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26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
电化学治疗肿瘤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技术CN89207791中公开了一种直形针状电极,它对治疗肿癌、乳腺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这种电极不能用于治疗管状部位的癌症,例如食管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疗效好、适用于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
本发明的电极包括电极支持体和治疗电极,其特征在于电极支持体采用柔性绝缘材料制作,其前端表面设置有端治疗电极,靠近端电极的支持体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体治疗电极,端电极、体电极分别与各自的引线相联,支持体上至少有一个供电极引线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用的轴向管腔。
本发明给出的电极可以通过鼻腔、口腔深入到食管中去,端电极、体电极直接与病灶接触,所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病变部位在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的髓质型、、溃疡型、缩窄型、溃疡缩窄型食管癌均有较好的疗效。电化学治疗后所有的病人均能进食,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状态,使一些危重病人解除静脉营养之苦,延长了生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适用病症广等优点。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单腔二极结构示意2单腔三极结构示意3单腔多极结构示意4二腔二极结构示意5二腔三极结构示意6二腔三极结构示意7二腔多极结构示意8二腔多极结构示意9三腔二极结构示意10三腔三极结构示意11三腔多极结构示意12开道电极结构示意13注液腔结构示意14一个实用电极结构示意15一个实用电极外形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可以制作出系列化的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电极。本发明的设计构思是采用柔性材料作为电极支持体1,以利于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食管到达病灶;为了取得较好的疗效,本发明采用了贴体电极的设计方案,即将治疗电极设置在电极支持体1的表面(包括端表面和体表面)上,这样可以贴近病灶,形成面接触;电极与电源相联的引线2、3经支持体1的内部管腔从支持体后端引出。这种设计方案与针状电极或线状电极相比,其表面积要大得多,又保持了细长形、柔软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治疗窄而长的管腔中的癌症,如食管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附图1给出了一种单腔二极结构的电极,它的电极支持体1有一个轴向管腔,其前端表面设置有一个端治疗电极5,靠近端电极5的支持体表面上设置有一个体电极9,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附图2给出的是单腔三极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6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附图3给出了一种单腔多极结构的电极,它的治疗电极分为两组,间隔相联,端电极5和体电极10为一组,体电极9为一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6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前三种实施方案中的轴向管腔11可以是一个从支持体前端到后端的通腔,以插入开道电极(参见图12)和向病灶注液;也可以是一个前端不通、后端外通的管腔,供引线2、3从后端引出。为了在治疗插入时减小阻力,支持体1的前端可设计为半球形或圆锥形,为了操作方便,其后端可以带有手柄,以利于插入、拔出。
为了有利于开道电极的插入、拔出,方便注液,附图4给出了一种二腔二极结构的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附图5给出一种二腔三极的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附图6的设计方案与附图5的大体相同,区别之处仅在于端电极5、体电极10不是通过电极支持体1一侧的管腔19引出,而是通过中心管腔11引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9,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与单腔多极的设计方案类似,附图7、附图8给出了两种二腔多极的方案,附图7的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附图8的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管腔19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附图4~附图8的五种方案中的中心管腔11可以是一个从支持体前端到后端的通腔,以插入开道电极(参见图12)和向病灶注液;也可以是一个前端不通、后端外通的管腔,供引线2、3从后端引出。为了在治疗插入时减小阻力,支持体1的前端可设计为半球形或圆锥形,为了操作方便,其后端可以带有手柄,以利于插入、拔出。上述方案中的侧管腔19则供电极引线从支持体1后端引出。
附图9给出了一种三腔二极电极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三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11,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另一侧的管腔20,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20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附图10是一种三腔三极电极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三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11,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另一侧的管腔20,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20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附图11是一种三腔多极电极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三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11,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另一侧的管腔20,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20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上述三种设计方案中的中心管腔11均为通腔,可专用于插入、拔出开道电极(参见图12),还可用于向病灶注液。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案均采用中心通腔11向病灶注液的结构,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太方便的,为此,本发明给出了一种电极支持体上带有专用注液管腔18的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支持体中心管腔11的一侧设有一个注液管腔18,它在支持体后端有注入口7,在支持体前端有输出口17,这样就可以随时依据治疗的需要向病灶输入食盐水或药物。特别是对于食管癌块已阻死管腔、瀕于死亡的患者,可先用开道电极与端电极5组成一对电极,注入的食盐水可起到电解质的作用,首先产生电解、电渗析、电泳等作用,打开通路,然后将电极插入病灶进行治疗,可有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带有注液管腔18的支持体结构参见图13,它适用于上述所有电极设计方案。
由端电极5和体电极9、10组成的电极组对一般食管癌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缩窄型、阻死型患者由于电极无法插入,有时无法实施电化学治疗。为此,本发明专门设计了一种开道电极。带有开道电极的上述各种方案的电化学电极的特征在于中心管腔11中有可插入、抽出的、带绝缘管21的开道电极22,开路电极的端部露出电极支持体前端的部分为裸露的电极端头6,绝缘管21内的部分为开路电极引线23,引线2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其后端部为电极接线柱,并装有操作把手8。
开道电极的结构参见附图12,其端头6可以采用公知的直型针,也可以采用麻花式针,还可以采用螺旋丝状电极。开道电极的引线23可以和电极端头6设计为一体化结构,同样采用铂或铂基合金制作,也可以采用不锈钢丝或铜丝;与端头6可以焊接相连,也可以将引线23头部设计一个小孔,端头6插入孔中连接。开道电极特别适用于治疗阻死型癌块、缩窄形溃疡型肿瘤。
开道电极的引线采用不锈钢丝时,由于不锈钢丝有一定弹性、钢性,所以还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使整个电极的插入、拔出能顺利进行。
本发明中电极支持体所用的柔性绝缘材料可以采用医用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胃管或硅橡胶管,其管径可以采用2mm~20mm,通常φ3、φ5、φ7、φ10的管子用得较多;其长度可为10cm~100cm,可根据用途制成系列产品。端电极5、体电极9、10可以采用铂丝或铂基合金丝(如铂铑丝、铂铱丝或铂铜丝)作为电极丝缠绕而成,其直径可为0.1mm~1mm,以0.3mm为最佳,电极的最少圈数为一圈,最多可到150圈,体电极9、10的个数可为1~50个。对一个端电极5、一个体电极9的设计方案,二者的圈数都可为150圈,形成大表面积贴体电极。通常,电极的圈数、个数要与患者的病情相适应,以电极在支持体1上的总长度小于、等于病变区长度为宜。对于多个体电极9、10的方案,体电极9、10的圈数以10圈为好。为了使电极丝容易定位,支持体1上可以带有与电极丝直径相应的凹槽,支持体1的前端可以带有一个凸边,以防电极丝脱落。电极丝一端固定在支持体1上的方案可以是埋头(将头部插入支持体1上的小孔中)或压头(用缠绕的电极丝将其端头压住)。采用胶粘使电极丝定位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
端电极5、体电极9、10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是采用铂或铂基合金片制成端帽、圆环,再与引线相联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两电极2、3上加直流电压(低于10伏,电流低于100毫安)时,在电极周围发生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其详细机理我们已作研究。在电极周围正极性区呈强酸性,pH=2左右,在负极性区呈强碱性,pH=12左右。同时蛋白质沉淀,失去活性,变性。在正极区电极上产生新生的氧、氯,它对癌组织有强烈氧化破坏作用。在负极区产生新生氢,使组织发生还原反应,造成空穴。癌组织在电极上产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相应就引起一系列电生理反应。例如血栓形成,血管收缩,从而导致癌细胞破坏和死亡。
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如下髓质型,溃疡型、缩窄型、溃疡缩窄型。病变部位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所有患者进行食道钡餐透视、纤维胃镜检查,经电化学治疗后,病人均能进食,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使一些重危病人解除静脉营养之苦而延长生命。
本发明的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对全身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行食道钡餐透视,纤维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食道癌。在电视透视之下,全过程进行心电监护。从鼻腔或者口腔插入治疗食管癌电极,进到病变区,以肿瘤大小治定方案。一般情况采用数据是电压10伏以下,电流100毫安以下,每一立方厘米接受50库仑的剂量,累加剂量计算。
图14给出了一个实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它有二个引线管腔19、20,中心管腔11中穿有开道电极,在支持体1的一侧带有注液管腔18,支持体1后端带有操作手柄。
图15给出了实用电极的外形示意图,它是一个细长的、柔性的、带有开道电极的、便于插入食管的圆柱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包括电极支持体1和电极,其特征在于电极支持体1采用柔性绝缘材料制作,其前端表面设置有端治疗电极5,靠近端电极5的支持体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体电极,端电极、体电极分别与电极引线2、3相联,支持体1上至少有一个供引线2、3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用的轴向管腔。
2.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3.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6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4.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是一个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6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电极丝在管腔11中的部分、引线2、3均带有绝缘套管。
5.如权利要求2~4之一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11是一个从支持体前端到后端的通腔11,支持体1的前端为半球形或圆锥形,其后端带有手柄4。
6.如权利要求2~4之一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11是一个前端不通、后端外通的管腔,支持体1的前端为半球形或圆锥形,其后端带有手柄4。
7.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8.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9.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9,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10.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中心管腔11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11.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管腔11,另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1,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1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管腔19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12.如权利要求7~11之一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腔管11是一个从支持体前端到后端的通腔11,支持体1的前端为半球形或圆锥形,其其后端带有手柄4。
13.如权利要求7~11之一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腔管11是一前端不通、后端外通的管腔,支持体1的前端为半球形或圆锥形,其后端带有手柄4。
14.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三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11,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另一侧的管腔20,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一个电极9,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20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15.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三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11,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另一侧的管腔20,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电极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10,体电极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20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16.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轴向管腔有三个,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中心、从支持体前端通到后端的通腔11,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一侧的管腔19,一个是位于支持体1轴线另一侧的管腔20,所说的治疗电极采用电极丝缠绕而成,所说的体电极为两个以上的、间隔相联的电极组9、10,端电极5电极丝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2进入管腔19,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4穿出缠绕成体电极组10,体电极组10的另一端从径向孔16进入管腔19与引线2相联,引线2经管腔19从支持体后端引出,体电极组9的一端固定在支持体上,另一端经支持体1上的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然后从另一径向孔15穿出,缠绕成下一个体电极9,形成体电极组9,体电极组9的另一端经径向孔13进入管腔20与引线3相联,引线3经管腔20从支持体后端引出。
1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或8或9或10或11或14或15或16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支持体1的一侧有一个注液管腔18,它在支持体后端有注入口7,在支持体前端有输出口17。
18.如权利要求5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支持体1的一侧有一个注液管腔18,它在支持体后端有注入口7,在支持体前端有输出口17。
19.如权利要求12的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支持体1的一侧有一个注液管腔18,它在支持体后端有注入口7,在支持体前端有输出口17。
20.如权利要求5的电极,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腔11中有可插入、抽出的、带绝缘管21的开道电极22,开道电极的端部露出电极支持体前端的部分为裸露的电极端头6,绝缘管21内的部分为开道电极引线23,引线2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其后端部为电极接线柱,并装有操作把手8。
21.如权利要求12的电极,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腔11中有可插入、抽出的、带绝缘管21的开道电极22,开道电极的端部露出电极支持体前端的部分为裸露的电极端头6,绝缘管21内的部分为开道电极引线23,引线2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其后端部为电极接线柱,并装有操作把手8。
22.如权利要求14~16之一的电极,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腔11中有可插入、抽出的、带绝缘管21的开道电极22,开道电极的端部露出电极支持体前端的部分为裸露的电极端头6,绝缘管21内的部分为开道电极引线23,引线2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其后端部为电极接线柱,并装有操作把手8。
23.如权利要求17的电极,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腔11中有可插入、抽出的、带绝缘管21的开道电极22,开道电极的端部露出电极支持体前端的部分为裸露的电极端头6,绝缘管21内的部分为开道电极引线23,引线2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其后端部为电极接线柱,并装有操作把手8。
24.如权利要求18或16的电极,其特征在于中心管腔11中有可插入、抽出的、带绝缘管21的开道电极22,开道电极的端部露出电极支持体前端的部分为裸露的电极端头6,绝缘管21内的部分为开道电极引线23,引线23经管腔11从支持体后端引出,其后端部为电极接线柱,并装有操作把手8。
25.如权利要求1~24之一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作支持体的柔性材料可采用医用聚氯乙烯管或聚乙烯管或胃管或硅橡胶管,其管径可为2mm~20mm,长度可为10cm~100cm,所说的电极丝可采用铂丝或铂铑丝或铂铱丝或铂铜丝,其直径可为0.1mm~1mm,端电极5的圈数可为1~150圈,体电极9、10的圈数可为1~150圈,体电极9、10的数目可为1~50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治疗食管癌的电极。电化学治疗肿瘤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的直形针状电极不能用于治疗管状部位的癌症,例如食管癌等。本发明给出的电极采用柔性绝缘材料制作,其前端表面设置有端治疗电极,靠近端电极的支持体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体治疗电极,端电极、体电极分别与各自的引线相联,支持体上至少有一个供电极引线从支持体后端引出用的轴向管腔。本发明给出的电极可以通过鼻腔、口腔深入到食管中去,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适用病症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N1/05GK1075658SQ9211324
公开日1993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4日
发明者李开华 申请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