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46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输液装置。
目前,输液在急救和疾病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990年《医院感染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第一版中P.456~461、580~583)中报道在临床上住院病人中,约有30~50%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然而在病房静脉输液过程中,对空气的带菌研究表明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认为这与该菌对塑料导管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和亲和力有关。其他常见的病菌还有克雷伯氏菌、肠球菌、沙雷氏菌、白色球菌、绿脓杆菌棒状杆菌等存在。研究者对医院手术室外较干净的大气浮游菌测定含菌浓度在1235~4237个/米3的范围内作为无菌室参数。而美国外科学会则提出,浮游菌含量应小于35、175、700个/米3作用划分三个级别的空气标准。1985年国内对空气标准规定,病区冬季应小于4500~7000个/米3的浮游菌含量(成都市防疫站文件)。
由于在空气中存在上述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及尘埃(特别是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该问题尤为严重),在病室输液时,可通过如下环节造成输液器带菌1.输液瓶反复经针头插入;2.未经处置的空气进入输液器的各个部位。
另外,要保证药物效价,又必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据资料报道青霉素与生理盐水混合,在37℃经12小时即失去效价82%;氨芐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极不稳定,糖溶液浓度越高分解越快。据报道,该药在5%葡萄糖溶液中,不超过3.7小时才能保证效价,在10%葡萄糖溶液中,不超过2小时才能保证效价,并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
目前使用的输液管是由针头、乳胶管接茂菲氏管、接乳胶管再与头皮针相连。在针头处有一分支管与大气相通,以保持瓶内与大气压力一致。该输液管的不足之处是1.输液管与大气直接相通,污染的空气带菌直接进入瓶内;2.无法保证药物效价及配伍禁忌;3.无法解决茂菲氏管下部的排气问题;4.由于加药及加液多次插入或拔出针头很容易带来瓶内液体的污染;5.瓶口插针处祼露在外极易受到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以阻挡大气中病原微生物及尘埃进入、能保证药物效价、解决药物配伍禁忌,解决排气问题的一次性空气灭菌多用途输液装置。
本设计的构造是将该装置分为A、B两条主,A主管由双孔三通针头(或两根单孔针头)、盖板、三通管、茂菲氏加药管、排气管、头皮针顺次用输液软管连接,主要流经药液。B主管由空气过滤器、四通管、三通管顺次用输液软管与A主管的排气管连接,主要排出输液软管中的气体。A、B主管之间相互有三处连接A主管的双孔三通针头(或两根单孔针头中的一根针头)与B主管相通,使输液软管与大气压力一致;A主管的茂菲氏加药管与B主管相通,使茂菲氏加药管在加药时达到与大气压力一致;A主管的排气管与B主管相通可以将排气管中的气体被排出,确保头皮针处无空气进入。
另设一个并联输液器,由双孔四通针头与一个三通管用输液软管连接,该双孔四通针头可与B主管相通,能使并联输液瓶与大气压力一致;该三通管可以与A主管的相通,能使并联输液瓶中的药液流入A主管中。
还可有若干个并联输液器并联使用。供输用不同的药液,也可解决药物配伍禁忌问题,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能完全避免带病原微生物和被污染空气进入液体瓶内,确保瓶内液体无菌、洁净;2.能减少瓶口插针处裸露污染;3.避免了更换液体或加药时,反复拨出和插入针头带来的瓶内污染;4.克服了药物在长时间输液中,效价降低的问题;5.解决了在输液中药物配伍禁忌难题;6.能随时方便地选择液体的种类,有利于治疗和抢救;7.该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8.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茂菲氏管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并联输液器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并联输液器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参见附
图1~6,一种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分为A、B两条主管[1]、[2]。
A主管[1]的结构是双孔三通针头[3](或两根单孔针头)、盖板[4]、三通管[5]、茂菲氏加药管[6]、排气管[7]、头皮针[8]顺次用输液软管连接。
B主管[2]的结构是空气过滤器[9]、四通管[10]、三通管[11]顺次用输液软管连接。
A、B主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如下1.A主管[1]的双孔三通针头[3](或两根单孔针头中的一根针头)与B主管[2]的四通管[10]相通,2.A主管的茂菲氏加药管[6]与B主管的三通管[11]相通,3.A主管的排气管[7]与B主管的三通管[11]相通,另设有并联输液器[12],它是由双孔四通针头[13]加盖板[4]和一个三通管[14]用输液软管相连,B主管的四通管[10]可以与至少一个并联输液器[12]中双孔四针头[13]的一个气体支管[15]相并联,A主管的三通管[5]可以与至少一个并联输液器[12]中三通管[14]的一个液体支管[16]相并联,A、B主管和串联输液器的未使用端均用活塞[17]封口。
茂菲氏加药管[6]在瓶壁上设有刻度,容量在5~100ml。上部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为加药口[18]、一个开口为进气口[19]、一个为茂菲氏管口[20],下端有一个液体出口[21],。
空气过滤器[9]为一个园锥形或柱形,开口处由空心封盖[22]盖着一张空气过滤膜[23],过滤器上设有一个挂钩[24]。
在A主管双孔三通针头[3]与三通管[5]之间、A主管的茂菲氏加药管[6]与B主管的三通管[11]之间、并联输液器的双孔四通针头[13]与三通管[14]之间分别设有截流阀[25];在排气管[7]和头皮针[8]之间设有一个限流阀[26]。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由针头、茂菲氏管、头皮针用输液软管将其顺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改进的实用新型分为A、B两条主管[1]、[2](1)A主管[1]的结构如下双孔三通针头[3](或两根单孔针头)、盖板[4]、三通管[5]、茂菲氏加药管[6]、排气管[7]、头皮针[8]顺次用输液软管连接,(2)B主管[2]的结构如下空气过滤器[9]、四通管[10]、三通管[11]顺次用输液软管连接,(3)A、B主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如下(3.1)A主管[1]的双孔三通针头[3](或两根单孔针头中的一根针头)与B主管[2]的四通管[10]相通,(3.2)A主管的茂菲氏加药管[6]与B主管的三通管[11]相通,(3.3)A主管的排气管[7]与B主管的三通管[11]相通,(4)并联输液器[12]是由双孔四通针头[13]加盖板[4]和一个三通管[14]用输液软管相连,(5)B主管的四通管[10]可以与至少一个并联输液器[12]中双孔四针头[13]的一个气体支管[15]相并联,(6)A主管的三通管[5]可以与至少一个并联输液器[12]中三通管[14]的一个液体支管[16]相并联,(7)A、B主管和串联输液器的未使用端均用活塞[17]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茂菲氏加药管[6]在瓶壁上有刻度,容量在5~100ml,上部有三个开口,一个开口为加药口[18]、一个开口为进气口[19]、一个为茂菲氏管口[20],下端有一个液体出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空气过滤器[9]为一个园锥形或柱形,开口处由空心封盖[22]盖着一张空气过滤膜[23],过滤器上设有一挂钩[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无菌多用途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A主管双孔三通针头[3]与三通管[5]之间、A主管的茂菲氏加药管[6]与B主管的三通管[11]之间、并联输液器的双孔四通针头[13]与三通管[14]之间分别设有截流阀[25];在排气管[7]和头皮针[8]之间设有一个限流阀[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装置。它是由双孔三通针头、盖板、茂菲氏加药管、排气管、空气过滤器、头皮针和三、四通支管用输液软管相接,还设有并联输液器。该装置分为A、B两路,A路主要流经药液,B路主要以排气为主。该装置解决了病原微生物和带尘埃空气的进入;茂菲氏加药管给药,确保药物效价不损失,还能方便地进行多种药液的输入,解决了药物配伍禁忌,又有良好的排气系统。该装置成本低廉,为医院和患者所广泛欢迎。
文档编号A61M5/14GK2122640SQ9221474
公开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2日
发明者罗万福, 张光莉, 李德芳, 徐彦, 朱宝芳 申请人:罗万福, 张光莉, 李德芳, 徐彦, 朱宝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