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07695发布日期:2022-04-27 00:3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医医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背景技术:

2.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3.骨折的情况可以依据骨折的形态分为九大类,它们分别是:
4.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5.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6.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7.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8.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9.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10.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11.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12.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13.而现有的骨折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大基本原则进行治疗,其中在固定于功能锻炼阶段时,需要采取内服药品进行治疗,其治疗的过程相对比较缓慢,所以现在市场急需一种在安全的情况下,加快其骨折治愈的辅助药品。


技术实现要素:

1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1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
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0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3g。
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且在药方中,自然铜的副作用相对较大,切记阴虚火旺,血虚无者禁服,中药
的药性分很多种,而如果使用者本身体质属于阴虚的话,那么就最好不要服用自然铜,不然的话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而且自然铜本身是一种热性的中药,所以患者本身的体质是热性的话,还是不适宜服用的,极易重金属元素过多,自然铜主要成分是硫化铁,所以如果我们长期一直服用的话,势必会让我们的身体里面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元,而我们现代人都知道,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是一种伤害,所以说孕妇慎用。
1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
1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2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21.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22.本配方材料:
23.大叶接骨藤:叶接骨藤为木犀科植物银花素馨的藤茎,其中银花素馨为素馨属又称茉莉属,系木犀科素馨族植物,小乔木,直立或攀援状灌木,常绿或落叶,花常芳香,该属植物约有200余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南部诸岛屿;南美洲仅有1种;
24.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47种,1亚种,4变种,4变型,其中 2种系统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山脉以南各省区,许多种素馨属植物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主要有清热解毒、抗炎镇痛活性;
25.其中它的化学成分:对素馨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 年代,主要针对素馨属植物的花及茎进行研究,至今为止,已报道的素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类,三蘑类,简单苯丙素类,木脂素类和环烯醚菇类,其中裂环环烯醚蓓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最多,环烯醚菇类根据母核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i-iv四种类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苯骈二氢吠喃类,四氢吠喃类,骈双四氢呋喃类,芳基四氢奈类四种基本结构骨架;
26.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形态特征为:攀援灌木,高0.5m,当年生枝较细,径 0.8mm,密被锈色长柔毛,叶对生,单叶;叶柄短,密被锈色柔毛,长1-6mm;叶片革质,卵形或宽卵形,长1-3.5cm,宽1-2.5c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稀微心形,叶缘反卷,上面光滑或散生长柔毛,下面较密至密被锈色长柔毛,花单生于叶腋或2-4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2-4mm,被锈色长柔毛;小苞片线形,长约2mm;花萼密被锈色长柔毛,裂片线形;花冠白色,花管细长,长约2cm,裂片5-6枚,披针形,果近球形或椭圆形,长0.7-1.3cm,径0.6-1.2cm,呈紫黑色,花期5-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其中主要生于岩石坡或密林中,主要分布于云南。
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28.本配方材料:
29.自然铜:中药学上的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铁矿族矿物黄铁矿,又名石髓铅,方块铜,是常用活血化瘀止痛药物,但是在地质学上,自然铜具有不同的定义,为自然元素矿物,成分是铜,产量多时可作铜矿床开采,矿物学领域的自然铜不应与黄铁矿混淆;
30.自然铜是天然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主产四川、云南、湖南、广东,四季可采,多呈方块形或碎块状,表面亮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显棕褐色,立方体相邻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条纹棕黑色或绿黑色、体重、质硬脆、易砸碎,硬度6—6.5,比重4.9—5.2,断口呈条差状,有时呈贝壳状、无臭无味,临床应用常用煅自然铜,黑褐色,无光泽,质酥脆,易碎,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疗伤,多用于跌扑骨折,瘀阻肿痛治疗;
31.自然铜的鉴别方式:黄铁矿pyrite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以及八面体的晶形,在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晶面上有条纹,相邻两个晶面的条纹互相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浸染状和球状结核体,药用多为立方体,浅自然铜色,表面常带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硬度6~6.5,性脆,相对密度4.9~5.2,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32.药材性状鉴定:本品晶形多为立方体,集合体呈致密块状,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黄棕色或棕褐色,无金属光泽,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体重,质坚硬或稍脆,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断面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
33.药材显微鉴定:反射偏光镜下,反射光下显金属光泽,浅自然铜色,无解理,均质性。
34.自然铜过敏现象:如果使用后,涂抹的位置发生红肿、红斑、瘙痒、皮肤脱皮的症状或者使用者出现打喷嚏的情况时,应该极易停止药粉的使用,且先服用扑尔敏片和维生素c片或者服用肤痒颗粒,进行简单治疗,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热水肥皂烫洗,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不吃酸,辣菜肴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如过过敏情况相对比较严重时,则需到医院打激素针,还可以在过敏部涂醋酸肤轻松冰片软膏或阿昔洛韦软膏效果最好、也可以吃些消风止痒颗粒或氯雷他定来治疗,记住不可吃辛辣刺激和易过敏食物。
3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
3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3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38.1、本发明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
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
39.2、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一:
4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43.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0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 3g。
44.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45.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46.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47.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48.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
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49.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50.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51.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52.具体实施例一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且后期对于局部肿胀,轻微骨折、中度骨折、重度骨折、筋骨受伤等受伤情况治愈效果相对较好。
53.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治疗的具体案例:
54.李女士,女,藏族,12岁,学生,于2010年4月13日就诊,患者因不慎摔伤,立即出现左上肢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伤时不伴昏迷,头痛恶心呕吐等,于当地县人民医院行左尺桡骨x片,提示:左尺桡骨中段骨折,断端错位,查体见: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左前臂肿胀、淤青,触之疼痛明显,左上肢活动受限,远端感觉、血运可,诊断:左尺桡骨中段骨折。
55.结果:尺桡骨手法整复后,外敷药物后行夹板外固定,每三日一次换药一次,换药2次,此后每周换药一次,共用3周,每次外敷药物后行夹板外固定;1周后肿胀消退,1+月后正常活动,复查x片对位对线良好,取外固定。
56.杨女士,女,汉族,50岁,农民,于2013年7月6日就诊,患者因骑电动车不慎摔倒,伤后当即感右小腿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活动后疼痛加剧,伤后无明显胸闷气紧,于当地医院行右胫腓骨x片,提示:右腓骨远端不规则裂隙征,提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查体见:右小腿肿胀,压痛明显,未见明显畸形,右小腿外侧皮肤淤青,局部皮肤未见破溃,右足远端屈曲、背伸功能尚可,扪及足背动脉较右侧稍弱,诊断:右腓骨远端骨折。
57.结果:外敷用药每三日一次,共使用四次,每次敷药后予以夹板外固定, 12天后肿胀消退,2+月正常活动,复查x片对位对线良好,取外固定。
58.张先生,男,羌族,70岁,农民,于2007年8月17日就诊,患者因行走时不慎滑倒摔伤,立即出现左下肢疼痛,不能行走,活动后疼痛加剧,于当地医院行左胫腓骨x片,提示:左腓骨远端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查体见:左小腿肿胀,外侧皮肤淤青,局部皮肤未见破溃,未见明显畸形,压痛明显,左足远端屈曲、背伸功能尚可,扪及足背动脉对称,远端感觉、活动及血运可,诊断:左腓骨远端骨折。
59.结果:外敷用药,每三日一次,共使用十次,每次外敷药物后行夹板外固定,2周后
肿胀消退,2+月后复查x片对位对线良好,3+月后正常活动。
60.实施例二:
6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62.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1.5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
63.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64.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65.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66.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67.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68.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69.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
的活性。
70.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71.具体实施例二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二配出的药剂,对于治愈年轻人的筋骨受伤情况效果最好。
72.实施例三:
7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74.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1.4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6g。
75.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76.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77.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78.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79.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80.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81.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
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82.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83.具体实施例三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三配出的药剂,对于治愈年轻人的筋骨受伤且伴有轻微局部肿胀疼痛情况时,效果最好。
84.实施例四:
8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86.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1.3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7g。
87.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88.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89.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90.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91.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92.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
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93.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94.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95.具体实施例四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四配出的药剂,更适合治愈不同年龄段的重度骨筋受伤患者。
96.实施例五:
9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98.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1.2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8g。
99.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00.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101.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102.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103.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
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104.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105.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106.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107.具体实施例五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五配出的药剂,更适合治愈不同年龄段的中度骨筋受伤患者。
108.实施例六:
10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110.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101.1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9g。
111.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12.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113.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114.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115.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
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116.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117.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118.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119.具体实施例六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六配出的药剂,在治愈老年人中的重度骨筋受伤患者时,效果最好。
120.实施例七:
1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122.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99.9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 3.1g。
123.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24.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125.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
行包裹。
126.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127.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128.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129.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130.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131.具体实施例七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七配出的药剂,治愈老年人中的重度跌打损伤受伤患者时,效果最好。
132.实施例八:
13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134.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99.8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 3.2g。
135.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36.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
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137.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138.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139.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140.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141.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142.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143.具体实施例八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八配出的药剂,更适合治愈不同年龄段的中度跌打损伤受伤患者。
144.实施例九:
14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146.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99.7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 3.3g。
147.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48.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149.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150.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151.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152.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153.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154.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155.具体实施例九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九配出的药剂,更适合治愈不同年龄段的重度跌打损伤受伤患者。
156.实施例十:
15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工艺,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是由大叶接骨藤与自然铜混合制作而成,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含量为 99g-102g,自然铜的使用量为2.5g-3.5g,通过设有大叶接骨藤,有利于起到续筋接骨的作用,可用于骨折患者的外敷治理,其中通过设有自然铜,有利于起到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作用,且自然铜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辛主行散,可行气,行血;入肝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藏血;气血不和,则
停滞凝聚,血瘀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为痛;本品可行气血而散瘀结;《开宝本草》载:自然铜“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均可行血化滞,有散瘀止痛之功,行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为外伤科的要药,对于血瘀疼痛之证用之有效,也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积聚,疮疡,瘿瘤,疮疡等症。
158.进一步的,该配方中大叶接骨藤使用量为99.5g,其中自然铜的使用量为 3.5g。
159.进一步的,所述该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孕妇、皮肤破损者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160.进一步的,该配方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制备好的粉剂封袋进行安装,且每袋粉剂的质量应该保持为3g,通过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有利于使用人员使用的量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因药品使用量的不规范,而导致骨质愈合缓慢情况的出现。
161.进一步的,该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在使用的时候,使用的方法为外敷使用,且在使用时,需要配上相对的药酒进行混合调配为糊状再进行使用,且外部需要使用透气纱布进行包裹。
162.进一步的,该大叶接骨藤的性味为味微苦,性凉,其中自然铜的性味为味辛辣,药性相对较为平和。
163.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粉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大叶接骨藤的制备方法为:需要工作人员将其采集的大叶接骨藤根茎使用清水进行清洗,使其表面的泥沙去除干净,在泥沙去除干净之后,再通过风干设备将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去除掉大叶接骨藤根茎表面水分之后,再通过人工将其大叶接骨藤根茎分成若干个宽度相同的块状,再通过自然烘干或者使用烘干设备将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再通过人工使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粉末状,即可完成大叶接骨藤根茎的加工。
164.进一步的,其中自然铜的制备方法为:将其取净自然铜分为若干个小块,放入耐火容器内,使用武火进行加热,煅至红透,立即取出,投入醋液内淬,待冷却后,继续煅烧醋淬至黑褐色,外表脆裂,内外光泽消失,质地酥脆,取出,摊凉,通过人工使用研磨工具将其研磨为粉状,即可完成自然铜的加工。
165.进一步的,所述大叶接骨藤根茎在切割时,需要将其厚度保持在2-3厘米之间,且进行风干时,需要采用冷风进行风干,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时,需要将其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本发明通过人工控制其切割后的大叶接骨藤厚度在2厘米-3厘米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的烘干,且一定程度上加快其烘干的效率,通过采用冷风烘干,有利于使其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使其不破坏药材内部的使用价值,且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叶接骨藤内部酶的活性,使其保持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设备内部的温度保持在50-60 度之间,有利于大叶接骨藤在烘干时,其温度对大叶接骨藤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166.进一步的,自然铜在醋液内淬时,其中自然铜与醋液的质量比为71:29。
167.具体实施例十制备出的治疗粉剂,其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制作过程比较简便,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实施例十配出的药剂,治愈年轻人中重度跌打损伤受伤患者时,效果最好。
168.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169.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