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会厌抬起机构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38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会厌抬起机构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醉手术用的人工的导气管(airway)装置,或喉罩导气管装置。
GB2205499号专利描述了一种作为在麻醉过程中将没有知觉的患者的导气管固定的机构的微型喉罩,该喉罩固定于下述的管上,该管用来嵌入人体咽喉底部中。上述装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目前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50%的麻醉手术采用上述的装置。该喉罩的使用正在不断传播到整个世界。与普通的较为传统的气管(ET)相比较,采用上述喉罩的主要优点在于简化了设置和使用操作,解放了麻醉师的手,不会对人体airway结构造成损伤。
使用上述喉罩导气管装置的重要限制因素在于当意外发生胃含物逆流时,不能对没有知觉的患者的肺进行足够的保护。一旦设置于人体气管中,上述气管(ET)仍然被认为是解决出现于危险的患者中的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可能无法预计的解剖学上的因素,有时难于或者不可能使气管(ET)进行准确定位,这样会经常产生无法插入人体气管的危险。其结果是,导致事先完全健康的人死亡,或者大脑损伤。虽然喉罩导气管装置可防止上述危险,但是如果还出现胃含物进入肺并对其造成损伤(比如,在剖腹产手术室(Caesarian Section)进行的麻醉的情况下),则即使在通过借助喉罩导气管装置向人体肺供给氧气的方式而避免危险的情况下,多数操作者仍打算在之后插入气管(ET)。
上述要求导致出现下述的特殊喉罩导气管装置的结构(参照US5303697号专利),该装置用于插入适合尺寸的气管(ET)。实际上,标准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可容许插入具有很小尺寸的气管(ET),虽然上述技术不是总是保持成功,之后必须要将上述较小的气管(ET)更换为较大的气管(ET);上述更换是较为复杂的,经常是较困难的操作,这样必然会对患者造成危险。只要参照称为下述的会厌的解剖结构,便可理解不能经常将气管(ET)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插入人体气管中的原因,该会厌实际上是与伸入喉部的孔(声门)的顶部边缘相连接的软骨防护体(shield)。
会厌具有进行吞咽时引导食物或者饮料流动方向的重要功能,这样上述食物或者饮料流不会意外地通过声门孔挤入人体气管。会厌为铰接的结构,在吞咽食物过程中,该结构象挡板一样在声门上向下旋转。当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咽喉底部(食道的咽喉末端)中时,便将会厌向前推动,该会厌外缘通过两根杆,即跨过喉罩孔的杆(MABS)与喉罩孔脱开。上述跨过喉罩孔的杆可防止铰接板状会厌向下弯折而将通过喉罩孔的气体通道挡住,实际上上述杆可在不对会厌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可靠地完成上述功能。然而,为了使气管(ET)穿过喉罩导气管装置中的喉罩孔,并将其插入人体声门和人体气管中,有时必须将会厌向上抬起到比借助上述跨过喉罩孔的杆的目前的结构而实现的会厌抬起的位置更高的位置(进一步旋转偏离孔道)。实际上,跨过喉罩孔的杆并不适合将会厌脱离气流中其正常的解剖中性位置,因此发生下述的情况是不足为奇的,该情况指即使在气体自由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而进入患者肺部的情况下,仍然难于将会厌下面的管插入声门孔中。
一般来说,上述问题可通过使用纤维镜来解决,该纤维镜为可弯曲的光源与望远镜的组合件,它可容许麻醉师直接观察上述的结构,之后使气管(ET)跨过纤维镜,并插入人体气管中。然而,上述直接观察装置成本很高,操作很费时间。在对没有知觉的患者中的喉罩导气管装置进行操作的方面,时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4分钟的时间足以对大脑造成损伤。
目前结构中的跨过喉罩孔的杆包括有2个相互平行的杆,该杆由较软的硅酮材料形成,该材料(1)具有足够柔韧性,从而很容易产生弯曲,进而可使具有高达喉罩孔的直径的尺寸的部件通过,但是,上述材料(2)仍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可防止会厌穿过上述孔,该会厌压靠于上述杆上,其很象鱼网上所捕获的鱼。目前采用的是两根杆,而不是其它数量的,如3根,或1根杆,这样插入的任何管不会碰到中心杆,因此它不会偏向(中心杆)一侧,同时高于3根的杆的数量会不必要地增加气流的阻力。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喉罩导气管结构,该结构实际上可减小会厌对插入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通道产生妨碍的可能。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在于借助喉罩导气管结构满足上述的目的,在该结构中通过气管(ET)或其它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插入移动(approach)可自动驱动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可移动部,这样可使会厌从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插入通道上移开。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改进的喉罩导气管结构,该特征是具有下述的机构,该机构可对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的移动远端在其从喉罩导气管装置中的导气管伸出后,进行更为准确的导向。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喉罩导气管结构,该结构可更好地保证用于通过声门孔的气管(ET)或其它的经喉罩导气管装置导向的部件不会意外地插入食管或食道的咽喉末端。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喉罩导气管装置中的下述的机构,通过该机构在喉罩插入(防止气管(ET)穿过声门孔)的过程中,对向下弯折的会厌进行操纵从而使上述会厌的向下弯折方向相反,这样在气管通过喉罩孔后便可触及到声门孔。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在于借助下述的结构满足上述的目的,该结构的成本增加的很少,并且使喉罩导气管装置具有较广的适用性,从而甚至在非熟练的急诊手术人员进行气管(ET)的插入的情况下,仍可提高对患者的安全性。
本发明可满足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根据下述观点得出的,该观点为可使会厌旋转而离开移动的气管(ET)通道的跨过喉罩孔的杆的结构具有某些优点。
在本发明的人工导气管或喉罩导气管装置中,单独的具有较大刚性,但仍保持有柔性的杆取代目前的跨过喉罩孔的较软的两根杆。该单独的杆沿纵向延伸,并在中间位置跨过喉罩孔,它仅仅固定于上述孔的顶部或前部边缘,同时其底部或后端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如果在上述孔中推动该杆,则使上述杆向外弯曲。由于会厌的外缘一般沿横向跨过上述孔,这样其底端可自由运动的、单独的、可变形的、但具有足够刚度的杆可向杠杆一样地作用,从而当在孔内向前推动上述杆时,可将会厌的外缘抬起而与上述的孔脱开。在插入喉罩导气管装置的过程中,上述杆的自由端不与会厌的外缘相接触或不与其纠缠在一起,其原因是该杆与罩体的碗形内部相接触,而在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患者体内的过程中,会厌外缘必须沿该碗形内部产生滑动。
相对上述孔,上述单独柔性杆的准确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待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的任何部件的性质。比如,该杆可设置在中间而跨过上述孔的整个长度范围(即,相对整个喉罩的纵向),在此情况下,该杆的宽度最好高达6mm左右,可以知道该尺寸为下述最大的具体尺寸,该具体尺寸不会使通过上述孔的空气流大大减小。上述杆可包括朝向导气管的内部突出凸表面。该表面一般可保证上述杆与任何所插入的部件的前端相配合,该部件具体可为向下穿过导气管和上述孔的纤维镜;上述前端通过将上述杆下压使会厌外缘离开上述孔而抬起,而不是通过上述前端使上述杆仅仅朝向一侧变形。如果所插入的部件朝向一侧变形,则无法使会厌旋转而脱开上述孔。
然而,在气管(ET)穿过导气管的情况下,应注意到该气管(ET)的前端一般相对横向成60°的夹角,这就是说上述气管(ET)的前端与上述孔的纵向中心线成30°的夹角,因此,位于其支承位置的杆最好按照与上述纵向中心线成30°的夹角的方式设置,该杆的前端与上述孔的外缘相连接,该杆的另一端处于自由的状态。按上述方式,跨过上述孔的杆可与气管(ET)的前端相配合,并且当气管(ET)穿过上述孔时将会厌抬起而与上述孔脱开。
本发明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另一优选特征在于在上述喉罩中的凹入碗形体内设有两个定位凹部;该凹部的位置与人体声门的底端外缘的每一侧边上的两个横向凸部(杓状软骨)相对应,并且刚好接纳上述凸部;因此,当准确地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人体喉部中时,上述人体中的横向凸部隐藏在上述凹部内,从而罩体的未弯曲的表面并不会将该凸部压向前方。
应注意到,目前喉罩导气管结构的凹状外形并未考虑杓状软骨的两个侧向解剖体的出现,在某些情况下,在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罩体会将上述两个侧向凸部压向前方。因此,通过形成作为罩体碗形凹部中的形状特征的两个侧向定位凹部,则可(a)防止将杓状软骨压向前方(从而可避免造成呼吸阻碍),(b)甚至在采用喉罩导气管装置作为导向件而插入气管(trachea)的情况下,仍可使杓状软骨位于任何管的移动(approach)线的下方,该管是通过喉罩中的孔插入喉罩内的。在上述情况下,不会经常发生下述情况,该情况指由于移动的气管(ET)前端与杓状软骨中的一个或两个发生碰撞,而使杓状软骨受到损伤。
当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进行插管操作时,还会经常发生另一问题,即如果移动的气管(ET)前端碰到其中一个杓状软骨,则该气管(ET)前端会偏向或向后弯曲,从而使充气的喉罩导气管装置与人体喉入口的密封性受到局部破坏,并且上述前端会进入人体食管而不是人体气管。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则难于了解,进而弄错上述气管的前端是否进入喉入口;由于麻醉师确信肺正处于通气(ventilated)状态而开始使胃通气,这样上述情况的搞错会对生命造成危险。然而,可将上述设置接纳杓状软骨的定位凹部视为下述的结构,该结构会自动地减小杓状软骨错误引导气管(ET)的危险。
其一端带有喉罩的导气管由具有一定刚度,但仍保持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形成,从而可对其进行操纵而使它通过患者的嘴和咽部,直至上述喉罩准确地设置于喉入口的周围。然而,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与上述情况相反,导气管可采用下述的较软的,更易弯曲的结构构成,该结构最好包括沿其外部的弧形曲率半径设置的下述槽,该槽接纳下述的刚性把手,至少在将喉罩导气管装置插入患者咽喉的过程中,该把手沿导气管的外侧曲率半径延伸并穿入该导气管中。在导气管正确定位后,可将上述把手卸掉,这样可使下述端部开口的槽沿导气管的整个纵向范围延伸,该槽中的孔通过导气管的孔伸入喉罩中;上述开口槽可用于将不要的流体或分泌液吸出,或者用于将可拆卸的纤维镜插入喉罩的内部。在申请号为PCT/GB/95/01292的国际专利申请中对上述结构进行了具体描述。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图1标为“现有技术”,它为普通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平面图,其表示该装置的侧面,该侧面与患者的喉入口(laryngeal inlet)相对,并且其外缘与该喉入口相接触;图2为简化的纵向剖面图,其也标为“已有技术”,该图是沿图1所示的已有的装置中的2-2平面剖开的;图3为与图1类似的平面图,但该图表示本发明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图4为与图2类似的纵向剖面图,但该图是沿图3中的4-4平面剖开的;图5为图3和4所示的下述喉罩导气管装置的纵向剖面图,该喉罩导气管装置在插入气管(ET)过程中位于患者的气道(airway)中;图6为本发明的经改进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透视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经改进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纵向剖面图;图8为简化的横截面放大图,该图是沿图7中的8-8平面剖开的;图9为与图8类似的图,但是它是沿图7中的9-9平面剖开的;图10为处于压扁状态的本发明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简化示意图;图11为表示导气管和喉罩之间的优选关系的简化侧面图,该关系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
在图中,图1和2标为“现有技术”,它表示普通的喉罩导气管装置10,该喉罩导气管装置10包括罩体或碗形体11,该罩体11位于基本呈椭圆形的充气环12内,当对该环按图示方式充气时,其具有下述的形状,该形状可使喉罩导气管装置10与患者的喉入口以四周密封的方式相接触。上述罩体或碗形体11将喉罩导气管装置10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与朝向咽部的侧边分开,它具有3个孔13,该孔13专门用于使通过患者的嘴和咽喉的导气管14与喉罩中的朝向咽部的侧边上的导气管入口连接部15相连通。如图所示,支承板16设有上述导气管入口连接部15,支承板16中的与罩体或碗形体11相嵌合的表面为凹曲面,另外,支承板16还设有下述的排气通道17,该通道17直接与通过上述孔13的空气或气体流动通道相对齐,上述空气或气体流动通道伸入喉罩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用于膨胀的空气通过柔性管18供给充气环12,可以知道,该充气环12延伸至适合的充气/放气机构(图中未示出)处,并且包括单向阀(图中也未示出),该阀用来在喉罩导气管装置10设置好时使上述充气环12保持膨胀状态,另外该阀还在将喉罩导气管装置插入设置位置的过程中,以及将喉罩导气管装置从设置位置撤出的过程中有选择地使上述充气环12处于压扁状态。
如上所述,罩体11中的3个孔13由2个相互隔开并保持平行的纵向延伸杆19形成,该杆19跨过支承板16中的通道17的出口端。这2个杆相互从两侧相对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对称中心平面,即沿其剖开而形成图2的剖面错开。上述杆19较软而具有柔性,从而可在通过导气管14以对准方式将气管(ET)插入的情况下以对称方式向外弯曲,并且可防止患者的会厌对通过喉罩的空气通道产生阻碍,罩体11和充气环12的材料为较薄的柔性弹性硅酮橡胶,其厚度为1mm,其硬度为30。上述支承板16可采用相同的材料,但其厚度较大,如图2中的剖面所示,在这里,由于具有较大的厚度,支承板16具有较大的刚度。
图3和4表示本发明的的结构,它们与图1和2相对应,从而可将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图3和4中与图1和图2中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故无需对其进行再次描述。图3和4与图1和2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仅仅一根沿纵向延伸的中间杆20跨过位于支承板16’内的空气通道17的远端或出口端,该杆20可由与罩体或碗形体11’成整体连接的部分构成,该杆20与罩体或碗形体11’的其余部分的整体连接部位于另一打开(otherwise open)的圆形孔22的外缘21的顶部或近端部,这样上述连接部可与空气通道的17的出口端相吻合,从而上述杆20可在沿剖面4-4的横向相对的两侧有效地将空气通道17的出口端分成下述两个较小的孔,这两个孔具有相同的形状(image)。上述杆20最好采用与罩体11’相同的弹性材料制成,但其具有更大的厚度,以便减小软性变形,该杆20铰接于外缘21处,最好其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便可保持其弧形形状,该形状可从图4所示的支承位置看到。在该支承位置,并且在较大的孔22中的较小远端孔部(feature)24处,杆20的底端或自由端23可局部加厚变粗而压靠于支承板16’上,并且上述端部23与罩体11’保持一定间隙。
图3和4还重点表示了下述内容,即罩体11’开有另外两个孔25,其与位于支承板16’的凹面中的两个定位凹槽26相对应。当图3和4所示的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患者体内时,这两个局部凹槽26接纳患者的杓状软骨,并使其定位。
图5表示图3和4所示的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患者体内时的使用情况,此时喉罩导气管装置的远端以膨胀方式与患者的食管中的顶部括约肌区域27相接触。图中的气管(ET)29处于插入导气管14内部的过程中,其远端与杆20的外凸弧形面成凸轮式(camming)接触。可以知道,为了到达此位置,事先会厌会主动地与杆20的凹入弧形面相接触。如果在图中将上述会厌与杆20的接触情况显示出来,则是很复杂的,但是可选择图5中的简化虚线外形显示部30,它表示最终所呈现的弯曲状的会厌,可以看到,由于穿过喉罩孔22的气管(ET)通道可使杆20进一步弯曲到下述的程度,该程度指使会厌保持在最大弯曲位置。如果将杆的弯曲位置显示出来,则会使图5变得很复杂。当气管(ET)29抽回移动时,杆20的凸轮式移动解除,从而使杆20恢复到其自由端处于支承位置的状态,该自由端局部重新与支承板16’压靠在一起而保持不动。在该支承位置,杆20向上凸起的弧部与罩体11’中的相邻部相贴合,从而如前面所述,可保持下述的功能,即防止导气管通道为会厌挡住。
应注意到,上述的铰接杆结构必须按照下述方式与喉罩导气管装置的近端和远端纵向错开,该方式为可使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尺寸满足患者身材的要求。其原因是根据患者咽部的预计尺寸对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尺寸进行选择,对喉罩导气管装置的正确使用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设有5个喉罩导气管装置的尺寸范围以供选择。在正确选择尺寸后,所插入的喉罩导气管装置的远端位于食管入口(oesophageal inlet)的顶部括约肌中,如图5中的标号27所示。上述情况为下述的场合,即可自动确定充气环12与喉入口相接触的更为靠近的位置,从而可使铰接杆20不得不位于下述位置,在该位置该杆与气管(ET)发生弯曲接触可使会厌从气管(ET)移动通道中移开,此时未受阻碍的通道穿过此时具有较大尺寸的单一孔22。
特别是,最好杆20由比罩体11’的形成材料的强度更高的(更坚固)材料形成,除了其与孔22的外缘的顶部中心相连的柔性的铰接件状连接部21以外,该杆20应当具有一定的刚度,该杆20的另一端23最好较粗以便形成扁平的棍棒形,在其支承位置,并且靠近喉罩孔22的外缘的底部,该端部23接纳于“止动”凹部24中,该凹部24由位于罩体11’区域内所形成的相应形状形成。图4和图5还重点表示了下述的内容,即在凹部24的每一侧,上述支承板16’中形成凹部26,以便当喉罩导气管装置设置于患者体内时接纳杓状软骨中的相应凸部。
图6表示经改进的喉罩导气管装置,其具有安全性和方便性的某些特征,从而可对待完全对准插入和/或通过声门孔气管(ET)或类似的部件通过实现正确的导向而通过其内部。在图6中,可以看到喉罩40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具有杆41,该杆41以可弯曲的方式从充气环42的内周面的近端伸出,应注意到在图6中,由于不必要,省略了较薄的柔性半球形的带有开口的罩体(在图1和2中为标号11)。因此,导气管连接部的开口端44位于碗形凹部内,并可在图6中看到。导气管45为刚性的,它为弯曲的不锈钢管,其近端与外部空气或气体源(图中未示出)相配合以便进行一般的作业。在导气管的外端处形成有把手以便于手持和操纵。
图6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可有选择地对位于支承板部件43的碗形凹部内部的定位充气部件47进行操作从而可将膨胀伸出通过导气管45引入气管(ET)或其它的部件的受导向的通道中。该可膨胀的部件47可为弹性材料形成的小气球(或隔膜),它构成第2密封气动系统,该系统独立于空气充气/放气系统18,该系统18用于对喉罩中的充气环42进行充气。该第2密封系统包括小型的长条形驱动器,该驱动器由气球48形成,该气球48以适合方式固定于把手46的长条形凹部49中。如图所示,密封的柔性管50将两个气球47,48相互连接,该第2密封系统通过单向阀51“关闭”,该阀51可保持第2系统中的空气压力,该空气压力值足够低,从而在操作人员未对气球进行挤压时,该气球47的一般较扁的外形不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已通过导气管45引入,并移动(a)而与杆41弯曲接触,(b)与气球47以叠置方式相配合(lapped register)的气管(ET)受到气管(ET)远端的可有选择地变化的受控的弯曲作用,从而使气管(ET)与声门孔正确对齐,另外还可使会厌朝向外侧弯曲而脱离开上述通道。如果所插入的气管(ET)带有纤维镜(图中未示出),操作人员可通过气管(ET)的传送远端检查到气管(ET)与预计要穿过的声门孔是否对准,在握紧把手46时,仅仅通过手指对气球48施加压力,便可保证瞬时产生弯曲的气管(ET)正确地对准。
图6还表示了保证患者安全的特征,该特征在于弹性板材形成的基本为三角形的防护板55,沿其分开的侧边连续粘贴于充气环42中的相邻的节段上,从而可在该防护板55和喉罩的碗形凹部的远端区域之间形成朝向近端开口的套。如果万一所插入的气管(ET)以不够大的角度从导气管45的远端44伸出而穿过该套的近端,则该套可形成诱套(trap),从而可阻止气管(ET)进一步插入移动,进而可避免气管(ET)误入食管中。
在图6中,可以知道,对可充气的部件47进行上述有选择的操作所需要的空气的移动实际上是很小的,这样构成第2充气系统的连接件50可采用较小直径的柔性管。即使这样,与可充气部件47相比,气球48的体积应当较大,这样可保证使ET管的远端产生弯曲所需要的作用力大得足够选择使用。
虽然有选择地通过喉罩导气管装置使气管(ET)或其它的部件与正确的通道对准这样的技术是属一流的,但是图6所示的技术和装置的造价是较为昂贵的,即使所示技术可灵活很好地适合于下述的变化,该变化可在导气管45的内侧直径和所插入气管(ET)29或其它的部件的外侧直径之间产生差别时出现。上述直径的差别越大,气管(ET)相对声门不能对准的可能性越大。为了以较小的费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图7给出了下述的喉罩导气管装置60,该喉罩导气管装置60具有图3~5所示的可抬起的杆20,但是它还设有内部斜面部61,该内部斜面部61是构成支承板16’的内壁的特点。当气管(ET)经过导气管14(和支承板导气管入口)导向而伸出时,该气管(ET)与导气管45的弯曲部的最终弧部(即相对导气管45的中心轴线的偏心处,进入支承板16’的空气入口的部位)滑动接触,如图8给出的截面放大图所示,该图具有一定的夸大性。当气管(ET)进入支承板的凹部时,在经导气管导向的过程中,气管(ET)所承受的弯曲应力可使其连续沿相同的导向通路运动,虽然该通路是逐渐伸直的;如果没有丧失穿过声门孔的正确导向的作用,上述倾向就不会发生。
为了对至少气管(ET)的远端进行基本正确的导向,随着上述远端的插入,上述斜面61要将气管(ET)的远端抬起。从沿其剖开可形成图9的斜面截面面9-9可看到,斜面61具有沿侧向外倾的相对坡面,这两个坡面相对图7的剖面(图9中的7-7线)保持对称。上述外倾坡面呈V形,从而可将气管(ET)相对上述剖面中的外倾坡面自动对中,但是在这里该坡面是作为与斜面61成整体连接的一部分,另外上述坡面还使气管的远端具有可与声门孔更为准确地对准的较大的角度。该准确对准无需进行图9中的对中操作,因为在相对喉罩对气管(ET)的伸出部进行斜面修正进行时,至少形成有直径差(即,导气管孔的直径,所插入的气管(ET)的较小的外侧直径)的整个区域。
图10所示的喉罩65与图6中的喉罩40类似,只是该图表示压扁的状态,另外的不同点在于采用碗形凹部43’以代替图6中的第2充气系统,该凹部43’具有通过图7和9而描述的成整体的斜面部61的特点。图10用来对下述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在环12放气时,防护板55(其具有套的安全特点从而可阻止错误导向的气管(ET)进入食管)还具有另一重要作用,应注意到即使在图示的完全压扁的状态,上述防护板55仍在其横跨方向上保持平直。
从下述的事实可理解防护板55所具有的另一作用,该事实为由于不小心或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够熟练,会发生下述情况,即在将压扁的喉罩插入患者的咽部通道中时,上述喉罩的远端会以使会厌朝向下方弯曲的方式与患者的会厌相接触,这样有可能会使会厌损伤。然而,在进一步将喉罩插入到所需深度的过程中,朝向下方弯曲的会厌将平滑地压靠于上述防护板55上,最终使会厌至少局部进入碗形凹部,该进入程度是这样的,即在碗形部43’内部,在最终对喉罩导气管装置进行远端导向插入操作,使其进入与食道的咽喉末端相接触的所需位置之前,在将喉罩导气管装置进行较短的回撤移动时,上述会厌与防护板55的横向靠近外缘相接触,并且使其重新形成正常的朝向上方的导向。在此连接位置,喉罩已准确地定位,而会厌由尚未驱动的杆41安全地覆盖住,这样对上述环12进行充气,从而可使其与喉入口以密封方式相接触。
可以知道,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最好在对环12充气的同时,对支承垫进行充气操作,该垫用于使喉罩相对咽的支承壁保持稳定,从而提高环12与喉入口接触的密封性能。在申请号为U.S.08/590488的专利申请中以图示方式对该支承垫进行了描述,因此,它仅仅通过在图5和7中的虚线外形30以示意方式表示。另外图7还表示了下述的内容,即较薄的柔性防护板55沿纵向与喉入口和顶部括约肌区域27之间的远方体结构相重合,从而借助充气的支承垫39(与咽的后壁相接触),防护板55本身可与上述远方体(body features)保持吻合,因此可增加与周围喉部弹性接触的面积,并且可提高充气喉罩与喉入口周围的接触密封性。
图11表示支承板的空气入口的扩孔件,以及固定于其上的导气管14的远端之间的优选结构关系。特别是,导气管14为刚性的,因此当必须使喉罩的近端进入患者的牙之间的空间时,该导气管14不会压缩,导气管入口连接板15位于弹性支承板的较厚近端区域。为了使喉罩很快地通过患者的牙齿,刚性导气管14的远端底侧为截头锥面70,该面70与导气管14的轴线形成下述的夹角,该夹角在35°~45°范围内,如图所示,该截头锥面位于对应于至少为导气管的远端周长的一半的位置。只要满足下述的条件,该截头锥面可使导气管完全接纳于支承板的扩孔件中,该条件为扩孔件的深度至少等于导气管外侧直径,其最佳的范围是这样的,即,上述周围的扩孔件与导气管完全重合的深度Δ至少为扩孔件深度的20%,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上述结构关系可使操作人员将喉罩局部插入到扩孔的区域,因此可将截头锥区域压靠于喉罩弹性体上,此时喉罩的厚度快速减到足够小以便通过患者的牙齿。在图11中,喉罩中的压扁的密封环为较粗的点划线表示,该线表示在上述的挤压作用时有关的整个厚度的情况;在其近端和远端处,较细的点划线表示后来的充气状态。
作为图6中的局部可充气的部件47的替换方式,图11中采用了另一种斜面结构71(图中的虚线所示),该结构71在喉罩的碗形凹部的纵向中间截面处嵌入喉罩的碗形凹部内。由于图7,9和10中的斜面61为V形,故斜面结构71的横向形状也最好为V形,这样与可抬起的杆20上的斜面61的可使会厌抬起的作用力相比较,上述结构71可对气管(ET)的移动远端施加更加偏离的凸轮作用。斜面61和71可以并排布置,即在同一喉罩碗形凹部中沿纵向连续布置的方式来使用。可以看到,在两个斜面61和71中,横向呈V形的外形可对伸出的气管(ET)产生连续的对中作用,在这里上述V形的夹角可在130°~150°的范围内。由于喉罩中的导气管14(45)具有较大的刚度,支承板部件15具有较大柔性,这样上述的结构可使通过导气管对喉罩的人工操作按照下述的方式进行,该方式为甚至在因从解剖结构上看产生异常,而使喉罩发生打结现象的情况下,仍可对气管(ET)的远端进行导向从而可使其准确地通过声门孔而插入患者的气管。
可知道,上述的本发明可满足上述的目的。在通过空气供给管14和支承板通道17进行导向的过程中,气管(ET)29的移动远端,或其它部件会在其支承位置与铰接的片或杆20相接触。该接触是由作用于杆20上的向外的凸轮作用造成的,从而该杆20可绕铰接轴旋转弯曲,并与会厌30相接触,进而很容易使会厌朝向喉入口的相邻壁体弯折,上述情况均在喉罩导气管装置内进行,并且气管(ET)29的上述远端可安全地穿过上述环12和防护板55。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患者肺部呼吸的喉罩,它包括椭圆形环及对该环充气/放气的装置,位于上述环内部并且其外缘与该环相连接的罩体,该罩体具有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它用于通过该罩体中的孔实现通向外部的呼吸,上述孔具有与下述的部件的导向通道对准的区域,该部件是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插入,纵向延伸中心杆,该杆的顶端通过上述孔的顶端与上述罩体铰接,该铰接部使上述杆跨过支承位置处的孔中心,并可随着与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而移动的上述部件相接触而发生弯曲偏离开上述的支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由与上述喉罩成整体连接的部分构成,其具有与上述孔的顶部近端的中心相连接的易于弯曲的铰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的远端不与上述孔的端部远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孔的底端的远端外缘具有凹部,该凹部用来在其支承位置中接纳上述杆,并将其定位于其支承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环内部的区域具有下述的尺寸,该尺寸可使其接纳患者的会厌,位于其支承位置中的上述杆避免会厌将空气通道(airway)关闭,上述杆的铰接部至少相对所支承的杆与会厌的接触位置,沿靠近方向高出一定的竖向偏差距离,这样在与上述杆相接触时,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所插入的气管(ET)或其它部件将上述杆抬起,同时将会厌从该部件移动通道移开而向后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喉罩具有沿横向间隔开的凹槽,该凹槽接纳患者的相应杓状软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杆呈弧形表面向上弯曲,其与移动的气管(ET)发生初始接触,在这里该初始接触位于下述的区域,该区域指气管(ET)插入的导向轴线与杆的弧形表面的切线之间处于锐角关系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喉罩,其特征在于上述杆的宽度逐渐减小,其最大宽度位于上述铰接部的区域。
9.一种用于实现患者肺部呼吸的喉罩,它包括椭圆形环,该环实现沿边缘与喉入口柔性接触,位于上述环内部并且其外缘与该环相连接的罩体,该罩体具有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它用于通过该罩体中的孔实现通向外部的呼吸,上述孔具有下述的区域,该区域与下述的部件的导向通道对准,该部件是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插入,纵向延伸中心杆,该杆的顶端通过上述孔的顶端与上述罩体铰接,该铰接部是这样的,它使上述杆跨过支承位置处的孔中心,并可随着与通过上述管状入口空气连接部而移动的上述部件相接触而发生弯曲偏离开上述的支承位置。
10.一种喉罩导气管(airway)结构,它包括导气管,该管的远端与下述的罩体相配合,该罩体用于在单独平面内实现与患者的喉入口密封接触,从而可使罩体中的朝向咽部的侧边与该罩体中的,相对的朝向喉部的侧边分开,在这里上述罩体形成下述的单独的空气通道,该通道延伸至罩体中的朝向咽部的侧边,该侧边通过罩体中的空气通道(airway)孔以锐角方式实现与罩体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的单独连通,该以锐角方式的连通是相对上述单独表面而言的,其改进在于用于防止会厌将空气通道孔挡住的的杆沿穿过上述罩体孔的空气通道的方向呈长条形,它与罩体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相铰接,从而在其支承位置可沿径向跨过罩体中的空气通道孔,因此可形成下述的阻挡件,该阻挡件可防止会厌将通过罩体的空气流挡住,上述铰接部是这样的,即在部件,比如气管(ET)通过导气管插入以便导入通过患者的喉入口的情况下,上述杆发生柔性弯曲,该弯曲是在所插入的部件与上述杆产生向前移动的接触时产生的,该弯曲的程度足够大从而可使会厌发生弯曲,同时可消除该杆对通过导气管对上述部件的导向运动的妨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构成与上述罩体成整体连接的部分(feature)的斜面机构(ramp means)位于通过导气管而插入的部件的通道中,从而可使上述部件弯入朝向远离方向的连续通道,其相对上述单独平面成锐角倾斜,该锐角大于在与上述部件发生斜面接触之前的通道与单独平面之间的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与上述通道垂直的,上述斜面机构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它相对罩体的对称纵向平面的相对侧保持对称,这样上述V形可使移动的部件的轴线位于沿罩体的对称纵向平面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罩体的可移动的特征的斜面机构位于通过导气管插入的部件的通道中,从而可使上述部件弯入下述朝向远离方向的连续通道,其相对上述单独平面成锐角倾斜,该锐角大于在与上述部件发生斜面接触之前的通道与单独平面之间的夹角,上述斜面机构包括可有选择地操作的操纵器,该操纵器用于对斜面机构伸入通过导气管插入的部件的通道中的范围进行可变控制,这样可有选择地对由于斜面而使上述部件弯曲的程度进行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有选择地操作的操纵器为气动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导气管具有较大的刚度,上述罩体具有较大的柔性,在这里构成与上述罩体成整体连接的特征的斜面机构位于通过导气管而插入的部件的通道中,从而可使上述部件弯入下述的朝向远离方向的连续弯曲的通道,其相对导气管的出口的方向成弯曲角度,与导气管的刚性相比,该弯曲角度由于罩体的较大柔性而可有选择地进行操纵,从而可对导气管进行操纵,进而可有选择地对通过罩体并伸出该罩体外边的部件的远端进行控制,因此可感觉(sense)到声门孔,以及部件进入和通过声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罩体成整体连接的特征具有V形横向截面,该截面用于使杆状的移动的部件相对罩体保持在中间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罩体成整体连接的特征位于上述罩体的纵向中间截面处。
18.一种喉罩导气管结构,它包括刚性导气管,该导气管的近端设有外部操作把手,该导气管的远端与罩体相配合,该罩体用于在单独平面内实现沿边缘与患者的喉入口密封接触,从而可使罩体中的朝向咽部的侧边与该罩体中的,相对的朝向喉部的侧边分开,这样可通过罩体中的空气通道(airway)孔以锐角方式实现与罩体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的单独连通,该以锐角方式的连通是相对上述单独表面而言的,其改进在于用于防止会厌将空气通道挡住的的杆沿穿过上述罩体孔的空气通道的方向呈长条形,它与罩体中的朝向喉部的侧边相铰接,从而在其支承位置可沿径向跨过罩体中的空气通道孔,因此可形成下述的阻挡件,该阻挡件可防止会厌将通过罩体的空气流挡住,上述铰接部是这样的,即在气管(ET)部件或其它部件通过导气管插入以便导入通过患者的喉入口的情况下,上述杆发生柔性弯曲,上述罩体包括气动方式操纵的斜面机构,该机构可在气管(ET)向前移动的通道中操作,从而可使气管(ET)的向前移动通道弯曲,同时还使上述杆和会厌弯曲。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动方式操纵的斜面机构的驱动器设置于上述把手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器为气动式,其包括与上述斜面机构相连接的柔性管连接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斜面机构具有下述沿上述通道横向的横截面形状,该横截面形状为V形,它相对罩体的对称纵向平面的相对侧边保持对称。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罩体包括支承板,该支承板由充气环包住,该支承板由柔性弹性材料形成,它具有扩孔入口,通过该入口刚性导气管的远端与罩体相连接,上述扩孔入口的沿轴向的尺寸至少等于刚性导气管的的直径,导气管的远端为截头锥状,该截头锥面的位置与至少相当于上述远端周长的一半的位置相对应,在这里,在上述远端处,该截头锥面与导气管的轴线的夹角在35°~45°的范围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改进,其特征在于上述截头锥面相对罩体的对称纵向平面的相对侧边保持对称,在这里上述截头锥面与上述单独平面相对。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实现患者肺部呼吸的人工导气管装置,它包括导气管,以及位于该导气管一端的喉罩。该喉罩为椭圆形,它包括沿其边缘设置的柔性材料形成的可充气的外缘胶管(cuff),从而可以密封的方式将喉罩沿患者的喉入口周围支承。该喉罩包括有孔,通过该孔导气管与喉罩的内部连通。上述喉罩还包括纵向延伸的杆,它跨过上述喉罩孔,该杆从喉罩孔的中心顶部边缘或外缘延伸至喉罩孔的后部外缘处,上述杆与上述中心顶部边缘或外缘相铰接,另外上述杆在上述孔的后部外缘处处于自由状态。上述杆的铰接部与喉罩的远端(其位于顶部括约肌或食管入口中)沿纵向错开,从而所插入的气管(ET)的引入部与杆相接触,并且使杆向后旋转而与会厌发生凸轮接触,因此很容易使会厌向后弯折而压靠于喉入口的壁上,并且使气管(ET)中的未发生弯曲的插入通道送向喉入口,并且通过该喉入口。
文档编号A61M16/04GK1166137SQ9619116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3日
发明者阿奇巴尔德·伊恩·杰米里·布雷恩 申请人:阿奇巴尔德·伊恩·杰里米·布雷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