以及第二夹杆与第二拉钩之间的夹角,然后可以用手指向上抓握调节件,利用杠杆原理,使第一抵压部抵紧在第一拉钩上表面,使第二抵压部抵紧在第二拉钩上表面,这样就对第一拉钩和第二拉钩具有下压的作用力,在该下压作用力的作用下,血管、食管和气管等重要组织就不易膨出,可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意外划伤重要组织的情况发生,避免造成医源性损伤。而且,由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前端靠上,后端靠下设置,调节件的位置位于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后端的下方,这样在使用时单手就可以操作,拇指和食指控制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转动开合,其余三指用于向上抓握调节件即可,操作便利。
附图说明
13.图1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的侧视图;
15.图3实施例一中调节件与第二杠杆的连接示意图;
16.图4实施例二中调节件与第二杠杆的连接示意图。
17.其中,1.第一夹杆,11.夹紧件,110.啮齿,2.第二夹杆,21.弹性片,3.销轴,4.第一拉钩,41.第一转杆,42.第一拉钩本体,5.第二拉钩,51.第二转杆,52.第二拉钩本体,6.第一杠杆,61.第一抵压部,610.第一弧形槽,7.第二杠杆,71.第二抵压部,710.第二弧形槽,72.滑槽,73.通孔,8.调节件,81.长板,82.圆弧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下压功能的医用颈椎拉钩,包括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通过销轴3活动铰接,第一夹杆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拉钩4,第二夹杆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拉钩5。这样在使用该颈椎拉钩牵拉患者皮肤及重要组织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第一夹杆1、第二夹杆2与第一拉钩4、第二拉钩5之间的夹角,一方面使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处于合适的位置,避免影响手术视野,另一方面便于避让肩部或下颌部等位置,便于进行牵拉操作。本实施例中该颈椎拉钩还包括第一杠杆6和第二杠杆7,第一杠杆6与销轴3前端的第一夹杆1活动铰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销钉的方式实现第一杠杆6与第一夹杆1的活动铰接,并且第一杠杆6相对第一夹杆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拉钩4相对第一夹杆1的转动方向平行,第一杠杆6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抵压部61,第一抵压部61抵压在第一拉钩4的上表面,第一杠杆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便于手掌抓握的调节件8;第二杠杆7与销轴3前端的第二夹杆2活动铰接,同样,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销钉的方式实现第二杠杆7与第二夹肝的活动铰接,并且第二杠杆7相对第二夹杆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拉钩5相对第二夹杆2的转动方向平行,第二杠杆7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抵压部71,第二抵压部71抵压在第二拉钩5的上表面,第二杠杆7的后端与调节件8滑动连接。
21.通过设置第一杠杆6和第二杠杆7,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颈椎拉钩牵拉重要组织时,在牵拉到位后,转动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调节第一夹杆1与第一拉钩4之间以及第二夹杆2与第二拉钩5之间的夹角,然后可以用手指向上抓握调节件8,利用杠杆原理,使第一抵压部61抵紧在第一拉钩4上表面,使第二抵压部71抵紧在第二拉钩5上表面,这样就对第一拉钩4和第二拉钩5具有下压的作用力,在该下压作用力的作用下,血管、食管和气管等重要组织就不易膨出,可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意外划伤重要组织的情况发生,避免造成医源性损伤。而且,由于第一杠杆6和第二杠杆7的前端靠上,后端靠下设置,调节件8的位置位于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后端的下方,这样在使用时单手就可以操作,拇指和食指控制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转动开合,其余三指用于向上抓握调节件8即可,操作便利。
22.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长板81作为调节件8,在第二杠杆7的后端开设有滑槽72,长板81的一端与第一杠杆6的后端固定连接,长板81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72中。这样在第一夹杆1与第二夹杆2转动时,第一夹杆1带动第一杠杆6运动,第一杠杆6带动长板81运动,长板81的另一端相对第二杠杆7滑动,不影响第二杠杆7随第二夹杆2的运动。同时,向上抓握长板81即可带动第一杠杆6和第二杠杆7分别相对第一夹杆1、第二夹杆2转动,向下抵压第一拉钩4和第二拉钩5,实现下压功能。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长板81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72中,长板81与滑槽72的内表面具有足够的配合间隙,以保证第一夹杆1和
第二夹杆2相对转动开合时不受影响。
23.本实施例中,第一拉钩4包括第一转杆41和第一拉钩本体42,第一转杆41的一端与第一拉钩本体42固定连接,第一转杆41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杆1转动铰接;第二拉钩5包括第二转杆51和第二拉钩本体52,第二转杆51的一端与第二拉钩本体52固定连接,第二转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杆2转动铰接。通过设置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51,实现第一拉钩本体42和第二拉钩本体52分别相对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的转动。并且,为了保证第一抵压部61和第二抵压部71对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51的抵压效果,防止抵压过程中第一转杆41或第二转杆51滑脱,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一抵压部61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弧形槽610,第一弧形槽610的开口朝向第一转杆41,在第二抵压部71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弧形槽710,第二弧形槽710的开口朝向第二转杆51。这样可以增加对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51的抵压效果,防止抵压过程中意外滑出。
24.考虑到实际进行颈椎手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右侧入路或左侧入路,在不同的手术方位中,第一拉钩4和第二拉钩5处于的方位不同,如选用左侧入路时,第一拉钩4位于靠近后颈部,而第二拉钩5位于靠近咽喉部,而在选用右侧入路时,情况相反,因此考虑到不同情况下对应侧的脂肪厚度不同,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拉钩本体4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转杆41上,第二拉钩本体5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转杆51上,第一拉钩本体42和第二拉钩本体52的大小不同。这样设置可以在不同的手术方案中预先调整不同大小的拉钩本体的位置,使之更适合对应侧的情况。可以选择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接等常见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在第一夹杆1上设有朝向第二夹杆2延伸的夹紧件11,夹紧件11呈弧状,夹紧件11上设有啮齿110,第二夹杆2上设有与啮齿110相配合的弹性片21。牵拉过程中可以用手指拨开弹性片21使之不影响牵拉开合,在牵拉到位后放开弹性片21使弹性片21的端部与啮齿110啮合抵紧,这样能够使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相对固定,防止意外开合造成第一拉钩4和第二拉钩5滑动,避免划伤重要组织。
26.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调节件8为圆弧杆82,并且在第二杠杆7的后端开设有通孔73,圆弧杆82的一端与第一杠杆6的后端固定连接,圆弧杆8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通孔73中。
27.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实施例提供的该颈椎拉钩在使用时,在第一夹杆1与第二夹杆2转动过程中,第一夹杆1带动第一杠杆6运动,第一杠杆6带动圆弧杆82运动,圆弧杆82的另一端相对第二杠杆7滑动,不影响第二杠杆7随第二夹杆2的运动。同时,向上抓握圆弧杆82即可带动第一杠杆6和第二杠杆7分别相对第一夹杆1、第二夹杆2转动,向下抵压第一拉钩4和第二拉钩5,实现下压功能。因此圆弧杆82与长板81一样可实现上述功能,但圆弧杆82更便于手掌抓握,操作更加方便。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圆弧杆82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通孔73中,圆弧杆82与通孔73的内表面之间具有足够的配合间隙,以保证不影响第一夹杆1和第二夹杆2的转动开合。
28.本实施例中,圆弧杆82的圆心位于销轴3的中心轴线上,这样圆弧杆82和通孔73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设置的更小,减小该医用颈椎拉钩整体的设计体积,从而减小手术中的占用空间,避免影响手术视野。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