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网状自展式金属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267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网状自展式金属内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人体管腔狭窄支撑性治疗的矫形器械(A61F)。
已有的自展式金属内支架为管状,由数根至数十根金属丝折叠成“Z”形并经过特殊焊接而成,这种形状使其具有一定弹性。治疗时,金属支架被导管送入狭窄局部,对机体管腔,尤其是大、中血管狭窄处产生永久性植入性支撑。但是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状外形因血流冲击或管壁收缩而在植入人体后易发生移位和游走,“Z”形折叠的支架结构松散,支撑力不均匀,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变形,使管腔再次狭窄;因这种金属支架经过焊接,接头部位在植入时及植入后易发生断裂;其制作工艺极其精密,操作复杂,我国尚不能生产,进口此类支架价格昂贵(每个达3000~10000元人民币)。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研制的。
本发明由一根金属丝编织成规则的棱形网眼状(附图
),两端为喇叭形(1)。
附图新形网状自展式金属内支架示意图一根金属丝编织成规则棱形网眼状管形支架。网眼的锐角(2,称α角)为30°~45°,钝角(3,称β角)为135°~150°;管形金属支架的两端为喇叭形(1),口端(1)与中间段(4)直径之比为1∶0.65~0.85。网眼最佳角度α角(2)为40°,β角(3)140°,口端(1)与中间段(4)直径的最佳比例为1∶0.75。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本发明的棱形网眼结构支撑力均匀,整体性能高;支架的可压缩性和弹性均好,容易导入管腔内;双嗽叭形的开口能有效地防止植入体内后的移位与游走;因不需焊接,无断裂之虞。本发明具备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害;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是医用人体管腔和血管,尤其是支撑大中血管狭窄部位永久性植入的理想器械。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人体管腔狭窄支撑性治疗的矫形金属内支架,其特征在于由一根金属丝编织成规则的棱形网眼状结构,网眼的锐角为30°~45°,钝角为135°~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内支架,其特征在于管形两端呈喇叭状,喇叭口端与中间段直径之比为1∶0.65~0.8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内支架,其网眼最佳角度为α角40°,β角14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内支架,其喇叭口与中间段的最佳比例为1∶0.7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用人体管腔狭窄支撑性治疗矫形用金属支架。它由一根金属丝编织成菱形网眼状,两端呈喇叭形。网眼的最佳角度为α角40°,β角140°,口端与中间段直径的最佳比例为1∶0.75。本金属内支架支撑力均匀,可压缩性良好,容易导入人体,无断裂之虞;能有效地防止植入后金属支架的游走与移位。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适于用作人体管腔、血管,尤其是支撑大中血管狭窄部位的永久性植入性器械。
文档编号A61M29/02GK1087549SQ9211324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茂强, 张金山, 高育璈, 郭桂保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