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69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创伤治疗学和矫形外科学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连骨装置。
在治疗骨折的外科诊室中,一般采用杆式的装置,该装置由支撑件、轴杆和将轴杆固定在支撑件上的结节组成。
已知一种连骨装置(美国专利A.4570625),含有一个作成光滑拉杆状的支撑件,在该拉杆上装有若干个可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的连接结节,每个结节上固定一个轴杆,该轴杆可由它的自动攻丝部分旋入相应的折骨部位中,每根折骨固定在两根平行安装的轴杆上。光滑拉杆带有使固定在一根折骨内的两根轴杆作纵向移动的机构,这就保证了折骨的定量牵引或压缩。但是,这种装置不能保证折骨在横向平面内以及倾斜平面内的定量移动(调节),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还已知另一种连骨装置(苏联专利A.1395303),包含一个扁长的框架,在其两个平行配制的纵长侧壁中有纵向沟槽,还包含至少四个可调结节,每个结节包括,带有两个相互交叉的纵向和横向孔道的滑块,置于该滑块的横向孔道内、可在框架纵长侧壁的纵向沟槽内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的支撑件,以及置于滑块纵向孔道内可作轴向移动和固定、并带有自动攻丝部分和螺纹部分的轴杆,每个支撑件做成螺杆的形式。为了保证结构的刚性,其框架侧壁的横截面做成角钢的形状。
这种装置可提供折骨在任何位置沿着横向平面内的正交方向作定量的移动,但不能提供折骨按六个自由度的复位。使用这种装置,在折骨上安装轴杆较困难,这是由于要求各轴杆之间要有严格的平行度,而且螺杆也难于引入框架的纵向沟槽内。
本发明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供一种连骨装置,其每个可调结节具有的这种结构可大大缩短手术时安装连骨装置的时间,并缩短在手术后取下这种装置的时间,而且提供了单独更换个别可调结节而不必取下框架的可能性,因此扩大了该装置的实用范围。
可由以下措施来实现本发明的任务;提供一种连骨装置,包含一个扁长的框架,在该框架的两条平行配置的纵长侧壁中有纵向沟槽,该装置还包含至少四个可调结节,每个结节包括带有两个互相交叉的纵向和横向孔道的滑块,置于滑块横向孔道内并可在框架侧壁沟槽内移动和固定的支撑件,以及装在滑块纵向孔道内,可轴向移动和固定、并带有自动攻丝部分和螺纹部分的轴杆,按照本发明,每个支撑件做成带有外螺纹的夹紧套筒的形式,通过该夹紧套筒的轴向孔道和框架侧壁的纵向沟槽插入拉紧螺栓。
最好,框架的纵长侧壁是平直的,这种结构的侧壁可保证它在框架平面内具有必要的弹性。此外,框架的平直侧壁可保证安装和取下每个可调结节时与其他结节的位置无关,这就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质量,缩短安装该装置的时间。
滑块的横向孔道最好是带螺纹的,夹紧套筒旋入这个孔道内,在靠近其端部的区域则有供板手用的凹口。
上述这种结构简化了可调结节的构造,因为与原型装置相比,除去了夹紧套筒上的一个锁紧螺母,故减少了装置的零件数目,减轻了装置的重量,并缩短了手术时安装该装置的时间(因为缩短了在框架上固定可调结节的时间)。
在使用原型装置工作过程中,用板手在框架与病体之间的空间内进行装卸操作,为了比这方法更方便,也就是可在外面空间操作固紧零件来把轴杆安装在框架上,而且为了缩短安装连骨装置的时间,有必要在滑块上再加上活动螺母,该螺母的壳体可在滑块的纵向孔道内自由地转动,而轴杆则以其螺纹部分旋入活动螺母。
为了在框架横向平面内沿倾斜方向采用骨折复位术以扩大连骨装置的实用可能性,必须在滑块上安装可在框架的横向平面内作一定角度移动的活动螺母,安装这种活动螺母也简化了安装轴杆的过程,因为降低了对装入折骨中的轴杆之间的平行度的要求,此外,可保证轴杆在相对于框架任何方位都能可靠地固定在框架上,而且可缩短安装连骨装置的时间。
为了依靠提供大腿根部骨折的固定和复位术的可能性和提供用一个悬臂地固定在框架上的轴杆来固定骨折的可能性以便扩大连骨装置的实用范围,该装置还带有用来固定大腿根部折骨的结节,这种结节包含一个带有两个平行设置在一个平面内的横向孔道的支架通过每个横向孔道和框架纵长侧壁的纵向沟槽插入拉紧螺栓,上述支架内有一个中心孔道,里面装有可作自由转动的活动螺母的壳体,中心孔道的轴线与框架平面成120~130°角,还装有一根由自身螺纹旋入活动螺母轴杆。
在轴杆的自动攻丝部分最好从其端部方向做出圆柱形缩节,该缩节的深度等于螺纹高度的0.2~0.6,其长度等于自动攻丝部分长度的0.5~0.8。
带有这样的自动攻丝部分的轴杆可提高其在管状骨头的皮质层中的固定刚性。这是由于在把轴杆较小直径螺纹部分宁入时而使有较大直径的螺纹根部拧入而对骨头中的第一孔道进行了扩深作用的补偿。
连骨装置必须装上至少一个紧急固定结节,该结节包含两个可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的夹紧套筒,通过每个套筒的轴向孔道和框架纵长侧壁的沟槽插入拉紧螺栓,并在每个夹紧套筒装上可作相对转动并带有弹性夹具的滑块,在该滑块中装入阶梯形的光滑轴杆。
这就通过提供在野外条件下紧急固定折骨的方法来扩大连骨装置的实用可能性。这一点对于运送伤员至常设医院的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采用阶梯形的光滑轴杆可加速折骨的固定,这也同样提高外科诊室的劳动效率,并保证在送往医院途中不增加病人的伤痛。
在框架的每个侧壁的纵向沟槽中,最好设置至少一个将该沟槽分成数段的连桥。
这就可提高框架侧壁在纵向平面的刚性。由于去除了如C形卡板式垫圈之类的夹紧套筒的固定零件,因而简化了连骨装置的结构并且提高了折骨固定的刚性,并加速了连骨装置的安装过程。
连骨装置很合理地装设了用来调节折骨位移的构件,该构件含有一个在其侧壁带有纵向沟槽的U形件,该沟槽供至少两个可调结节的拉紧螺栓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用。该构件还含有一个使U形件作纵向移动的装置,在此情况下,上述拉紧螺栓的头部有带螺纹的凸起部。
有了这种构件,可依靠调节折骨的纵向位移来扩大连骨装置的实用可能性。此外,具上述构造的调节构件更便于患者携带连骨装置,(因为在顺序调节好折骨的纵向位移后就可以从连骨装置取下这种构件)。一个这种调节折骨纵向位移的构件,可以同时用于多台连骨装置。
为了保证调节折骨纵向位移和加速上述构件的安装,使U形件作纵向移动的装置必须包含用来装在框架端面上的可拆式夹紧器和安装在U形件中部带螺纹孔道内的调节螺杆,该螺杆的端部与可拆式夹紧器互相作用。
按照本发明制成的连骨装置可保证折骨按六个自由度作相互调节,并可把各种形式的对折骨的移位从以后的固定到完全的固结的过程中排除掉。所提出的连骨装置可保证沿着三个正交方向调节折骨的位移,包括定量的牵引和压缩。这种连骨装置可以在许多情况下用来连接折断的管状骨头。这些情况包括封闭的和裸露的四肢折断;由于骨髓炎造成的复杂骨折;治疗错位关节;校正切骨术;治疗膝关节和小腿距骨动关节的关节病;去除带有形成软组织和不形成软组织的骨头缺陷;四肢弓形节的还位和治疗大腿根部骨折。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详细阐述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按本发明制成的连骨装置。
图2是图1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拉紧螺栓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面图。
图5是图1的V-V剖面图。
图6是轴杆的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轴杆的自动攻丝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带有活动螺母的滑块的总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箭头A的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可调结节的第一方案图,在它的滑块上装有活动螺母。
图12是本发明的可调结节的第二方案图,在其的滑块上装有活动螺母。
图13示出本发明的采用紧急固定结节的连骨装置。
图14是图13的XIV-XIV剖面图。
图15是图14的XV-XV剖面图。
图16是沿图13的箭头B的视图。
图17示出本发明的大腿根部骨折的固定结节。
图18是沿图17的箭头C的视图。
图19示出本发明的带有一个连桥的纵向沟槽的实施例。
图20示出与图19同样的装置,但有两个连桥。
图21示出本发明的一种连骨装置,它带有调节折骨纵向位移的机构。
图22是沿图21的箭头D的视图。
图23是图22的XXIII-XXIII剖面图。
图24是图23的XXIV-XXIV剖面图。
图25是图22的XXV-XXV剖面图。
按照本发明制造的连骨装置含有一个扁长的框架1(图1)和至少四个可调结节2。框架1的两个侧壁3和4(图2)是平直的,并彼此互相平行。每个侧壁3、4有纵向的沟槽5(图1)。
每个可调结节2包括带有相互交叉的纵、横孔道的滑块6(图2)其横向孔道内设置支撑件7,该支撑件可在框架1的侧壁3、4(图2)的纵向沟槽5内(图1)作纵向移动和固定。每个支撑件7做成带有外螺纹9的夹紧套筒8(图3)的形式,在夹紧套筒8与纵长侧壁3、4(图4)的内表面相互作用的端面区域设有供板手用的凹口10。通过夹紧套筒8的轴向孔道11(图3)和框架1(图1)的纵向沟槽5(图4)。穿入拉紧螺栓12(图4)。并用螺母13将它拧紧。
滑块6的横向孔道可以是光滑的。此时,滑块6在夹紧套筒8上的位置由两个螺母14来固定。滑块6的横向孔道也可做成带螺纹的(如图5所示),此时,夹紧套筒8被旋入这个孔道内,滑块6只靠一个螺母14,固定在夹紧套筒8上,这就可保证结构紧凑(螺母14数量较少),连骨装置的横向尺寸减小(减少一个螺母14的厚度),相应地也缩短了安装连骨装置的时间。
在每个滑块6的纵向孔道内装上一个可作轴向移动的轴杆15,借助两个螺母16、17将该轴杆15固定在滑块6内。
如图6所示,轴杆15依此由自动攻丝部分18,光滑部分19, 螺纹部分20和尾部21组成尾部21具有供板手用的多面体的截面。自动攻丝部分18的工作端要倒角;例如做成截头圆锥体、弧形端或其它沿轴向22(图7)缩小截面尺寸的形状。自动攻丝部分18的螺丝23设有圆锥体端部24(它与轴杆15的轴线22成10°~15°角)和圆柱体缩节25(其深度为螺丝23的高度的0.2~0.6)。圆锥体端部24的深度则等于轴杆15端部的螺丝23的高度h,圆柱体缩节25的长度l等于自动攻丝部分18的长度L的0.5~0.8。自动攻丝部分18设有若干(3~4)个高度为螺丝23的高度h(图7)的纵长凹槽26(图8),凹槽26的横截面可以是直角形的、三角形的、梯形的或其他的形状它的底部可以是直线或半径为R(等于铣切凹槽用的盘形铣刀的半径)的弧形。凹槽26超过圆锥体端部24的长度,因为,无论在圆锥体端部24区段,或者在圆柱体缩节25的起始区段都必须保证形成螺丝23(图7)的锋利的端头27(图8)。在个别情况下,凹槽的长度a可等于自动攻丝部分18的长度L,这就使之容易旋入骨头28图6)的第一皮质层。
连骨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按事先确定的直径D=D1-2h(图7)同轴地在第一皮质层钻出第一孔道29(图6)及在第二皮质层钻出第二孔道30,借助端面板手把轴杆15旋入第一孔道29内时,螺丝23的丝扣的偏斜端面27(图7)从孔道29(图6)的侧壁剖去骨屑并形成深度减小的沟槽,轴杆15可自由地在该槽中旋入相当于凹槽26的长度a(图7),由于轴杆15预先选择带有与骨头28(图6)直径相等的自动攻丝部分18的长度L,所以在轴杆15进一步旋入时间,带有螺丝23(图7)的区段进入第一孔道29,与此同时,带有圆锥体沟槽24的区段(图7)的轴杆15的末端则进入孔道30(图6),在第二孔道30(图6)形成螺旋形小沟槽,与此同时,扩深第一孔道29的螺旋形小沟槽,由于在刚刚扩深的小沟槽中整个螺丝23只拧入2~4圈,对小槽就不再扩深,这就保证轴杆15坚牢地固定在第一孔道29中(图6)。同样地,轴杆15端部坚牢地固定在第二孔道30中。轴杆15倒角的端部伸出骨头28的第二皮质层外2~3mm深,故与现用的轴杆相比,其造成软组织的创伤较少。
安装轴杆15的过程不要求在骨头28中钻出的孔道29和30的精度很高,因为螺丝23有足够的高度h,而且轴杆15的丝扣表面的整个宽度都紧贴在骨头28中螺旋形小沟槽壁上,可保证轴杆15有足够高的固定刚性,即使在钻孔时由于偏摆使孔道29和30的直径稍稍增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采用扩孔钻来钻出高精度的孔道29和30,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安装轴杆15的时间。由于在螺丝23(图7)的周围均匀分布着,例如,4个纵向凹槽26(图8)都很狭窄,这就保证了螺丝23(图7)的留下部分的强度(不切掉根部),并保证轴杆15在骨头28(图6)中的固定刚性,即使在设置凹槽26(图7)的区段也是如此。
在折骨31和32(图1)安装了轴杆15(例如每根骨头装两个)后,便在这些轴杆15的后端拧入下螺母16(图4、5),并把带有预先装上(或旋入)带有螺母14的夹紧套筒8的滑块6穿在每个轴杆15上。然后拧上每个轴杆15的上螺母17。框架1(图1)平行于人体表面,在距病人身体表面1.5~2cm处安装,以便沿框架1的对称轴33布置滑块6(图2),然后从外面插入拉紧螺栓12,它依次穿过纵长侧壁3的沟槽5(图4、5)、夹紧套筒8和纵长侧壁4的沟槽5,再拧上螺母13,最后上紧螺母13、14和17,因而把每个夹紧套筒8和每个轴杆15的位置固定下来。
在有必要更换轴杆15时(例如在折骨31或32中(图1)的轴杆15有松动的情况下),或必须改用直径更大的轴杆15时,就拧开螺母13(图4、5),拔出拉紧螺栓12,拧出螺帽17并取下滑块6(与夹紧套筒8一起),然后从折骨31或32(图1)拧出轴杆15。再旋入新的轴杆15,然后,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将其固定在框架1上。
取下框架1的过程是这样进行的;拧出螺母13(图4、5),取出拉紧螺栓12,然后就可自由地取下框架1(图1)。在旋出螺母17(图4、5)后;就可取下带有夹紧套筒8的滑块6。
上面所述连骨装置的结构可保证在下述方面扩大其实用可能性即有可能更换个别的可调结节2(图1)而不必取下框架1,同时由其余的结节2保持折骨31和32的固定。
同现有连骨装置不一样,上述本发明连骨装置可由一人进行安装操作,这一点在进行手术时很重要。
为了比在使用原有装置工作的情况下采用板手在框架1与病体之间的空间进行工作时要更方便,也就是能从外面空间就可操作固定零件(螺母)轴杆15安装在框架1中,并且为了缩短安装连骨装置的时间,滑块6(图9)设有活动螺母34,而其壳体35(图10)则可以在滑块6的纵向孔道中自由地转动。活动螺母34内有带有内螺纹37的孔道36,其壳体35有一端扩口,并籍助于涨圈38来固定以防止它从滑块6的纵向孔道落下,轴杆15(图11)旋入壳体35并用螺母39锁紧(图12)。在不用螺母39锁紧时,连骨装置也可以工作。
为了在框架1的横向平面内沿倾斜的方向采用骨折复位术以扩大连骨装置的实用可能性,在滑块6上安装在框架1(图1)的横向平面内作一定角度移动的活动螺母34(图9)。为此,在滑块6图10)上安装了可以在横向平面转动的支架40,并用螺母41固定。活动螺母34安装在支架40上,它可以自由转动。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将活动螺母34固定,并将轴杆15(图11、12)安装在它的内部。
安装可在横向平面内作一定角度转动的活动螺母34可简化轴杆15的安装过程,因为降低了对装在折骨中的各轴杆15之间的平行度的要求。另外,可保证轴杆15在相对于框架1的任何方位都可靠地固定在框架1(图1)内,而且缩短了连骨装置的安装时间。
所提出的连骨装置至少有一个紧急固定的结节42(图13)。为了在野外和进一步将伤员运送到常设医院的情况下将其折骨31和32紧急固定起来,就有必要设置这种结节42。
每个紧急固定结节42包括两个可作纵向移动的夹紧套筒8(图14),通过每个套筒8的轴向孔道11和纵向长侧壁3、4的沟槽5插入拉紧螺栓12。每个夹紧套筒上安装滑块6,它们可以彼此作相对转动。滑块6带有弹性夹具45,它包括弹性套管44和外加的圆锥体螺母45。在弹性夹具43内,装上光滑的轴杆46。
在每个紧急固定结节42内(图13),各光滑轴杆46在框架1的纵向平面内互相倾斜30~60°;图13示出带有两个紧急固定结节42和两个可调结节2的连骨装置的结构,每个紧急固定结节42与框架1的零件一起形成可以保证折骨31(32)可靠地固定的截头三角形。当上述角度小于30°时,固定刚性就降低,而大于60°时,又导致框架1的长度增加,每根折骨31或32应当至少用一个带有两个光滑轴杆46的紧急固定结节42来固定。
为了扩大连骨装置的作业可能性、采用这样一种骨折固定方法在折骨中钻出带有对框架1的纵向平面有不同倾斜角度的支承孔道,而这要取决于折骨的形状和在紧急固定场所钻出支承孔道的条件,因此制定了紧急固定结节42的第二结构方案。此时,在滑块6图15)的孔道中插入可在横向平面内转动并用螺母41固定的支架47。弹性套管44则固定在该支架47上,而且在支架47还拧上外加的锥形螺母45。光滑轴杆46的支撑部分则用弹性夹具43来固定。当需要在折骨中钻出与纵向平面成不同角度的支承孔道时采用支架47就可固定折骨,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总是有的。
带有紧急固定结节42(图13)的连骨装置按下列程序进行安装。
在折骨31、32中钻出安装全部轴杆15、46用的支承孔道。此为安装光滑轴杆46而钻出的孔道要考虑到必要的角度(等于30~60°)而安装轴杆15的孔道,则要扩大其直径达到比该轴杆螺纹部分的直径略小一点的尺寸。然后,在支承孔道中安装光滑轴杆46并旋入轴杆15的自动攻丝部分18(图5)。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将预先装好夹紧套筒8(图12)和螺母14并带有弹性夹具43的滑块6[或装在带有弹性夹具43的支架47上(图15)的滑块6]穿到光滑轴杆46(图14)上,并将预先装配好的带有安装在支架40上的活动螺母34的滑块6穿到轴杆15(图11)上。调节好夹紧套筒8(图12、14)相对于框架1(图13)的纵平面的位置,并沿轴杆15的高度调节好滑块6(图11) 相对于病肢表面的位置之后,就可安装框架1(图13),通过框架1的纵向沟槽5(图15)和夹紧套筒8的孔道11(图3)插入拉紧螺栓12(图16),再在全部紧急固定结节42和可调结节2上装上螺母13(图16)。然后沿框架1的沟槽5(图13),用手工移动各个紧急固定结节42中的滑块6,以便在折骨31(32)的支承孔道与光滑轴杆46的工作部位之间选择一个间隙。在加上足以选择间隙的适当拉紧(2~3Kg)并拢紧折骨31(32)的接触点后,就拧紧拉紧螺栓12的螺母13(图16),并在框架1中固定紧急固定结节42的位置。为此,要拧紧锥形螺母45(图15)、螺母14(图14)和螺母41(图15)。然后,按前面所述方法在框架1(图13)中固定可调结节2的位置。
为了防止框架1的沟槽5变宽,采用了卡板式垫圈48,这种垫圈使每个纵长侧壁3、4(图16)的纵向部分在上紧拉紧螺栓12时和病人携带本装置期间不发生弯曲。
要松开折骨31、32(图13)和取下连骨装置则按相反的顺序进行。拧开螺母13(图16)、拔出拉紧螺栓12、取下框架1、松开锥形螺母45(图14)、拔出光滑轴杆46、从支承孔道旋出轴杆15(图11)、拆下可调结节2(图13)。
提出的一种连骨装置带有用来固定大腿根骨折的结节49(图17),这种结节包含一个带有两个平行设置在一个平面内的横向孔道的支架50,通过每个横向孔道和框架1的纵长侧壁3、4(图18)的纵向沟槽5穿入拉紧螺栓51,并用螺母52固定。在支架50内,设有中心孔道53(图17),其轴线与框架1的平面成120~130°角。在中心孔道53内装有可转动的活动螺母54,其壳体55的一端扩口,并用涨圈56固定以防止从中心孔道53落下,壳体55内有螺纹孔道57,轴杆15就旋入该孔道内。
为固定受伤的大腿根部骨头,可按如下顺序安装带结节49的连骨装置。在折骨58和59中钻出孔道,并按前面所述方法在折骨59安装可调结节2(图1),在折骨58(图17)中旋入轴杆15,在该轴杆上套上装入结节49的支架50内的活动螺母54。调节夹紧套筒8上滑块6(图4)的位置和轴杆15上支架50(图17)的位置,保证夹紧套筒8与支架50(图17)的纵向孔道置于同一平面内,然后,安装框架1,通过侧壁3、4的沟槽5(图4)将拉紧螺栓12(图4)和51(图18)插入夹紧套筒8,相应地,也就插入结节49的支架50(图17)内。然后,拧紧螺母13(图4),相应地也拧紧螺母52(图18)。为了防止支架50作横向移动,用螺母60将其固定。
对于依靠提供大腿根部骨折的固定和复位可能性和提供只采用一个悬臂地固定在框架上的轴杆来固定折骨的连骨治疗术来说,采用结节49可扩大连骨装置的实用可能性。
为了提高框架1在纵向平面的刚性并简化上述所有实施例的连骨装置的结构,在每个纵长侧壁3、4的纵向沟槽5(图19)内设有至少一个,将纵向沟槽5分成数段的连桥61,图20示出带有两个连桥61的纵向沟槽5。采用连桥61可去除如卡板式垫圈48之类的夹紧套筒8(图12)的固定零件,而且提高了折骨固定的刚性,并加速了连骨装置的安装过程。
提出的连骨装置设有用来调节折骨31、32的纵向位移的构件62(图21)。该构件62包含其侧壁65上带有纵向沟槽64(图21)的U形件63,上述沟槽64用来安置和固定至少两个可调结节2的拉紧螺栓66(图22),此时,拉紧螺栓12的头部有带螺纹的凸起部67。在U形件63的端部68,牢牢地固定住活动螺母69和刚性肋70。构件62(图21)带有使U形件63作纵向移动的装置71(图22),该装置71包含可拆卸的夹紧器72和调节螺杆73。后者安放在导向螺母69内,并配有把手74和限动垫圈75(图23)。该垫圈可借助于用销子77控制的螺钉76在调节螺杆73的端部转动。沿调节螺杆73的长度有平座78(图24),在平座78上刻有米转度79(图23)。与框架l的端部80和调节螺杆73端部连接的夹紧器72有
形截面,并在其一个侧壁82中有凹槽81。在安装可拆卸的夹紧器72时,从外面将框架1的端部80置入一个凹槽83内,限动垫圈75则置入另一个凹槽84内,而且,调节螺杆73的端部置入凹槽81内。凹槽81(图24)的宽度比调节螺杆73的直径大,但比限动垫圈75的直径小,这就保证限动垫圈75在调节螺杆73转动和U形件63(图22)作纵向移动时不会脱落。U形件63与框架1的端部80这样连系,即顺着拉紧螺栓66(图22)的末端和其头部带螺纹的凸起部67滑过侧壁65的沟槽64(图21),采用回火过的锁紧螺母85、卡板式垫圈86和外加螺母将U形件63固定在拉紧螺栓66上。
上述结构的连骨装置按下列顺序安装。
在手术之前,预先在夹紧套筒8上旋上滑块6和螺母14,同时,将滑块6置于夹紧套筒8的中部。进行手术时,在折骨31、32(图21)中固定轴杆15后,将轴杆15之后端穿入一个螺母16(图25)、一个带有置入其中的夹紧套筒8的滑块6和一个螺母17,然后将框架1(图21)安置在病人体外1~2cm处,以便沿框架1的轴线33(图22)布置所有轴杆15。通过转动夹紧套筒8,调节滑块6的横向位置,并借助于从外面插入的拉紧螺栓12和66将这些夹紧套筒8固紧。初步装好框架1后,就拧紧螺母13、16(图25)、17、85,从而保证轴杆15与框架1(图22)的刚性连接。
为了保证折骨31、32(图21)作彼此相对的纵向移动,在框架1从其端部80(图22)装上U形件63,以便拉紧螺栓66的末端和其头部带螺纹的凸起部67滑入U形件63的侧壁65的沟槽64(图21)内。附加的螺母87(图25)装在拉紧螺栓66上,然后,将调节轴杆73的末端引到框架的端部80,并从外面装到这个端部80上,同时也装到可拆卸夹紧72的限动垫圈75上,通过转动调节轴杆73选择间隙,在拉紧螺母66端部套上锁紧螺母85(图25),并对U形件63(图22)侧壁65拧紧这些螺母85。这就保证第二折骨32(图21)牢牢地固定在U形件63上,并保证夹紧套筒8(图25)可通过沟槽64(图21)自由地移动,这样,就通过各方向转动调节轴杆73来实现折骨31、32的纵向移动,根据调节轴杆73上的米制刻度79(图23)测出折骨31、32的相对位移,而活动螺母69(图23)的端部或U形件63的端部68则为读数的基准,因为移动前的指示值与移动后的指示值之差就等于位移值。折骨31、32经过上述移动后,把螺母85(图22)拧紧在框架1上,这就放开了U形件63的侧壁65,并在新的位置上将折骨31、32固定在框架1上。然后,取下夹紧器72(图22),并取出U形件63,上述全部动作都可由一人完成。
这样,仅在3~5分钟内就安装好了调节折骨31和32的纵向位移的构件62(图21),用来同时地或多步地在纵向移动这些折骨但在其它时间内,框架1与该构件62不发生关系。这样几台体外综合处理的连骨装置可使用同一构件62,不会增加治疗过程中的连骨装置的重量,也不会给病人造成不方便。
权利要求
1.连骨装置,它有一个扁长框架(1),在该框架(1)的两个平行配置的纵长侧壁(3,4)上设有纵向沟槽(5),该装置还有至少四个可调结节(2),该结节(2)包括带有两个相互交叉的纵向和横向的孔道的滑块(6),置于该滑块(6)的横向孔道内、在框架(1)的纵长侧壁(3、4)的纵向沟槽(5)内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的支撑件(7),以及置于滑块(6)的纵向沟槽内、可作轴向移动和固定、并带有自动攻丝部分(18)和螺纹部分(20)的轴杆(15),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件做成带有外螺纹(9)的夹紧套筒(8)的形式,通过夹紧套筒(8)的轴向孔道(11)和框架(1)的纵长侧壁(3,4)中的沟槽(5)插入拉紧螺栓(1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纵长侧壁(3,4)是平直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的横向孔道是带螺纹的,夹紧套筒(8)旋入该孔道内,在它的端部区设有供板手用的凹口(10)。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带有活动螺母(34),它的壳体(35)可在滑块(6)的纵向孔道内自由地转动,而所述轴杆(15)则由其螺纹部分(20)旋入活动螺母(34)。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在滑块(6)的活动螺母(34)可在框架(1),的横向平面内作一定角度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装有固定大腿根部折骨的结节(49),该结节包括带有两个平行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横向孔道的支架(50),通过每个孔道和框架(1),的侧壁(3,4)的沟槽(5)插入拉紧螺栓(51),上述支架(50)还带有一个中心孔道(53),活动螺母(54)的壳体(55)就装在其内并可作自由转动,该中心孔道(53)的轴线与框架(1),的平面成120~130°角,上述结节(49)还包含一个轴杆(15),它由自身的螺纹部分(20)旋入活动螺母(54)。
7.根据权利要求4和6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15)的自动攻丝部分(18)的末端方向设有圆柱体沟槽(25),其长度(1)等于自动攻丝部分长度(L)的0.5~0.8,而其深度等于螺丝(23)高度(h)的0.2~0.6。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装有一个紧急固定结节(42),该结节包含两个可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的夹紧套筒(8),通过每个套筒的轴向孔道(11)和框架(1),纵长侧壁(3,4)的纵向沟槽(5)插入拉紧螺栓(12),在每个夹紧套筒(8)上安装着、带有弹性夹具(43)的并可作相对转动的滑块(6),所述的滑块(6)内装有阶梯形的光滑轴杆(46)。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纵长侧壁(3,4)的纵向沟槽(5)设置有至少一个将该沟槽(5)分成数段的连桥(61)。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调节折骨(31,32)纵向移动的构件(62),该构件包含一个在其侧壁(65)带有纵向沟槽(64)的U形件(63),上述沟槽(64)供至少两个可调结节(2)的拉紧螺栓(66)作纵向移动和固定用,上述构件还包含一个使U形件(63)作纵向移动的装置(71),在此情况下,上述拉紧螺栓(66)的头部有带螺纹的凸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连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U形件(63)作纵向移动的装置(71)包含一个用来装在框架(1)的端面侧壁(68)上的可拆卸夹紧器(72),和一个调节螺杆(73),该螺杆(73)装在U形件(63)中部带螺纹的孔道内,其末端与可拆卸颊紧器(72)相互作用。
全文摘要
连骨装置,包含一个框架(1),在其两个平行配置的纵长侧壁(3、4)中有纵向沟槽(5),该装置和包含至少四个可调结节(2),该结节本身包括滑块(6)、轴杆(5)和支撑件。按照本发明,每个支撑件做成带有外螺纹(9)的夹紧套筒(8)的形式。通过夹紧套筒(8)的轴向孔道(11)和框架侧壁(3、4)的纵向沟槽(5)插入拉紧螺栓(12)。
文档编号A61B17/56GK1052784SQ8910942
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21日
发明者瓦希利·瓦希利维奇·福尔朱克, 夫拉迪米尔·埃费莫维奇·卡巴诺夫, 伯里斯·阿莱克希维奇·雷米佐夫, 阿纳托利·瓦希利希奇·萨莫斯维托夫 申请人:“拉斯普莱帖”无线电物理学科研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