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龙浸膏及肝龙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75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肝龙浸膏及肝龙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由昆虫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药用原料及药物,尤其是从蟑螂中提取的对病毒性肝炎有疗效的药用制剂。
中国专利CN87100537公开了“一种治疗外伤创面药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a)将蟑螂虫体干燥,粗粉碎,(b)用乙醇溶液浸泡上述虫体,提取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然后将滤渣与滤液分离,并对滤渣进行反复提取,(c)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粘稠状物,(d)在粘稠状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进行过滤,弃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残渣,减压浓缩滤液,得到水溶性浸膏,(e)按上述水溶性浸膏(折成干重)0.4-1%(重量百分比)、防腐剂2-5%(重量百分比)、分散剂10-12%(重量百分比)、蒸馏水余量的比例配制成药剂。所制备的药物为一种治疗外伤创面的外用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由蟑螂的醇提物经纯化后制成的浸膏及以这种浸膏为有效成份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肝龙浸膏成分为粘糖氨酸,即由蟑螂虫体中乙醇提取并经纯化后的粘多糖缩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肝龙制剂由30-100%的肝龙浸膏和余量的药用辅料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医药制剂。
本发明是采用美洲大蠊(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为原料,用乙醇提取,提取物经活性炭吸附等程序分离,得到的粘多糖缩氨基酸类化合物,其分子量在1000-8000道尔顿,呈近正态分布,平均为5000道尔顿,是偏酸性的兼性分子,在长波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这类化合物是由蟑螂的酸性粘多糖与氨基酸结合的产物,在强酸和高温条件下水解出氨、氨基酸、硫酸基、葡萄糖醛酸和氨基葡萄糖。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本药物无毒副作用,经药效学试验表明,本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保肝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功能,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经用豚鼠皮肤迟发反应、小鼠胸腺脾脏称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等三种不同方法,均证实“肝龙”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临床上对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疗效,对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其疗效超过无环鸟苷和猪苓多糖。
实施例取蟑螂干虫体粉碎,95%乙醇提取脱脂,活性炭吸咐,分溶,减压浓缩制得肝龙浸膏。
肝龙浸膏的主要成份为粘糖氨酸(即粘多糖缩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平均分子量为5000道尔顿,易溶于水和甲醇,PH为4.5-4.8,在长波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荧光光谱在320-360nm有最大吸收峰。
取肝龙浸膏100g,加药用淀粉适量,混合均匀,分装1号胶束1000粒。
权利要求
1.一种肝龙浸膏,其特征在于肝龙浸膏的成分为粘糖氨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糖氨酸为蟑螂虫体中乙醇提取并经纯化后的粘多糖缩氨基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糖氨酸平均分子量为5000道尔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糖氨酸是偏酸性的兼性分子,在长波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糖氨酸在强酸和高温条件下水解出氨、氨基酸、硫酸基、葡萄糖醛酸和氨基葡萄糖。
6.一种肝龙制剂,其特征在于由30-100%的肝龙浸膏和余量的药用辅料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医药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由昆虫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药用原料及药物,尤其是从蟑螂中提取的对病毒性肝炎有疗效的药用制剂。本发明所述的肝龙浸膏成分为粘糖氨酸。肝龙制剂由30-100%的肝龙浸膏和余量的药用辅料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医药制剂。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本药物无毒副作用,经药效学试验表明,本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保肝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功能。
文档编号A61K35/64GK1116931SQ9410894
公开日1996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17日
发明者李树楠, 胡忠 申请人:大理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