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偏头疼病的压力药带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04925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偏头疼病的压力药带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为一种设有中草药药芯的能治疗偏头疼的压力药带及其生产方法。
偏头疼是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发病率很高。据Coldsteln和Chen的统计,成年男性为9.1%,成年女性为16.1%。Brura估计为1.5~2.0%。1982年中国六城市63195位居民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者调查,发现偏头疼病396例,患病率为627/10万国际调整率为544/10万。尽管属良性经过,但一旦发作,轻者头昏脑胀,恶心呕吐、吃睡不香,重者卧床不起,呻吟不安,甚至翻滚在地,抱头嚎哭,严重影响工作,一直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困扰着临床医师。
偏头痛的经典疗法有药物疗法,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理疗、封闭疗法、针灸疗法等。
血管收缩剂、镇痛剂、镇静剂及止吐剂等被广泛使用,但常常无效,且可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尚有成瘾性。封闭疗法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且只能收到暂时效果。生物反馈疗法和理疗需要相当复杂的设备,且患者必须每天到医院去,不但费用昂贵,而且影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偏头痛的现有治疗方法很难令人满意,亟待寻找一种新的、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价廉的能治疗偏头疼病的压力药带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先制造出长条形的压力药带,再生产出能治疗偏头疼病的粉状中草药并装入相应袋中。
技术构思本发明的技术特点为用压力头带附以药垫对双侧或单侧头痛剧烈部位(阿上穴)或头维穴(常为头痛部位)施以机械性压迫,以减轻或消除头痛。
压力头带系一条“双层布带”类似于运动员所用的头带,长600-650mm,宽35-45mm。在接触双颞(耳朵的前上方)处的内层以中间留有圆孔(药孔φ=15mm)的布袋。布袋长55mm,宽32mm,内装药垫,药垫的药芯通过布袋圆孔正对头痛剧烈部位或穴位。起治疗作用。布袋两端的内外面各缝置长60mm、宽35mm的尼龙扣链,可根据头围大小及压力要求任意调节尼龙扣链重合长度,故称为压力药带。
药垫的制作药垫为长方型,长50mm,宽30mm,为4-8层纱布构成,具有较好的通透性,以利散发药物气味。精选的中药置于中间两层的相应部位,周围以线缝制牢固,作圆球状,φ=13mm,即为药芯,此药芯通过前述头带内层布袋圆孔适于头痛剧烈部位或穴位相对,起到药物外治作用。
治疗原理压力药带是根据很多头痛病人习惯用手指按压头皮局部以缓解头痛和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而设计的,偏头痛病人头皮痛的确切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颅外血管扩张,颅内血管因素及血管周围组织的改变有关。头痛加压一方面可使血管收缩,另一方面可对炎症血管及其血管周围组织的疼痛刺激产生对抗作用。药垫内的药物绵延不断的放出气味,作用于局部皮肤,并自经络传入内脏,起到止痛作用。与压力头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
药芯药物处方川芎细辛独活冰片为120∶120∶12∶9(按组分比,以重量计)诸成份分别粉碎、过筛、而后混合、搅拌均匀,接着装药芯、缝合。其药袋上设有能外露药芯的窗孔,药带的两端分别设有搭扣,当药带佩带在额部及耳朵的上部时,其药带上的两个药芯正好紧贴在人头部的左右颞部位而后将其左右端部搭扣叠加起来。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治疗偏头疼病的压力药带及其生产方法”中的药垫、药芯相结合时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治疗偏头疼病的压力药带及其生产方法”中的主视总体结构布置图,图4为其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示中零、部件及其部位序号1、压力药带中的长条“带”,2、压力药带中的“药袋”,3、压力药带中的“药垫”,4、压力药带中的“药芯”,5、缝纫过的竖线迹,6、缝纫过的横线迹,7、压力药带中端部的尼龙扣链(搭扣),8、药芯装药后的缝纫迹线,9、药垫上的缝纫迹线,10、药芯装药口部,11、药垫中的前面纱织品,12、药垫中的后面纱织品。
这种治疗偏头痛的压力药带,其特征在于该药带由一条一定宽度、一定长度的两层布的“带”1、药袋2、药垫3、药芯4、搭扣7构成,药芯4为一个小药袋,内装中草药物,药芯4设置在药垫3之内,而药垫3由数层纱布组成并设置在药袋2之内,在带1上设有两个药袋2,在带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搭扣7,在带1的药袋2上设置有一面透过药芯4的孔窗。
所说药带的一定宽度、一定长度分别为35-45mm、600-650mm,两个药袋2之间的距离为280±10mm;所说药垫3的数层纱布系指4-8层纱布;所说搭扣7的材质、形状为尼龙扣链。
所说的压力药带中药芯4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药芯的成份、配比(重量组分比)为川芎细辛独活冰片=120∶120∶12∶9;其药芯的制作方法把川芎、细辛、独活、冰片分别粉碎,过120目筛而后混合,搅拌均匀;再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粉末装入药芯4内,而后缝合为如缝纫迹线8那样。
使用一段后,药芯4的药力药效毫尽,可更换新的药芯4而继续使用这种压力药带。
这种压力药带的功效性能为功能祛风胜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及其它功能性头痛。
方义分析祖国医学认为,头痛之成因,或因于风寒暑湿,或因于痰瘀及虚,导致脑络损伤,阳气郁滞,血行不畅,脑髓失养,络脉瘀阻,不通则痛。方中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可上达巅顶、下通足膝、外彻皮毛、内至脏腑,其味辛香而行散、温通血脉,既活血祛瘀,又行气开郁,适用于因络脉阻滞而引起的诸种痛症,故立为君。细辛味辛、性善行散。独活搜风透骨、导上通下,二者合并,相得益彰,祛风胜湿,温经止痛,故立为臣。冰片性走窜,内达脏腑而行气血,外彻皮毛而通经络,故为左使。诸药合用,共凑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之功,可用于外感六淫、内有痰湿瘀血或血虚不荣之头痛。
这种压力药带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内病外治”的传统方法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同时发挥药带张紧后压力、穴位和中药止痛数种作用。可随身携带,简便易行,无任何不适感觉、无任何毒副作用。免除了服药、封闭、针刺、理疗诸种痛苦,是缓解急性偏头痛发作的一项有效措施。
内控试用28例偏头痛患者在84次偏头痛发作时使用了此种压力药带,使用时,每隔10分钟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减轻,共观察30分钟,结果75次,头痛发作获得缓解,其中50次头痛(59.5%)减轻的程度超过80%,19次头痛(22.6%)减轻50~60%,6次头痛(7.1%)减轻50%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疼病的压力药带,其特征在于该药带由一条一定宽度、一定长度的两层布的带1、药袋2、药垫3、药芯4、搭扣7构成,药芯4为一个小药袋,内装中草药物,药芯4设置在药垫3之内,而药垫3由数层纱布组成并设置在药带2之内,在带1上设有两个药袋2,在带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搭扣7,在带1的药袋2上设置有一面透过药芯4的孔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药带,其特征在于所说药带的一定宽度、一定长度分别为35-45mm,600-650mm,两个药袋2之间的距离为280±10mm;所说药垫3的数层纱布;系指4-8层纱布;所说搭扣7的材质、形状为尼龙扣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药带中药芯4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药芯的成分、配比(重量组分比)为川芎细辛独活冰片=120∶120∶12∶9;其药芯的制作方法把川芎、细辛、独活、冰片分别粉碎,过120目筛而后混合,搅拌均匀;再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粉末装入药芯4内,而后缝合为如缝纫迹线8那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该药带外部为长条形两层布制成,带上设有两个药袋、药袋内放置药垫、药芯,药芯内药物由川芎、细辛、独活、冰片按一定配比、工艺制成,药袋上设有外露药芯孔窗,带端有搭扣。当药带佩带在额部及耳朵上部时,带上两个药芯正好紧贴在人头部左右颞部位,起到祛风胜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能发挥出药带张紧后的压力、穴位、和中药止痛作用,可随身携带、疗效明显,是缓解偏头痛发作的一项有效措施,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药芯,其药带能继续使用。
文档编号A61M37/00GK1104544SQ9410564
公开日1995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9日
发明者冯周琴, 党雷, 苗雪梅, 胡亚梅, 王国斌 申请人:冯周琴, 党雷, 苗雪梅, 胡亚梅, 王国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