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智能防脱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6100发布日期:2022-04-23 18:5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智能防脱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导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智能防脱管设备。


背景技术:

2.进行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或者因为胰腺癌、胆管癌、肾癌、梗阻性黄疸、肾积水、肝脓肿等患者,为了患者更快更好的治疗,通常需要对患者体内插入引流管来对病人体内的液体进行引流。目前,临床上给病人埋置引流管时,在引流管置入引流部位后采用固定带固定引流管。
3.然而,现有技术中,无专门针对术后防引流管滑脱的固定带,均使用普通腹带,患者在手术后留置有引流管的,在使用普通腹带时,非常不方便,主要由于普通腹带无法固定引流管,患者在床上翻身或下床活动时,常常因动作幅度大等原因,致使引流管移位或者滑脱、牵拉导致术口疼痛患者渗血,严重的甚至导致术口撕裂;
4.同时,患者下床活动时,因术后体能虚弱,难以多花精力顾及引流袋,常常造成引流袋让陪护拿得过高,使引流不通畅,甚至倒流,或者因患者在行走中的无意识的牵拉,导致滑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智能防脱管设备,通过设置内嵌式可拆装的固定腔体和防护腔盖,合盖时,能够避免患者的伤处直接暴露在外,能够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开盖时,能够对固定腔体内的导流管、导流接头及外接导管进行维护和更换,使用时,通过转动旋钮带动导向环转动,进而带动外接导管转动,使外接导管沿导管导入口伸出,实现外接导管长度的便捷调整,从而便于导流操作,使导流更加便利。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术后智能防脱管设备,包括固定腔体和防护腔盖,所述固定腔体与防护腔盖通过内嵌机构嵌入式可拆装连接;
8.所述固定腔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导向环,所述固定腔体的内部且位于导向环中心位置开设有供导流管穿过的圆形槽口,所述导流管经导管接头连接有外接导管,所述外接导管在导向环内设置有多圈后再经导向环的卡口延伸至导向环外部,外接导管环绕导向环延伸至固定腔体的导管导入口;
9.所述防护腔盖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导向环转动的旋钮。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腔体为顶面无盖的长方体空腔结构,且在固定腔体的四周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皮肤上的敷贴片。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环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外接导管架设的环形凹槽。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口在导向环的纵向两侧对称设置。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环的横向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钮的底面两侧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卡柱,卡柱底端卡接在导向环的限位槽内。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槽与卡口在竖直方向上均未贯穿导向环,卡口沿槽口轴向方向贯穿导向环设置。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外接导管卡紧的锁紧机构。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腔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导向环纵向两侧的导向杆和丝杆,固定腔体的内部位于导向环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紧块一和卡紧块二;
18.卡紧块一与卡紧块二的一侧螺纹连接在丝杆上,卡紧块一与卡紧块二的另一侧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其中,丝杆沿中线方向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卡紧块一与卡紧块二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c型卡紧部,两个c型卡紧部实现对外接导管的抱紧固定。
1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c型卡紧部形成虚拟圆的圆心与导向环的圆心重合。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设置内嵌式可拆装的固定腔体和防护腔盖,合盖时,能够避免患者的伤处直接暴露在外,能够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开盖时,能够对固定腔体内的导流管、导流接头及外接导管进行维护和更换,灵活性高;
22.(2)本发明通过顺时针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导向环在固定腔体内转动,即导向环的转动过程中,带动外接导管转动,使外接导管沿导管导入口伸出,实现外接导管长度的便捷调整,实用性强;
23.(3)本发明导流管不使用时,通过逆时针转动旋钮,使旋钮带动导向环在固定腔体内转动,使外接导管沿导管导入口收入固定腔体内,当外接导管内置于固定腔体后,并通过转动手轮,使丝杆带动卡紧块一与卡紧块二相向移动,使卡紧块一与卡紧块二的c型卡紧部抵接在导向环的环形凹槽内,完成对外接导管的固定,能够避免外接导管因拉扯或其他挤压造成导流管的损坏。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卡紧块一与卡紧块二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卡柱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发明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导向环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外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发明内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固定腔体;101、敷贴片;102、卡紧块一;103、卡紧块二;104、导向杆;105、丝杆;106、c型卡紧部;107、导向环;1071、限位槽;1072、卡口;108、导流管;109、导管接头;
110、外接导管;
33.2、防护腔盖;201、转动槽;202、开关槽口;203、旋钮;204、卡柱;205、内嵌槽;
34.3、内嵌机构;301、销轴;302、把手;303、连接板;304、回形槽;305、连接柱;306、弹簧;307、滑动块;308、锁紧块;309、限位凸点;31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术后智能防脱管设备,固定腔体1上嵌入式设置有防护腔盖2,防护腔盖2在固定腔体1上通过内嵌机构3进行可拆装连接;
37.参阅图1,固定腔体1为顶部无盖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固定腔体1的外部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与患者皮肤上的敷贴片101,通过敷贴片101的设置,使整个防脱管设备在患者身体上固定更加牢固;
38.其中,在固定腔体1的底面上也能够设置与患者皮肤进行固定的粘接部件;
39.参阅图4-图5,固定腔体1的底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供的导流管108穿过的圆形槽口,固定腔体1的底面上且位于圆形槽口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导向环107,导向环107的圆心与圆形槽口的圆心重合,导向环107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内凹的供外接导管110置入的环形凹槽;
40.其中,导向环107的横向两侧开设有限位槽1071,导向环107的纵向两侧开设有供外接导管110穿过的卡口1072,限位槽1071与卡口1072在竖直方向上均未贯穿导向环107,卡口1072沿槽口方向轴向贯穿导向环107设置;
41.参阅图6,导流管108外露的一端连接在导管接头109上,外接导管110的一端也连接在导管接头109上,且外接导管110的长度较长能够实现其在导向环107内环绕两三圈,并使外接导管110的另一端穿过卡口1072环绕在导向环107的环形凹槽上,并贯穿固定腔体1一侧的导管导入口实现外接导管110的外置;
42.参阅图3,防护腔盖2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动槽201,转动槽201的圆心与导向环107的圆心重合,转动槽201的内圆周面上开设有环形槽,并通过环形槽转动连接有旋钮203,旋钮203的底面两侧竖直设置有卡柱204,且在卡柱204的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槽1071相适配的卡点,旋钮203底面两侧的卡柱204卡接在导向环107的限位槽1071内;
43.其中,旋钮203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与环形槽相适配的环形块;
44.使用时,通过转动旋钮203,使旋钮203带动导向环107在固定腔体1内转动,即导向环107的转动过程中,带动外接导管110转动,使外接导管110沿导管导入口伸出,实现外接导管110长度的便捷调整,从而便于导流操作,使导流更加便利。
45.参阅图2,固定腔体1的内部且位于导向环107纵向一侧设置有导向杆104,位于导向环107纵向另一侧设置有丝杆105,且固定腔体1的内部位于导向环107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紧块一102和卡紧块二103,卡紧块一102和卡紧块二103的结构一致;
46.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的一侧螺纹连接在丝杆105上,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的另一侧滑动连接在导向杆104上,其中,丝杆105沿中线方向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c型卡紧部106,两个c型卡紧部106形成虚拟圆的圆心与导向环107的圆心重合;
47.其中,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的c型卡紧部106上均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可以为橡胶;
48.其中,丝杆105的一端贯穿固定腔体1的侧面连接有手轮;
49.使用时,当外接导管110内置于固定腔体1后,通过转动手轮,使丝杆105带动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相向移动,使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的c型卡紧部106抵接在导向环107的环形凹槽内,完成对外接导管110的固定,能够避免外接导管110因拉扯或其他挤压造成导流管108的损坏。
50.参阅图7,防护腔盖2经内嵌机构3设置在固定腔体1上,其中,内嵌机构3包括在防护腔盖2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开关槽口202,开关槽口202的正下方设置有内嵌槽205,开关槽口202与内嵌槽205连通设置;
51.开关槽口202的内部设置有销轴301,销轴301上设置有套筒,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把手302,套筒的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03,把手302与连接板303在套筒上呈v型结构;
52.内嵌槽205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导连接柱305,四个导连接柱305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块307,滑动块3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306,弹簧30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内嵌槽205的内部底面上;
53.滑动块307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锁紧块308,锁紧块308的前后两侧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限位凸点309;
54.连接板303呈u型结构,在连接板303两侧的板面上开设有回形槽304,连接板303两侧的板面上的回形槽304卡接在锁紧块308上,使锁紧块308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过程中,使锁紧块308两侧的限位凸点309在连接板303的回形槽304内滑动;
55.使用时,拉动把手302,使把手302带动套筒在销轴301上逆时针转动,使连接板303带动锁紧块308向内嵌槽205的槽底一端移动,使锁紧块308两侧的限位凸点309在连接板303的回形槽304内移动,使锁紧块308对弹簧306进行压缩,锁紧块308经卡槽310内移出,从而实现防护腔盖2在固定腔体1上的拆装,使操作人员便于对固定腔体1内部的导流管108及外接导管110进行更换,合盖时,能够避免患者的伤处直接暴露在外,能够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56.其中,固定腔体1远离卡槽310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嵌入口,防护腔盖2远离把手30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嵌入口相适配的嵌入块,防护腔盖2与固定腔体1合盖时,防护腔盖2的嵌入块预先嵌入固定腔体1侧壁的嵌入口,再进行防护腔盖2在固定腔体1上的锁紧。
57.本发明的防脱管设备具体使用时:
58.s1:将固定腔体1通过敷贴片101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并将导流管108经圆形槽口穿过置于固定腔体1内,并使导流管108在固定腔体1内通过导管接头109与外接导管110连接;
59.s2:并使外接导管110在导向环107的内环上缠绕多圈后,将外接导管110经卡口1072导出并缠绕在导向环107的环形凹槽内,缠绕后经固定腔体1一侧的导管导入口位置处;
60.s3:将防护腔盖2嵌入在固定腔体1上,防护腔盖2的嵌入块预先嵌入固定腔体1侧壁的嵌入口,拉动把手302,使把手302带动套筒在销轴301上逆时针转动,使连接板303带动
锁紧块308向内嵌槽205的槽底一端移动,使锁紧块308两侧的限位凸点309在连接板303的回形槽304内移动,使锁紧块308对弹簧306进行压缩,当防护腔盖2与固定腔体1平行后,放开把手302,使锁紧块308插入卡槽310,完成合盖;
61.s4:当导流管108使用时:通过顺时针转动旋钮203,使旋钮203带动导向环107在固定腔体1内转动,即导向环107的转动过程中,带动外接导管110转动,使外接导管110沿导管导入口伸出,实现外接导管110长度的便捷调整,进行使用;
62.s41:当导流管108不使用时,通过逆时针转动旋钮203,使旋钮203带动导向环107在固定腔体1内转动,即导向环107的转动过程中,带动外接导管110转动,使外接导管110沿导管导入口收入固定腔体1内;
63.当外接导管110内置于固定腔体1后,通过转动手轮,使丝杆105带动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相向移动,使卡紧块一102与卡紧块二103的c型卡紧部106抵接在导向环107的环形凹槽内,完成对外接导管110的固定,能够避免外接导管110因拉扯或其他挤压造成导流管108的损坏;
64.s5:防护腔盖2与固定腔体1拆开时,拉动把手302,使把手302带动套筒在销轴301上逆时针转动,使连接板303带动锁紧块308向内嵌槽205的槽底一端移动,使锁紧块308两侧的限位凸点309在连接板303的回形槽304内移动,使锁紧块308对弹簧306进行压缩,锁紧块308经卡槽310内移出,从而实现防护腔盖2在固定腔体1上的拆装。
65.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