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脑丸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15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脑丸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及其生产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长寿。为此,诸多学者对其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众多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其效果尚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复脑丸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复脑丸,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包括下列中药成份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
各中药的重量成份是天麻5—15% 水蛭2—8%当归10—40%川芎10—40%赤芍15—35%。
一种复脑丸的生产工艺,取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的成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混合泛丸时,各中药组份的重量配比是天麻5—15% 水蛭2—8%当归10—40%川芎10—40%赤芍15—35%。
本发明的产品用于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及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本品能改善脑循环,特别脑微循环、提高脑细胞活力、调节脑的功能等。
病例1孔××女,68岁,干部,上海市人。
患有脑萎缩、两侧基底节脑梗塞。本来行走困难,自主能力差,服用复脑丸半年,病情大有好转,病人能独立行走,并能适当做些家务。
病例2吴××,男,62岁,工人,许昌市人。
患有脑萎缩,服用复脑丸三个月,病情大为好转,精神也好多了,已能独立行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取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的成份各中药成份按下列重量组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天麻10%水蛭5%当归30%川芎30%赤芍25%。
具体制作时,将上述各中药用直接粉碎法、乙醇提取法、水煎取汁法制成药粉、药液两种形态。然后起模,即先取一定量的药粉,加一定量的药汁搅拌均匀,制成软材(以手揉之成团、按之即散为度)18目制粒,20—22目筛去粗块,置包衣锅内,加药汁加药粉制成一定大小的母丸,40目筛去细粉,30目筛去粗块,即得丸模,在70℃以下干燥3小时。然后进行成型,即将一定大小的母丸置包衣锅内,喷药汁,以40—45Kg/100Kg的粉为度,加药粉加药汁需均匀分布,用量适中,并不断用手搓碎粉块、叠丸,并由里向外翻拌,使丸粒均匀增大,由于机器的转动使大粒集中在锅口,小粒集中于锅底,所以加粉时,应加在锅底附近,使小丸粘附药粉,缩小丸粒差。成型时加速成丸速度,严格控制滚动时间,加粒后滚动3—4分钟为宜,每次要适当增加用粉量,以不产生过多小丸为度,不断加药汁加粉,反复泛制,按规定过筛逐级分等,近成品时,用一定细度的药粉盖面,直至8目以上,6目以下为止。
成丸后还进行干燥、上光、灭菌处理,具体过程是(1)干燥将已泛制的湿丸80℃左右干燥,定时翻动,均匀干燥;(2)上光将干燥后的丸药过8目、6目,取6目以下8目上的药丸80Kg左右置打光锅内,加入0.1—0.2%米心蜡滚动丸粒表面光亮即可。(3)灭菌热压灭菌(120℃左右,15—20分钟)灭菌后置冷,入烘箱干燥1—2小时。另外也可待包装完成后用环氧乙烷灭菌。然后进行包装。
本品为口服制品,一般复脑丸每日服三次,每次四克。
实施例2泛丸制丸药时,各中药成份用量为天麻14%水蛭3%当归35%川芎18%赤芍30%。
其余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泛丸制丸药时,各中药成份用量为天麻10%水蛭8%当归21%川芎40%赤芍21%。
其余均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复脑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中药成份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脑丸,其特征在于各中药的重量成份是天麻 5—15%水蛭2—8%当归 10—40% 川芎10—40%赤芍 15—35%。
3.一种复脑丸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取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的成份混合泛丸,制成丸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脑丸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合泛丸时,各中药组份的重量配比是天麻5—15%水蛭2—8%当归10—40% 川芎10—40%赤芍15—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脑丸及其生产工艺,产品包括天麻、水蛭、当归、川芎、赤芍的成分组成。生产工艺包括取各中药成分,泛丸制成丸药。本发明用于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明显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P43/00GK1123158SQ9411400
公开日1996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夫 申请人:于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