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51223发布日期:2024-02-26 17:0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金属-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核酸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疾病治疗功能的dna或rna片段,因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此类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致病靶基因或mrna,在基因水平上发挥治疗作用。与传统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相比,核酸药物不受靶点蛋白可成药性的限制,可治疗的疾病更广泛,并可从根源上调控致病基因的表达。核酸药物还具有高效性、低毒性和高特异性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之后的第三大类型药物。

2、然而,核酸药物在体内易被核酸酶降解,并且由于其分子量较大以及其带负电荷的特性,导致其难以穿过细胞膜发挥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核酸药物递送系统是核酸药物开发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能递送核酸药物的载体主要可以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现使用较少;非病毒载体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是纳米颗粒和小分子缀合物,与直接与核酸药物缀合的小分子缀合物相比,纳米颗粒能更有效地将核酸药物包裹起来,防止其在体内被核酸酶快速降解,从而提高其体内循环时间。纳米颗粒包裹核酸的机制是靠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脂质吸附带负电荷的核酸。然而,阳离子脂质的细胞毒性较大,其毒性作用机制为:①使细胞萎缩、有丝分裂数量减少和细胞质空泡化;②与蛋白激酶c等生物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会破坏其活性;③通过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转录因子触发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此外,可电离脂质是一种含有带正电荷的可电离胺基团的脂质,其在生理条件下(ph=7.4)不带电,但在较低ph值时会被质子化而带上正电荷。因此,可电离的脂质可被用来部分或完全替代阳离子脂质作为纳米颗粒的主要成分,负责吸附核酸。当包含可电离脂质的纳米颗粒进入生物细胞溶酶体后,在溶酶体内的低ph值(ph=4.0-6.5)环境中,可电离的脂质变为带正电的脂质。虽然可电离脂质降低了一些永久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脂质的细胞毒性作用和高致炎症作用,但其细胞毒性及免疫原性依然较高。基于阳离子脂质和/或可电离脂质的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lnp)是目前可用于临床的纳米颗粒核酸药物递送系统,其中,阳离子脂质和/或可电离脂质作为lnp的主要成分,负责吸附核酸,同时阳离子脂质和/或可电离脂质介导的细胞毒性及免疫原性依然是lnp毒性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因此,用递送系统递送带负电荷的药物(例如核酸药物、蛋白药物、多肽药物、小分子药物等)时,依赖阳离子脂质和/或可电离脂质开发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的毒性问题,急需一种不使用阳离子脂质和/或可电离脂质的、毒性低的脂质体递送系统。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磷脂复合物。

2、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金属-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3、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金属-磷脂复合物的应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磷脂复合物由磷脂分子部分、连接物分子部分和金属离子部分反应组成,该磷脂分子部分与该连接物分子部分相连接,该连接物分子部分与该金属离子部分通过配位键连接,且该金属-磷脂复合物不是阳离子脂质或可电离脂质。

6、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1-磷酸神经酰胺(sp)、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苏氨酸(pt)、鞘磷脂(sm)、溶血卵磷脂(lpc)、溶血磷酸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酰甘油(lpg)、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溶血磷脂酰苏氨酸(lpt)、溶血鞘磷脂(lsm)、1-磷酸鞘氨醇(s1p),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及其衍生物”中“其”是指“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1-磷酸神经酰胺(sp)、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苏氨酸(pt)、鞘磷脂(sm)、溶血卵磷脂(lpc)、溶血磷酸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酰甘油(lpg)、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溶血磷脂酰苏氨酸(lpt)、溶血鞘磷脂(lsm)、1-磷酸鞘氨醇(s1p)”。本发明中,“及其衍生物”均为类似的含义。该磷脂分子部分,例如可以但不限于为卵磷脂(pc),卵磷脂(pc)衍生物,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乙醇胺(pe)衍生物,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甘油(pg)衍生物,磷脂酰甘油(pg)和卵磷脂(pc),卵磷脂(pc)和卵磷脂(pc)衍生物,等。

7、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

8、卵磷脂(pc)(式1)

9、磷脂酰乙醇胺(pe)(式2)

10、磷脂酰丝氨酸(ps)(式3)

11、磷脂酸(pa)(式4)

12、磷脂酰甘油(pg)(式5)

13、1-磷酸神经酰胺(sp)(式6)

14、

15、磷脂酰肌醇(pi)(式7)

16、磷脂酰苏氨酸(pt)(式8)

17、鞘磷脂(sm)(式9)

18、溶血卵磷脂(lpc)(式10)

19、溶血磷酸酰乙醇胺(lpe)(式11)

20、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式12)

21、溶血磷脂酸(lpa)(式13)

22、溶血磷脂酰甘油(lpg)(式14)

23、溶血磷脂酰肌醇(lpi)(式15)

24、溶血磷脂酰苏氨酸(lpt)(式16)

25、溶血鞘磷脂(lsm)(式17)

26、1-磷酸鞘氨醇(s1p)(式18)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7、其中,r1,r2均独立地为:

28、葵酰基

29、月桂酰基

30、肉豆蔻酰基

31、棕榈酰基

32、硬脂酰基

33、油酰基

34、亚油酰基

35、芥酰基

36、花生酰基

37、植烷酰基

38、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卵磷脂(pc)(式1)、磷脂酰乙醇胺(pe)(式2)、磷脂酸(pa)(式4)、磷脂酰甘油(pg)(式5),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9、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二硬脂酰基磷脂酰胆碱(dspc)、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二硬脂酰基磷脂酸(dspa)、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0、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二硬脂酰基磷脂酰胆碱(dspc)(式46)

41、

42、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式47)

43、

44、硬脂酰基磷脂酸(dspa)(式48)

45、

46、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式49)

47、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8、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dspc(式46)、dspe(式47)或dspa(式48)或dspg(式49)。

49、进一步地,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绿原酸、花青素、槲皮素、二氢杨梅素、橙皮素、柚皮素、芹菜素、儿茶素、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鞣花酸、桑色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或平贝碱c,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0、进一步地,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

51、姜黄素(式19)

52、绿原酸(式20)

53、花青素(式21)r7和r8是h、oh或och3,r3是h或糖基,r4、r5和r6是oh或糖基;

54、槲皮素(式22)

55、二氢杨梅素(式23)

56、橙皮素(式24)

57、柚皮素(式25)

58、芹菜素(式26)

59、儿茶素(式27)

60、茶多酚(式28)

6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式29)

62、鞣花酸(式30)

63、桑色素(式31)

64、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式32)

65、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式33)

66、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式34)

67、平贝碱c(式35)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8、进一步地,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式19)、

69、二氢姜黄素(式36)

70、六氢姜黄素(式37)

71、硫酸姜黄素(式38)

72、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式39)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3、进一步地,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式19)、橙皮素(式24)、茶多酚(式28),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4、进一步地,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式19)、橙皮素(式24)或茶多酚(式28)。

75、进一步地,该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ag+、ba2+、ca2+、cd2+、cu2+、fe2+、mn2+、mg2+、mo2+、zn2+、pt2+、au2+、al3+、ce3+、co3+、cr3+、eu3+、gd3+、ni3+、w3+、v3+、zr3+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6、进一步地,该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ca2+、al3+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7、进一步地,该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ca2+或al3+。

78、进一步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由磷脂分子部分、连接物分子部分和金属离子部分制成,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dspc、dspe或dspa,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橙皮素或茶多酚,该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ca2+或al3+。

7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磷脂复合物由磷脂分子部分、连接物分子部分和金属离子部分制成,该磷脂分子部分选自dspc(式46)、dspe(式47)或dspa(式48),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式19)、橙皮素(式24)或茶多酚(式28),该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ca2+或al3+。

80、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该连接物分子部分和该金属离子部分的摩尔比为1:1:(0.5~2)。

81、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为dspc(式46),该连接物分子部分选自姜黄素(式19),该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

82、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部分、该连接物分子部分和该金属离子部分的摩尔比为1:1:1。

83、进一步地,dspc、姜黄素和fe3+/al3+的摩尔比为1:1:1。

84、进一步地,dspc、橙皮素和fe3+/al3+的摩尔比为1:1:1。

85、进一步地,dspc、茶多酚和fe3+/al3+的摩尔比为1:1:2。

86、进一步地,fe3+选自fecl3,al3+选自al(no3)3·9h2o。

87、本发明提供金属-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8、步骤一:将磷脂分子与连接物分子反应连接形成磷脂复合物;

89、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所述磷脂复合物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反应形成金属-磷脂复合物。

90、进一步地,该步骤一中,将该磷脂分子与该连接物分子溶于乙醇中反应,之后加入正己烷,沉淀得到该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地,反应的条件包括65℃反应2小时。

91、进一步地,该磷脂分子与该连接物分子的摩尔比为1:1。

92、进一步地,该步骤二中,该磷脂复合物与该金属离子溶于乙醇反应后,得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地,反应的条件包括60℃反应2小时。

93、进一步地,该磷脂复合物与该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1~2)。

94、本发明提供上述金属-磷脂复合物在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metal-chelated phospholipidcomplexnanoparticles,mpp),中的应用,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含有(i)上述金属-磷脂复合物、(ii)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其中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不是阳离子脂质或可电离脂质;以及(iii)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其中,“(iii)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可简称为“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

95、进一步地,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包括聚乙二醇(peg)-脂质缀合物和/或peg-二烷氧基丙基(daa)。

96、进一步地,该peg-脂质缀合物选自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

97、(pe-peg2000)(式42)

98、

99、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700(pe-peg700)(式43)

100、

101、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1000(pe-peg1000)(式44)

102、

103、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5000(pe-peg5000)(式45)

104、

105、,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6、r1,r2均独立地为:葵酰基、月桂酰基、肉豆蔻酰基、棕榈酰基、硬脂酰基、油酰基、亚油酰基、芥酰基、花生酰基或植烷酰基。

107、进一步地,该peg-脂质缀合物选自dspe-peg2000、dspe-peg700、dspe-peg1000或dspe-peg5000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8、进一步地,该peg-脂质缀合物选自dspe-peg2000(式53)

109、

110、dspe-peg700(式50)

111、

112、dspe-peg1000(式51)

113、

114、或dspe-peg5000(式52)

115、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16、进一步地,peg-脂质缀合物选自dspe-peg2000(式53)、dspe-peg700(式50)、dspe-peg1000(式51)或dspe-peg5000(式52)。

117、进一步地,(iii)中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为胆固醇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18、进一步地,(iii)中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为胆固醇(式40)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19、进一步地,(iii)中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为胆固醇(式40)。

120、进一步地,(iii)中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除胆固醇还包括选自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1-磷酸神经酰胺sp、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苏氨酸pt、鞘磷脂sm、溶血卵磷脂lpc、溶血磷酸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溶血磷脂酸lpa、溶血磷脂酰甘油lpg、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溶血磷脂酰苏氨酸lpt、溶血鞘磷脂lsm、1-磷酸鞘氨醇s1p、胆固醇硫酸酯,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21、进一步地,(iii)中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除胆固醇还包括选自:卵磷脂(pc)(式1)

122、

123、磷脂酰乙醇胺(pe)(式2)

124、磷脂酰丝氨酸(ps)(式3)

125、磷脂酸(pa)(式4)

126、磷脂酰甘油(pg)(式5)

127、1-磷酸神经酰胺(sp)(式6)

128、

129、磷脂酰肌醇(pi)(式7)

130、磷脂酰苏氨酸(pt)(式8)

131、鞘磷脂(sm)(式9)

132、溶血卵磷脂(lpc)(式10)

133、溶血磷酸酰乙醇胺(lpe)(式11)

134、溶血磷脂酰丝氨酸(lps)(式12)

135、溶血磷脂酸(lpa)(式13)

136、溶血磷脂酰甘油(lpg)(式14)

137、溶血磷脂酰肌醇(lpi)(式15)

138、溶血磷脂酰苏氨酸(lpt)(式16)

139、溶血鞘磷脂(lsm)(式17)

140、1-磷酸鞘氨醇(s1p)(式18)

141、胆固醇硫酸酯(式41)及其衍生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42、其中,r1,r2为:葵酰基、月桂酰基、肉豆蔻酰基、棕榈酰基、硬脂酰基、油酰基、亚油酰基、芥酰基、花生酰基或植烷酰基。

143、进一步地,(iii)中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包括胆固醇,以及选自dspc、dspe、dspa或dspg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44、进一步地,(iii)中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包括胆固醇(式40),以及选自dspc(式46)、dspe(式47)、dspa(式48)或dspg(式49)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45、进一步地,(iii)中所述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包括胆固醇(式40)和dspc(式46)。

146、进一步地,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由(i)金属-磷脂复合物、(ii)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和(iii)除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和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制成,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4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5%~75%,该除胆固醇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0%~40%。

147、进一步地,其中,该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由(i)金属-磷脂复合物、(ii)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和(iii)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制成,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5%~小于1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小于35%、35%~75%或大于75%~80%,该除胆固醇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0%~40%或大于40%~51%。或

148、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大于40%~5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小于35%、35%~75%或大于75%~80%,该除胆固醇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0%~40%或大于40%~51%。或

149、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4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小于35%或大于75%~80%,该除胆固醇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0%~40%或大于40%~51%。

150、进一步地,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7%~小于10%、10%~30%或20%~30%,优选为25%。

151、进一步地,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10%或5%~10%,优选为10%。

152、进一步地,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小于35%、35%~56%或35%~55%,优选为40%。

153、进一步地,除胆固醇以外的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5%~30%、25%~40%、大于40%~45%或20%~25%。

154、进一步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25%,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0%~46%,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5%~35%,该金属-磷脂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部分选自fe3+。。

155、进一步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金属离子部分为fe3+)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6%,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5%;或所述金属-磷脂复合物(金属离子部分为fe3+)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5%,所述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所述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0%,所述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5%。

156、进一步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3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5%~56%,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4%~40%;该金属-磷脂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部分选自al3+。

157、进一步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3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5%~56%,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0%~45%,该金属-磷脂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部分选自al3+;或

158、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3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35%,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4%~40%或大于40%~45%,该金属-磷脂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部分选自al3+;或

159、该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7%~小于10%,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10%,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小于35%或35%~56%,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4%~40%或大于40%~45%,该金属-磷脂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部分选自al3+。

160、进一步地,该金属-磷脂复合物(金属离子部分为al3+)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7%,该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该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56%,该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4%。

161、进一步地,金属-磷脂复合物为dspc、姜黄素和fe3+的摩尔比为1:1:1制成,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为dspe-peg2000,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为胆固醇和dspc,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5%,dspe-peg2000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6%,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5%。

162、进一步地,金属-磷脂复合物为dspc、姜黄素和fe3+的摩尔比为1:1:1制成,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为dspe-peg2000,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为胆固醇和dspc,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5%,dspe-peg2000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10%,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40%,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25%。

163、进一步地,金属-磷脂复合物为dspc、姜黄素和al3+的摩尔比为1:1:1制成,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为dspe-peg2000,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为胆固醇和dspc,金属-磷脂复合物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7%,dspe-peg2000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胆固醇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56%,dspc在原料中摩尔占比为34%。

164、本发明提供上述金属-磷脂复合物在药物-脂质颗粒中的应用,药物为带有负电荷的分子。

165、进一步地,该药物包封在该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中。

166、进一步地,该药物选自核酸、蛋白、多肽、小分子、核酸类似物、蛋白类似物和多肽类似物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67、进一步地,该核酸选自mrna、sirna、sgrna、aso、circrna、microrna、dna、ecdna、人工核酸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68、进一步地,该核酸为seq id no.1所示的编码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的mrna序列、seq id no.2所示的编码新型冠状病毒s1亚基的受体结合域rbd的mrna序列、seq id no.3所示的编码ny-eso-1(纽约食管鳞状细胞1,new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的mrna序列、反义链为seq id no.4和正义链为seq id no.21所示的bcl-2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的sirna序列、反义链为seq id no.6和正义链为seq id no.23所示的plk1基因(polo样激酶1,polo-likekinase1)的sirna序列、seq id no.8所示的gal-1基因的sirna序列、seq id no.10所示的stat-3基因的aso序列、seq id no.12所示的α-syn基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aso序列、seq id no.14所示的bcl-2基因的aso序列、seq idno.16所示的编码野生型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mrna序列、反义链为seq id no.17和正义链为seq id no.25所示的双链dna序列、seq id no.18所示的单链dna、或正义链为seq idno.19和反义链为seq id no.26所示的b7-h4基因的sirna序列。

169、本发明提供上述药物-脂质颗粒的制备方法,将药物包载于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中,得到该药物-脂质颗粒。

170、进一步地,金属-磷脂复合物、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以及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溶于有机化合物中形成有机相,药物溶于缓冲液中形成水相,将有机相与水相混匀得到药物-脂质颗粒。

171、进一步地,有机化合物为乙醇。

172、进一步地,缓冲液为无酶pbs缓冲液。

173、进一步地,有机相与水相的混匀方式包含微流控芯片或超声。

174、进一步地,将(a)药物、(i)金属-磷脂复合物、(ii)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和(iii)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混合,得到该药物-脂质颗粒。

175、进一步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6、步骤一:将磷脂分子与连接物分子反应连接形成磷脂复合物;

177、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制备的所述磷脂复合物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反应形成金属-磷脂复合物;

178、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备的所述金属-磷脂复合物、(ii)抑制颗粒聚集的缀合的脂质、(iii)非阳离子脂质或非可电离脂质,以及药物混合制备得到所述药物-脂质颗粒。

179、本发明提供上述金属-磷脂复合物在核酸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地,该核酸递送系统用于将核酸引入细胞。进一步地,该核酸用于在哺乳动物受试者中使靶序列的表达沉默、用于在哺乳动物体内传递药物、用于将药物从体内传递到哺乳动物细胞或用于治疗哺乳动物的疾病或病症。

18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哺乳动物为人。进一步地,该疾病或病症与基因的表达相关,该基因包含药物的靶序列。进一步地,该疾病或病症包括癌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或阿尔兹海默症。进一步地,该病毒感染包括甲肝、乙肝、丙肝、sars-cov-2(2019新型冠状病毒)、hiv(艾滋病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流感、天花或梅毒。进一步地,该癌症包括肝癌、胶质瘤、黑色素瘤、肺癌、胰腺癌或乳腺癌。

181、进一步地,该核酸递送系统为疫苗。进一步地,该核酸递送系统的给药途径包括鞘内注射、肌肉给药、颅内注射、静脉注射或瘤内注射。

182、一种含有本发明金属-磷脂复合物的药剂。

183、进一步地,药剂为疫苗。

184、进一步地,疫苗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18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86、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磷脂复合物主要作用在于吸附带有负电荷的药物,其与其他脂质共同自组装成金属-磷脂复合物颗粒(mpp),在保证了不低于基于阳离子脂质和/或可电离脂质的lnp的有效性情况下,未使用阳离子脂质和可电离脂质,因此较lnp,毒性大幅度降低,生物安全性显著提升,更利于在生物体内进行负电荷药物的运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