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脉丹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15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灌脉丹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及其生产方法。
长寿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其效果不太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灌脉丹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灌脉丹,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包括下列中药成份白术、白芍、黄芪、川芎、当归、水蛭。
各中药的重量成份是白术5-25%白芍8-24%黄芪5-25%川芎5-35%当归10-30%水蛭1-8%。
一种灌脉丹的生产工艺,取白术、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水蛭的成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混合泛丸时,各中药组份的重量配比白术5-25%白芍8-24%黄芪5-25%川芎5-35%当归10-30%水蛭1-8%。
本发明的产品用于微循环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冠心病及中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本品能增加微小血管灌流量、增强微循环功能,提高心脑细胞活力、提高免疫功能等。
病例1钱××,男,58岁,干部,江苏南通市人。
患有脑血栓、左下肢肌肉萎缩。曾用复方丹参片、脑益嗪、维生素B12针剂治疗,病情未好转。服用灌脉丹(增微一号)八天后症状明显好转。
病例2袁××,女,56岁,干部,南通市人。
患有低血压、心动过缓。曾用复方丹参、晕可平糖浆治疗,效果不明显。服用灌脉丹一月后,头昏现象已消失。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取白术、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水蛭的成份按下列组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白术20%白芍16%黄芪20%川芎20%当归20%水蛭4%。
具体制作时,将上述各中药用直接粉碎法、乙醇提取法、水煎取汁法制成药粉、药液两种形态。然后起模,即先取一定量的药粉,加一定量的药汁搅拌均匀,制成软材(以手揉之成团、按之即散为度)18目制粒,20-22目筛去粗块,置包衣锅内,加药汁加药粉制成一定大小的母丸,40目筛去细粉,30目筛去粗块,即得丸模,在70℃以下干燥3小时。然后进行成型,即将一定大小的母丸置包衣锅内,喷药汁,以40-45Kg/100Kg的粉为度,加药粉加药汁需均匀分布,用量适中,并不断用手搓碎粉块、叠丸,并由里向外翻拌,使丸粒均匀增大,由于机器的转动使大粒集中在锅口,小粒集中于锅底,所以加粉时,应加在锅底附近,使小丸粘附药粉,缩小丸粒差。成型时加速成丸速度,严格控制滚动时间,加粒后滚动3-4分钟为宜,每次要适当增加用粉量,以不产生过多小丸为度,不断加药汁加粉,反复泛制,按规定过筛逐级分等,近成品时,用一定细度的药粉盖面,直至8目以上,6目以下为止。
成丸后还进行干燥、上光、灭菌处理,具体过程是(1)干燥将已泛制的湿丸80℃左右干燥,定时翻动,均匀干燥;(2)上光将干燥后的丸药过8目、6目,取6目以下8目上的药丸80Kg左右置打光锅内,加入0.1-0.2%米心蜡滚动丸粒表面光亮即可。(3)灭菌热压灭菌(120℃左右,15-20分钟)灭菌后置冷,入烘箱干燥1-2小时。另外也可待包装完成后用环氧乙烷灭菌。然后进行包装,即成灌脉丹(也称为增微一号丸)。
本品为口服制剂,一般灌脉丹每日服三次,每次四克。
实施例2泛丸制作丸药时,各中药成份用量(重量)为白术12%白芍23%黄芪12%川芎25%当归26%水蛭2%。
其余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泛丸制作丸药时,各中药成份用量(重量)为白术24%白芍13%黄芪24%川芎15%当归16%水蛭8%。
其余均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灌脉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中药成份白术、白芍、黄芪、川芎、当归、水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脉丹,其特征在于各中药的重量成份是白术5-25%白芍8-24%黄芪5-25%川芎5-35%当归10-30%水蛭1-8%。
3.一种灌脉丹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取白术、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水蛭的成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脉丹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合泛丸时,各中药组份的重量配比白术5-25%白芍8-24%黄芪5-25%川芎5-35%当归10-30%水蛭1-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脉丹及其生产工艺,产品包括白术、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水蛭的成分。本发明用于冠心病、脂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动脉硬化、高血压、高粘血症、中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K35/62GK1108123SQ9411400
公开日1995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夫 申请人:于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