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转运暖箱用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6240发布日期:2023-06-01 03:2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转运暖箱用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生儿转运箱领域,具体是一种新生儿转运暖箱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新生儿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生儿监护室的医疗设备也稳步提高,新生儿暖箱作为大部分婴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居住的“家”,是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是新生儿的基础设备之一,首先,大部分进入暖箱的婴儿都是属于早产婴儿、低出生体重儿等,他们不像足月婴儿,早产的婴儿因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全,当离开了母亲的子宫后,无法快速的适应一个“新的世界”因此就需要进入暖箱中进行培(过)育(渡);暖箱提供适宜的中性环境温度,保持患儿的体温稳定,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732633a公开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新生儿转运暖箱,该方案中解决了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因急停导致新生儿发生滑动的问题,但该方案中新生儿转运过程中转运暖箱无法进行角度调节,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如果遇到斜坡,此时新生儿在转运暖箱内相对平整路面是处于倾斜状态,虽然有保护结构可以防止新生儿在倾斜状态下不会发生侧滑,但如果斜坡长度很长或斜坡坡度不小的情况下,此倾斜状态不利于新生儿安全、舒适的进行转运。

3、新生儿转运暖箱一般使用特定的转运载具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的路况为外界不可控因素,路况多数为平整路面,但是存在一部分路面为非平整路面的可能性,当转运载具载着新生儿在平整路面行驶时,新生儿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此时新生儿不易发生倾斜侧滑,能有效的保证新生儿的安全,但是一旦行驶至上坡、下坡等非平整路面时,由于转运暖箱会随着路面的改变随之发生倾斜,此时需要通过调整转运暖箱的角度来保证新生儿在转运暖箱内的舒适性,与此同时,转运暖箱在角度调整过程中如果调整幅度过大也会导致新生儿在转运暖箱内发生侧滑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转运暖箱用的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生儿转运暖箱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上方可拆卸连接有转运暖箱,所述摆动组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转运暖箱进行保护的限位组件,所述转运暖箱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摆动组件运动时带动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转运暖箱进行限位的同时驱动所述气囊在所述转运暖箱内膨胀。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固定杆一侧下方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两侧轴向对称开设有曲面凹槽,所述活动块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两个所述曲面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活动嵌设有转动圆球,所述转动圆球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尺寸相匹配的摆动杆。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内两侧轴向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相对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延伸方向呈相反设置,所述摆动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延伸末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块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所述固定框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相贴合的同侧内壁,所述第二通孔内活动套设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块上下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块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两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活动块一端连接有调整组件。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中心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活动套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匹配的滑动杆,所述第一连接块可在所述滑动杆上滑动,所述滑动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四支撑块分别与所述固定框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在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上方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内活动套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四支撑块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丝杆可在所述弧形槽内摆动,所述固定框位于所述第一丝杆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内活动套设有与所述第五通孔相匹配的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第一丝杆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运暖箱开设有多个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数量和尺寸均与所述固定杆的数量和尺寸相匹配,所述固定板两侧开设有第七通孔,所述气囊与所述限位组件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七通孔内,所述第二丝杆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可与所述齿条啮合转动,所述第二丝杆远离所述活动块一端外侧活动套设有螺纹筒。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运暖箱位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固定套设有通气筒,所述通气筒上部尺寸大于所述第七通孔尺寸,所述通气筒下部尺寸与所述第七通孔尺寸相等,所述通气筒上部与下部交界处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套,所述第一活塞套与所述通气筒上部尺寸相匹配,所述通气筒远离所述活塞套一侧开设有输气孔,所述输气孔尺寸小于所述通气筒上部尺寸,所述输气孔远离所述通气筒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所述气囊相连接,所述输气管尺寸与所述输气孔尺寸相匹配,所述输气管内活动套设有第二活塞套。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匹配,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套设有t型筒,所述t型筒内固定套设有固定筒,所述第三转动杆贯穿所述t型筒和所述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远离所述第一转动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11、所述第三转动杆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尺寸小于所述第三转动杆尺寸,所述第一弹簧活动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转动杆相抵接,所述t型筒上方开设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内活动套设有下压筒,所述下压筒内活塞套设有下压块,所述下压块上固定连接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外侧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下压筒上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下压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上开设有多个下压槽,所述第三转动杆上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位置与所述下压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下压槽和所述定位槽尺寸与所述下压块尺寸相匹配。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框外侧,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固定框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运暖箱包括婴儿放置区和气囊放置区,所述气囊放置在所述气囊放置区内,当所述摆动组件摆动幅度过大时通过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在所述气囊放置区内膨胀。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摆动组件可以使得新生儿转运暖箱运输过程中如若遇到斜坡路面时可以调整自身角度,以防新生儿在转运暖箱内发生侧滑,其次,调整组件可以通过改变摆动组件横向位置从而调整摆动组件的摆动幅度,以此来适配不同坡度的斜面,最后通过限位组件的螺纹筒与通气筒的卡接以及气囊的触发保护可以增加新生儿转运箱在斜坡路面行驶时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